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先生說講歷史,江沉閣和張守儀頓時來勁了。講歷史就是講故事,倆孩子見有故事聽,當即聚精會神,正襟危坐。
孔孝安在學堂內面對學生,負手而立,微揚頭顱,娓娓道來。
時間上溯至春秋末年,留亭鎮尚未得名,乃一曠野蠻荒之地。其時吳越爭霸,越王勾踐兵敗降吳,勾踐么子菿其年3歲,被范蠡差遣忠仆,暗中護送至此避禍。三年後,勾踐臥薪嘗膽,再戰吳國,反敗為勝,吳王夫差被迫自縊身亡。隨後,越王勾踐北遷琅琊建都,本想帶菿一塊前往,無奈菿因年幼顛沛,感染了風寒病根,始終不得痊愈。勾踐盡管很是寵愛菿,卻見菿體弱多病,不適宜長途跋涉,便接受范蠡、管仲的建議,同意菿留下養病,並下旨封菿為留王,且為留王菿大興土木,建造留王宮。
留王宮在建時,菿受不住工匠整日整夜的敲打聲,就搬來此地暫住。留王在此暫住,那些隨從唯恐菿日曬夜露,再遭風寒,便造了一個遮風避雨的亭台,供菿歇息之用,該亭台取名曰留亭。久而久之,習俗既定,留亭成為了地名。
直到清乾隆年間,皇帝微服私訪江南,當地官僚聽聞風聲,生怕乾隆皇帝不請自到,隨為留亭造冊轄製,取名為留亭鎮。
江沉閣和張守儀聽得津津有味,渾而忘了鬼子兵臨留亭,已是大敵當前,也不在乎留亭鎮的由來,而是好奇地問先生,那個亭台何在?
孔孝安歎息一聲,幾千年前的事了,那個亭台早已不複存在,連留王也變成了傳說。並脫口而出:留王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留王鎮;亭台作古塵埃中,戰火猶燒眼眉前。他雖是一介書生,但講古思今,心情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
江沉閣和張守儀畢竟還是孩子,怎懂先生此刻的心境,卻順著童心,繼續追問,那個留王宮又在哪裡?
孔孝安不覺長歎一氣,繼續講下去。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國,連年戰爭,華夏大地一片焦土。君王爭霸,百姓遭殃,菿名為留王,但手無一兵一卒,與老百姓無異,受此連累,戰火終於燒到了留王宮。
江沉閣和張守儀聽得入神,又嫌先生講得囉嗦,著急地問,後來呢?
孔孝安倒也不急不燥,說道:“後來啊!留王菿盡管體虛身弱,但卻十分將氣。他至死不屈,寧做刀下鬼,不做求生奴,最後呀,留王當做賊兵的面,一把火點燃了留王宮,把留王宮燒得個灰燼,他也隨著大火自焚於宮內。留王菿這人是被燒死了,但他不畏強敵的英名,最終感動了天地。留王宮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後,天空中突然驚雷陣陣,閃電交加,暴雨傾盆。那個暴雨呀,又下了三天三夜,最後,只聽得轟隆一聲,頓時間天崩地裂,留王宮陷入了地下,暴雨如江河打開了缺口,頓時間傾注其中,從此留王宮變成了汪洋澤國,沉沒在了地下,變成了一個湖。”此刻的孔孝安,已不是一個私塾先生,而更像是一位說書先生,他把歷史加雜於神話傳說中,教人分不清是歷史故事,還是野史傳說。
不過,這已不再重要,孔孝安只是不想陷於對鬼子的惶恐中,他不經意地運用自己的學識,循循誘導著學生,希望提供給孩子們一個念書的氛圍。
江沉閣聽到此,驚奇地連聲叫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留王宮就變成留王湖了。”
孔孝安點點頭,表揚道:“對了,你真聰明,我這麽一說,你就能產生聯想。好,非常好,說明你是一個非常喜歡動腦子的孩子。”
張守儀崇拜地看著江沉閣,江沉閣已破涕為笑,得意地晃了晃腦袋。
孔孝安微笑著問:“你們知道先生今天為什麽要講這個故事嗎?”
江沉閣、張守儀相互對望了一眼,均搖了搖頭。
孔孝安說:“孩子們,先生的意思是,門外的東洋鬼子就是外寇賊兵,我們要學留王菿的將氣和勇氣,哪怕玉碎也不瓦全,拚死也要把鬼子趕回日本去,你們聽懂了嗎?”
江沉閣搖了搖頭,張守儀一見,也趕緊搖了搖頭。
孔孝安不覺垂下了頭,歎了一口氣說:“你們現在還小,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明白的。”
師母聞言,輕聲快捷地悄步走了過來,朝著孔孝安責怪道:“你跟孩子說這些幹什麽?他們還小,你千萬別讓孩子牽扯進國事當中去!我們就安安分分地過日子,東洋人來不來,走不走,跟你有什麽關系?隔牆有耳,你可別犯了渾,招惹出什麽禍端來,讓我們一起跟著你受罪……”
師母很少說這麽樣的長篇大論,似乎還沒說完,卻就在這時,突然聽見了“砰砰砰”的敲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