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欲橫刀向天笑!》第三十章 鯤之勢
  第一招小成之後,金梓鳴如法炮製。

  針對第二招“烏雲蓋頂”和第三招“驚雷現”,都用自建管道補齊行氣線路,先後將這兩招練成。

  經過對“風雷斬”的參悟,對長刀和力量的運用,刀勢的積蓄,以及刀勢在實戰中的應用,都有了嶄新的認識。

  個人修為境界雖沒有變化,但戰力卻是大幅增強。

  這本元嬰級別的刀譜,讓金梓鳴對刀技有了比從前深刻許多的認識,讓他首次見識到高級功法的獨特魅力。

  既然已可用長刀施展“風雷斬”,那現在又可以換回單刀,用冷月來修煉。

  練了十多日,他發現出刀仍然別扭,往往靈氣已經到位,而內在的勢還在孕育之中,節奏上很難匹配。

  金梓鳴歎口氣,看來在通過小魚缸領悟到鯤的威勢之前,只有減緩靈氣的就位速度,給蓄勢留出更充足的時間才行。

  這倒不難,只需找出行氣線路上,靈氣通行較慢,或者還有阻塞的地方。

  在那裡添加開口特別大的穴位和相應的自建管道,由這些地方抽取外部靈氣,匯入到冷月之中。

  這樣雖延長了行氣時間,但匹配上了蓄勢的進度,且可以通過輸入更多的靈氣來彌補速度變慢的損失。

  出刀略慢,但氣勢更足,內氣和力量更強。

  經過不斷嘗試和調整,單刀版的“風雷斬”竟真被他給練成了,這是屬於他自己的刀法,算是量身定做。

  金梓鳴清楚,唯有手持冷月,他才有那種俾睨天下的刀客感覺。

  所以即使這是一部長刀刀法,他也要將其改為用單刀施展。

  何況這個修改的過程,也對他提升對單刀刀道的領悟,也大有幫助。

  閉關的目的已經達到,可以考慮通過鯤來領悟勢了。

  鯤的那種滔天偉力,俯視眾生、君臨天下的氣勢,能讓身體與元氣完美契合,使每一分力量,都能發揮出幾倍的破壞力。

  如果將這些融入“風雷斬”之中,該有多強?

  圍棋中也有對勢的理解與闡述。

  比如棋手最愛說的厚勢,是指在行棋過程中,通過犧牲部分實地,來有意構築起一道厚牆,從而建立起自己在這個區域的優勢。

  後續可以通過它,去擊潰對手,或獲取更多的實地。

  這是一種威勢,一旦對手接近此處,便會感覺到壓抑與絕望,好像一旦動手,便是死路一條。

  真正的高手,善於把這種威勢變為勝勢,不僅以此獲得極大利益,還能輻射他處,用這道威勢去壓迫對手,以便從全局瓦解對手。

  當然,除了厚勢,還有很多其他的勢,比如輕靈之勢。

  棋子之間相隔較遠,看似毫不相關,但總能在需要時,不經意地落下幾子,便又讓它們形成一股合力,來共同對付敵人。

  這種輕靈之勢在顯露之前,很難捉摸,極為飄逸。

  而鯤,顯然屬於厚重之勢,這也是金梓鳴最喜歡的勢,管你魍魎鬼魅,管你無窮技巧,我自平凡一刀,斬之!

  金梓鳴破開洞穴,向大海遁去,他飛至一個小島,重新用小魚缸定位了一處水之精華最濃鬱的地方,然後潛了過去。

  通過魚缸的橋接,進入那片神魂空間,再次見到了那頭龐然大物。

  他手中幻化出冷月刀,開始學著鯤的暢遊、擺動與發力,一邊扭動身軀,一邊揮刀出招。

  初時為了順應那種力量運用方式,

只能勉強隨意出刀,漸漸的,可以把鯤之勢加入到最簡單的基礎刀法中。  當然,這只是在神識空間中練成的,而並非現實世界。

  記得二十一式“基礎刀法”練成後,利用內部管道修改行氣路線,煥發了第二春;

  經過千層浪的疊加,煥發了第三春;

  用長刀去演練和感悟,煥發了第四春,當然這是最小的一個春天;

  而今,隨著鯤之勢的加入,這門刀法將煥發第五春。

  要在現實中將鯤之勢融入刀法之中,並保持招式的一氣呵成。

  要求氣息和內勁必須綿長,且元氣需要沿著鯤所暗示的特殊線路,源源不絕地輸送到手臂和冷月之中。

  前期“風雷斬”的蓄勢練習非常有用,可以使他更快、更深刻地領悟鯤之勢。

  而當鯤之勢練好後,又可以縮短“風雷斬”的蓄勢時間,解決上次遺留的問題。

  在神魂空間中完成融合之後,金梓鳴離開了大海,重回騰瓊山脈的那個洞穴附近。

  開始在現實世界用肉身演練“基礎刀法”,希望能將鯤之勢融入。

  初始他不用內氣,僅以肉身臨摹鯤之勢,去施展外家的“虛實旋風刀”,很快他就成功,讓那種血腥殺伐變得更為彪悍。

  用修真的理念重練外家刀法,帶給他一個巨大驚喜:

  原來以為外家講究的節節貫穿,就是讓意念跟上力量傳遞的節奏,前節動時,後節僅微動,後節動時前節基本不動。

  但鯤所展現出來的滔天威勢,卻揭示了一個嶄新的力量運用技巧。

  真正的節節貫通應該是,神識、力量、身體各節部位協作,三者相合並節節傳遞。

  這樣不會有任何多余動作,幅度也不會偏大,能產生出最大力量,且沒有額外損耗。

  這種貫穿甚至可以像千層浪那樣,產生一種抖勁,從而以兩種力量去打擊對手,既要打斷你,還要震碎你。

  金梓鳴恍然大悟,鯤之勢闡述的是力量最原始的運用方法,對所有外家和修真功法都有用。

  這種接力棒模式,既省力和持久,又能將力量最大化,甚至創造出新的力量種類,是肉身力量的最強展示。

  下一步,需要將鯤之勢融入“千層浪”和“分光刀”之中,最後才是“風雷斬”,那將是最艱難的。

  他發現使用單刀進行融合非常緩慢,於是又取出秋源。

  這把長刀更沉重,氣勢更足,與鯤之勢暗合,竟很快就成功融入。

  接著便利用這種勢,來優化力量運用技巧,漸漸的,磅礴氣勢的積蓄,以及將其在戰鬥中傾瀉出去的要領也被他掌握。

  換回冷月,如何以更加快的刀速,更輕的刀身,建立和揮灑出厚重的刀勢?

  金梓鳴想到一個笨辦法,他把譚五的那把重劍拿出來,斬去劍柄,把劍身從中折斷,在冷月的兩面刀身上,均綁上半截重劍。

  給冷月“增重”後,還真來了感覺,沿著鯤所啟示的行氣線路,不久便在“風起雲湧”中蓄出鯤之勢。

  並在“烏雲蓋頂”中全面體現出這種勢,最後則在“驚雷現”中展現出海上風暴那樣的狂野勢能。

  每當融合成功,他就斬去一小截重劍,以此不斷降低冷月的重量,不斷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冷月刀恢復如初。

  鯤之勢成功融入各門刀法之中,雖然他對鯤之勢的理解還是初級階段,但依然讓刀法威力大增。

  金梓鳴休息了一晚,養精蓄銳後,翌日火力全開,融合鯤之勢,先用秋源長刀。

  分別去演繹“虛實旋風刀”、“基礎刀法”、“千層浪”、“分光刀”和“風雷斬”;

  然後再用冷月,按相同順序去演繹這些刀法。

  那種元氣與肉身、力量與意境的完美結合,刀勢所展現出毀天滅地的威力,讓他激動不已。

  隻覺“一刀在手,天下我有”,大有睥睨蒼生之氣概。

  “這就是我的刀勢嗎?它還只是融合了鯤之勢,如果有一天能融入鵬之勢,甚至融入其他自創的刀勢,那該有多強?”金梓鳴暗自想到。

  關於未來的刀勢,金梓鳴有自己的夢想。

  佛家說見性成佛,那麽符合他本性的刀法會是怎樣的呢?

  他想像的畫面是,在一望無垠的蒼茫大地上,站在咧咧風中。

  手握冷月,刀身蓋上了一塊灰色的綢布,灰布隨風飄揚,軟軟的、毫不著力,顯示著某種柔和。

  但如果有人因此認為他軟弱可欺,想要隨手拿捏,冷月便會瞬間爆發,讓他血濺當場。

  也許,他想要的,不過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斬之”的簡單訴求。

  如若有一天,他能窮盡刀之極限,所要創造的,是否就是一種自在刀勢?

  所謂大自在,是自由自在,也是不羈!

  鯤之勢是鯤的外在動作帶給自己的啟示。

  金梓鳴猜想,或許奧義是鯤內在之意,而法則可能是它所蘊含的某些天然規則與真理。

  當他悟透此節,他恍惚間聽到一聲輕響,通往築基後期的那層瓶頸破了。

  猶如一根繃緊的琴弦,在發出一聲輕鳴後便崩斷了。

  這一年多,他沒有想過如何去提升修為,只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刀勢的領悟之上。

  “鯤之勢”融合成功後,對於自己未來的刀勢和道途有了初步的設想,沒想到竟然能推動修為突破到築基後期。

  金梓鳴豁然明白,原來境界提升,還可以通過對武技、刀勢、神魂和心境等的修煉來實現。

  現在已是第二年的五月,他必須抓緊時間出山去報名了。

  金梓鳴拿出吳海樓給他的小冊子觀看起來,最終決定返回土坤城。

  通過那裡的傳送陣,去南風洲北面一個叫藍都城的大型城市,去凌雲派在那裡的分部,報名和參加初測。

  當天下午金梓鳴就出發了,隨著境界的提升,加之悟出了勢,禦刀飛行的速度明顯變快。

  當他快到土坤城的西門時,便降落下來,走了沒多久,便加入到百姓的長隊中,準備排隊進城。

  忽然,他感覺一股熟悉的氣息在迅速靠近。

  抬頭一看,發現居然是青禦門的秦雲浩,正行色匆匆地從城內走了出來。

  對方也感應到了,轉頭看來,頓時便發現了金梓鳴。

  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徑直走了上來,攔住他的去路,戲謔說道:

  “喲,這是誰啊?今天咱倆運氣怎麽這樣好?居然都落單啦。”

  “恭喜秦兄,這麽快手臂就長出來了。

  不過我今日還有要事,你有話快說,有啥快放。”金梓鳴反唇相譏。

  他不禁感慨,自己的運氣確實夠好。

  總共就兩個仇家,不久前遇到了王敵,如今又碰上秦雲浩,還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