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堅守我的海工時代》第190章 核心算法
“堅守我的海工時代 ()”

其他的港島航運公司高管都被這一幕給震住了,都一臉詫異的看著自家的執行副總裁,腦袋裡更是一團的漿糊,什麽是船體的數學放樣?

然而高崇卻顧不得周圍同事異樣的目光,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來,急步走到對面的講解版前,扶著眼鏡仔細盯著版上看了好一會兒,方才衝著溫大偉問道:“你們這個算法是歐洲的Aotokon算法, 還是美國的Viking系統?”

話音未落又搖了搖頭,旋即自顧自的說道:“又都不像……應該是日本的Nasd算法吧?”

說完便看向溫大偉,之前那種高人一等的目光不見了,剩下的只有對眼下事物的渴求。

溫大偉呵呵一笑:“這是我們株江廠立時一年半的時間開發的最新算法,我們內部叫他‘高端’船舶數學放樣法!”

“你們自己研發的核心算法?”

高崇聞言,本就睜圓的小眯縫眼再次不由自主的睜大, 好像重新認識溫大偉一樣,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幾圈兒,這才不太肯定的追問了句:“真的是你們自己弄出來的?”

“不然我們的場地、人員和設備都到位了怎麽還要等上半年才為你們的渡輪開工?實際上就是在等這套‘高端’船舶數學放樣法!”

溫大偉這話還真就沒說錯。

造船可不是拉起個場子說造就能造的,尤其是株江廠承接的還是港島的渡輪和散裝貨輪的單子,就更不能馬虎大意,不然自家的名聲可能會砸掉不說,費了那麽大勁轉型造船的成果也將毀於一旦。

所以溫大偉別看搞轉型搞得很積極,可越到投產就越謹慎,哪怕是在技術上差一點兒也寧肯往後拖一拖也絕不硬著頭皮去冒險。

船舶的放樣便是如此。

這是一項涉及到船舶整體結構和材料用量的基礎工序。

就好比是裝葡萄酒的木製酒桶,需要一根根木製的輻條一個個拚湊起來一樣,船舶的本質便是用各種各樣板材一塊一塊的拚接而成的。

而不同部位需要什麽樣的板材就很有學問了。

平整的地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馬蹄形的板材還好一些,若是船底的弧線處,船艏球鼻這類複雜曲面較多的地方該怎麽辦?

又該用怎麽樣形狀的板材去拚接最節省材料,最節省工期同時也最節省成本呢?

這就涉及到各種不同板材的放樣和拚接了。

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準備建造的船舶做一個等比例縮比模型, 然後在這個模型向上試驗各種形狀的板材,在通過一定比例放大到船舶可用的尺度,在進行下料、切割並開始建造。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極其複雜, 因為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不是等比例模型的問題, 開始對相關板材配置的經驗。

畢竟在比例放大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大的誤差,這導致不同部位的板材不是多了一些,就是少了一塊兒。

當然這還算好的,若是遇到某個關鍵部位的複雜曲面少了那麽一大截,那就不是重新補一塊的問題,而是有可能影響船舶的整體結構的大事情。

特別是實在軍艦上往往就是在這麽個不起眼的位置上就關乎著全艦的生存能力和抗沉性上。

這就好比是木桶,承載量的多少不取決於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是在最短的那個板子上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船舶放樣這道工序不但重要而且關乎全局。

正因為如此,能夠在船廠搞放樣的無不是在這個行當裡都快熬成精的資深老師傅或專家,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夠憑借多年扎實的實踐經驗將每一塊板材用量計算精準,

從而令艦船得意順利開工並最終馳騁大海。而這樣的老師傅或資深專家那都是各船廠和研究單位裡的寶,別說去挖人了,就是借調過來用兩天原單位都不樂意。

沒有這樣的技術核心,哪怕株江廠人員、場地、設備全都到位了,也沒辦法開工,畢竟港島的渡輪那是新船型,設計可以包給船舶設計院,但生產卻要株江廠一艘完成,但在精確放樣下料這塊就難住了株江廠。

怎麽辦?

溫大偉無奈,只能組織人手先把這塊難啃的骨頭啃了再說。

弄不到合適的放樣老師傅或專家,乾脆就不找了,直接用數學方法把一片片的需要的板材大小和尺寸算出來就行。

反正放樣下料的板材無論曲面多麽複雜,本質上就是一個幾何上的函數問題,只要算法得當,完全可以替代老師傅,將放樣簡單化甚至是傻瓜化。

正因為如此,從開始籌備株江廠轉型開始,溫大偉便著手這方面的研究,牽頭的不是別人正是溫大偉的老婆,株江廠的技術科科長張明莉。

這倒不是溫大偉給自己老婆特殊關照,而是張明莉從小數學就很好,到了大學更是在這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

想想一個青春靚麗的女孩子拿著算盤去解複雜的微分方程的畫面, 看著就有種莫名的違和感。

但這一幕溫大偉卻早就見怪不怪了,因為當年省城臨鄉當知青的時候,他的數學就是張明莉這麽一點一點教出來的。

盡管到了現在,溫大偉那點兒可憐的數學功底早就還給了曾經奮鬥過的省城臨鄉,但那段難以磨滅的記憶卻讓溫大偉這輩子都無法忘懷,所以將這個兼具的任務交給張明莉,溫大偉那是一百個放心。

可找到了放心的人不一定就一帆風順,張明莉數學造詣是很不錯,那是跟溫大偉這樣的學渣比,相較於純專業的還是差了一大截。

這也就罷了,最最關鍵的還是經驗上的欠缺,沒辦法,這種複雜的船舶放樣計算涉及到實踐樣本越多,統計的數據才會更真實,計算出來的板材尺寸也就更精確。

偏偏在這方面株江廠的底蘊那就是個大零蛋,就是看過萬噸以上巨輪的人都沒幾個,就別說什麽經驗了,至於向國內的友商取經那就跟不用說了,你株江廠在國內造船領域不過是初出茅廬的新兵蛋子,那些有資深放樣老師傅的無不是各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廠,根本就不拿正眼瞧你株江廠,怎麽取經?

難道聽他們的領導一天到晚報告似的炫耀?

至於溫大偉這個掛逼這個時候也不太靈光了,畢竟上輩子奇奇怪怪的知識裝的太多,什麽都能知道些,但卻不深入,把握個大方向還行,具體操作也只能乾瞪眼兒。

就在株江廠圍繞船體放樣一籌莫展之際,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卻解決了這個差點兒把株江廠造船計劃直接困死的大難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