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第129章 石陽縣
董良與趙統兩人兩馬,輕快的南下。
  從吳平縣到巴丘,算是進入了廬陵郡的地界。
  廬陵郡是今年剛從豫章郡分出來的。建安五年,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治所西昌縣,遷西昌縣治於今江西泰和縣城西三裡處。轄西昌、石陽、遂興、吉陽、興平、陽豐、南野、贛縣、雩都九縣。
  孫策也就剛乾完這些工作就遇刺身亡了。
  原來一個大塊的豫章郡被分割成七零八碎。
  如今豫章郡與廬陵郡南北相接,好似一個葫蘆。
  兩頭大,中間連接的腰部細。
  而巴丘就是這裡腰部的唯一一個城池。
  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然巴丘以南不遠還有幾個縣,但是已經不在兩郡交界之處了,不如巴丘重要。
  不過董良和趙統過巴丘的時候,並沒有受到絲毫阻攔。
  雖然巴丘地理位置重要,但是如今兩郡都是孫家手下的,葫蘆腰處的郡也是孫家的。
  所以對於劉備來說,這是一個連接點,至關重要。但是對於江東人來說,自家地盤是連成整個一塊的,不存在葫蘆腰。
  所以把守不是怎麽嚴。
  而且都知道北邊豫章郡,是自己家太守的哥哥。
  所以拿著北邊的證明文書,甚至比自己郡裡的還要好用。
  不過把守不嚴是相對的。
  對於董良和趙統來說,這裡是不怎麽嚴格。
  但是董良看著城門只是半開的巴丘,士卒們都謹慎的縮在城內。
  可以知道,這裡的形勢還是很緊張的。
  畢竟孫策本來就不得民心,而廬陵郡也剛打下來沒多久,一直動蕩。
  也正是因為難治理,才把豫章郡分成小塊,派人鎮守。
  而豫章郡裡之所以風平浪靜,實際上是因為早在幾個月前,趙子龍帶著人收編了不少土匪流民,又重金賄賂了山嶽各部,帶著人馬蟄伏下來,靜待時機,才顯得豫章郡風平浪靜。
  而廬陵郡這樣的風聲鶴唳才是這豫章各郡的正常情況。
  過了巴丘繼續南行,沿著河流走,到了石陽。
  沿著河走水路其實更快,可前面也說了,廬陵郡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四處動蕩,哪有什麽專門跑航運的呢?
  擺渡的根本沒有,漁夫也不敢撐船。
  只因為這河裡不似陸地。
  入了河就是漂泊水中,被人一堵那是插翅難飛。
  跑都沒地方跑,只能引頸就戮。
  所以沒有什麽人走河道。
  不過說實話,正常的土匪一般不會搶那些漁夫。
  要說土匪搶個村落,還能搶些糧食,搶漁夫有什麽收獲。
  所以偶爾也有那麽幾個打漁的,不過也有那種殘暴的。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那土匪誰還能對他們的道德水平有期待啊。
  就是他搶你沒好處,說不定看你不順眼,或者喜歡那種欺負人的感覺,順手把你像踩螞蟻一樣踩死。
  所以百姓還是都在村落,城池周圍活動,野地裡尋常不去。
  都是抱團取暖,結寨自保。
  能自保的了嗎?那就聽天由命,反正是要掙扎掙扎。
  也有那掙扎了照樣被殺的,但是沒有一個不掙扎的,躺平的是沒有的。
  因為他們那裡有躺平的資格,稍不注意,就直奔奈何橋了。
  兩人順著河來到石陽縣外,城門緊閉,城外地上也亂糟糟的腳印與紅土。
  照董良和趙統看,應該是剛經歷了一場廝殺。
  谷證董良看看城頭,摸了摸懷裡的乾糧。
  “糧食還夠,離西昌也不遠了,看這地方剛廝殺了一場,守將把守這麽嚴,似驚弓之鳥,我們繞過去吧,免得節外生枝。”
  繞過城池要多走十幾裡地,本來就是一窮鄉僻壤,那裡有路,這邊又處處丘陵。
  城池附近才有人常常走過,開的路。
  很多人都不理解古代人為什麽一定要路過城池,不從野地裡走,不從山裡繞。
  董良曾進過一未曾完全開發的旅遊景區,山的後半截是幾十年前的石頭路,某島國修的炮樓就在山頂。
  那有路都難走啊。
  一路上,拿著砍刀開路,身上被荊棘劃的都是血印。
  所以說山路和野地那裡有想象中的好走。
  那時根本沒有路啊!
  不過董良和趙統商議一下,還是打算不去觸這新戰後的軍隊,小心為上。
  可是天不遂人願。
  董良和趙統剛要調頭繞路,那城上守軍已經發現他們了。
  沒有聽見什麽喊話,只見城頭上旗幟一陣晃動,人影一交錯。
  不一會兒,城門閃開一道縫,十幾個人騎著馬圍了上來。
  “你們是什麽人?”
  董良和趙統沒有跑,本來也不是敵人。
  跑了反而有誤會。
  本來想先見到孫輔,不過既然被攔下來了,先見這石陽縣守軍也無所謂,以後都是一家人。
  “我們是孫太守的親戚。”
  董良回答道。
  “親戚?”
  那一隊小兵有些猶疑。
  他們沒有什麽權限,本來就是當炮灰出城的。
  這石陽縣剛和蠻子打了一場,本來就夠警惕的了,董良和趙統兩個人在城外自然被哨探看到了。
  不過守將也搞不清情況,自然不敢貿然出擊,不過也不能什麽都不乾就讓這倆人跑了啊。
  所以派出來一個小隊炮灰。
  沒埋伏就把人抓回來,盤問盤問。
  有埋伏也不過死幾個炮灰,自己緊守城池自然沒有問題,就是十幾匹馬有些成本,不過也顧不得了。
  “你們說是太守的親戚,可有憑證?”
  董良從懷裡取出孫賁的書信,“有書信為證。”
  那小兵也不接,只是思考了幾下。
  “也罷,我家太守就在城中,是真是假一看便知,隨我進城吧。”
  董良與趙統對視一眼,沒有反對。
  這一隊士兵把董良他們圍在中間簇擁著,離得不近不遠。
  既防備他們是騙子跑路,也不得罪,免得真是親戚。
  小人物的生存能力。
  董良坐在馬上,慢慢隨著隊伍往城裡走。
  心裡暗暗思索,想來,這孫國儀應該是來石陽縣平亂的,這城外剛打了仗的樣子。
  石陽縣離西昌縣也不遠,完全合情合理。
  正想著,就到了城門口,兩個小兵先隨著門縫進去,然後董良和趙統先進,其他人後進,依然是防備著兩人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