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朱棣之子》第333章:唇亡齒寒的道理
乾熙二年,七月十三日。

 日落之後。

 漠西。

 和林城。

 順寧王府。

 “大王,小使剛才所言,便是太師的意思。”

 一位滿臉大胡子的韃靼使者,躬身向順寧王脫歡行禮道。

 使者口中的“太師”正是韃靼部如今的實際掌舵人阿魯台。

 阿魯台探知大明乾熙皇帝要親征瓦剌、討伐脫歡之後,便立即派出使者替他向脫歡遞話。

 他認為瓦剌與韃靼皆為蒙古,雙方雖有仇怨,可如今大明勢大,乾熙皇帝顯然是要一戰滅掉脫歡。

 本著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決定派兵援馳脫歡,助脫歡打退明軍,否則乾熙皇帝滅掉脫歡之後,絕不會放過他阿魯台。

 如果脫歡同意,那麽他將會調動一切所能調動的精銳,親自統兵前來援助脫歡。

 &nb id=”wzsy” href=”番茄免費閱讀小說

 當然,為了確保獲得最終的勝利,他阿魯台不會拿手下的精銳去硬抗明軍的火炮。

 因此,他會先埋伏起來,並悄悄繞到明軍後方,待明軍與脫歡部正式開戰,且在明軍火炮打得差不多的時候,他會親率精銳從明軍後方殺出,殺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請轉告太師,就說此次若能擊退明軍,小王願意去掉王號,重新歸順太師。”

 脫歡收起了高傲的姿態,俯身扶起使者,鄭重道。

 “大王放心,小使必定將您的話一字不差的轉告太師。”

 使者低頭恭聲道。

 “海西答,

你親率三十騎,護送使者出城,三日後必須把使者送到怯綠連河畔。”

 脫歡對他的絕對心腹兼親兵隊將海西答吩咐道。

 他口中的怯綠連河,就是大明稱呼的臚朐河,即朱棣更名後的飲馬河,也即是後世的克魯倫河。

 克魯倫河流域是蒙古草原歷史上眾多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包括匈奴、鮮卑和蒙古等族。

 成吉思汗早期活動的地域基本上在克魯倫河兩岸,稱汗在克魯倫河,傳說中的埋葬地之一也在克魯倫河。

 如今的蒙古太師阿魯台就居住在飲馬河。

 “是。”

 海西答領命道。

 “父親,既然明軍火器犀利,又有車載大炮,我們為何非要堅守和林城?”

 也先見海西答領著使者退出了書房,此刻房間內僅剩下脫歡與他父子二人,於是忍不住把心中疑惑說了出來。

 “不錯,守城並非我們所長。”

 脫歡用眼神示意也先坐下,然後不答反問道:“你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已經在心中憋了好一陣子?”

 “父親說的對,自從得知大明皇帝要率兵討伐我們之後,孩兒就一直在想如何打敗明軍。”

 也先認真的說道:“孩兒思來想去,覺得應該揚長避短,既然打不過明軍,但可以發揮我們本身的優勢,舉部西遷,暫避明軍鋒芒,以圖東山再起。”

 脫歡聞言,不禁苦笑了一聲。

 “父親何故發笑?”

 也先疑惑道。

 脫歡道:“若如你所言,舉部西遷,十年後,或者二十年後,這漠西我們還能奪回來麽?”

 “父親應該聽過南人(明人)說過的一句俗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那些牧民就是我們的青山,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

 也先憧憬著輝煌的未來,胸有成竹道:“不需要二十年,只要十五年,孩兒相信我們綽羅斯部必定可以東山再起。”

 脫歡暫時不願打擊也先的雄心,於是笑著問道:“你為何如此篤定?”

 “父親,如今大明乾熙皇帝已經四十六歲了,聽說他極為好色,后宮佳麗三千,每日都換人侍寢,十五年後,這乾熙皇帝必定已死。”

 也先一臉認真的分析道:“新皇帝要麽是日漸衰老的當今太子朱瞻域,要麽就是個啥也不懂的少年,而孩兒卻正值壯年,孰強孰弱,豈不一目了然?”

 “哈哈,我兒說的好啊!”

 脫歡忍不住撫掌道。

 他笑過之後,卻臉色一沉,低聲道:“可惜,如今的大漠,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漠了。”

 “為何?”也先問道。

 脫歡解釋道:“主要是青壯人口驟減,近十余年來,很多牧民因為日子過得太苦,又信奉佛祖,都不願意生孩子。”

 “根本問題還是日子過的太苦,大人們都吃不飽,沒有過多的食物喂養孩子。”

 脫歡父子也信佛,因此他急忙補充道:“我們南下又打不過明軍,而且明軍修建的每一座要塞都是堅不可摧的雄城,內可屯兵數萬,這些年,牧民過的太苦了。”

 自從瓦剌、韃靼等草原諸部向大明稱臣之後,草原諸部與大明朝廷已經和平共處了十余年。

 這些年,大明朝廷不遺余力的派出工匠為草原諸部修建寺廟,更是從烏思藏為草原請去了數百名高僧常住寺廟擔任主持。

 僧人們傳播的“若是這一世吃苦受罪、侍奉佛祖,下一世必然能投到富貴人家享福”的理念,特別適用於各部落首領統治牧民,於是眾首領大力推廣,甚至強製牧民信奉。

 這就導致草原上的人,從古稀老者,到垂髫幼童,全部信教。

 以至於年輕一輩的人都不願意生孩子了。

 再加上大明嚴格控制對草原物資的出口量,基本維持在可以滿足各部頭領、貴族對物質享受的一個需求量的程度,壓根不管底層牧民的死活。

 朝廷更是嚴令禁止把冬薯、甘薯等農作物售賣給草原人。

 因此,近十余年來,瓦剌、韃靼等草原諸部的人口可以說是驟然下降。

 “若是舉部西遷,恰好正中大明皇帝的下懷,他們恨不得我們西遷,好派人來佔領漠西。”

 脫歡沉聲道:“當年我發現這個問題之後,便花了三年時間,重新修建了這座雄偉的和林城,就是為了凝聚人心。”

 “如今,我之所以要做出一副堅守和林城的樣子,仍然是為了凝聚人心啊!”

 和林城原本就是蒙古帝國的首都,窩闊台汗七年建都於此,又是大元帝國的嶺北行省首府。

 此處地緣位置極為重要,有所謂“天策桓桓控上遊,邊庭都付晉藩籌。河山表帶連中夏,風雪洪蒙戍北樓”,以及“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之稱。

 和林城所在地區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帶, 這裡森林繁密,盛夏時遍野開花。

 忽必烈在開平自立為汗並打敗阿裡不哥後,政治中心南遷漢地,此地不再是首都。

 元亡後,北元又以此為政治中心,但在不斷的內戰中淪為廢墟。

 洪武三年,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死於應昌,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即元昭宗,元朝廷退據哈拉和林,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

 北元政權仍以和林為首都。

 洪武二十年,明軍攻克和林,此城被徹底毀滅。

 之後雖然數次重建,可永樂初期蒙古諸部分崩離析,韃靼與瓦剌兩部蒙古貴族之間相互攻伐,和林也逐漸沒落。

 脫歡想自立為汗,統一草原,所以當年才會重建和林城,凝聚人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