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來,依照周明的估算。
如果單從天地中汲取靈氣,以他五靈根之資,大致兩日半凝練一縷法力的速度,十層圓滿大概需要六十八、六十九年。
即便全程借助靈石修煉能夠快上數倍,也需要三十余年才有望凝練一萬縷法力。
以這種速度去修仙,看起來確實不太行的樣子,也無怪被評定為資質劣等。。。
周明心知,單憑原主的五靈根、若是正兒八經的去吸取天地靈氣,那絕對是行不通的。
即便借助靈石修煉,能不能突破築基都不好說。
若想於修仙一道走的更加長遠,必然需要其他增長修為的方式方法。
而對於這點,原主無疑選擇了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吞服丹藥。
說起來,於修行有益的丹藥,一共分為兩類。
一種是提高修行速度,另一種則是直接增加修為。
兩者不好說孰優孰劣,只能說是各有千秋,前者持久,不易產生抗藥性,後者快捷,卻不能多吃。
好比黃龍丹與黃芽丹,兩者都為初級丹藥,黃芽丹就屬於後者,價格倒是相差不大。
眼下,放在周明眼前的,正是他剛自儲物袋中取出的兩瓶、能夠直接增加修為的黃芽丹。
出乎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多數去往坊市的修士,普遍會換取一些有益於提升戰力、增漲修為的靈物。
(早前通過清點,
原主的儲物袋之中還有上品法器飛劍一柄、百年山參一株、黃龍丹一瓶、遁地符五張、初級中階連珠雷符三張、靈墨兩瓶、狼毫靈筆兩隻、空白符紙三打、下品靈石五枚、以及基礎功法三本、其他靈材、雜物若乾......)
不過,這些丹藥既然到了周明之手,它們的用途就有了些許區別。
資源還是那些資源,但別忘了,人卻早已不是原先那人了!
盤膝坐好,
周明拔開瓶塞,傾斜瓶身,便從中倒出了一粒通體微黃、青豆大小的丹藥。
黃芽丹雖以藥性溫和著稱,可周明也是頭一回吞服,故而神情十分專注。
端詳片刻之後,他二話不說,便將之直接吞下。
丹藥入口微苦,不多時,濃鬱的靈氣就從丹藥中散溢而出,自內腑直往上湧。
周明放空心神,默念火元功口訣,讓靈氣自經脈中運轉起來。
經脈中的靈氣越來越多,漸漸的令他感到輕微的脹痛,好在不是特別明顯,如不是周明有心感知,甚至可能會被忽略而過。
依著功法一個周天接著一個周天的運轉,這些靈氣迅速的被煉成精純的法力,並匯入丹田。
直至藥力被完全吸收,這一輪修煉持續了整整兩個時辰,令周明一次增長了5點法力上限。
“一瓶丹藥十二顆,如果藥性全部吸收的話,便是整整60法力。兩瓶120,雖不足於五靈根一年的打坐之功,卻也相差不遠了。”
“雖是自身靈根太過廢柴的緣故,可也不得不說,丹藥一道,果真逆天!”
即便體會到了快速修仙的樂趣,周明卻並未太過欣喜。
丹藥的效果即便再好又能怎樣,搞的好像他一直都吃的起似的。
周明的前世,某黑市中據說還能能保送先天的靈能液呢,他還不是老老實實的憑借天資突破?
那些狗東西,實在太黑了!
嗑藥修仙的好處雖然顯然易見,但缺點同樣明顯:就算是富豪家庭,
估計也承擔不起一刻不停的嗑藥修煉! 稍作感慨後,再次將一顆黃芽丹吞入腹中。
不過,此次周明並不以它提升修為,而是有著其他打算。
雖然人族同為多方世界的主角,可不同世界之間的人族,還是有所差異的。
前世藍星之人,哪有什麽靈根之說?
吞引天地靈氣,依靠的是另一套修行體系——
周天練氣法!
如無靈根、也非特殊體質,修士們確實無法直接汲取並凝練天地靈氣。
可通過不斷孕養、壯大己身,打通周身竅穴、並連接天地二橋後,正式成為超凡生命的先天修士,也能擁有凝煉法力的資格!
講道理,即便前世的周明還未從天府之中獲取先天之上的修行法門,
但毫無疑問的是,先天修士的煉氣速率,絕對要比眼下的辣雞五靈根快上不少。。。
。。。
隨著一粒丹藥入腹,藥力開始在體內流轉,周明並不以它提升修為,黃芽丹的藥效在秘法的催動下開始對經絡進行孕養。
仿佛能夠聽到滋滋的聲音,很快便自十二正經循環了一輪。
如果說丹田是法力儲存之本,那經絡便是法力運行之基,倘若經脈不通暢的話,那便猶如癱瘓的巨人,即便有再多的法力也無濟於事。
第一步,陰蹻脈和陽蹻脈;
陰、陽蹻脈是八脈中最容易打通的兩脈,也是貫通時承受痛苦最少的兩脈。
在打通經脈時,先天之氣無疑比後天真氣的效果要好上太多,
但過程加速的同時,痛苦無疑也會加劇。
很顯然,周明是打算從陰、陽蹻脈開始,先易後難,一步步增加對痛苦的承受力,只有這樣,才能頂得住貫穿任、督二脈時的劇痛。
當藥力自十二正經徒然拐彎,被牽引至陰、陽蹻脈時,在秘法的催動下,徒然狂野起來,
那一瞬間,周明死死的咬著牙關,溫和的運轉功法打通經脈尚且要承受痛苦,更何況是這種霸道的方式。
一顆豆大的汗珠直徑落下,周明臉色通紅,扭曲的面孔訴說他正承受著怎樣的痛苦。
這巨痛足足持續了一刻鍾,直到陰、陽蹻脈盡數打通才漸漸平息。
淬煉完陰、陽蹻脈後,周明隻小歇了片刻,又吞下一顆丹藥,開始了對陰、陽維脈的進攻。
時間一息一息的流逝,周明也在不停地貫通過程中,習慣了那種痛楚。
“衝、帶二脈!”
奇經八脈包括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
它們縱橫交錯,循行分布於十二經脈之間,除督脈、任脈外不參與氣血循環,但可調節、孕養十二經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