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益州盛產錦繡,華美絕倫,天下罕見。以錢幣換之,一可在本地販賣,收攏本地富豪之資源財富,二來也可轉運到曹操治下,暗中交易。”
“天下最為暴利者,無非鹽鐵二字。咱們已經掌握了製鹽妙法。海邊略開幾個鹽場,便有吃不盡的雪花食鹽。”
“將這上等的食鹽,上等的錦繡,上等的錢幣運到徐州,與當地富戶換些糧食,麻布,鐵器豈有不成之理?”
“貪財就給予錢財,喜好美華服的就給予錦繡,真的什麽都不貪的,這鹽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如此一來,可取四方資源,以養咱們兩州之軍民。”
“有了這麽多的資源,咱們大可以多開學堂,教化百姓。吸收各地之流民,山上之野人練為士卒。有了資源供養,百姓也可以大方的使用民力,開辟農田,修建水利。”
“由此揚州、交州越發富庶,而曹操之糧草,鐵器暗中被咱們采買他越發的困頓。食鹽雖然重要,卻也當不了飯吃,錢幣雖然寶貴,卻也沒有半點用處。”
“用這些沒用的東西換來他們的糧食和鐵料。每多一分鐵,便可打造一根矛頭,一個箭簇。每多一口糧食,就可以多養一個士兵。”
“到那時,咱們民富軍強,咱們將交州、揚州打造成人間善地,人間天堂。百姓們無不向往,凡到之處,何愁他們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所謂天命無常,有德之人得之。到那時,士民傾心,兵甲鋒利,卻要問一問老天,這天命給不給咱們?”
董良越說越上頭,尤其是聽到天命這一句,劉備等人都突然的咳嗽起來。
“咳咳!咳咳…咳……”
用一陣咳嗽聲打斷了董良的暢想。
“有些話可不能亂講。”
諸葛亮的羽毛扇輕輕拍了一下董良的胳膊。
現在咱們的主公可還是大漢忠良呢。
目前明顯表現出反賊傾向的,一個就是董良,一個就是周瑜。
被眾人這麽一製止,董良自己也就不口嗨了。
接著說一些實際的。
“曹操那麽大肆的搞屯田,一是缺糧,二也是重視糧草。但是這屯田搞下來,他的糧草也就多了,必然也會嚴防死守,防止有人在下面上下其手。”
“但正如那沒有男人不偷吃,這底下的人能拿官府的糧換成自己的錢,自己的錦繡華服,他們哪裡會不願意呢?”
“不能小瞧這些貪官汙吏、地方豪強的智慧,尤其是在佔便宜這方面。”
“咱們甚至都不用擔心他們到底如何操作,總之他們會將一切搞定,用糧食來換咱們的物資。”
“即便有一天事情敗露,曹操也不過大殺一番,惹得下面人心惶惶,傷不了咱們半根毫毛。無非嚴打一陣,等風頭過去,什麽牛鬼蛇神便又一起都出來。”
“再說的嚴肅點兒,說不定不知道多少大官在裡面從中得利,甘願充當地方財主的保護傘呢。只要利益夠大,讓他們上下欺瞞曹操也並非不可能。”
“在桐柏山將伯紀他們擊退的張遼,正是剛剛的說降了昌豨。”
“昌豨這個人主公還記得吧?”
劉備連連點頭。
“自然記得此人,當初從許昌逃出來,跑到徐州起事,他也曾歸附於我。”
董良一揮手,斬釘截鐵的說道。
“正是如此,此人多次投降曹操又多次叛變,但是如今曹操還是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來,甚至如今連懲罰措施都不敢做,白白打了一仗,還是讓他回到了故地。”
“這正說明曹操對於地方的控制沒有那麽強,最起碼對於徐州的控制實在不行。曹操拿了那麽大的地盤,也到處都是矛盾重重。”
“而如今袁紹又在這個節骨眼上死掉了。曹操一定不肯放過這個機會,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後方那些讓他焦頭爛額的問題,他也只能擱置一旁。”
“而如同昌豨這樣,和曹操只是虛與委蛇,暫時屈服於曹操的強權之下,待時而動,亦或是對曹操心懷不滿卻不敢反抗的人不知凡幾。”
“若是以前他們打不過曹操,無力反抗人也就忍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主公能與曹操分庭抗禮,主公的仁義之名又遠勝於曹操,徐州還有許多人都曾與主公有舊。”
“他們又何嘗不渴望主公有一天攜大軍再次殺過去擊敗曹操呢?畢竟主公去了,青天就到了!”
“依我看來,袁紹這個時候死,對於曹操的好處,還不如再讓他撐幾年來的多。曹操是恨不得袁紹趕快死,趕快趁此機會接收袁紹的地盤。可到底還是一快不如一慢,曹操生怕晚了一步就沒有了機會,擔心節外生枝的發生。”
“這也是天下大爭的潮流,滾滾向前,由不得曹操的停下腳步。如若不然,再給袁家兩三年苟延殘喘的時間,最好是讓袁紹仍然半死不活的吊著。”
“這樣一來,有袁紹半死不活的在這裡放著冀州恢復實力就困難。而曹操剛好趁著冀州實力停步不前的情況下,趕緊處理好自己的內政。”
“最終凝聚成鐵板一塊,再等這個時候袁紹死去,就可一戰而定,吞並河北。”
“可曹操原本沒看明白,他太著急了。不停的支持著河北境內反叛,消磨著袁紹的精力,如今袁紹死了,而我們又在江南崛起,曹操這個時候才應該明白,他應該等一等的。”
“但是即便再給曹操一次機會,以他多疑的性格,總是會擔心遲則生變,他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那麽這一次,既是曹操的機會,也是曹操的危機。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後方積極的曹操治下各個地方的人聯絡。和他們進行暗中的通商,將曹操的大後方滲透的千瘡百孔。”
“等曹操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之後,看似輝煌,但他的基柱已經全部被咱們腐蝕。”
“然後咱們帶著用他的軍糧養出來的士兵,用他的鐵礦打出來的武器,聯合他治下的臣子軍民,給予曹操致命一擊,順勢接手曹操的所有地盤。”
“到那時,主公就可以繼承所有曹操的基業。咱們順勢就可以登…登……額…登上興複漢室的勝利高台。”
董良發出美好的暢想,然後費盡全力將登基兩個字吞了下去。
董良把話說完,場面上陷入一片安靜,劉備、關羽、諸葛亮都沉浸在董良的美好暢想之中,不禁感覺有些神往。
安靜了兩三個呼吸之後,三人才回味無窮的將注意力放到現實。
都忍不住的喝彩起來。
“妙,妙啊!看來我住個孔明以後也不敢自比管仲樂毅咯。董良不僅能當張良,當個管仲也綽綽有余啊,哈哈哈哈。”
諸葛亮忍不住的扶著扇子大笑。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也笑得東倒西歪,兩個人幾乎倒在了一塊兒。
“剛才還謙虛說自己不敢自比張良,他若存初這個戰略真的成功,比之留侯也不差多少嘛。”
關羽雖然也是在笑,但坐的仍然板正,捋著自己的胡子,笑著說董良。
這幾個人一說到張良,董良就想起自己中二的歷史,立刻謙虛的去岔開話題。
“我這只是無知狂妄的妄想,有沒有可行性,還要大家一起判斷,若真覺得這個方法可行,這往後的實施還得靠你們去進行,我就光會嘴上說說,真讓我去幹,我卻是不成的。”
“另外還有一點我忘了說了,在商隊之中,也可以混入咱們的斥候。到敵方境內進行交易的時候,可以趁機刺探情報,勘察地形。”
董良說到這裡,劉備明白了。
“難怪闞澤最近抱怨你們那裡人手不夠。你那裡抽了一多半的人手,是不是就去幹這個了?”
面對劉備的問詢,董良頷首承認。
“不錯。”
“我正打算要組織一次前往益州的商隊。益州離咱們這兒遠,中間還隔著一個荊州。總的來說,咱們和劉璋沒什麽仇恨。所以進行通商也容易一些。”
“而自古以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將來想要對益州動手地形勘測,不可不去提前準備。”
“所以我抽掉了大半的手底下的繪圖員,把他們扔給了糜竺。讓糜竺調教調教,磨一磨他們身上的軍人氣質,教給他們一些商人的知識。讓他們混入商隊之中,看起來就像是普通的商人,免得露了馬腳,引起劉璋的警惕。”
“先讓他們在益州走幾趟積累一些經驗,更加的成熟了,在混到北方混到曹操的後方。”
“對了,主公,廬江郡那邊的造船師傅接過來了沒有?”
“放心,那些老師傅都接過來了。散落在民間的,也多派出人手前去查訪,如今已經全家遷過來的有幾百戶了。”
在揚州,造船技藝最高,最出名的就是廬江郡。
這消息董良事先也不知道,還是問了虞翻才清楚。
所以在劉備還沒有到吳郡的時候,就趕緊寫信催促劉備多找一些造船師傅,運到這揚州海邊,想憑借著他們以前的經驗,慢慢的拚湊出來一些專門用來海上航行的大船。
如今,揚州內河航行的大船製造技藝已經非常高超了。最大的船隻可以樹立五個風帆,一次性運送三四千人,甚至還要多一些。
這樣的船隻勉強也可以滿足在近海航行的,董良想要先搞一下試驗一下航海,然後逐漸的探索一下倭國的四個島。
探索探索咱們雄雞版圖的兩個腳丫子的大島,在樹立一些石碑,搞一些自古以來的領土。
順便可以在東南亞進行商業貿易。
據董良所知,按照歷史記載,孫權的統治時期,其實和東南亞是有非常頻繁的貿易往來的。
只不過,如今揚州動亂剛剛平定,想來貿易不怎麽興盛,董良想找個人打聽打聽都找不到。
“存初想借助海路之便利,看茫茫大海之上如何航行、如何測算方位等問題可解決了嗎?”
董良點點頭,又搖搖頭。面對諸葛亮的這個疑問,董良自然早就想過。
“如今還在處理當中,闞澤所處理的工作就是測算方位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不是孔明這段時間太忙,我都想把孔明拉過去當壯丁了。”
對於董良來說,諸葛亮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有什麽問題你找他,基本上他都能給你解決。
“進展的可還順利?”
“目前來看還是比較順利的。再說即便不順利在近海航行,摸索著也可以進行,揚州附近能在近海航行的船夫,找一找還是能找到的。”
“嗯。”
劉備滿意的點點頭。
“水路之便利,勝於陸路十倍。 架輕舟於大江之上,千裡不過一日之隔。無論是用來運兵還是運糧,損耗大大的降低,時間也大大的縮短。若是能將海路摸索出來,將來北上伐曹又多了一條進攻路線。”
劉備的想法正是董良的想法,要不然董良也不會這麽迫切的催促著周瑜去搞海軍陸戰隊。
“水上之英雄莫過於周瑜,這件事兒交給他,主公就放心吧。”
“咱們與徐州的商業往來。除了在陸地上,疆域交接處可以互相滲透。從海上往來也是非常便利。而且曹操依然是北人思想,對於船隻之力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剛好可以趁機防備不嚴,從海上進行交往。”
“等以後技術成熟了,也可以從海路前往遼東。遼東公孫氏雄踞一方,對於曹操必然不肯徹底臣服,無論他是怎麽想的,咱們以重金誘之,說不定又可以多一路伐曹的大軍。”
說到遼東,關羽突然插嘴。
“遼東還有好馬。若能進行貿易,可以從海上買一批馬來,將來若要伐曹,沒有一支騎兵可不行。到了中原,那寬闊的土地,還是騎兵逞威風的時候。”
說到騎兵,關羽眉飛色舞,這是北地武將對戰馬的喜愛。
劉備又問道。
“存初講學想安排到什麽時候?”
“少說二十天,要等學堂先建好。”
諸葛亮和劉備對視一笑,兩人一起說道。
“到那時我們可要一起聽你去講課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