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寒門新郎開始》第338章 春會與來信
熱門推薦:“兄長的意思,是要幫那海安郡王一個大忙?”

張家大宅內,昨日剛到的顧淑儀正與張哲同步而遊。原本兩人聊著幾個妹妹的學業,不知不覺中,張哲便把話題引到了昭陽的事務上。

“請恕小妹不解,吳人那邊拖著差事,是料定江南今年欠收,沱江一郡上下都要遭遇荒年。兄長說吳國如今最怕的就是民亂,所以為了不讓流民入境,他們才會故意拖延。而兄長這邊也拖著差事,怎麽會與海安郡王牽扯起來?”

張哲對待妹妹,不比旁人,尤其是這位日後要嫁入王府的,他解釋起來倒是極為耐心。

“諸王實封之後,便由東邊的海安郡王與小弟家的昭陽處在對吳國的第一線上。本朝在江南的軍力都將紛紛北移,之後幾年本朝的重心都將在北方。吳國如今是苦於內鬥和民亂,等他們緩過勁來,海安與昭陽的壓力便會變得極重。”

顧淑儀認真的聽著表兄的每一句話,這些政務上的謀劃觀念,對於她日後的王府生活極為的重要。

“吳國人不是沒有糧食,只是都在世家手裡,而吳國朝廷是斷然不會讓世家們拿著糧食去沱江收攏奴仆、分割田地的。我料定吳國在收回沱江的時候,會把全郡土地人口一口氣吃下。”

顧淑儀試著跟上張哲的思維。

“所以,吳國其實不能賑濟即將遭遇災荒的沱江上下?那海安郡王又......。”

張哲笑了一笑:“陛下讓諸王攻略六國,昭陽與海安的任務都是吳國。海安郡王就藩在海安,而海安往西五十裡就是沱江地界。沱江是海安郡王必須優先攻略的所在。咱們這邊拖著,就是為了給海安郡王一個機會,一個在沱江賑濟郡民提前收攏人心的機會。”

見到顧淑儀還是一臉的困惑,張哲終於把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

“若是沱江人心被海安郡王收攏,來日吳國緩過來,是先去攻擊有著姻親關系、且易守難攻的昭陽郡,還是優先去處理已經把手伸入了沱江郡的海安一線?沱江郡若真的被海安郡王攻略下來,吳國就將再次面臨要在沱江沿岸遍布十幾萬大軍的窘境。”

顧淑儀恍然,表兄故意拖著差事,竟然是打著讓原趙王世子,如今的海安郡王替昭陽郡頂鍋的主意。

她最近也做過吳國的功課,知道昭陽是吳國京城的西北門戶,而沱江郡則是整個吳國北方水系的中樞。一旦海安郡王真的再次攻略了沱江北部的郡城和四縣,整個吳國腹地都將暴露在鄭國水軍的攻擊范圍內。

吳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如同現在這樣,在沱江沿岸遍布大軍。

“沱江郡城南面臨江,若我是吳人,必然利用吳人水戰的優勢和沱江水網的便利,先取沱江為上。而昭陽這邊,水路狹窄單一,易守難攻。”

顧淑儀壯著膽子把話說完,便盯著張哲的臉,生怕自己說錯。

“便是因為如此,小弟父子前來昭陽,須好生努力幾年,將最根本的班底建起來先。我拖著這件事,讓海安郡王能夠對沱江人心趁虛而入,正是為了讓吳人優先去對付東邊。”

顧淑儀又問:“小妹聽說這次大江沿岸會遭遇糧荒的郡縣不少,海安怕是也在其中,海安郡王又哪裡有那許多糧草可用?”

“所以八王爺的這個人情,便須由三妹妹替他做到底。”

“我?”顧淑儀吃驚的捂住了嘴。

“明日春會,除了本地的賢達士子之外,為兄還邀請了連陽縣縣尉的家人。這位郭縣尉,卻是原趙王良娣的庶弟。三妹妹隻管將這話說與他娘子聽,

並告訴對方,海安沒糧,可近在遲尺的蔡國卻有糧。”“海安距離蔡國確實不遠,只是兄長如何確定蔡國會售賣糧食給海安郡王?”

“只須向蔡人提及鄭吳兩國的本次婚事即可,蔡人便會對海安郡王大開方便之門,這糧價還會便宜得嚇人。”

“你想想,鄭吳之戰,蔡國才幫了吳國,結果吳國就與大鄭議和結親了。蔡國此刻怕是極為憂心。若是得知我鄭國海安郡王要收攏吳國的沱江人心,蔡國當然願意看到此事發生,最好是海安郡王直接與吳人打起來才妙!若我是蔡人,這糧食便是海安郡王一時付不起錢都不打緊。”

“嗯,小妹記住了!”

張哲來到昭陽之後,他的一舉一動都頗為受人矚目。

如此年輕的主官,也曾讓部分人感到擔心,生怕張信之年輕氣盛來個大刀闊斧。可張哲卻在做掉方家之後,除了春耕和開渠之外,就在與吳國的差事上忙碌。郡中的事務全部委給了下屬,各縣內政也的縣丞與主簿合計著辦理,甚有些無為而治的情態。

當顧府祖孫抵達秀山張家大宅之後,全郡上下的目光就盯在了張家大宅。

所以當張哲決定第一次召開文人春會後,全郡上下都積極響應了起來。張信之生平第一次主持召開的文會、會上還有張信之幾個未有婚約的妹妹出現,隻這兩點便讓爭奪參會名額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

文會分為內外兩處,內宅連顧淑儀在內一共有三十六位未出閣的姑娘,外院除去張哲、幾個同僚和本地名流之外,一共邀請了七十二位適齡士子參與。

張家的大宅很大,上百人分做兩處與會,卻沒有一點擁擠的感覺。

尤其是所謂的內外院,更是有趣。

分明是一個偌大的庭院,中間豎起了十余道紗屏,而顧淑儀為首的女子們都端坐在紗屏之後。

張哲在主位上笑容可掬,但一般並不說話,替他實際主持文會的卻是一個面帶風塵之色的四旬男子。此人姓劉名重,正是曾經向顧家也提過的親劉家人。

這位劉重劉知世,暫代本郡學判衙門的左學司,為了春季府試的事這才把下方的諸縣都跑了一遍,剛剛回到秀山來回報張哲,便被張哲抓來做了文會的主持。

張哲很看重這個劉家,只因為這個劉家已經傳承了三代,而第一代主事人姓遲。

這位遲夫子出身世家,卻破家而出開學授徒,傳授的還不是一般的儒家經典,更兼傳授世家的私學知識。第二代主事人姓許,是遲夫子的弟子,他將老師的事業發揚光大,收徒二十余,盡數傳給了世家私學的知識。這位劉重是許夫子的弟子,也是女婿。許夫子沒有把家業和經學典籍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女婿。

三代人破除門戶之見辦學五十余年,遭到了本地士族的瘋狂打壓。僅劉重與其師就多次被迫流亡江北。大鄭光複昭陽之後,劉重本來自薦去了學判衙門做了一個學官,可方朝禮為了方便自己操控府試,便將劉重遷到了府衙去整理昭陽地方志。

而張哲弄掉方家之後,便將學判衙門的事務都委給了劉重去辦。

張哲很欣賞這種真正擁有正統的學術精神和崇高的教育理念的人。比如方家、吳家和劉家都曾向顧家提過親。其中方家是純粹為了攀附,吳家的求親更多的是為了與方家作對,而劉家的求親卻是劉重為他的侄兒和一個弟子同時求的親。

滿郡的人都知道劉重的用意:眼饞張信之的學問!

其實,張哲也曾多次產生過將自己的學問傳諸於世的想法,只不過他每次產生這種想法,都會遭到古板封建勢力的殘酷鎮壓。其中最出名的代表就是張家孟氏大娘子!

在孟氏小婉看來,自家夫君腹中的這些驚世之學,其中絕大部分只能是從她肚子裡爬出來的小屁孩能修習的。其他人若是敢於覬覦,統統都是要亂棍打死才行。

張哲其實也試圖在學術理念上說服孟小婉,可孟娘子手段委實高明,往往把房門一關,......最後被SHUI服的往往是張信之。

劉重的身邊坐著兩位少年人,大約在十三歲和十五歲,正是此人的侄兒和弟子。在劉重的對面,正巧坐的是吳懷和吳家的幾個晚輩。

雙方之間,在張哲無法目測的空氣中,應該有閃電和雷霆在交匯。

顧家姐妹中,除了日後的世子妃顧淑儀,還有四妹妹涵儀和五妹妹沁怡一起出席。

在男女互動的環節時,正好顧淑儀有時離開,涵儀一時遭到了太多男子的詢問。

雖然這些人都很有禮貌,但是十來個問題下來,一向內向的涵儀臉都紅成了紫色。好在沁怡仗義的把後面的人都嚇跑了。

隨即,讓張哲隱隱發笑的事情出現了!

劉重最心愛的那個十三歲弟子,似乎對直爽的沁怡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不懂就問自己的老師,拿這些問題來問我一個女兒家作甚?”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姑娘的回答,陳某很是期待,也是想看與家師所言有何不同。”

“合著,你就當本姑娘是個樂子?”

“應說是姑娘樂於助人。”

“本姑娘不愛助人!”

“陳某便勸姑娘改之~!”

“吾乃張信之之妹,何須汝來口舌!?”

“想必尊兄愛之太切,不忍重教,小子直言相勸,還請海涵。”

“嗚嗚嗚嗚嗚,表兄,他欺負人~!”

“呵呵呵呵呵,大人,小子失禮了。”

張哲不理顧沁怡,低頭拿起一張文會文稿開始認真的審閱,狀似極為投入。

那陳姓小子忽然對著張哲一拱手。

“大人,您手中的文稿似乎拿反了。”

張哲一怔,又看了劉重一眼。咦,這個姓劉的居然一點都不擔心,反而是飽含希望的看著張哲。這師徒倆的眼神,是要搞事情啊!

“少年年歲幾何?”

陳特不卑不亢的回答:“小子今歲十三!進學已有九載。”

“原來還是個孩子?”

聽到這話,這個少年一點也不生氣,反而說了一句:“聽聞大人少年時,走馬鄉間,恣意快活,倒不愛進學。”

張哲也不生氣:“是啊,那時我教育人喜歡用拳頭。”

“大人如今官居高位,持掌一郡,也不是少年時了。”陳特覺得有些危險,先轉彎捧了對方一句,但是轉頭下一句又自誇了起來,“大人進學不久便有如此成就,而小子不才進學九年,不過才堪堪知曉立身之學。敢請教?”

“少年人要請教我?還知曉了立身之學,言外之意便是要本官把你當個大人來看。也罷,來人,給這個少年來一杯酒,看看他的成色先,”張哲對著耿良看了一眼。

耿良會意,忍住笑取了一個酒盞到了角落裡,將自己酒囊中的五十二度二鍋頭烈酒倒了一滿杯,然後送到了陳特的面前。

張哲微微一笑,舉起酒盞將米酒度數的酒液一飲而盡。

“請!”少年陳特不甘示弱,舉起足有四兩的酒盞也是大口吞下。

“來個咳嗽~~!”紗屏後的顧沁怡忽然出聲。

陳特聞聲就一臉通紅的劇烈咳嗽了起來,根本不會停的那種。

顧沁怡高興的鼓起掌來:“五四三二一, 倒也~~!”

少年人軟乎乎的栽倒在地。

劉重皺眉:“大人,用蒙汗藥便過了些吧?!”

張哲笑而不語,耿良將自己的酒囊遞給了劉重。

劉重接過酒囊,隻聞了一下,當即雙目發出了光來:“如此好酒!”

這家夥抬手就要給自己灌,幸虧在第二口的時候被耿良搶了回來。

“如火如刃,暴烈如斯,好酒,好酒!”

張哲正要將被劉某人歪掉的文會樓給糾正過來,身後卻響起了屬於顧淑儀的腳步聲。

“兄長,還請借一步說話。”

書房內。

“王爺與世子暫時不來封地了,”顧淑儀壓低了聲音,“貴妃娘娘要留他們到了五月底,娘娘過了壽才讓他們出京。”

張哲不以為意:“大約是貴妃娘娘猜到昭陽這個夏收不好過,所以不願意他們過來招惹這些麻煩事。五月底出京,到這裡也該七月入秋了。”

顧淑儀將楊尚央寫給自己的信,松開又攥緊,最後還是忍不住告訴了張哲一個消息。

“他說陛下在開農節的那天,正與他說話,忽然不知怎麽的就自顧自的睡著了,三四個人輪番叫了半刻鍾都不醒,最後還叫了太醫。信上還說,還說......。”

張哲猛的站了起來:“小弟還說了什麽?”

“太子連夜回了長安,陛下休養了幾日見好了,太子才離的京。太子的來去並未公開,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

張哲聽完這個消息,一時皺眉不展,也不知想到了什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