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成了大明勳戚》二百一十四 情況不對(2合1)
沉憶辰簡直被氣笑了,他本以為看在朝廷禦史的身份上,每個州府好歹征調萬把兩銀子沒問題吧。

 結果沒想到,連千把兩銀子都不給,特別最後那一百兩銀子的真好意思說出口?

 “諸位同僚真是出手大方,今日本官若是不詢問,還真不知山東州府已經貧苦到如此地步。”

 聽著沉憶辰話語中揶揄意味,山東布政司眾官員隻得尷尬陪笑。

 諷刺兩句又不會掉塊肉,出錢出糧那是真的在割肉!

 看著山東布政司眾官員嬉皮笑臉的模樣,沉憶辰明白這群人軟的肯定不吃,必須得來點硬家夥了。

 只見沉憶辰慢悠悠說道:“既然如此,那非常時期就得行些非常手段了。”

 “本官生長於應天府想必諸位都知道,南直隸以及浙江布政司的幕僚師爺可謂天下有名,精通刑名、錢谷、文牘。”

 “整肅史政不查銀錢米糧的帳本說不過去,你們說本官應該從哪一個州府查起呢?”

 一邊說著,沉憶辰目光在山東布政司官員身上來回掃視,眾人都眼神躲閃不敢對視。

 江浙地帶幕府文化興於明朝,盛於清朝,經濟發達文風鼎盛導致讀書人眾多,內卷之下一些沒有獲取官職的文人,就會選擇成為各級地方長官的私人顧問。

 後世著名的“紹興師爺”,就是這麽來的。

 當然,沉憶辰其實除了卞和這個送上門的幕僚外,與江浙的幕僚群體並不是熟絡。不過借用他們的名頭查帳,來嚇唬一下山東布政司眾官員夠了,畢竟他們也不知道沉憶辰是否有這方面的人脈。

 這年頭明朝地方官府的帳,想要挑毛病哪怕清廉如海瑞,都可以挑的漏洞百出。倒不是說他貪墨,而是明朝地方財政系統極其奇葩,不可能不出問題。

 最不可思議的一點,就是終明一朝連個統一的財政部都沒有,更沒有統籌的支付轉移渠道,戶部被分權的太厲害了。

 用一個後世流行詞來形容,就叫做“去中心化”。

 舉個例子陽谷縣收到地方賦稅,它不是上繳財政部門後,

再根據需要和預算發放,而是在地方自行分配。

 比如縣衙直接決定發放官吏差役俸祿多少兩,駐軍衛所多少兩,河堤衙門維護留用多少兩,上繳封地藩王多少兩等等……

 單純這樣也就罷了,發放白銀起碼數字明確,無非就是地方分配權力大了些。問題明朝的財政收入,並不是單純的白銀,而是收取實物的!

 於是乎上面的白銀數量,還需要折算成米糧、布匹、絲綢、鹽茶、油椒等等零七八碎的東西,換神仙來都算不清楚。

 更為離譜是,這一堆東西不是單一上繳戶部,還得運送到承運庫、內庫、太仆寺、工部、禮部……

 反正中樞能想到衙門,基本上都能分到一杯羹,折騰到最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全是一筆湖塗帳。

 這就是為什麽,明朝財政收入始終只能維持在兩千萬兩上下,到明末崇禎年間直接崩潰。而清末就算到了光緒年間,歲入總額依然維持上億兩規模,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究其原因,除了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帶來的征繳力度區別外。財政執行效率區別,同樣是很重要的因素。

 就明朝這種財政混亂體系,地方官不貪不亂才有鬼了,能撐兩百多年才崩潰,更是祖墳冒青煙……

 所以只要沉憶辰去查帳,就一定能找出毛病來問罪!

 望著一眾官員皆不發言,布政使洪英清咳一聲,然後開口道:“諸位同僚,沉僉憲乃朝廷禦史整肅史政,爾等理應配合,怎能遇到難處就推諉?”

 “這樣吧本官作主,山東布政司諸位同僚想想辦法,從各州府征調五萬兩白銀來支援沉僉憲賑災治水。吾等身為一方父母官,當以百姓為重!”

 除去巡撫這樣的外派“特使”,布政使才是正式的一省主官。所以這邊洪英一拍板,那邊山東布政司官員立馬就點頭附和道:“藩台所言甚是,吾等身為親民官,豈能因眼前困境而推托?”

 “沉僉憲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吾等定當全力配合!”

 “哪怕就是地方衙門餓肚子,下官也定當把賑災銀錢給湊齊,不能讓百姓受苦!”

 “藩台與僉憲體恤愛民,下官當引以為榜樣。”

 這番變臉速度,簡直讓沉憶辰歎為觀止。

 以往身處朝廷中樞,身邊不是高官重臣,就是翰林清貴,再不濟也是那群言官噴子。

 不管文人風骨這玩意是嘴上說的,還是身體力行,至少大家都是場面人要點臉。

 山東百萬災民浮屍遍野,局勢糜爛成這個樣子了,還好意思說身為親民官,寧願苦自己不願百姓受苦,真就是臉都不要了唄。

 五萬兩白銀看似很多,但對於大型水利工程跟大規模賑災而言,堪稱杯水車薪。

 要知道沉憶辰追繳陽谷縣幾個大戶稅糧,折算成白銀都有三萬多兩,整個山東承宣布政司這般咬牙硬擠才五萬兩?

 洪英的這招以退為進,湖弄鬼呢?

 “洪藩台堂堂一方大員作主,本官認為怎麽也得值個五十萬兩,否則傳出去豈不是有損洪藩台威名?”

 沉憶辰已經沒耐心跟這群地方官玩什麽虛與委蛇了,他現在隻想搞錢,然後進駐張秋鎮治水。

 既然一省主官洪英站了出來,那沉憶辰也就乾脆打蛇順棍上,逼迫他來表態了。

 “沉僉憲這是什麽話,一省財政怎能如此輕浮隨意,莫非京師繁華閃了眼,認為五十萬兩是個小數目?”

 感受到沉憶辰話語的攻擊性,洪英語氣也變得強硬起來。

 好歹洪英也是從二品大員,並且身為布政使主管一方。當著屬下的面沉憶辰這般不給面子,自己要是沒有拿出硬剛態度,以後還如何服眾禦下?

 “五十萬當然不是小數目,但偌大一個山東連五十萬兩都征調不出來,本官有理由懷疑貪墨虧空嚴重!”

 沉憶辰繼續咄咄逼人,他打定主意要是山東布政司官員不從,那自己連夜奔赴布政司衙門查帳。

 甚至都不需要親自查帳,因為明朝禦史出鎮地方,有跟言官一樣的風聞奏事權力,懷疑貪墨虧空即可問罪。

 不擼幾個地方官員下馬,真把自己這個禦史給當耳邊風了?

 看著局面有圖窮匕見的趨勢,巡撫張驥站了出來,開口當這個唱紅臉的和事老。

 “沉僉憲,五十萬兩山東各州府確實征調不出來,還望體諒地方官府的難處。”

 “治理黃河水患乃福澤山東萬民之事,排除萬難諸位同僚也得盡一份力,要不各退一步,就以二十萬兩白銀為準如何?”

 從五十萬兩變成二十萬兩,這叫各退一步嗎?

 屠龍刀也不過如此吧。

 就在沉憶辰準備討價還價之時,張驥看著他澹澹說道:“沉僉憲,山東地界不僅你一人有奏事權力,本官也可以直達聖聽!”

 “互相推諉扯皮,延誤了河工工期,苦的還是蒼生百姓。”

 張驥把話說的很清楚了,要是沉憶辰繼續“胡攪蠻纏”,那他也上疏朝廷去打嘴炮。

 一省兩尊大神互相對立攻擊,就會如同明末黨爭一般,陷入內耗大家都不乾事了。到時候洪汛期再起大水,除了百姓遭殃外,沉憶辰治水失敗同樣要問責,可謂兩敗俱傷。

 “好,就二十萬兩,還請諸位同僚兵貴神速!”

 與張驥想象中的畫面不同,沉憶辰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立馬就答應了下來,著實有些出乎意料。

 其實沉憶辰也很清楚,山東地方官府是不可能拿出五十萬兩銀子的。

 之所以漫天要價,就在於大明官場講究一個中庸,直接要二十萬兩肯定不同意。而獅子大開口說五十萬兩,他們就會折中調和,覺得二十萬兩可以接受了。

 沉憶辰本以為自己理論很完美,殊不知他才僅僅在第一層,張驥後續的做法已經到第五層了!

 談妥了征調山東各州府銀錢事宜,沉憶辰立馬下令東昌衛運軍護送河灣處百姓,前往決堤的張秋鎮,並且在那裡大興土木修築營地,為後續以工代賑做好準備。

 另外一日之後,征調的泰安衛三千衛所士兵,在指揮僉事韓斌的率領下趕到了陽谷縣,算是解了人手不足的困擾。

 只不過泰安衛並不是孤軍前來,僅僅隔了不到兩個時辰,濟南衛五千衛所士兵,在都指揮同知的率領下,也來到了陽谷縣。

 但問題是,沉憶辰並沒有征調濟南衛的士兵,而且他們跟相隔僅僅百裡的泰安衛不同,就算乘船沿黃河而下,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奔赴陽谷縣。

 那麽答桉很明顯了,他們是巡撫張驥調派過來的!

 “東主,張驥調來濟南衛的軍士,恐怕事情不簡單。”

 卞和看著浩浩蕩蕩開赴縣衙的濟南衛軍士,面色凝重的朝著沉憶辰說了一句。

 “其實也沒那麽複雜,為自己壯壯聲勢罷了。”

 沉憶辰不相信張驥有什麽不臣之心,哪怕與自己這個僉都禦史不對付,調任衛所士兵來圍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之所以這麽大張旗鼓,恐怕是路上得知了孟安維的死訊,於是調兵過來護衛,同時可以殺殺自己的氣焰。

 沉憶辰這番猜測隻對了一半,張驥確實是在途中得知了孟安維的死訊。但他調動濟南衛的士兵,可不是為了護衛跟裝裝聲勢,而是之前早有策劃。

 只不過濟南衛距離陽谷縣路途遙遠,加上衛所士兵行軍緩慢,這才延誤到了今日。

 “卞先生,縣衙存糧運輸安排妥當了嗎?”

 “已安排妥當,三日之內可以全部裝車運輸到張秋鎮。”

 “那好,我們就即刻出發前往張秋鎮。”

 沉憶辰與卞和站在縣衙門口,並不是為了觀察到來的濟南衛軍士,而是準備動身前往張秋鎮。

 現在賑災濟民的米糧銀錢都已經搞定,接下來就是沉憶辰出鎮山東的真正任務治水。他也無需繼續呆在陽谷縣衙,陪著這群山東布政司官員虛假客套,該去做大興水利的實事了。

 張秋鎮距離陽谷縣城並不算遠,直線距離大概二十來公裡的樣子。但是因為去年洪水泡壞了道路,一路上泥濘不堪,遠遠沒有水路那麽順暢。

 沉憶辰一行人中午出發,一直走到夜幕降臨,才來到張秋鎮。

 張秋別看它是一個鎮,放在明清時期繁華程度不輸於一般的縣城。因為這裡處於壽張、東阿、陽谷三縣交匯處,並且還是京杭運河上的五商埠之一,幾乎等同於後世的港口城市。

 所以整個鎮上最繁盛時期,有九門九關廂、七十二條街、八十二胡同,陽谷縣城都稍遜一籌。

 但是這一次沉憶辰來到張秋目光所至之處,基本上除了殘垣斷壁外,就是各種荒草叢生。

 原因就在於河口決堤之後,黃河巨大的水量幾乎把整個城鎮給衝垮了,民居盡皆坍塌,水深高達數丈。

 哪怕現在冬季枯水期,洪水早已褪去,依然是滿目蒼痍。

 不過相比較最淒慘的時刻,現在東昌衛運軍已經在殘垣斷壁的基礎上,開始重建房屋居所,讓流寓道路的災民有個安身之處。

 而且哪怕洪水再怎麽摧毀,相比較野外的荒蕪一片,至少這裡有著一些建築基礎,大興土木的工程量要少一些。

 只是很快沉憶辰就發現有些不對勁了,自己早在數日之前就發布了諭令,號召三省各地的災民前往張秋鎮救濟。以目前災民的基數,加上陽谷縣這段時日流民的增長率。

 不出意外的話,張秋鎮至少會有數萬災民來到此處尋求救助。

 而現在一眼望過去,加上陽谷縣遷徙過來的災民以及東昌衛運軍,人數規模還不如當初在河灣處的災民數量,顯得很不正常。

 “伍東,除了城鎮開設粥棚,你還在其他地方設立了粥棚嗎?”

 沉憶辰把伍東叫了過來詢問,這裡的人數實在不對勁。

 “回稟僉憲,卑職只在城鎮開設了粥棚,並無他處,來到此地就只有這麽多的災民。”

 聽到伍東的回答,沉憶辰臉上表情有些疑惑,人都到哪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