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騮山記事》(2)馬騮山
  我的家鄉在華北平原最東端,它毗鄰渤海,有著茫茫的田野和無垠的鹽灘。所謂平原,到了華北東部,土地幾乎沒有什麽起伏,更別說山丘溝壑,真的是一馬平川。

  說一座山都沒有,其實並不準確,但方圓數百裡只有一座不足以稱之為山的土丘——馬騮山。我們當地人稱它作“小山”。這小山南北長約7公裡,東西僅有1.5公裡,海拔也不足37米,是名符其實的“小山”。小山雖小,傳說卻很多。這個故事就是從一個傳說開始的。

  話說在明朝中葉,有位威名赫赫的三朝重臣,名叫楊巍,民間尊稱他為楊天官,為明朝鎮關戍邊,輔佐三朝,其功至偉。楊巍,山東無棣海豐鎮人,少年多才,學富五車,又精通參天相地之學。青年時候就經常在左右無人之時,指點江山,勘測地脈。

  某日遊歷到小山腳下,遠望之間,不覺地氣充盈,貫通南北。楊巍十分疑惑,便登上小山,眺望山石四野,忽而大驚。這小山雖小,但脈象清晰,由北向南,呈伏龍欲飛之勢,又有九河下梢的多條支脈灌養,再無百年便可成就龍興之實。所謂龍興之實,就是指此地會出現異姓王侯,甚至九五之尊的天子。楊巍思索道,莫不是北方強虜南下亂華?此事在楊巍心裡烙下深深的憂慮。

  後來楊巍進士為官,為明朝戍邊,抗擊大金,屢立奇功,逐而收到朝廷倚重,官至尚書。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看似修真好道,不理朝政,放任貪官汙吏胡作非為,實則暗中觀察,多方扶植,讓官員相互傾軋,他則牢牢地把持著社稷權柄。然而嘉靖皇帝對楊巍格外信任,一則衛國戍邊,值得信靠,二則楊巍對道法異術深得奧義,也正投了嘉靖皇帝修玄好道的心思。

  為官多年後,楊巍終於把年少時小山望氣的擔憂告訴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本來就對風水星象深信不疑,如今聽到有此一事,格外緊張,與楊巍密謀如何阻絕小山龍氣。經過數日探討,兩人決定讓楊巍以家母年邁,需人侍奉為由,下放他帶職回鄉盡孝。楊巍有皇帝下詔特批,可直接使用地方財稅、民工,表面是為了欽差肅清九河,以防水患,實則是為了開山挖土,掘斷龍脈。

  楊巍來到滄州府,當即便親下田野,細致地勘測和記錄,他發現小山此地並非藏伏一龍,而是整整有七龍潛伏,並且地氣已成,若僅掘山破土已然不足以破壞龍氣,而是需要一個辦法將七龍引走。經過數月籌劃,楊巍發動數千民工,動用當地州府無數稅賦,在小山周圍建造了一十九座巨窯,並砍伐大量木材,運來無數煤炭。巨窯日日夜夜地燒,連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火光百裡可見,白晝濃煙蔽日,夜晚天空赤紅。

  說來也怪,就在火窯連續焚燒的第四十九天傍晚,天空忽然烏雲密布,雷聲隆隆,一個炸雷響後,霎時大雨傾盆。楊巍站在一處巨窯前的高台上,正看著天色微微入神,大雨讓人們猝不及防,左右趕緊撐起雨傘為楊巍遮雨。楊巍抬手擋開,周身早已被雨水澆透了,在大雨中矗立良久,眼睛直勾勾盯著遠遠一處山脊,忽然朗聲說:“時間到了。”

  大雨下了片刻之後,只見在馬騮山的北段,一處低矮山脊突然崩裂,巨大的響聲讓眾人一個個驚得呆若木雞,不知所措,在繁密的雨幕後出現了寬幅幾丈的一條溝壑。燒窯的民工們大驚失色地眼看著七到紅光從溝壑中盤旋飛去,最終鑽入黑沉沉的雲層之中。當在場所有人都在呆立原地,茫然四顧之時,只見楊巍捋著頜下尺須,朗聲大笑道:“破了,成了!”

  自從七龍破走之後,巨窯就停燒了,然而余溫尚在,時值隆冬,周圍村莊竟不用燒火取暖,村中人人著短褐出門,夜裡僅蓋薄單入眠。

  楊巍手段高明,果然把七條龍都給逼走了,然而依舊沒能改變一個王朝的命運,不到百年間,先是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後是清兵入關,霍亂而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