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朱棣之子》第133章:鄭和來信
華夏古代報紙起始於唐朝,《開元雜報》出版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後世已知最早的一份官報。

 唐人孫樵所寫的《讀開元雜報》一文,是關於這份古代官報的最早記載。

 官報在宋朝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有“邸報”、“朝報”等稱呼,其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書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朝廷的法令、公報,有關官吏任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

 “小報”起始於北宋末年,流行於南宋,被當時的讀者隱稱為“新聞”,是一種非官方的報紙。

 不錯,就是叫新聞。

 像腦殘、逼逼、滑稽、時髦、共享、人妖、交通、牙刷、消息、上班、卡尺、烈士、賓館、上帝、宇宙、世界、同學、手滑、行李、日記、經濟、經理、總裁等詞語在古代就有,並非後世才出現,只不過有些詞語的意義與後世有所不同罷了。

 宋代“小報”的內容以“邸報”所不載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為主,也發表過一些要求抵禦金兵入侵的議論,故而受到了當時朝廷的查禁。

 歷史上,明朝中後期,朝廷允許民間自設報房,在朝廷的監督下,編選一部分從內閣等相關衙門抄來的一部分邸報的稿件公開發售,這一類報房大多設在北京。

 而此類報房所發行的報紙,通稱“京報”,有時也混稱“邸報”,內容由皇帝諭旨、朝廷政事、官吏奏折三部分組成。

 明末的“京報”曾刊載過社會新聞。

 報房出版的“京報”有報頭,崇禎十一年以後,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歷史上,從明朝中葉起,出版和派送京報成為了一項公開的職業。

 “你既然讀過《金陵旬報》,應該知道惠民工建局是做什麽的,每一期旬報上都有招募農人為工匠的消息。”於彥昭望著武騰飛說道。

 武騰飛面露尷尬之色,道:“師兄,實不相瞞,這個小子還真沒有留意。”

 “自永樂二年三月,朝廷便正式在工部下設置了新的衙門,名曰‘惠民工建局’。此局與惠民藥局類似,設立之目的是為了惠民,具體乃是招募閑暇農人,有償修路搭橋,薪酬可謂豐富。”

 於彥昭接著道:“大明自永樂二年三月,朝廷啟動了四級道路建設工程、縣學改造工程、常科書院與戶部銀行、皇家銀行等各種建設工程。”

 “何為四級道路建設工程?”武騰飛問道。

 於彥昭直接答道:“所謂四級,即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四級道路建設。”

 他接著補充道:“縣學改造即各縣將之前的縣學改造為中學堂,各府城也陸續建造常科書院。如今國子監已經更名為國子監常科書院,只要在常科書院完成學業,就會被各省教諭局授予舉人名籍,擁有做官的資格。”

 “自那時起至今,直隸境內十四府四直隸州下轄近百縣,陸續有戶部銀行、皇家銀行建成並投入使用,百姓手中余錢可存入銀行漲利,亦可抵押田產從銀行貸款,置辦各種生意。”

 武滕飛對銀行略有了解,這時聽了於彥昭所言,便開口問道:“師兄,我聽有的同學說,可以把錢存入皇家銀行後,在另外一地的皇家銀行取出來?”

 “不錯,你是打算讓你的長輩把銀錢存入北平府轄區內的皇家銀行,然後從這京城內的皇家銀行取出來,對吧?”

 於彥昭一眼就看穿了武騰飛的想法,直言道。

 武騰飛憨笑了一下,道:“什麽都瞞不過師兄。”

 “此舉雖然可行,但存在一個時間差。因為你的長輩把錢存入北平府轄區內皇家銀行的當天,你在京師皇家銀行裡是無法查詢到這一筆錢的。”

 於彥昭一絲不苟的說道:“由旁人從外地給你匯來銀錢之事,在銀行裡有個專門的叫法——匯款。”

 在場的學子對銀行業了解不深,此時聽到於彥昭解釋,都豎起耳朵,認真傾聽。

 “當北平府轄區內的皇家銀行,收到這筆由你的長輩給你所匯的款之後,會當場開具四張製式一樣但顏色不同的憑證——匯款單。”

 “這四張匯款單,分別為匯款聯、收款聯、存檔聯、收檔聯、銀行會把匯款聯交給你的長輩,而留下另外三張匯款單。”

 “該銀行留下的那張匯款單屬於存檔聯,會被存檔備查,另外兩張匯款單是取款聯、收檔聯,將會由驛站信差送至京師皇家銀行。”

 “京師的銀行收到這兩張匯款單之後,會對其中的一張收檔聯簽字,並收入待兌匯款庫房。另外一張取款聯會被信差以書信的形式,按照單上取款人的地址找到你,信差驗明你的正身之後,才會把取款聯交給你。”

 “你憑此匯款單的取款聯,以及由衙門出具的可以證明你身份的名籍,才可以從京師的皇家銀行裡支出這筆匯款。”

 “因為需要用到驛站信差辦事,而且耗費銀行的人力物力,所以對於異地匯款,銀行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於彥昭耐心的解釋道。

 “師兄,我等進學滿兩年後,是否要像曾經的監生一樣,去地方衙門歷練政事?”蘇信問道。

 “這是當然。”於彥昭點頭道:“金陵常科書院自建院以來,便有這個規矩。”

 明初,朱元璋規定國子監的的監生學習到一定年限,要分期分批輪流到朝廷各衙門去歷練政事,猶如後世的實習,這種制度在當時被稱為監生歷事制度。

 大明如今雖然已經施行科舉新政,但仍沿用此歷事制度。

 “書院第一批選擇專修醫藥科的學子,現已陸續前往惠民醫館歷事。”於彥昭接著說道。

 他相信,數年後,精通醫藥之道的第一批金陵書院的學子,將會完成學業,進階為大明境內第一批醫藥科舉人。

 這些學子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會通過會試、殿試,搖身一變,成為大明開國以來,第一批醫藥科進士!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京城內的大明惠民醫館,已經成為了涉及看病問診、製藥研發、生產銷售等一體的綜合醫藥機構。

 目前,惠民醫館可以製作中藥顆粒與丸劑、湯劑、散劑等各種劑型的熟藥。

 尤其是以丸劑熟藥最為常見,即後世的丸劑中成藥,內外婦兒耳鼻喉等科的常見疾病,皆有丸劑熟藥治療。

 換言之,大明的醫療水平,經過惠民醫館兩年的努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畢竟,將藥材研磨成粉並不難,目前由胡濙發明的人力拉動彈簧轉軸的打粉機,已經普及直隸境內各府縣。

 這個人力打粉機原理比較簡單,轉軸一頭安裝在鋼鐵鑄造的罐子裡,將藥物放進罐子,合上蓋子,再以轉軸驅動罐子裡的刀片,就能將藥材打成粉。

 最難製作的是彈簧、鋼罐與刀片。

 好在大明有墨巧司,許多冶煉技術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摸索之後,已經得到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

 皇宮之中,文華殿偏殿。

 道衍和尚收回手,扭頭看向旁邊坐著的朱棣,說道:“陛下,太子脈象正常,頭暈之症,乃是勞累過度所引發。”

 “高煦,這兩年真是苦了你了。”

 朱棣眼眶中有淚水打轉,帶著一絲愧疚說道。

 “父皇言重了。”朱高煦連忙回應道。

 昨日朱高煦在巡視墨巧司的時候,忽然暈倒,這可把朱棣、徐皇后等人嚇壞了。

 太醫院院使戴思恭親自出馬,為朱高煦診脈後,對朱棣、徐皇后說朱高煦是勞累過度引發的,修養一陣就好。

 朱棣不放心,以商議事情的名義,派人把道衍和尚請到宮裡,悄悄地讓道衍和尚在這文華殿偏殿給朱高煦把脈。

 “有勞大師。”

 朱高煦起身向道衍和尚躬身一禮道。

 這兩年多的辛苦付出,對他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大明的基礎建設、科舉革新在穩步推進,假以時日,必能給大明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至於提高大明的醫療水平,有惠民醫館在積攢力量,如今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而科技的進步,則有墨巧司在打頭陣,千裡鏡、杜仲膠胎、水銀鏡、腳踏式高效紡織機、機械鍾表等開始向工業社會轉變的輕工業產物,逐漸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此外,這兩年多以來,朱棣還在他的影響下,不僅完善了工商稅,更實現了一條鞭法、永不加賦及攤丁入畝的稅制改革。

 由於軍製改革與推行官吏一體化還不到時候,因此這兩個方面他沒有主動去向朱棣提及。

 “陛下,好消息,鄭和來信了。”

 就在父子倆陪著道衍和尚喝茶的時候,宦官李興弓著腰,疾步來到殿內,恭聲稟告道。

 “信是何時所發?”朱棣問道。

 李興答道:“五月十六。”

 “看樣子,鄭和不日即可回航。”朱棣面露喜色道:“快念。”

 “是。”李興躬身道。

 “臣鄭和於天元號海船望北而叩,恭祈陛下萬安。”

 “微臣所率船隊,已抵達舊港,一路之上,巡訪各國,所到之處,皆稱頌吾皇偉業,心向大明,並期盼與我大明通商。臣隨船帶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物,更是大受追捧。”

 “臣恭請陛下,再備我中華靈器妙物,四個月之內運抵舊港,以供我海外交友貿易之需。臣身在異鄉,深感吾皇巡洋決策之英明,臣以為欲使國家富強,萬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洋,四海平則萬事興。”

 “財富取之於海?”

 朱棣細細品味著鄭和的這句話,低聲問道。

 “好啊!”道衍和尚撫須笑道:“貧僧這輩子做成了兩件最有價值的事,輔佐了一個蓋世聖君,教出了一個絕世良才。”

 朱棣點頭道:“鄭和確實有些見地。”

 道衍和尚斟酌片刻,朗聲說道:“貧僧要建言陛下,將鄭和的奏本以邸報傳知天下,大力宣揚萬裡巡洋之功,友善鄰邦之利,借此聲勢排除非議,振興國力,以備貨出海為名,帶動各種商業繁榮,以慰臣工之期望,安撫百姓之人心。”

 “不錯,朕正有此意!”

 朱棣目露精光道。

 他頓了頓,望向退到殿門口的李興,道:“李興?”

 “奴婢在。”李興躬身疾步而入,作揖道。

 朱棣吩咐道:“李興,速去傳旨通政司,把鄭和來信明發邸報,再讓通政司加急印製一期《金陵旬報》特刊,把鄭和來信內容,一字不差的附上!記住,要用頭版頭條!”

 “奴婢遵旨。”

 李興急忙領旨,然後躬身退了下去。

 朱棣又望向殿門外,高聲道:“昌盛可在?”

 “奴婢在。”

 侍立在殿外的昌盛立即躬身疾步而入,作揖行禮道。

 朱棣下令道:“傳朕口諭,著戶部今日當值的眾臣工來文華殿議事。”

 “奴婢領旨。”昌盛恭聲領旨,隨後退了下去。

 “陛下,貧僧還有事,就不叨擾了。”

 道衍和尚起身拱手作揖道。

 朱高煦連忙對朱棣說道:“爹,孩兒送大師出宮。”

 “也好。”朱棣剛想喊人抬轎子把道衍送回天界寺,此時聽了朱高煦所言,立即點頭道。

 片刻後,朱高煦與道衍和尚出了文華殿。

 不多時,兩人過了金水橋,穿過午門後,來到了宮門外那輛永樂三年最新款的減震四輪馬車前。

 這輛四輪馬車的車胎,乃是用硫化後的杜仲膠製作而成,耐磨性高,抗壓能力強,再配合最新的彈簧減震器,便成為年老高官的首選。

 道衍和尚人老成精,自然看得出朱高煦特意送他是有意為之,所以在上車之前,他一把抓住了朱高煦的袖子。

 “大師?”朱高煦故作驚訝道。

 道衍和尚道:“殿下有話不妨直說。”

 朱高煦環顧左右,見四周並無人靠近,且不遠處的車夫正是韋賢,一眾護衛也都是東宮近衛。

 於是,他壓低聲音道:“大師,我的身體確定無礙麽?”

 “出家人不打誑語,何況這種事關乎天家。殿下放寬心,你確實是勞累過度引發的眩暈,脈象並無其他異常。”

 道衍和尚撫須道:“太醫院戴院使為人正直,本就不會誆騙殿下,殿下多慮了。”

 “有勞大師了。”

 朱高煦拱手致謝,然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示意道衍和尚上車。

 他略懂醫術,對自身的情況有所了解,之所以如此謹慎,乃是穿越者怕死的本性在作祟。

 得到道衍和尚的肯定答覆之後,朱高煦暗暗松了一口氣,決定接下來一段時間好好休息,多陪一陪老婆孩子。

 兩刻鍾之後。

 “鄭和的話,你們都聽到了吧?”

 文華殿之中,朱棣端坐龍椅之上,隔著禦桌,詢問殿內站著與坐著的一眾戶部臣工。

 “臣等聽到了。”

 以鬱新為首的戶部官員齊聲道。

 “好!”朱棣點頭道:“太子、鬱新?”

 “兒臣在(臣在)!”

 朱高煦、鬱新起身之後,走到殿中央,躬身齊聲道。

 “命你二人會同六部,督率直隸、浙江、福建、廣東、江西、胡廣布政司,及松江、蘇州、杭州三府衙門,再造海船八十八艘,並備齊鄭和要求增加的各種貨物。”

 朱棣朗聲吩咐道。

 “陛下——”

 鬱新苦著一張老臉, 近乎哀求道。

 朱棣打斷道:“四個月內運抵舊港,不得有誤。”

 “陛下,現在國庫空虛,存銀不及一百萬兩。陛下既要造船,又要采購各種物資,沒有銀兩斷難完成。”

 鬱新不得不硬著頭皮恭聲稟道。

 朱棣板著臉道:“朕只要結果,銀子的事,你們去想辦法。”

 “陛下,微臣——”

 鬱新還想再說,卻被朱棣的一聲疑問打斷。

 “太子?”

 朱高煦立即躬身道:“兒臣遵旨!”

 朱棣環視眾人道:“朕再說一遍,為鄭和船隊所備物資,必須在四個月內運抵舊港。”

 PS:卑微作者求推薦票、月票!章節說打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