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第240章 諸葛亮又怎麽樣!哼q(s^t)r
一秒記住【】

 “王樸,”

 董良叫住要出門的王樸。

 “要往哪裡去?”

 王樸回頭見禮,“先生,正要去看看稻苗。”

 “走,一起去!”

 王樸經過考試和培訓之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一名農事官。

 現在正是他的工作時間。

 農業技能培訓的用書,董良是主編,也給他們上過課。

 這些人都算是董良的門生。

 如今立春已經過去,正是水稻育苗的時候。

 兩人邊走邊說,就走到了育苗處。

 這種種植技術還沒有得到普及,但是一直到後世水稻先育苗的技術都是一直在被應用。

 眾所周知,有個詞叫做“插秧”。

 也就是說水稻不是種子撒到地裡讓它野蠻生長。

 雖然這個時候的南方有些地方確實是刀耕火種的野蠻種植。

 正確的種水稻技術,就是要先把苗育出來。

 育苗處有農戶正在忙碌。

 這裡的育苗處是經過精挑細選,適合水稻生長的環境。

 並搭建一些輔助的人工設施。

 由農官帶著百姓進行選種,育苗。

 這樣的育苗處有好幾處,都是住在一個區域的百姓共同育苗的地方。

 董良到跟前,也並沒有影響到這裡的官員和百姓勞作。

 只因為剛開始晾曬種子的時候,董良就來過,大家都知道董良不讓他們圍著,誰要是放下手裡的工作跑去拍馬屁,董良就要批評他們。

 “這些苗的情況怎麽樣?”

 董良問王樸。

 董良雖然教給這些農官很多理論知識和大框架。

 但是論實踐水平,董良是不如的。

 因為這些人還同時接受了擅長農耕的老農和從事過農業生產的官員的指導。

 就比如這,董良會告訴他們要先育苗,要施肥,嘗試三季稻。

 但是對於稻苗的具體長勢如何董良卻不清楚。

 王樸面對董良的詢問,搖了搖頭。

 “不太好。”

 “怎麽?”

 王樸解釋道:“播種的太早了,我們為了追求早稻,立春之前就進行了播種,死了一批。經過研究討論之後,發現別的育苗處情況不一,成活率高的都是暖和地方的。應該是因為播種的早,溫度太低了。”

 “現在看來應該再晚一些,在立春之後五六天進行播種最好。不過這一批已經沒有實驗的機會了,只能記錄下來,和明年的情況作對照才能知道。”

 對於這個解釋和這個失誤,董良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而且是從刀耕火種直接跳到水稻育苗,這比之最開始的旱作精工細作還不一樣。

 而找到的有經驗的老手,一般也都是旱作農業的高手,畢竟農業發達在中原和關中。

 雖然現在關中不行了。

 但是這些地方都是旱作為主的。

 “沒關系,一切都是剛起步,慢慢積累經驗嘛!這些失誤都是可以容忍的,反正總會是比原來好的。”

 “農業技術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推進的,需要一年年的積累,你選擇了從事這個工作,可不能氣餒啊!”

 董良安慰王樸道。

 王樸是個老實人,年紀也不大,但是願意用功。

 如果這樣的人願意去年複一年的鑽研農業種植,董良相信,等到大家都頭髮花白的時候,那時候的產量一定不可同日而語。

 不是因為大家有多麽厲害,只是因為一切都才剛起步。

 “還有其他的問題沒有?”

 董良伸手摸一摸田裡的秧苗,又問道。

 “有,播種的太早,秧苗的生長時間太長了,會提早到抽節,這都是不利於插秧的。而且稻苗的生長情況也有差異。”

 董良反翻著手裡的稻苗,想了想道:“也不用都等到明年才能對比情況。你們把本縣的稻苗生長中的基本情況記錄好。”

 “再向南邊的縣要他們的記錄,北邊的也要,大家互相分享一下情報嘛!對比一下,看看那些是變量,大家的生長條件有哪些差異,稻苗生長情況有哪些差異,就可以得出來一部分經驗用到第二季稻上了。”

 董良翻看了幾塊田,拔出來兩株長度差異很大的苗。

 “這樣的稻苗,我想他們種到地裡,成熟的時間一定會不一樣的。這樣應該會影響糧食成熟時候的收割,會延遲成熟時間和糧食質量。”

 “你們耕種的時候要注意一下,盡量做出區分。”

 這樣的秧苗董良是從以前自己的小麥種植經驗裡得到的。

 雖然小麥不用育苗,但是有一些雜株在裡面成熟情況不一樣,就會導致一部分熟了,一部分還發青。

 收割的話,青的會腐爛難以保存。

 但是不收割又會延誤農時,並且已經成熟的小麥留下地裡很容易受到天

 ^0^ 一秒記住【】

氣的影響,萬一有點雨水落下,就是導致發芽減產。

 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董良四周看了一圈,把自己能看出來的問題說了一遍。

 再多自己就無能為力了。

 和王樸一起走到外面,又問道:“你們看這些秧苗的生長情況,什麽時候可以移栽道耕地裡,我起初預測二十天左右的育苗期,不知道是否有出入?”

 王樸回答道:“出入不大,看如今的生長情況,六七天后就可以進行移栽了。”

 董良道:“那好,你們要注意提前告訴農戶。如今耕地的開墾已經進行大半月了,基本上耕地已經開墾完畢了,只等你們這邊的消息,就可以通知大夥進行放水了。”

 水田也是需要進行耕地的。先進行翻土施肥,圍好田壟再放水覆蓋!

 因為這是第一次進行耕作。

 很多耕地都是除此開墾。

 種植條件並不好。

 而董良後世的南方地區的水稻土,就是南方的人民多年耕作,日複一日的進行耕地改良培育出的水稻土,這種土不像是黃土和黑土天然存在的。

 這樣的工作當然是任重而道遠。

 最關鍵的是董良也不懂水稻的具體種植操作。

 而相比於已經成熟的旱作制度,水田種植技術還是要落後的。

 更何況這豫章還是一塊未曾開發的土地。

 而董良他要帶頭實驗的還是三熟制度。

 所以一切都要實驗。

 董良不是學理的,雖然大學成為了一名理科生,但是高中一直是文科,而大學的科目也只是因為被劃分到了理學,事實上什麽物理化學實驗是一概沒有的。

 因此很多技術董良只是有個概念不懂怎麽去做。

 而實驗這種研究利器,董良也不會。

 董良只知道控制變量去分析研究。

 只能讓手下人去一步步的從最原始的去探索,但是無法像別的穿越同胞一樣,直接把科學技術哪來就用。

 年少的董良也曾經為自己的穿越做過準備,背過武功秘籍,搜集過穿越者必背技能。

 知道要煉鋼鐵,提純精鹽,製糖,燒玻璃,製肥皂,練兵……

 但是大多數都是簡單的理論環節。

 雖然因為中二病確實嘗試背過,但是終究是時間一長就給忘記了。

 只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可惜董良想過去準備,其實沒真的想過真的會穿越,只能怪董良準備的不夠充分。

 否則穿越過來的董良,在這亂世,搞一搞火藥,煉一煉鋼鐵,管你什麽魏武揮鞭呢!

 董良有時候也想過,如果換一個穿越者,一定早就把三國平推了吧!

 一開始的董良總是沒有信心,讓他和這些人精拚,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但是現在隨著豫章四郡情況的蒸蒸日上。

 他的信心是與日俱增的。

 而目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劉備的事業能蒸蒸日上,無疑是董良一手促成的。

 這並不是董良自誇自己本事大。

 而是董良確實選擇了一個好時機。

 有人說出名要趁早,這打地盤也差不多。

 當然不能太早,太早就可能像苟富貴勿相忘那樣,或者何進大將軍和董卓那樣。

 被人乾掉。

 綜合董良的看法,最好是處於第二梯隊站穩腳跟。

 而原本的劉備一直沒有機會,一直到後面曹操都佔據天下半壁江山了才開始孫劉聯盟。

 那時候孫權站穩腳跟了,曹操大勢已經成了,這再從頭髮展去和他們抗衡,當然很難了。

 而劉備的底子又格外的薄,失利一次就很難像曹操孫權那樣很快的緩和過來,總是感覺傷筋動骨,越來越力不從心。

 但是董良在這個關鍵時刻出現了。

 一腳插進了豫章郡,還順勢佔領了交州。

 單論地盤來說,已經超過孫權了,而孫權還處於扎根環節。

 劉備與孫權已經處於同一個起跑線,而荊州這邊也和劉備親近。

 大略上一觀,慢慢的勢均力敵了。

 董良已經接到了孫乾的報捷。

 馬上又是一大批物資和人才的到來。

 那些水手,船員,在荊州是消耗品,但是來了豫章郡,董良就要把他們變成種子!

 如今過罷年董良再看局勢,似乎感覺耳目一新。

 即將到來的戰爭董良也不擔心了。

 兵力上劣勢不大。

 而論領兵人才嘛,董良就有話說了!

 董良已經集齊了諸葛亮,龐統還有徐元直!

 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甘寧,太史慈!

 個個算是武力95以上的人物。

 論統帥,關羽也算是獨一檔!

 至於江東那邊,如今就一個周瑜挑大梁,頂了天再給孫權算上一個魯

 ^0^ 一秒記住【】

肅。

 至於呂蒙還是吳下阿蒙呢!

 其余韓當,周泰,黃蓋之流,勇則勇已,劉備這邊也有一些第二批次的將軍與之抗衡一二,這些人哪裡有扭轉大局的能力!

 可以說是一隊sr,車輪戰周瑜,董良真的看不到怎麽輸啊!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董良智商不夠……

 總之如今的情況是十分樂觀了。

 董良兜兜轉轉的回了縣衙。

 還未進門就聽見裡面踏踏的腳步響。

 董良知道這是諸葛亮又在做健身操了!

 結合了華佗的五禽戲和張仲景的呼吸導引術,簡練出來一套含有呼吸和動作的健身操。

 專門設計出來給這些伏案工作的官員們使用的。

 這簡單的東西,用很短的時間活動一下身體,免得他們積勞成疾。

 無論是二十一世紀還是公元三世紀,人才總是非常重要的嘛!

 至於民間推廣開的則是華佗簡練出來的五禽戲。

 簡單易學,而百姓們個人的自由時間也多,哪怕是田間地頭,院中樹蔭下,都能比劃兩下。

 董良希望能通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搞一下醫療保健,讓百姓們都活的久一點。

 董良走進去,諸葛亮正在伸腿,兩臂伸開保持平衡,一腿獨立,一腿後翹。

 頭也不回的問道:“田裡情況怎麽樣?”

 董良自顧自的坐下,“情況還不錯,五六天就可以插秧了。”

 董良一邊和諸葛亮對話,一邊忍不住的在心裡吐槽。

 諸葛亮真是做操都不撒開他的鵝毛扇!!

 諸葛亮換了條腿,道:“既然這樣,可以開始往開墾的土地裡灌水了!”

 因為水田要插秧,所以一定要是在水田,且土壤要軟起來才行。

 而現在很多土地都是剛開墾出來的。

 董良和豫章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所以也不知道這開墾了土地怎麽辦。

 隻好看如今耕地的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

 把水渠大開,把水田灌滿,用水泡起來吧!

 這樣泡個六七天,地裡泡透了,剛好可以插秧!

 董良倒了一杯茶,吹著熱氣,道:“我已經安排下去了,讓王樸及時去處理。王樸對於農事很有積極性。”

 諸葛亮停下自己的動作,從袖子裡取出自己妻子織的汗巾,在董良面前擦一擦並沒有什麽汗的額頭和脖子。

 又仔仔細細的疊起來塞進去。

 看的董良直翻白眼。

 諸葛亮不只一次給董良炫耀過手裡的小物件。

 基本上都是黃月英給諸葛亮親手做的。

 黃月英是真的心靈手巧,諸葛亮的羽毛扇從來沒有包漿一定是黃月英給諸葛亮做了好多個一模一樣的讓諸葛亮替換,要不然肯定不能那麽乾淨。

 天天在手裡捏著,難道不出手汗?

 董良不停的腹誹諸葛亮。

 面對這樣優秀的男人,即便是身穿布衣也絲毫不能掩飾他那耀眼的光芒,他那唏噓的胡茬…哦不對,諸葛亮胡子還挺長的,飄飄然很帥氣。

 但無論如何,相處久了,董良早就沒有剛開始那樣的神聖感覺了,諸葛亮又怎麽樣,還不是要吃喝拉撒!

 還不是要乖乖跳操給自己看!哼!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