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欲橫刀向天笑!》第三章 野法煉氣(一)
  金梓鳴首先盤點手上的修煉資源:

  教官所傳授的基礎修煉理論,其中包含一套打坐吐納的方法;

  一套拳法和一套刀法,分別是老架“鞭錘”和“虛實旋風刀”;

  老金給的袋子裡只有兩樣東西,一本名叫“血煉淬體術”的秘笈,以及一根暗銀色的長針。

  昨日潛入湖底時,發現一柄破舊的刀,也就是冷月,此刀鋒利且份量足,金梓鳴當即便替下了原來的普通單刀。

  這就是眼下所有的一切,下一步他該怎樣修行?

  要爭取在黑茫森林步入修真的入門階段:真正的煉氣期。這需要使自己能感受到外部靈氣,吸納進來,然後按照特定的線路匯入丹田儲存起來,對於煉氣,他沒有任何法門,只有教官教過的基礎打坐法可能與此關聯。

  外家拳法的招式雖然無需鑽研,但在資源如此有限的情況下,亦不能輕易放棄,最後他想到了一個利用的方法,就是把強勁發力的快拳,故意打慢,去體會那若有若無的氣感,去感悟它與意念之間的關聯,或許有一天能由此發現靈氣之所在,一旦有靈氣融入,“鞭錘”豈不是能變成一套修真拳法?

  “虛實旋風刀”,可以日日練習,老金說過,外家力道的虛實掌握,對修真可能也有幫助,而且金梓鳴特別喜歡刀,總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名刀客,握著刀,心裡就踏實。

  現在沒有更好的刀法,那就把“虛實旋風刀”練到極致。

  獸血淬體,森林不缺野獸,甚至還有更深區域的妖獸,可以立即開始修煉,增強肉身強度。

  那根長針,實在不知道該怎樣使用,只能先留著,等待機緣將其弄明白。

  基礎打坐吐納法,他已經修煉三年,很早之前便能感受到勞宮、湧泉和百會等穴的發麻發脹,通過意念的引導,找到了氣感,且能用意念去引導這種氣感。

  不過金梓鳴心中明白,這個氣感並非是外部靈氣引起,而是在外氣入體前的一種假引氣階段。

  凡人與修士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靈根,也就是能否感氣成功,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於“成功”二字。

  實際上,所有人都處在靈氣的包圍之中,但為什麽多數人感覺不到?

  因為他們的身體敏感度不夠,可能需要極其濃鬱的靈氣包裹,並配以一定的契機,或許才能感受到一絲,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敏感度是一道門檻,絕掉了多數人的修真之路,讓他們沒有機緣去接觸這個世界另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好。

  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修真門派都清楚,絕大多數的凡人都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的均衡體質,這才是他們沒有靈根的原因,所謂“人無缺則失了神韻”,便是這個道理。

  要修仙,最好只有一種純粹的五行屬性,最差也是四屬性體質,當然,如果某人的四屬性都是最精純的極品層次,那你仍然是天才,只不過這種概率極低,修真界幾乎從未見過。

  金梓鳴一直很苦惱,修士初次感氣成功究竟是怎樣的?臍下三寸的丹田到底在哪裡?又是什麽樣子?

  以前每次問教官,他都說“你日後自會通過修煉感受到,現在說了也沒用。”

  他決定通過打坐來體會,更深層次的入靜會讓大腦進入空靈的狀態,但並沒有幫助他成功感氣或找到丹田。

  不過在這種狀態下,他常常能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有時是女人的低語,有時是妖獸的怒吼,

有時是潺潺的水流聲,等等,尤其那女人說的明顯不是鴻青界的語言,完全聽不懂她在講什麽,就像是來自外域。  現在的他,對於修行還極其懵懂,全然不知,這種特異的耳識能力,將給他的未來帶來何種影響,更不可能想到,自己因此會與無盡星空的恐怖都沾上因果。

  所有這些聲音,有時讓他愉悅,有時又陰風陣陣讓他毛骨悚然,有時是走火入魔之感,面紅胸悶,心跳不已。

  這迫使他不得不調整打坐吐納的時間,有了陽光才會修煉,晚上則只是練刀,那種陰森的感覺從此不再。

  一天天過去,他在不知不覺中蛻變。某一個晴天,他突然看到空中有大量的無色亮點漂浮,頓時明悟,這便是靈氣。

  他心潮澎湃,自己居然無師自通,找到了通往修真的那扇大門,當晚痛痛快快地去湖裡洗了一個澡,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來犒勞自己。

  很快,無論什麽天氣,他都能清楚地看到空中彌漫的這些靈氣粒子,有的地方濃鬱,有的地方稀疏。

  當染上風寒,或受傷後,他甚至能看到身前飄蕩的一縷縷灰色或黑色的氣體,而當他複原後,又變成健康的亮白色。

  金梓鳴明白了,灰、黑色的應該是病氣,是內氣外放的一種表現。

  更神奇的是,當他在湖中潛水時,也能看到絲絲縷縷的氣體環繞自己,其緩緩飄蕩的樣子,與在陸地上一模一樣。

  能看到靈氣後,再來打慢拳,氣感便強了很多,有一天練拳時,雙手的中指和食指,忽然被兩條氣線連在一起,線是彎曲的,形狀也不固定,隨著拳法不斷變形與扭動,無論什麽招式,這兩條氣線都不會斷掉,給他的感覺非常奇妙。

  金梓鳴不願錯失這種機遇,一遍遍地重複“鞭錘”拳法,盡可能久地去體驗和留存這種感覺。難道,這就是感氣?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打完慢拳之後,他向木屋走去,準備給自己做點早餐。

  隨著新鮮空氣的吸入,在進門前的一霎那,他如遭雷擊,突然感覺渾身肌肉,內髒,骨骼,血液等全都消失了,唯有一副軀殼,吸入的空氣和靈氣,在表皮內的管道中自由、均勻地流淌,無一絲阻礙。

  頭腦極度清醒,遠處細細的蟲鳴聲如在耳邊響起,動物的形狀亦能模糊感受出來。

  待這神奇的一幕消失,他露出微笑,就此篤信,不管這種修煉方法有什麽樣的毛病,他都已走上一條正確的修真之道。

  金梓鳴開始想,是否可以用這些奇異的感受去改進外家拳,讓它更像修真拳法?

  他開始嘗試用意念拉拽著勁道,含而不放,越蓄越多,當需要出擊時,方才在大腦的指揮下,砰然迸發。

  內氣隨意念的傳送,初時他只能控制一大股或一大片氣流,這時他是用兩種簡單的場景來理解,可以想象在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汁,黑色迅速在清水中彌漫開;也可以回想害羞時,那種從脖子迅速傳導到面部的發熱感。

  經過無數次的訓練,他終於可以精細控制內氣,不再是成片或成塊的蔓延,而是讓其沿一根細線,在體內緩緩行進。

  體驗到外家拳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後,他更加賣力地投入了。

  不久,他發現出拳之前的蹬腳,居然可以幫助內勁的形成與傳遞,還能增強爆發力。

  比如出右拳,先用意念將小腹和雙腿變成一個整體,讓它們有充氣的感覺,然後右腳發力踩地,以意念引導內勁傳導至腰腹處。

  再由腰部發力,假想把上身、肩、手臂、手掌連為一體,由腰椎帶動後出拳,不僅可以加大拳頭的覆蓋區域,且能增大力矩,讓強大的力量,在某一點爆發出來。

  照這個思路繼續深挖下去,如果把腰胯所在平面看作一個磨盤,先蹬右腳,力道不是隻傳導到腰腹。

  而是繼續向前到左胯,這時磨盤相當於向後轉動了較大幅度,再由左腳蹬地,把左腿的氣勁也傳上來,在左胯與右邊過來的力量匯合後,磨盤突然向前逆轉,把力量從腰腹輸送到手臂和拳頭上,這樣發力,力量幾乎翻番。

  金梓鳴驚喜不已,心知長此練習下去,內勁定會不斷增長,而且對力量的掌控,也會達到一個新高度。雖然這仍不是修真拳法,但應該更接近了。

  這種用磨盤驅動的模式,有些像陀螺,先用線纏繞著它朝一個方向旋轉,然後突然反方向轉動,打出來的勁,可稱之為螺旋纏絲勁,不僅比直拳的力量和變化增加很多,且新添了彈抖勁。

  看到了靈氣,懂得了靈氣化為內勁,在體內傳送或發力擊出的方法,但他還沒有儲存靈氣之所,當務之急,必須盡快找到丹田。

  沒有功法,只能再次依靠基礎打坐法去尋找,但卻一直苦修無果。有一天金梓鳴發狠了,既然沒有,那就乾脆“想”一個出來。

  他開始臆想自己臍下三寸的腹中,有一顆明亮的氣珠,用意念引導外部的靈氣從頭頂百會灌入,然後垂直導入這顆珠子中儲藏。

  有時也用意念通過腳心的湧泉穴,或手掌的勞宮穴去吸收外部的靈氣,導入珠子之中,每次收功,他會想象有更多的靈氣被壓入這顆珠子,讓它變得更加明亮和凝實。

  以前打坐完畢收功時,他是將外部靈氣灌入,漸漸改為用百會穴去把靈氣吸進來,以此來培養百會的吸力,然後再以意念向下推送。

  與此同時,想象小腹的氣珠發出吸力,將頭頂的這股靈氣向下拉扯,這樣向下推和吸,兩股力量匯合,共同推動靈氣送入那顆珠子,速度頓時快了許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