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朱棣之子》第68章:震懾諸王(下)
  朱棣點了點頭。

  他卻沒有像朱高煦想象的那樣吃驚,反而十分淡定。

  “你寧王叔隻比你年長兩歲,之前你在北平節製軍務時,曾多次在校場的比鬥上贏過他,你莫不是看出來他早有異心?”

  望著朱高煦,朱棣緩緩說道。

  “據孩兒所知,寧王叔麾下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而且寧王叔就藩大寧後,曾多次會合邊疆諸王叔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而著稱。”

  朱高煦面露憂慮之色,詳細說出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若不是四年前孩兒奉爺爺之命去北平節奏軍務,只怕寧王叔如今手中所掌握的兵力,已成為本朝諸親王第一了。如此情形,孩兒怎不顧慮?”

  朱棣沒有被朱高煦說的話嚇到。

  他頓了頓,反而解釋道:“大寧,遏喜峰口、連接遼鎮、接壤宣府,是我大明整個北方防禦線的戰略要地,凡朝廷舉兵出塞征討北元,必經此地。”

  “正因如此,封地在大寧的你寧王叔,也被你爺爺格外重視,特別增強其護衛兵力,除按照親藩標準擁有三衛兵力外,還額外統帥甲士八萬、兵車六千。這便是其兵力之強的緣故。”

  朱高煦滿腦子疑惑,不明白朱棣為何要幫寧王朱權說話。

  但他不想因為朱棣的盲目自大,而讓朱家子孫為了爭奪皇位引發內亂的歷史重現。

  朱高煦思索再三,決定直言。

  他微微仰頭望向朱棣,面露肅容道:“爹不擔心寧王叔意圖不軌,舉兵造反麽?”

  實際上,朱棣奉朱元璋遺詔繼位,自帶大義名分,區區一個寧王根本無法翻天,就算造反也絕不會成功。

  朱高煦有節製多年軍務的經歷,不該比少年時還單純,可他畢竟是穿越者,先入為主的觀念對寧王心生忌憚,也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

  朱棣不屑道:“就憑他?”

  即便寧王朱權號稱麾下帶甲八萬,戰車六千,又節製著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他朱棣還真沒有將其放在眼裡。

  “你別忘了,你寧王叔麾下兵馬人吃馬嚼,每日消耗的巨量糧草,是從何而來?那朵顏三衛,又是什麽貨色?他憑什麽讓麾下的人跟著他一起冒險造反?他是認為朝廷軟弱可欺,還是俺心慈手軟,不敢殺他?”

  見朱高煦仍舊沒有弄清楚其中利害關系,朱棣不想再浪費口舌,立即發出一連串的反問。

  畢竟父子倆所在的偏室距離靈堂不遠,萬一被人撞見,傳了出去,會影響他倆孝子賢孫的形象。

  話說出口後,朱棣發覺剛才有些激動,遂緩聲補充道:“你不要過慮,對於宗室親王,俺心中有數。”

  朱高煦在北平節製軍務多年,熟悉軍中之事。

  此時聽到朱棣所言,如當頭棒喝,瞬間反應過來他剛才掉入了先入為主的固定思維之中。

  首先,寧王麾下兵馬吃喝用度,皆由朝廷提供。

  而朱棣是奉先皇遺詔光明正大繼位的新君,大義所在。

  寧王若反叛,僅靠榮華富貴的空洞承諾,很難說動他麾下兵卒。

  其次,寧王節製的朵顏三衛,雖然多為騎兵,均驍勇善戰,卻亦非其私兵。

  朵顏三衛乃是由歸降大明的兀良哈人組成,具體分為朵顏衛、泰寧衛、福余衛三個地區,因居住在朵顏衛的兀良哈人最為強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

  所以,朵顏三衛的兀良哈人餓紅了眼,

也會縱兵擄劫大明邊民,並無節操底線可言,類似後世的雇傭兵,誰給錢替誰賣命。  最後,朱棣在北平當了數十年的燕王,與朵顏三衛的中高層將領多有交集。

  若寧王造反,那麽在朱棣代表的朝廷與寧王之間,欺軟怕硬的朵顏三衛一定會選擇投降朝廷。

  “既然明白了,還不去速領神機兵,到城外為俺震懾諸王?”

  朱棣見朱高煦沉默數息後,面露恍然,便趕緊催促道。

  朱高煦恭聲稱是,從朱棣手裡接過令牌,疾步退出了偏室。

  然後,他出了西宮,與守在宮門外的趙俊臣匯合,接著兩人一路向南疾行,穿過後右門、中右門,趕到了武樓下朝廷不久前新置的神機隊兵備所。

  朱高煦亮出朱棣的燕王身份令牌,道:“奉新皇禦令,調神機隊五百悍卒,隨我至皇城外迎接諸王入京。”

  只有總旗官及以上品級的人,才有資格在神機隊兵備所裡當值。

  神機隊的士卒,除了奉命入宮巡守者,余者平日裡皆駐在宮外的神機隊訓練軍營之中。

  朱高煦的話說完之後,今日當值的十多名旗官全部從所內走了出來,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他去城外辦差。

  “稟殿下,小人願往!”

  “稟殿下,小人也願往!”

  “殿下,小人也願往!”

  “……”

  眾旗官之所以都搶著要隨朱高煦出城辦差,是因為神機隊的誕生,有朱高煦的一份巨大功勞在裡面。

  洪武二十九年,朱高煦親率明軍,於徹徹兒山擊敗北元軍,乾掉了三千虜兵,孛林帖木兒等數十名將領及五千余士兵被俘。

  之後,朱高煦又乘勝疾進,領軍攻克兀良哈禿城,更是生擒了北元大將哈剌兀,俘獲虜兵三千余名,牛羊馬匹不計其數,大勝而歸。

  此戰過後,朱高煦的威名遠播塞外,而助他打敗虜兵的關鍵武器——燧發銃與鳥銃便暴露在了世人眼前。

  朱高煦在徹徹兒山之戰中,提出了“鳥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裝備了鳥銃的神機兵,配合步兵、騎兵作戰,在戰鬥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朱棣得知這一緣由後, 便奏請朱元璋,希望可以在錦衣衛下新置一隊全員裝備燧發銃的悍卒,拱衛宮門。

  如果宋朝是華夏運用火器進行作戰的萌芽時期,那麽明朝就是大發展時代。

  在大明建國前的鄱陽湖大戰之中,朱元璋統率的軍隊使用了當時華夏最先進的“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大小將軍筒、大小鐵炮、神機箭”等火器,開創了在水戰中以“艦炮”轟擊敵艦的先例。

  朱元璋建國之前就非常重視對火器的運用,待大明開國之後,更是將火器定為朝廷正規軍的製式兵器之一。

  通常明軍的構成為“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火器的比例佔到了十分之一。

  所以,當朱棣奏請設立裝備燧發銃的悍卒時,朱元璋欣然同意了朱棣所請,並賜名曰神機隊,下令交由朱棣直管。

  此外,多虧了數年前朱高煦給兵仗局負責製造火器的工匠們提供了改良火器的思路,否則大明的火器要升級到燧發銃與鳥銃的水平,起碼還要再過一百多年。

  “你、你、你,還有你、你。”

  朱高煦選出五名總旗官,下令道:“爾等現在立即隨我出宮,前往神機隊軍營調五百兵,然後至京城外當差。”

  五人齊聲道:“遵命!”

  其余沒有被選中的總旗官,紛紛向五人投去了豔羨的目光。

  “出發!”

  朱高煦舉起右手,奮力向前一揮,朗聲道。

  PS:感謝梓川哥哥打賞的300點幣!感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