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創刊建社 (二合一) 邸報?時報?
面對沉以誠突然話鋒一轉說起這個,何聞道跟嶽正兩人都下意識的愣了一下。
其實報紙這種東西,放在華夏並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新鮮玩意,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類似的文抄,古代稱之為邸報。它的主要作用不是傳播時事,而是向全國州縣刊登皇帝諭旨、大臣奏章、朝廷法令、官員任免等等信息。
但是這類純粹的官方信息,存在著一種時效性上的落後,以及過於專業化的弊端。想想看百姓就連字都不認識,你要他們去閱讀朝廷那文縐縐的法令,不是強人所難嗎?
沉憶辰想要改變這種弊端,辦一份偏向於後世的時報,內容更貼切於底層市井,大幅度的增強時效性,使之成為百姓了解天下事的一個渠道。
當然,沉憶辰同樣還有著私心,那就是後世記者很多時候被稱之為“無冕之王”,就在於他們掌控了話語權。時代這玩意只要誕生出來,不僅僅能幫助沉憶辰掌控話語權,還能結合他的身份去掌控儒家的“釋經權”。
“沉學”從今日狀況來看,確實在大明發展的如火如荼。可哪怕如此對於沉憶辰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朝廷中保守的傳統理學家,依舊佔據著絕大多數。
有了時報的加持跟擴展,任何一家學派的傳播速度,都遠遠不能與“沉學”抗衡。可能一切順利的話最多只要個三五年時間,就能把“經世致用”的學術思維給傳播到大明各地,從根本上解決人亡政息的弊端!
“邸報學生倒是了解,家父曾經在縣衙裡面擔任過文書,經常要整理朝廷下發的諭令,然後謄抄下來公之於眾。”
“可時報這種,學生就沒聽說過了。”
嶽正謹慎的回答了沉憶辰的提問,他心中隱約能猜測到老師的意圖,卻不敢擅自做出定義。
“時報的傳播方式跟邸報一樣,不過內容卻可以用更通俗的方式,去把朝堂發生的事情告知百姓。除此之外還能把自己對於朝廷的理解刊登在時報上面,就像現在大興隆寺士子們討論為師的《宗藩條例》,擇其精華部分發表出來公之於眾。”
沉憶辰這麽一解釋,嶽正瞬間就理解了“時報”到底是個什麽東西,確實相比較以往公文性質的“邸報”,時報能更快速的傳播以及吸引天下眾人的目光!
理解了時報的本質,嶽正的思路立馬就被打開了:“恩師,除了刊登時政外,學生認為還可以刊登老師的科舉筆記,以及對於四書五經的集注,這樣能大幅度吸引文人士子爭相品讀,把‘沉學’的觀念深入人心。”
要知道沉憶辰在世人眼中,崇拜點除了治水平叛的赫赫功績外,還有一個堪稱無法撼動的核心點,那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功名成就。
沉憶辰在乙醜科的試卷,早就不知道被各大書院“出版商”翻印了多少冊,基本上大明文人士子人均一本。
如果沉憶辰能親自下場,把關於科舉考試的經驗,以及對於四書五經的講解注釋刊登在時報上面,將毫無懸念的引發起一場風潮,不愁報紙名聲打不出去。
嶽正這邊的話音剛落下,何聞道那便即刻補充道:“恩師,學生也有一些愚見。”
“學術無高低之分,但說無妨。”
沉憶辰當即就給了何聞道肯定,先秦為何能出現思想狂潮,就在於百家爭鳴產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直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沒有了新鮮血液的諸如,整個華夏思維才愈發的保守腐朽,最終到程朱理學走進了死胡同。 時報的誕生,就是為了給思想碰撞提供一個場所,徹底打破儒家的固型思維。路起始於腳下,沉憶辰希望自己能給門生一個表率,那就是人人皆可暢所欲言!
“大明千千萬萬百姓,能讀書識字者十不存一,如果僅是刊登朝堂之事跟文人筆記,那麽絕大多數的鄉野村夫根本就看不懂時報內容,時間日久就與朝廷的邸報無異。”
“學生認為,除了時政外還可以刊登小說、話本等等內容,讓說書人去更為廣泛的傳播給普通百姓,這樣才能做到哪怕出身於鄉野村夫,依舊能得知時報上的內容。”
何聞道舉一反三的建議,算是補充了沉憶辰想法上的不足,他立馬點頭讚許道:“聞道你的想法很好,確實可以刊登小說、話本等等內容,甚至還能刊登商賈的廣告,從而降低發行時報的成本。”
“另外為師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時報文體盡量用話本小說的口語形式, 不再拘泥於格式對仗!”
古代除了識字率外,文言文的文體,同樣是阻礙底層思想傳播的障礙。這個時代還沒有白話文運動,但是明朝小說話本等等文體格式,早就已經在市井坊間流行,普羅大眾更容易接受。
“恩師高見,確實底層百姓更喜歡話本格式。”
何聞道、嶽正兩人均是點頭認可,明朝小說、戲曲等等偏向於白話文的內容,正朝著一個新的高度發展,如果時報能順應潮流的話,必然會受眾大衛擴展。
“聞道、季方,創刊建社為師可以出力,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理編修。”
“如果可以的話,為師希望把報社交到你倆手中。”
對於報社沉憶辰注定是沒有時間跟精力去打理的,能偶爾用個筆名在上面發表兩篇文章就不錯了。何聞道跟嶽正兩人,能舉辦並且延續大興隆寺講學,就意味著他們在能力上面沒有任何問題。
把報社托付於他們,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恩師,學生……”
面對沉憶辰突然的囑托,何聞道兩人有些惶恐,下意識想要推辭。
不過話剛說出口,就被沉憶辰打斷道:“為師相信你們能做好報社,發揚文字的力量讓大明士子不再迂腐,讓大明百姓不再愚昧!”
對視著沉憶辰那期待的眼神,一種文人的使命感湧上心頭,何聞道、嶽正兩人沒有再過多的推辭,用著堅定的神情回應道:“學生定不辜負恩師所托!”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