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這般的結果,確實是咱沒有想到的事情。”
“咱原以為大孫你如此安排,不說朝野上下一片混亂,但怎麽也不會比咱勤奮執政來得更為高效。”
“現在的結果告訴咱,按照大孫的這一套法子,整個京師的官員,突然就變得極為活力起來,那些個往日裡好像沒有屁用的臣子們,竟然也會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這真是咱沒有想到的事情,竟然可以如此的簡單。”
朱元章的語氣中滿是唏噓。
現在京師給他的感覺,實在是有點太誇張了。
朱英這一個月到處奔走,朱元章自然也沒有閑著,錦衣衛幾乎是全部都出動,嚴密的打探官員們的情況。
甚至朱元章已經是做好了隨時來擦屁股的準備。
現在呢,別說是擦屁股了,整個上下硬是給一片來得乾乾淨淨。
不過是一個七日奏報,就讓官員上下的心思,全部真正撲在了政務之上。
按照大孫這邊的要求,每個官員的七日奏報,至少要保證一年往上,甚至於正四品的,更是要長久的保持。
而官員晉升的關鍵,必須是把最近一年的七日奏報,都要上交給監察部門通過審核之後,才能有晉升的資格。
從前官員的晉升,基本上就是吏部上級別的說了算,如此多的官員,自然不可能都呈報給陛下。
倒是朱元章先前,對於這些確實是一把抓,所以日常的工作量就非常大。
而目前的監察部門,幾乎全都是脫離六部之外,另行成立的一套官員體系。
自然,這是一個人情的社會,不能說往後就不會出現問題,不過就目前來說還算是比較廉潔,畢竟剛開始嗎,大家的初衷還是不錯的。
這也是為什麽目前階段效果極佳。
“爺爺,我這也是被你逼得沒有辦法才想出來的備懶法子。”
“這日常的奏章,哪怕孫兒已經是想辦法不斷的減少了,可每天依舊要佔據太多的時間,如此一來,政務纏身之下,什麽事情都做不成了。”
“作為一國之主,卻每天連自己半點休閑時間都沒有,孫兒倒是可以堅持,可是後世之君中,難免會出現懈怠的。”
“與其後面把整個大明搞得是一團糟,還不如早點想辦法,如何讓從這繁瑣的政務中抽身出來。”
“孫兒心中仔細想過,這些涉及到民生的權力,便就是全部下方又如何,那些大臣們拿著這權力,也威脅不到皇位。”
“孫兒的時間空閑了下來,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把控兵權,大明內的問題,就集中到治安司上面。”
“統計司就負責核查各地官員地區的賦稅,經濟,民生情況。”
“反正是乾不好的,那就下,能乾好的,那就上。”
“兵權在咱們手裡,即便是縣城的兵,那也是在治安司手裡,如此下來,自當便可以穩固了。”
“咱們大明的商品,於天下各地都是極為暢銷,如此行進下來,整個大明當然是越發的繁榮昌盛,而後世之君,哪怕是貪圖享樂之輩,那也不會說對於大明造成太大的動蕩。”
朱英有條有理的解釋著說道。
在朱英的心裡,皇帝真的不能太忙了,太忙的話,那整個國家肯定就會出現問題。
而像老爺子這般的勞模,誰學得來啊。
即便是有這個想法的,身體上也扛不住啊。
便是便宜老爹太子朱標,這身子骨羸弱,便也跟大量的工作量脫不開乾系。
朱元章聽完之後,目光炯炯的看向朱英。
哈哈大笑道;“好,好你個大孫,這是比咱還要來得更厲害。”
“這大明往後在你的手裡,必然會更加的強大,如此我也可以放心了。”
“日後這朝堂上的事情,咱也懶得多管了,也算是享受一下清福。”
事實證明大孫的這套法子,是極為可行的,總體效率上比之先前還要來得高太多。
朱元章其實也不是什麽工作狂,作為皇帝,誰想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呢,人總歸是要有點自己的事情。
只是之前大明剛剛成立,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前面十多年,比如說胡惟庸,權力都還沒有集中到朱元章自己手裡來。
後邊又是各項政治,還有藩王,淮西勳貴集團。
目前這些問題,不說徹底的解決,但已然不是朱元章的心頭大患了。
且有大孫在不斷的運作,不消多少年就會徹底的根除。
.....
數日後的早朝上。
朱英通過幾天的準備,宣布了往後三年的大明基本國策。
第一條,便就是鼓勵生育。
人是根本。
目前六千多萬的人口,對於整個大明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更多的人口,才能讓大明更加的繁榮。
在鼓勵生育方面,朱英首先提出賦稅減免政策。
一戶之中,但凡生出三個子女往上者,在賦稅方面,要享受一定的優惠,並且當地官府,要相應的給予扶持。
比如安排工作,保障一定的生活開支。
而新出生人口戶籍統計,將會計算在各地官員的功績之上,若是管轄境內人口增長過於緩慢,可算是要追究責任的。
第二條,便就是發展農耕。
糧食才是根本,即便是高產作物產量不錯,但那也要有人去耕種才行。
沒有化肥的如今,在總體產量上,主要還是依賴於土地肥力。
普及循環土地肥力,是各地官府要展開的重要工作。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瞧。
在沒有化學肥料的前提下,如何去保存土地肥力,這裡頭可是要很多的說道。
這個發現點,是源自於現在主持農學堂的朱橚。
朱橚目前並不固定在京師,經過特別批準之後,他有著通行大明全國的權力,並且隨時可以征召衛所軍隊進行謝協助。
而朱橚也沒有讓朱英失望。
不說現在沒有更高的成績,但是匯集各地農業知識,就已經是極為難得了。
而在土地肥力上面,朱橚通過驛站送回來的書籍裡就有講述。
每當水稻種植完之後,就不適合繼續種了,就要換一茬其他作物。
水稻種植之後,土壤會產生很多的蟲,包括是一些損害到水稻的病氣。
換原來破壞水稻的害蟲所不吃的作物。
經過這一茬作物的時間過去之後,很多吃水稻的害蟲便也就餓死了,而土地中對於水稻病氣的殘留,就會得到極大程度的釋放。
而經過兩輪的種植之後,土壤開始變得貧瘠起來。
便就開始種豆。
為什麽要種豆,其實朱橚也沒研究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是知道種豆的話,可以讓土地恢復肥沃起來。
其實按照後世科學的說法。
種豆,它裡面會產生根瘤,根瘤就會生出固氮。
固氮的功能,便就是釋放氮肥,然後把氮固定在土壤,而到了下一茬再種的時候,土地的肥力就起來了。
這樣的經驗,並非是所有農家都在實施的。
只要少部分農戶掌握了這個方法。
而朱英就是要把這裡頭具體的方法,普及到所有的農戶中去。
前邊說的是一個大概,聽起來較為簡單,實際上也是屬於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這對於每個地方不同氣候的作物,也有所要調節。
這等神州數千年來的智慧,自然是要傳播到整個大明中去。
關於這方面,自然就是由朱橚來負責了。
而第三條,便就是興修水利。
水利建設惠國惠民,亦是長久之根基。
在這一點上,朱英從國庫中拿出大筆錢財作為專款,由群英商會牽頭,對大明全國各地進行水利建設。
這也是未來十年乃至於十數年工部的頭等大事。
這次的水利建設,可不僅僅只是在於郡城,府城,更是要輻射到鄉鎮村寨之上。
尤其是對於水稻有好的種植條件地區,更是要進行一個大力推行。
第四條上,才是關於經濟貿易之事。
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海貿之上,朱英要打造海貿特區,鼓勵發展造船業,不僅僅是衙門中,包括民間造船,也要加以扶持。
扶持方面首先就是賦稅之上,在造船前期給予極大的優惠政策,而後包括造船所用土地,也要給予一定的優惠。
水師這塊,也會經常性的出海進行一個巡邏保護,打擊海盜。
但凡是大明周邊海域,不允許有任何海盜的存在,必須要集中力量予以毀滅。
而對於水師,朱英也開始增加其軍餉開支,包括火器等軍備支持。
四大基本國策,是今洪武二十七年至洪武三十年的發展根本。
所有官員,各地衙門,都必須要對此進行扶持和發展。
四大國策同時刊登於京師邸報之上,遍傳中外。
在四大國策之下,自然還有許多發展方向。
比如說教育的普及。
首先是官話的傳播。
目前的大明官話,便就相當於後世的普通話差不多,而朱英的要求是所有教書先生,在教授學子的同時,必須要使用官話教學。
在這一點上,倒也不算是太難的事情。
因為但凡是讀書人,都是奔著考取功名去的,而學習官話也是最為基本的要求。
否則要是到了京師,官話都聽不懂,那還怎麽去當官呢?
除了統一官話之外,還有各地學堂的建設。
按照朱英最新令旨,但凡是五百戶往上所聚集之地,必須要興建教學學堂。
大明內年滿六歲的男孩女孩,都要進入到學堂之中進行為期五年的基礎學習。
學習的方向,當然不是說什麽四書五經之類的,主要還是關於一些基礎學習。
教材是由翰林院這邊進行編纂,而後朱英指點進行修改。
針對於小孩的學習啟蒙。
裡頭包括一些基礎的算法,文言文分析,官話朗誦,大明律法基礎,歷史概述,還有思想教育課程。
在思想教育這塊,朱英是很重視的。
在六歲這個年紀,正是在建立三觀的時候,而在這個時期傳播忠君愛國的思想,對於未來小孩的成長,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基礎算法,是讓這些孩子可以更好的生活,文言文分析,也算是多少懂得一些大明文化。
歷史概述,是告訴孩子們如今的生活,是多麽的來自不已,中原王朝經受過多少的苦難。
律法是讓其從小就懂得應該遵紀守法,不得輕易違背大明律法。
假若是在做惡事之前,要知道會有怎樣的後果等著自己。
這些要求,不僅僅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便是那些土豪鄉紳,勳貴之子,也要跟著一起在學堂讀書。
不能享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只有完成五年的義務教育學習,才可以擁有考童生的資格。
入學的童子,午飯是由學堂提供,也可以自帶午餐,這對於許多窮苦人家來說,也算是減少了許多負擔。
而畢業之後,十一二歲的年紀,很多都要開始幫助家裡頭乾活了。
學五年也不耽誤什麽。
人口,教育。
是目前大明的主旋律。
曾經的朱英,想要推開地主階級,使得皇權可以直達百姓身上。
卻發現這其中的難度,實在是難以想象,而且成功率太低。
只有把民智開發,才能讓百姓不愚,從而知道自己應該效忠的是誰。
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話裡頭的民心,可不是說百姓。
漢朝時期,這民心說的是各大世家。
盛唐時期,這民心說的是各大藩鎮。
大明初期,這民心說的是各路地主豪紳。
而朱英要做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要把民心,真正的歸納到百姓之上。
若有萬萬百姓心中支持的大明,還能是短短三百年就會顛覆下去的嗎?
還記得後世滿清,當八國聯軍入侵時,可沒有什麽百姓站出來支持滿清。
甚至當八國聯軍的艦隊進入之時,甚至還有兩岸各地圍觀百姓的歡呼。
這等事情,聽起來可笑,但也是真正的說明百姓於中原王朝之地位。
朱元章不同,朱英更不同。
而這等程度的改變,自然就是要從娃娃抓起。
到了那個時候,朱英對於未來的一些謀劃,才算是有真正成功的可能。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