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化原之都市贅婿》第4章 都是無奈
  有些刺扎在那兒,碰不得,更拔不掉,只能選擇性地遺忘。

  稀稀的米粥,熱好的硬殼饃,炒過的鹹菜,被一齊端上了桌,在那個年代,似乎已然很不錯了。

  一家人安靜地吃過晚飯,收拾好桌子,知昔取來硯台和毛筆,拿起墨錠開始研墨,老三中智寫著作業,中禮拖著大哥出門‘尋找’他的書包去了。

  老顧略一思量,端姿緩書,每寫好一張紙卡,都會小心翼翼地吹吹乾,然後輕推至桌子的中間。

  他的右手邊,知昔已經幫著放上了新的空白紙卡;左手邊,小四趴著桌子,在認真地看著。

  當四行紙卡擺放整齊,但見十六個楷書大字:“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知昔撤了筆硯,坐在一旁寫她的作業去了;

  老顧將小四抱坐在自己的腿上,逐字教其認知;

  忙完了廚房的事兒,月英坐在一旁納著鞋底,好像也在聽著……

  姐弟倆的家庭作業並不多,很快也便寫完了,收拾好了書包,一同陪著小四學習生字。

  月上中天的時候,‘尋找書包’的兩人回來了。

  看到進屋的兩人,老顧停止授業,衝著兒子招了招手,問道。

  “中禮,你過來坐下。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今天可以不打你,但人無信不立,你跟我說實話,下午是不是又逃課打牌去了?”

  中禮臉色一緊,不敢說謊,卻又不甘地試圖辯解道:“就,就玩了一會兒,是大毛他們硬拉著我去的,回來時,看到西大塘幹了,我真的去逮魚了。”

  “現在你還小,打牌只是玩玩,可長大了就變成賭博了!“

  老顧的態度依舊平和,他輕輕敲了敲桌子,繼續著語重心長:“知者不惑,你今年才15歲,不正是學習的時候嗎?知識學到你肚子裡就是你的,誰也拿不走啊!”

  “學習,學習,就知道叫我們學習,可學了有什麽用啊?”

  對於這樣的老生常談,中禮很是不以為然,他身子向後一靠,居然蹺起了二郎腿,還帶著不忿的神情,大聲說道:“大哥學習好吧,可又怎樣呢?”

  老顧一時語塞,他知道,話題已然進入了死胡同,這是一個事實的存在,對於顧家更是一個無解的痛點,他掏出香煙,想要抽上一支。

  “坐沒坐相,是個當哥的樣子嗎?”

  月英站了起來,從老顧的懷裡抱過小四,岔開了話題,埋怨道:“小四是不是跟你學的呀?今天出了那麽大的危險。”

  “什麽情況啊?”中禮趕忙端正了坐姿,有些懵了。

  “有樣學樣,小四就是學著蹺二郎腿,結果就身子後仰,滾到了河裡。”

  月英下意識緊了緊臂彎,上午發生的事情,直到現在,一想起來,她仍然是心有余悸。

  “老四,打今兒開始,哥收集多年的小人書歸你了。“中禮豪氣地一揮手,一股社會氣息瞬間攀升:“下次記得,背後沒靠還是老實點兒好。”

  “你總算是說了句周正的話,”老顧適時插言,回歸正題道:“有靠方能妄為,你的靠就是好好學習,知識就是你永遠的靠山。”

  中禮神情桀驁,話裡更帶了一絲揶揄。

  “我的靠山?我的靠山是地主吧?”

  老大中孝趕忙出聲呵止:“老二,

胡說什麽呢?”  老顧眉宇一皺,面色陰沉,他有些怒了:“讓他說。”

  中禮騰得站了起來,長期以來,堆積的情緒瞬間炸燃了。

  “我胡說了嗎?我學習再好也沒有用,老師就是看不起我。小的時候,我惹不起他們,我可以忍;長大些了,我才不受他們這些呢,我要比他們更壞更狠,我要讓他們怕我。遲到曠課,抓魚摸蝦,打架鬥毆,打牌賭錢,我成了大人眼中的壞學生,可這些又算得了什麽呢?至少,我過得開心了,一起玩的朋友,誰也別說誰,不是一條道上的,他們誰又敢惹我呢?可你們知道嗎,私下裡,我撿破爛換錢,想盡一切辦法賺錢,買了好多書,表面上,我和那些人一起玩,背地裡,我都是在看書,只有在書裡才能看到我想要的世界啊!我也知道,你們忙,弟弟妹妹們還小,可我也才15歲啊,馬上就高中畢業了,我還能幹什麽?學那些東西到底有什麽用呢?”

  老大中孝起身扶住近乎失控的中禮,語氣異乎尋常得平靜,他說道:“老二,你別說了,你的這些經歷我都有過,也不止一次地哭過怨過,可又能怎樣呢?老天不給出路,我們只能認命,爸也是沒辦法呀,他擔心你走上歪路啊!”

  眼前的一幕,讓屋子裡的人都有些驚愕了,月英不停地抹著眼淚,知昔也是淚眼婆娑,只有小兄弟兩個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半晌,老顧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抽著煙,面色越發複雜:陰沉、怨恨、追悔、愧意、釋然……

  終於,老顧心中似乎做出了一個決斷,語氣不帶絲毫情緒,他輕歎道。

  “中禮,以後我不再逼你學習,你自己的路自己走,爸幫不了你什麽,無論未來是否可期,都不能自暴自棄,現在學習是儲備知識,也是準備迎接未知。我希望你能銘記,你名字中的禮字,不僅僅是禮貌、禮儀、禮製,更是禮度,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無論何時、何事,都要心中有光,切不可墮入黑暗啊!”

  說到這兒,老顧的眼中隱隱有自豪與期許浮現:“爸也相信,我顧家的孩子絕不會走上歪路,你們都是好孩子。”

  緊接著,老顧的神情變得凝重,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個人,語氣低沉卻又似乎帶了一絲輕松。

  “至於顧家,帶給你們的是榮耀還是負累,大勢所在,這些都由不得我來改變,我隻想把我所知道的顧家變遷告訴你們,是非天定,過往塵封,前路艱辛,且行且思吧!”

  老顧拿起桌上的煙盒,抽出一支,順手在煙盒上輕輕地敲著,一下,一下,似乎在整理著思路,中禮臉上的桀驁與悲慟不再,他恭順地上前劃著了火柴,送到了老顧面前……

  默契在悄然間進行,香煙被點燃了……

  一幅年代更迭的顛沛畫卷隨之緩緩展開:

  顧家的根基就是打鐵,憑借這門世代相傳的手藝,顧家也算是個殷實的大家族,一直奉行‘手藝傳家、謙善待人’的家訓,顧家人只能做踏實本分的生意人,絕不能做投機鑽營的聰明人。

  家中男丁,小時候要拜私塾先生為師,年滿14歲,再拜家族長輩為師,必須到鋪上幫忙了。從生爐子、拉風箱開始,逐步學習輔錘、大錘、冷活等,最後到主錘,最少三年方可出師。

  待娶妻生子獨立門戶後,為規避競爭,一般都會外出另辟新地支爐開鋪,逢大節方可返家。

  打鐵看似簡單,其實是個技術活,需要較高的悟性。

  在那個年代,一門手藝,尤其是技術有門檻、需要長期積澱的手藝,就是一個家族生存延續的根本,顧家家規就嚴禁手藝外傳,所有鐵鋪隻雇夥計不收學徒。

  當然,古話說:乾活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確實非常苦,日日爐火炙烤,常常鐵花燙傷。

  但是,還有一句古話:開過藥鋪打過鐵,百樣生意隻好歇。說的就是,賣藥和打鐵歷來都是最賺錢的生意,以至於對其他生意都沒興趣做了。

  打鐵除了賺錢,還很安穩,都是守在鋪裡的生意,不用受那日曬雨淋之苦。任何朝代都不會沒飯吃,從種田用的農具、家庭用的廚具到建房用的五金,涉及的門類太多太多。

  清朝後期,湖廣總督張之洞興辦漢陽鐵廠,因顧家是周邊最負盛名的打鐵世家,整個家族的各鋪好手都被征召,進入了六大廠中的鐵貨廠,家族生意被迫全部收擋,家境也日漸衰落。

  幾年後,漢陽鐵貨廠解散,被征召的顧家人才得以回歸,一部分鐵鋪又重新開張了,但終究沒能再現往年的輝煌。

  曾經的顧家,孩子們所知甚少,根本談不上什麽向往,而老顧卻是聽了長輩太多的念叨,他有憧憬的沉湎,有難舍的情節……

  當年已不在,當下路不開,此時之所為,權當是薪火傳遞,勿忘家訓,勿忘根源,勿忘先祖吧!

  短暫的停頓,眾人或在思考,或在慨歎,小四卻似乎來了興趣,靈動的雙眼掃過每個人的臉龐,最終看向了老顧那開合的嘴巴:

  “我的爺爺,也就是你們的高祖,14歲那年入鋪學習家傳的手藝,並順利出師,在本鋪做了幾年,而後娶妻,次年,你們的爺爺出生。24歲那年,你們的高祖依著祖製,挑了一副行爐(行爐就是移動的鐵鋪),獨自出門遠行,沿途通過手藝賺取路費,增長見識。”

  “就這樣一路北上,歷時半年多,最後在城南開了自己的鐵鋪,唯一的夥計就是打行爐途中救下的一個討飯孤兒。經過兩年的辛苦經營,幫工增加了兩個,還在城南購得一處小房子,接來了妻兒,定居了下來,並備了厚禮,讓孩子拜入城南高老先生門下,那一年,你們的爺爺6歲。之來,一家人又回去過兩次,再後來,或許是時局慌亂,或許是饑荒災禍,又或許是交通不便,他們就再沒有回去過,對於老家,你們的爺爺也隻留下了淺淺的印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