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朱棣之子》第267章:震驚!肚子搞大了?
“陛下,並非臣故意頂撞,甘薯與字母乃是兩種不同的東西。甘薯乃飽腹之作物,與尋常小麥、大豆並無區別,而字母卻是泰西諸國使用之文字。若我大明習字母切音之法,待十年後字母通行天下,習字母者是我華夏人還是泰西人?”

大理寺卿吳訥不依不饒的反問道。

若是換成其他人這樣直言反駁,朱高煦恐怕早就怒了。

可他對於能正自身,嚴於律己的吳訥卻格外的寬容。

永樂後期,吳訥作為貴州省監察禦史,在回京途中,地方官員為了討好他,派人攜黃金百兩追至夔府給他饋贈。

當時吳訥接過賄金並未啟封,只在上面題詩一首讓來人將詩與黃金帶回。

其詩曰:“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並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

自那以後,吳訥題詩拒金之舉,傳遍了大明的官場,被人所稱道。

朱棣得知此事後感慨,稱讚吳訥為永樂直臣。

此時,就在朱高煦打算再次開口與吳訥說道幾句之際,禮部尚書於彥昭忍不住站了出來。

他先是向朱高煦躬身一禮,接著側身朝吳訥拱手示意,道:“昔日有趙武靈王學匈奴胡服騎射,而有趙國之強;又漢武帝派張騫出西域,從月氏人那裡學回了製作精鋼寶刀之法,而使大漢騎兵以一敵五!”

“強漢盛唐從來不怕吸收外國的東西,有好的東西就歡迎,所以成就了強漢盛唐。吳寺卿,我大明雖自詡為上國,但也不能固步自封吧?”

在後世,就世界冶金史看,西亞、印度、北非和歐洲大約在紀元前十世紀即進入鐵器時代,製作優質鋼鐵兵器的技術早於中國。

西漢時期中國方進入大規模應用鐵器時代,鋼鐵生產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這應是與漢武帝開辟西域交通,引進西域(包括伊朗印度)鋼鐵技術有關。

據記載,這時,從西域引進中國一種新型鋼鐵,稱曰“镔鐵”,又號“金剛”或“精鋼”。

這種鋼質镔鐵,中世紀也傳入歐洲,西方人稱之為“印度鋼”。

於彥昭所言張騫從西域學回製作精鋼之法,乃是有史料作為依據的。

“於卿所言有理,為我所用,才是王道,而非糾結是何種文字。眾卿且看,此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了。”

朱高煦指著吳訥手中寫了字母切音法的紙張,說道:“假如泰西字母是我華夏人發明的,大概爾等就不會說什麽了。可問題就出在是外國人發明,我大明人學習。但是,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除了於卿所說的兩個例子,佛教便是從天竺傳來,不也是流傳已久了麽?”

“泰西字母咱們大明用一下,是否就有損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呢?朕看不見得!”

“朕認為,凡是外國好的東西,對我大明有用的東西,我大明就是要學,就是要統統拿過來,並且加以轉化,變成我大明人自己的東西!”

他說到這裡,特地加重語氣道:“朕給這個過程,取了個名字,叫‘本土化’或者‘漢化’!就像佛教,早就成了我華夏的佛教。諸卿閑來無事時,可以琢磨一下朕說的‘本土化’與‘漢化’。”

“臣領旨。”

於彥昭當即躬身領命道。

“此事就這麽定了,禮部替朕擬一道曉諭天下各省府教諭局的公文,命常科書院諸學子自下月起,上山下鄉,完成朕剛才交代的幾件事。”

《仙木奇緣》

朱高煦看向於彥昭,吩咐道:“記住,在實踐中完善字母切音之法是其一,

掃除一切淫祀野神是其二!”“臣等領旨。”

以於彥昭為首的禮部眾堂上官紛紛作揖行禮領命道。

隨後,朱高煦登上丹陛,坐回龍椅,俯視群臣沉默了一會兒。

侍立在側的康平見狀,連忙扯著嗓子高聲唱道:“有事啟奏,無事退班!”

“陛下,臣禮部右侍郎黃淮有事啟奏。”

黃淮躬身出列,作揖行禮道。

朱高煦道:“準奏。”

“陛下,京西郊外的兩處禦製番坊業已竣工,禮部已會同欽天監選好吉日,是否舉行禦覽儀式,臣請陛下示下。”

黃淮恭聲奏言道。

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後的中原王朝,基本上對外國人都實行了一種番坊制度。

所謂番坊,即番人居住的街坊,就是所有從外國來中國常住的人都有著固定的區域。

這些外國人沒有自有選擇居住地的權利,他們想跟中原王朝的尋常百姓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大致為零。

唐朝番坊一般建造在城市之中,像當時比較大的長安、洛陽皆存在朝廷所劃分的番坊區,外國的留學生與商人都在那裡居住。

大唐朝廷對外國留學生的外出沒有什麽過多的要求,只要留學生不違法,去哪裡、幹什麽無人過問,基本上與唐王朝的尋常百姓沒什麽兩樣。

相比之唐朝的番坊建在城中,宋元乃至大明,除非國外來訪的使臣,否則外國人連在城市居住的資格都沒有,只有到鄉下或城郊的番坊中去住。

自永樂二十年起,海外大批留學生來北京求學,朝鮮、倭國、琉球、蘇祿等國的國王,也開始派子孫來大明京師進修聖賢之學。

按照當年朱高煦主持制定的來華留學標準,正式入駐北京的外國留學生,無一不是從學識淵博的貴族子弟中選拔出來的。

而且,他對周邊如朝鮮、倭國的來華留學生的資格有嚴格的限制,每個國家每兩年才有一次送留學生來華學習的機會,且每次只有兩至十人的名額。

若派遣人數超過大明規定的人數,就會被遣返回國。

為何這些優秀的外國學生會大量湧入大明求學?

當然是因為大明派船隊巡洋海外,鎮舉世無敵的國威震撼了他們!

這些國家的統治者,無不想派人到大明學一門技術、心法,讓其國家和大明一樣繁榮昌盛。

“黃卿所提,朕應允了。”

朱高煦想起另一件事,隨口問道:“朕聽說不久前,發生了一起倭國留學生把我大明女學子肚子搞大了的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