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
寒冬要來了。
蒙古高壓帶著西北冷風,一點點的從北方的邊陲,壓到南方的水鄉。
曹操憑借著自己的韜略和手下的賢才,終於在痛苦的掙扎之中,反殺了袁紹。
在相持日久,百姓疲乏,袁紹大軍壓境,士紳百姓多叛曹迎袁的劣勢之下,曹操靠著自己超絕的本領,堅毅的心志,終於化腐朽為神奇,在史書上狠狠的填了一筆。
曹操聽從許攸之建議,輕兵奇襲烏巢,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襲烏巢。
到達烏巢後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的消息後,一方面派輕騎緊急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寧國中郎將張郃、大將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
可曹洪,荀攸守戰頗有章法,曹營經驗的鐵桶一般堅固,張郃,高覽久攻不下。
曹操急攻烏巢淳於瓊營,袁紹增援的部隊迫近。
曹操鼓勵將士死戰,結果大破袁軍,曹軍驍將樂進斬殺淳於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
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
袁紹倉皇逃竄,逃回河北。
自此,曹操大勢以成,這一戰,為曹操統一北方,真正的拉開了大幕!
當情報傳到荊州的時候,人心惶惶,一片吵嚷。
而曹操早埋下的伏筆也開始發揮作用。
……
零陵太守,侍中韓嵩正在拜見劉表。
劉表最近愈發顯得發福的臉上,顯得很不耐煩。
“主公,如今曹司空官渡一戰,大敗袁紹。從此以後,北方再無敵手,大勢以成。主公還不早做打算?”
自從韓嵩從許昌回來,天天頂著曹操賜他的官職在劉表面前晃蕩,卻還說什麽是效忠天子,真是令人生厭。
劉表懶洋洋的回答:“你又想怎麽樣呢?”
韓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勸說劉表了。
“曹司空威德並立,乃世之明主。如今北方大勢已定,荊州彈丸之地怎能當之?”
“而袁曹對峙之時,主公又坐山觀虎鬥,已經失去了曹司空的信任,為主公基業與子孫計,還是想辦法獲得曹司空信任為妙啊!”
“信任?依你之見,想如何取得曹操的信任?”
“主公,不如遣公子琦入許昌為質,兩不相疑也!”
劉表噌的一下站起來。
目光冷峻的看著韓嵩。
“兩不相疑?我看是曹操不相疑吧!我遣子為質,曹操焉能遣子入荊州為質嗎?”
韓嵩淺笑道:“曹司空勢大,怎能遣子入荊州呢?主公……”
“住口!”
劉表勃然大怒!打斷了韓嵩。
尤其是聽見韓嵩喊出主公兩個字,更是讓他心裡窩火。
“誰是你的主公?你是誰的臣子!!”
“口口聲聲替曹操說話,天下有這樣的忠臣嗎!”
“來呀!給我拉下去,砍了!”
劉表再也不願意壓抑自己的怒火,也完全不再信任韓嵩。
衛兵從外面聽到命令走進來。
架著錯愕的韓嵩往外走。
一場變故驚呆了在場的人。
韓嵩高喊道:“主公!你要負我,嵩絕不負你!”
這話不說還則罷了,一說更讓劉表生氣!
“不負我!不負我!奸詐小人,首鼠兩端,死到臨頭還想說些漂亮話留個美名嗎!”谷溲
桌案被劉表一腳踹翻。
下面眾人不免心懷惴惴,有兔死狐悲之感。
只因為他們大多都是投降派。
劉先挺身而出:“主公息怒!”
“你又有何話說?”
“請主公饒恕韓德高一命。”
“其人性格直,說話坦率,不小心觸怒主公,但他名氣大,主公不可殺啊!”
劉表並不理會劉先,而是看向帳下群臣,一個個神色皆讚許劉先的話。
他突然就不想說什麽了。
壓抑著心中怒火,一擺袖子,背手往裡間走去,也不再理會這些人。
這些人等了一會兒不見劉表出來,也自顧自的散帳去。
跑到了衛兵那裡把韓嵩救了下來。
而劉表在裡邊怒氣不減的飲茶。
劉琦在一旁伺候。
劉表獨自生了一會兒悶氣,看著一旁恭敬侍立的劉琦。
“琦兒?你怎麽看今日之事?”
“父親,孩兒不敢妄言。”
“哼!”
劉表氣的一拍桌子。
“怕什麽!有什麽話不敢說的!”
劉琦恭敬一施禮,道:“父親,孩兒未曾聽聞有忠臣勸其主屈膝投降的。”
劉表表情靜默,示意劉琦繼續說。
劉琦繼續道:“韓德高昔日入許昌時有言在先,若天子啟用韓嵩,則再不能為父親效力了。”
“如今韓嵩被封侍中,零陵太守,仍然返回荊州,稱父親為主公,卻勸父親投降。誰是他的主公一目了然也。”
劉表仍然不說話。
“而劉先等人不願讓父親殺韓嵩而說韓嵩坦率,莫非只有他們個個忠臣直諫?我等都是昏聵無能?”
劉表哼了一聲。
“不過想邀名爾!”
劉琦答道:“使君主得惡名而讓自己留美名,琦兒沒聽說過這樣的人是忠臣啊!”
“而劉先所言韓嵩坦率直言,莫不是說父親無有容人之量?”
“他又說沒有借口殺韓嵩,莫非當初簡雍孫乾先生初到荊州時,不時他們要殺人嗎?”
“何以簡雍孫乾先生可以隨意殺害以獻曹操,而殺韓嵩就需要理由了呢?”
“這些人心裡向著誰?”
“孩兒為父親,為荊州感到擔憂啊!”
劉表臉色越來越難看。
因為劉琦說的都是真的,也是他的心聲。
“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劉琦道:“父親,曹操雖一戰破袁紹,但要統一北方,不是一時之功。”
“而我荊州有帶甲十萬,不該束手待斃。交州年年犯邊,如今曹操一心在北,我等何不趁此機會,一舉擊破交州,擴充我荊州勢力!”
劉表道:“苦於無將,這荊州武將與我帳中人關系匪淺,恐不願用命。”
“豫州牧劉備手下有良將數員,何不借之?”
“待其立功之後,再加封賞以收其心。再不濟,難道還能比荊州的人更不忠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