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朱棣之子》第198章:意見不1
“朕之前下令,著兵部派人捉拿柳總旗問罪懲處。”

朱棣聽了朱高煦所言,自然是毫不猶豫的點頭同意,看向金忠吩咐道:“人若是抓回來了,就盡快依法懲處,梟首示眾,平息民憤。”

金忠卻躬身道:“啟稟陛下,曹國公之前呈上來的軍報記錄,殺人奪糧,禍害百姓的總旗柳傑,早在大軍克複吐魯番城之役時戰死。”

朱棣聞言一愣,隨即說道:“既然是戰死,也算為國捐軀。”

“陛下,臣以為對待柳傑,不可用‘八議’之製論其罪過。”

金忠立即接話道。

“八議”制度,是封建權貴犯罪後,享受“大罪必議,小罪必赦”且朝廷司法衙門不得擅做處理的特殊優待制度。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當權派在立法上引禮入律,形成許多新的法律原則或制度,使由漢朝開始的禮法結合得到進一步發展,“八議”制度既是其中之一。

“八議”內容具體為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賓。

該制度的直接淵源是《周禮》中的“以八辟麗邦法”,自曹魏《新律》始正式載於律文,《唐六典》卷六稱“是八議入律,始於魏也”。

這種制度的出現是封建禮法結合的產物,也是“刑不上大夫”禮製原則的具體體現,相當於封建等級特權制度在刑法適用上的進一步具體化,是對封建貴族官僚減免刑罰處分的特權規定。

歷史上,此種制度自曹魏首次入律之後,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

朱棣聽了金忠之言,頷首道:“不錯,對待柳傑這種人,確實不適用‘八議’之製。功是功,過是過,不可混為一談。”

他說到這裡,朗聲道:“金忠聽旨。”

“臣在。”金忠道。

朱棣道:“傳朕旨意,將柳傑的惡行與朝廷對其懲處通傳全軍,讓將士們引以為戒。另外,兵部要派人撫恤柳傑的家卷。朕看,就以朝廷的名義,給予柳家十兩撫恤銀圓,再從其子侄之中,征一人入衛所軍,到吐魯番山區墾田五年,為柳傑贖罪。”

朱高煦心中明白,這道旨意看似普普通通,實則蘊藏智慧。

按照過去朱棣之前懲處柳傑這種屠殺無辜百姓的官兵的慣例,凌遲處死都是輕的。

以朱棣的脾氣,極大的可能會把柳傑剝皮實草,掛在吐魯番城的城牆上平息當地百姓的怨恨,更不可能會給柳家撫恤金。

不過,柳傑終歸是為國捐軀,戰死在了攻打吐魯番城的過程中。

且目前朝廷派大軍西征,正是用人之際,有過必罰,有功必賞的規矩還是要立起來的。

朱棣下令從柳傑子侄之中,征一人入衛所軍,到吐魯番山區墾田五年,為柳傑贖罪。

表面上看是這麽回事,其實凡是衛所兵都明白,這算是朱棣變相的對柳傑的恩賜。

因為柳傑的那個子侄到吐魯番地區墾田五年之後,會繼續留在衛所中任職,與普通衛所兵沒有區別。

與尋常百姓相比而言,能夠成為大明王朝的衛所兵,也算是拿糧餉的官兵了。

“陛下仁慈!”

金忠恭聲道。

朱棣接著道:“至於太子奏請追封張玉、火真等戰死的有功將士之事,兵部需要擬一份具體的名單呈上來。”

“臣遵旨。”

金忠躬身領命道。

“關於封賞有功將士之事,諸卿可還有想說的話?”

朱棣俯視殿內眾臣,朗聲問道。

朱高煦見無人說話,便再次轉過身,向著朱棣鞠躬行禮道:“父皇,兒臣認為,堅守亦力把裡城之戰過後,

安平伯李遠論功當封郡侯。”歷史上,李遠襲父職為蔚州衛指揮僉事,在靖難之役中燕軍攻打蔚州,李遠舉城投降。

之後,他累功為都督僉事,封安平侯,祿千石,予世伯券。

在永樂七年李遠跟從丘福出塞,至臚朐河,丘福貿然進軍,李遠苦諫丘福,丘福不聽,導致最後大敗。

當時李遠率領五百騎突陣,殺數百人,馬蹶被執,罵不絕口,死時年四十六,後來被追封為莒國公,諡忠壯。

歷史被改變之後,李遠以蔚州衛指揮僉事之職,奉朝廷調令,擔任第三隊援西大軍的參將,到了西北後歸西寧侯宋成節製。

宋成派火真援助張玉時,李遠跟著火真立下了掃蕩敵軍伏兵的功勞。

不久,曹國公李景隆與淇侯丘福領兵與張玉部匯合後,舉兵攻打吐魯番城,李遠立下了先登吐魯番城的軍功。

之後曹國公派信使快馬送軍報到朝廷,李遠論功受封為安平亭伯。

此後,李遠率領一隊奇兵,繞到亦力把裡城西部,助張玉、李景隆攻下了亦力把裡城。

朱高煦認為,這一戰,張玉、李景隆能夠攻下亦力把裡城,李遠當居首功!

後來李遠又配合張玉堅守亦力把裡城,一直堅持到援軍到來。

此戰,若論守城之功,朱高煦認為張玉位居第一毫無疑義,而李遠之功絕對要在戰死的譚淵之上,位居第二。

畢竟,拿下亦力把裡城與堅守住亦力把裡城的意義都非同尋常。

亦力把裡城是亦力把裡汗國的王城,也是目前西域境內的第一大城,該城城內與城外四周村鎮的人口加在一起,總計超過了十五萬。

若是將該城勢力控制下的整個尹犁河谷地帶內的人口算上的話,恐怕得有二十萬。

朝廷大軍能打下亦力把裡城,代表著明軍擁有了攻下此西域第一大城的能力。

小書亭

而守住亦力把裡城,則表示明軍同樣擁有了固守西域第一大城的能力。

此番明軍的攻城之戰,與守城之戰經過發酵宣揚之後,會在整個西域引發強烈的連鎖反應。

這也是此後許多西域勢力,聽說明軍來襲,選擇望風而降的緣故。

因此,朱高煦認為,李遠的這些功勞,足以讓其晉位一等侯爵。

“說說你的理由。”朱棣詢問道。

“父皇,據兒臣所知,淨海(塞裡木湖)是西域境內的高山大湖,位於亦力把裡地區西南部,天山西段的高山之中。該湖面周長近兩百裡,而李遠率領一千五百人翻越群山,沿湖半圈,繞到亦力把裡城西,必然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朱高煦恭聲答道:“李遠領兵兩次擊敗叛賊忽歹達派出的大將與前去阻攔的精兵,接著配合平侯從西門進攻亦力把裡城,之後又與平侯共同堅守城池,死戰不退,最終堅持等到曹國公、淇侯率領的援軍,這才保住了亦力把裡城。”

“諸卿怎麽看?”

朱棣環視殿內眾臣,高聲問道。

由於當朝太子發了話,而且說的有理有據,因此殿內的大多數朝臣都認為晉安平亭伯李遠為郡侯並無不妥,只有少數朝臣想得比較遠,認為此舉有封賞太過之嫌,方孝孺便是這類官員之中的代表。

他躬身出列,作揖行禮道:“陛下,臣有異議。”

對於方孝孺偶爾與太子唱反調的表現,朱棣見了幾次,如今已經見怪不怪,當即接話道:“說。”

“之前陛下重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規定公侯伯三等爵為高階爵位,每個爵位又細分為三等,世爵降等襲爵,子爵、男爵不分等,且為流爵,無法世襲。當時,凡是輔左太祖皇帝平定天下而獲封的爵位,全部改定為一等爵。”

方孝孺侃侃而談道:“也就是說,自那時起,陛下直接將一等爵位拔高了一個層次。出征的將士想要首次封爵就獲封一等爵位,必須立下極大的軍功或奇功。”

“不久前,朝廷南征大軍平定安南,論功封賞時,最高的侯爵也不過是縣侯,並未有人獲封郡侯。盛公作為南征大將軍,居功甚偉,論功也不過是從縣侯升為縣公,等於升了兩級。今太子殿下提議晉封安平亭伯為郡侯,等於一次給李遠將軍的爵位直接提升了五級,實在是封賞過甚。”

曹魏鹹熙元年,在晉王司馬昭的主持下,開建了五等爵,分為郡公、縣公、大國侯、次國侯、大國伯、次國伯等十級爵位。

從北周開始,郡公之上增設國公一爵,縣公成為公爵的第三等。

這時五等爵皆無實際封國,縣公雖帶有“開國”二字,但並不開國,“開國”二字成為榮譽稱號,而唐朝以後,縣公一般不可世襲,常為虛封。

隋朝時,開國縣公為從一品爵;唐朝、遼朝、宋朝時,開國縣公為從二品爵;金朝以後,公爵中不再有縣公一爵。

朱棣重啟五等爵,將公爵分為三等,國公為第一等,郡公為第二等,縣公是第三等。

西晉時,侯爵分為郡侯、縣侯,郡侯為侯爵的第一等,為第二品爵。

這時的郡侯為實封,有封國、食邑,開國置國官,具有世襲性,食邑從數千戶到萬戶不等,以郡立國,封國置相,相的職責相當於太守。

東晉南朝時,罕有郡侯分封的實例,僅見一例;陳朝時,開國郡侯為第三品爵,視中二千石。

北魏到遼宋,不設郡侯爵位;金朝時,複設郡侯,為三品爵;元朝延設。

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章廢除郡侯,隻保留公侯伯三階爵位。

數年前朱棣重啟五等爵,將侯爵、伯爵各分為三等,郡侯往後依次是縣侯、鄉侯、縣伯、鄉伯、亭伯。

方孝孺認為按照朱高煦的意思,李遠的爵位將會從亭伯一次性連升五級,越過鄉伯、縣伯、鄉侯、縣侯,直達郡侯。

而這,完全就是封賞過甚之舉。

“陛下,封賞有功將士乃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之事,然封賞過甚,會對之前的有功將士有失公允,往後很快便會出現封無可封的情形。”

方孝孺再次作揖道:“臣請陛下三思。”

“方卿言之有理,然而李遠所立之功乃是奇功,奇功與尋常攻城殺敵之軍功不同,本就難以考量對其的封賞。”

朱棣聽了方孝孺的一番言論,先回了一句,接著微微轉頭,看向朱高煦道:“太子覺得如何?”

朱高煦當即躬身道:“回稟父皇陛下,兒臣覺得方顧問說的沒錯,是兒臣一時激動,考慮不周。”

“既如此,那便晉封安平亭伯李遠為安平鄉侯,具體封賞,著兵部辦理。”

朱棣高聲道。

“陛下聖明!”

方孝孺恭聲高呼一聲,隨後退回了班序。

金忠領命道:“臣領旨。”

待金忠退下之後,吏部尚書張紞出列道:“陛下,如今朝廷派出的大軍已經平息亦力把裡汗國的內亂,並打退了東侵的帖木兒國之軍,而已故的亦力把裡大汗沙迷查乾無子,繼任大汗馬哈麻及其子女被亂兵殺死。然亦力把裡汗國畢竟與我大明有親,是興滅繼絕,還是置以郡縣, 臣請陛下早做打算。”

“諸卿覺得朝廷下一步該如何?”

朱棣看著殿內群臣,高聲問道。

他自然是想郡縣西域,可他很清楚,想要辦成這件難事,必須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支持才能提高辦成此事的可能性。

而且,郡縣西域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牽扯的東西太多,否則漢唐為何隻設置都護府治理?

“陛下,忽歹達與馬哈麻殺我大明官兵,如同造反,已為反賊,朝廷不能按藩屬國對待之。既然已經打下亦力把裡城,當置以郡縣。”

兵部侍郎齊泰躬身出列奏言道:“陛下,臣以為當趁著帖木兒退兵,我大明官兵士氣高昂之時,朝廷可以派遣征西大軍,一舉蕩平西域境內不服的勢力,從而收復西域。”

“陛下,臣覺得,朝廷不能隻用武力,而應該以懷柔遠人之策與武力征伐之策相結合。如此一來,平定西域恐怕不要一年。”

張紞接話道:“而且,平定西域之後,總歸需要派遣官員前去治理。若是一味地破壞,那麽戰後重建投入的人力物力,必然會十分巨大。”

魏國公徐輝祖道:“陛下,我大明官兵西征,瓦剌與韃靼部,顯然不會眼睜睜看著我軍收復西域。北方的草原人野心不死,一定會趁火打劫。”

“既然眾卿的意見不一,那便暫且退朝,各遞奏本建言上來,擇日決議。”

朱棣起身道。

“臣等領旨。”

眾臣齊聲道。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