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劉備待人以誠,又多計謀,接下來兩年時間內,其於瓦崗內的名望不斷高漲。
而實際上,除了劉備,還有一人,在瓦崗寨內,聲望越加高漲,正是李密!
李密憑著功績,還有過往的名聲,於瓦崗寨內,名聲一時間,甚至超過了瓦崗寨的創始人翟讓。
人心之於不定,這便導致,瓦崗寨內部,在後短短兩年時間內,默默分成了多個派系。
比如於翟讓過度信任下,前期,李密以自己帶來的人馬為主,建立蒲山公營。劉備在單雄信、徐世勣等交好,亦為翟讓之看好,見李密勢大,有些難以馴服,特意允許劉備,建立南山公營。
兩人居於一北一南,各領大部人馬,為挫敗隋軍來犯,保護瓦崗本地,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此作為,不說翟讓名氣大振,讓劉備這個後起之秀,也在短短數年內,從一小卒,成為了天下“名人”。
劉備的“名”,當然不止局限於數次大敗隋軍之部,更在於他對黎民百姓之接濟和安置。
這等名望,更多局限於民間。
此外,因他善待士人,駕馭部下,重視紀律,不僅得到了許多寒門士人來投,還贏得了“義軍”的美名。
至大業十三年春天,在翟讓安排下,瓦崗軍分三路,奇襲洛倉,後以劉備部先期奪下。幾年以來,天下災荒,另有戰亂,糧食成了最為寶貴之物,聞訊趕來,以期獲糧的百姓,多達幾十萬。
見此浩浩蕩蕩大勢,越王楊侗,受楊廣之命令,率領五萬大軍,分兩路,左右包圍,而戰瓦崗三路大軍。
此間來犯,皆為劉備、李密、翟讓等各路瓦崗軍,一一破滅。
待至三月時,見內部混亂,且以自身才能,難以駕馭名義上的多路瓦崗軍,翟讓生出了重推盟主的想法。
這裡面,呼聲最高者,無外乎劉備和李密。
尤其李密,因為早些年,於北方名望,導致近一年,許多綠林首領來投,所擁之人數,比劉備還要多上一大半。
又因劉備待人接物,更多公平,關心黎民和普通兵士安危,恰有損害其他軍將之利益。
畢竟,瓦崗軍所能獲得的燒餅就這麽大,若是零散分之,許多來投之頭領,獲得就少上不少。且以來投瓦崗者,誰又不是為了名利?
李密與劉備不同的是,在明面上,安頓百姓之外,對這群部寨首領,不擇手段,威逼利誘,大加拉攏。
若說劉備是以光明正大,更以行事坦蕩,那李密就是為得權勢,用盡了陰謀詭計。
這般作態下,可想而知,於翟讓透露讓出盟主之位後,不少人都流露了出了讓李密做主的打算。
這日間,劉備軍中大帳內,一應部下,包括現在已然成為劉備指揮的單雄信、徐世勣、程咬金等人,濟濟一帳,正是商議著個中應對辦法。
作為已經明著處於劉備一路,且敬重劉備行事謀略之人,帳內眾人,無不希望,劉備能奪得此機,以便“擊敗”李密,統領瓦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