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業十九年四月初九。
長安城破,半月後,李淵見大勢已去,也終究歸降於劉備。由此標志著,不到兩年時間的李唐滅亡。
面對李淵及之子傷病之子李世民等李氏人,劉備為小心其之再聚眾造反,果斷讓之遷移往河北,並以封之為安定侯。
對於房玄齡等一應李唐舊部,劉備則給足了重視,願意效力者,也是派往異地效力。
但在暗地裡,劉備對關隴世家的警惕,不言而喻。
好在隋皇楊廣,多次遠征高麗,另有這些年來,內部之戰事,讓關隴世家的勢力,大有減少,這對於他將來治理關中,有利不少,至少遇到的阻力會少一些。
自漢至此間大隋,世家門閥的力量一直存在,且將持續下去,這也是皇帝維持統治的主要辦法。原因很簡單,世家門閥能提供給皇帝,最為主要的做官士人。
要想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正是人手。就如同瓦崗寨內一樣,讓一個農民去當一縣之宰,本就不現實。但楊隋的科舉,有給了劉備許多特別的想法。
也就在李唐投降,覆滅不久。
是年秋末,於秦瓊、竇建德等將領,奉劉備之命,往南平叛汪華等勢力之際,發生了一件大事。
時下的隋天子選擇禪讓帝位,於漢王劉備。
於洛陽本地官吏,還有各方太守,含有廣大士民階級上書下,正是以請漢王為帝的事情,不斷發酵。
短短數日內,上書言事,而以奏請的人就越聚越多。但劉備皆是請辭,直到冬十月初一。
在經過三辭三請後,漢王劉備正式於東都洛陽登基,改國號為漢,年號洪興,是以為洪興元年。在西漢和東漢之後,人又稱之為新漢。
後兩年內,漢將陸續平掉南方多地,伴隨著最南端的馮氏勢力被滅,標志隋末數年以來的動亂正式結束。
但於西域羌人,還有北方突厥之來犯,於後十余年間,天子劉備於內重用賢良之臣,於外繼續平叛,先後破羌人,重建西域都護府。在滅東突厥之後,更是讓外族不敢來犯。
高句麗、倭國等周邊國家,各以稱臣。並將劉備,稱作為“聖帝”。
天下間,逐漸恢復開明之治,總體趨於休養生息,經濟、民生多方面之恢復,甚至一度超過了前隋的開皇之治。劉備亦是大興科舉,讓教化普及於民間。
對於這段時間,新漢皇帝劉備的治理成果,世人有讚頌之為“洪興之治”。
太和,乃是劉備用的第五個年號。
太和十四年秋,新漢開國皇帝,人傳言之漢高帝之孫,劉備病逝於洛陽,享年七十有二,廟號興祖。因之文成武就,功蓋前數朝,諡號文武。後世人,則常之為“文武大帝”。
隨之,太子劉禹登基為帝。
劉備感覺自己的思維有些發散,過去五十多年的經歷,不斷在腦中回憶。
他有慶幸,有欣喜,又有無限感慨。
最後所思的,是他用幾十年重建的大漢帝國,重現於世,百姓安居樂業,無內憂外患。
但他也有遺憾……
“一切都結束了!”
這種眩暈和恍惚感,也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劉備甚至已經忘記了,他所經歷的幾十年,乃是在太祖所賜之寶物內。
漸漸地,腦袋傳來了刺痛感,才讓他強睜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