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朱棣之子》第283章:無線通訊只能湊合著用
網站最新地址為 m.22ff.c露b

 文華殿。

 朱高煦與朱瞻域的交談仍在繼續。

 “雖然現在實用性更強的蒸汽機還沒有被製造出來,但兒臣相信,這是早晚的事。”

 “誠如父皇在《蒸汽機原旨》中所言:‘蒸汽機是一種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往複式機械動力的機械’。”

 朱瞻域對未來充滿了憧憬道:“為了盡早造出體積小,動力強的蒸汽機,近二十年以來,天下各府城常科書院的實驗小組,皆在嘗試改良笨重的蒸汽機。”

 朱高煦放下手中的奏疏,站起身離開禦座,走到大殿之上,負手踱步道:“蒸汽機以蒸汽動力取代人力、畜力,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促進相關行業繁榮的源頭。”

 他這話倒不是誇大,蒸汽機內部構造涉及到許多的科學原理,如蒸汽力學、機械力學,以及製造蒸汽機所需材料涉及的鋼材、玻璃、杜仲膠等製造業。

 使用與改良蒸汽機,確實極大的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繁榮。

 朱瞻域感慨道:“父皇,兒臣覺得在科學這條路上探索,有點像出海探險,咱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出現什麽。”

 “確實如此,科學畢竟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突破,是難以預料的。而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應用,可以做比較準確的預測。”

 朱高煦頷首道:“就像永樂十年墨巧司製造出火花發報機之後,又經過十五年的探索與改進,如今小型發報機的通訊距離已經達到方圓三十裡,中型發報機能達到百裡。”

 “再給墨巧司數年乃至數十年時間,朕相信,通訊距離可以達到上千裡的大型發報機,也一定會被製造出來。”

 他說到這裡,話鋒一轉道:“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得發展一種穩一點的通訊方式,不是快馬驛站,而是有線通訊。”

 前文提到過,永樂元年時,朱高煦之所以讓墨巧司研究硝酸、硫酸等化學試劑,最初出於兩個最核心的目的,一是研發雷酸汞,二是研發濕電池。

 用雷酸汞製造彈丸底火,便可順利造出擊發火銃。

 至於他讓人研究濕電池,

乃是為了製造火花發報機。

 因為這種最原始的無線電報機的構造非常簡單,用不到晶體管以及任何超出目前科技水平的電子元件。

 只需要電鍵、電池、升壓線圈、電容、火花隙、天線、地線這七種配件,便可組裝出一台火花發報機。

 而製作無線電波的接收器也不難,利用“鐵屑效應”造出來一台金屬屑檢波器即可。

 所謂“鐵屑效應”,即當有電磁波產生的時候,裝在玻璃管裡的鐵屑立刻就會活躍起來,它們緊緊地擠作一堆,讓電流比較順利地通過。

 只要把裝有細鐵屑的玻璃管兩頭都接上導線和電池,就是一台簡易的金屬屑檢波器。

 而在上述這些配件之中,最難的東西是電池。

 在永樂元年的時候,朱高煦用含食鹽水的濕抹布,夾在銀和鋅的圓形板中間,堆積成圓柱狀,造出了他記憶中的伏特電池。

 對於後世一個初中生來說,理解伏特電池的原理其實很容易。

 因為在食鹽水中,金屬鋅和金屬銀的電勢不同,兩者間存在一個電勢差。

 當金屬鋅和金屬銀之間以一個金屬導體聯通時,電子就會從電勢低的一段端向電勢高的一端移動,從而形成電流。可是當時參與電磁實驗的工匠卻難以理解。

 雖然那時候負責電磁實驗的工匠並不多,但是為了讓那些工匠明白電磁原理,朱高煦不僅每天抽空給工匠們持續上了半年多的電磁課,還特地寫了一本叫《電磁原理探究》的書。

 直到九年後,也就是在永樂十年的時候,墨巧司電磁實驗小組的工匠們才利用硫酸溶液,做出了朱高煦記憶中的不極化且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

 有了這種具有實用性的濕電池之後,火花發報機的改良才得到了突破。

 畢竟,在沒有晶體管、電子管等集成電路的時代,想要發明出無線通信,就只能靠火花無線電報機。

 這種發報機用電鍵控制開關,從而產生電火花釋放無線電波,其頻譜非常寬。

 若是放在後世,它就是一種無線電波干擾器,會導致電視、電腦、手機等無線信號不能正常工作。

 至於無線電波的接收機,由於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制造出電子放大器,最初只能用簡單的天線來起放大作用。

 具體是采用大型天線或天線陣,如此就導致天線非常龐大和笨重。

 像朱高煦剛才提到的小型發報機的接收器,加上電池與天線的總重量大約在三四百斤。

 據說歷史上,最初跨越大西洋的無線電系統就是火花電報機,好像是用了一萬瓦的電力。

 而這種一萬瓦的發電機,加上天線、電報機等配件,至少得有好幾噸重。

 後世用於飛機之間的電報機,就是那種飛機降落時與塔台聯絡的對講機,它的功率約為五百瓦,其通信距離大概在一公裡左右。

 至於飛機與地面通信距離十公裡時,其發報機的電源需要一千瓦。

 在大明還沒有內燃機,只有蒸汽機的時候,得用龐大的蒸汽機發電才能製造出一千瓦的電源。

 若是換成濕電池,也就是鋅銅電池,得好幾百斤。

 而且,這種電報機在一定范圍內只能有一台工作,否則沒法通信。

 當然,等有了內燃機,發電機的重量可降為幾十斤。

 後來在永樂末期,墨巧司有工匠發明出了諧振電路天線,這才將天線的重量縮小。

 可即便如此,一套傳輸距離百裡的中型發報機還是一樣會顯得十分笨重。

 只要有了電子放大管,就可以造出超外差式放大電路,到時無線電波接收機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屆時對大明來說,無線通信將不再是問題。

 可是,製造電子管離不開鎢鋯鋁釩等材料,以目前大明的科技水平根本就造不出來。

 畢竟,歷史上無線電發展了近百年,有線通信依然還在使用。

 因此,朱高煦思慮再三之後,決定在無線電通訊只能湊合著軍用的情況下,還是要在大明本土建設一套有線通訊,以此來加強對大明基層社會的統治力。

 ps:感謝金始玉帝,貧僧任性,中友1104181817,吹風曬太陽,光陰虛度,書友20211204145111961,丹驍邀笙,賈瑤,綠豆艾棵,梓川哥哥,你6不6,魚雷,俗世之緣等老鐵投的推薦票與!感謝大家的支持!

 題外話

 歡迎加入本書讀者群,書頁簡介下有快速通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