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金丹境,內丹為純色。金丹境大圓滿後,金光自發,變得金燦燦一片。這時,金丹才會變成金色。
這便是金丹二字的由來。
望著金丹,薑辰隻覺自身的精氣神皆是熔於其中,輕輕一動,便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下意識的,薑辰抬手,掌心法力湧動,化作水火之力迸發。
繼而只聽轟隆一聲,璀璨的雷光自薑辰的手中浮現,向著前方轟去,將不遠處的巨石轟成了碎片。
此之謂掌心雷,是薑辰晉升金丹境之後,自然而然掌握的神通。在玄黃界,武道修煉至六品神藏境,便可打開人體神藏,覺醒天賦神通。
仙道修煉至六品日遊境,陰神經受日光的洗禮,就能感悟天地之力,從而領悟出種種玄妙的神通。
可以說,在玄黃界,六品就是一個覺醒神通的境界。而金丹,也不例外。修士結成金丹後,自然而然的就會領悟掌心雷這門神通。
金丹結成之際,需要經歷水火丹劫,而度過劫難後,部分水火之力就會融入金丹之中,使得修士具有掌握水火的力量。
這是天道給度過水火丹劫的修士的獎勵,即為考驗,度過了自然有獎勵。
水火之力,就是獎勵!而掌心雷這門神通,就與水火之力有關。
有道是陰陽闔辟而雷霆震發,《雷霆玄論》指出:陰陽之氣為雷霆,生育萬物,為天地之樞機。陰陽合而為雷,迅而為霆。
陰陽二氣,內外展轉,交相攻激,迅發而為霆也。氣聚神會,主生殺之機,故能擊物。
水火之力亦是陰陽之氣的一種,故而水火迸發,陰陽萌生,有雷霆浮現。
手握水火,雷霆滋生,主生殺之機,擊破萬物,這就是掌心雷。
當然,金丹的品質尚有高低之分,這神通自然也有強弱之分。結丹時所遭遇的水火丹劫越強越猛,度過之後,所得的神通也就越強。
譬如薑辰,他渡劫之時,水火之力非但顯化出了黑龍白虎之相,更是動用了先天神火與先天神水。
故而,薑辰度過丹劫之後,掌握的水火神通,就是先天神火與先天神水。
除此之外,薑辰還掌握了風雲之勢,大袖一甩,風起雲湧,遠超其余金丹修士,盡顯仙家之飄逸。
同時,以先天神水與先天神火催發的掌心雷,威力也極為的強大,為先天神雷,可破滅萬物,非尋常人可比。
“不知道與金丹修士掌握的水火神通相比,玄黃界的武道與仙道覺醒的神通,威力又如何?”
感受到金丹上蘊含的神通後,薑辰又想到了玄黃界的修煉體系。同樣是六品,神藏武者與日遊修士,也都會覺醒神通。
不過,他們覺醒的神通與金丹修士覺醒的水火神通不同,其屬性並不固定,什麽類型的都有。
從這裡看,好似金丹不如神藏日遊似的,其實不然,神藏日遊覺醒的神通種類雖多,可恰恰是其不成體系的表現。而金丹隻覺醒水火神通,恰恰是其體系嚴謹的表現。
所謂水火,就是陰陽,而一陰一陽謂之道。金丹覺醒的水火神通,並非是神通,而是陰陽,是道。
隨著修士逐漸凝練金丹,水火之力就會發生蛻變,朝陰陽轉化,而等修士徹底明悟陰陽之理後,就會化身成道。那時,就算天下神通無數,還不是信手捏來,隨心而發?
可以說,金丹修士覺醒的不是水火神通,而是神通的根本,法與理的源頭,
道! 看似水火,可隨著實力的提升,水火之力就能演化出萬千神通,掌心雷就是其中一種。
“結成金丹之後,最大的變化不是掌握水火之力,而是生出法力,這是精氣神融合為一後,誕生出的極為玄妙的力量,妙用無窮。”
體悟完神通的變化,薑辰又將注意力放到了體內,那突然多出的法力身上。
有了法力,薑辰的種種手段就能施展出來,就如道法神通,製符煉丹等等之類的修行百藝。
而這些,都是武者的氣血所不能做到的,修士的神念雖然可以做到,但遠不如薑辰的法力來得輕易。
“有了法力,我就能施展前世記裡那些威力強大的神通術法了,以後打架,也不用欺身上前,與人貼身肉搏了。”
感受到法力在體內流動,薑辰顯得很興奮。在以前,他的對敵手段確實少了些,沒什麽技巧可言,往往都是衝動敵人的面前, 與人貼身肉搏。
這樣對付普通人倒沒什麽,可要是碰到真正的高手,那就危險了,你還沒衝動敵人的面前,人家隔著老遠就用道法神通將你擊殺了。
而法力的出現,則是彌補了薑辰沒有攻擊手段這一短板。揮手間召喚水火風雷,彈指間呼風喚雨,將敵人斬殺自百裡、千裡之外,這才是仙人該有的手段。
你一拳我一拳的,算什麽仙人。
……
剛剛突破境界,薑辰倒是沒有急著出去,而是默默運轉功法,吸收周圍的靈氣,以鞏固剛剛突破的境界。
呼~~吸~~
薑辰的金丹,好似具有生命一般,隨著他的呼吸,不斷的顫動著,吞吐周遭的靈氣。
就是這時,薑辰將精氣神凝為一點,以其為錘,向著金丹轟去。
砰!
猛然受到攻擊,薑辰的金丹先是一縮,從鴿子蛋般大小,變成了黃豆那麽大。繼而猛地一漲,又從黃豆變成了雞蛋那般大,朝著薑辰的精神神轟去。
轟的一聲!
薑辰那凝為一點的精氣神被金丹生生撞散,而他的金丹在這一縮一漲之間,卻變得更為凝練了。同時,薑辰的精氣神回流之後,也變得比之前更強了。
以精氣神去捶打金丹,使得金丹更為凝練,這就是金丹之後的修煉方法。
先將金丹逐漸從小煉到大,再從大逐漸煉到小。這時可大至無窮,可小至極點。
當丹煉至無窮大與無窮小時,裡面的神性自然也就大至無窮,小到無窮,可以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