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陳氏子》第20章 府中盡臣工
  不過人家那是當朝皇親國戚,名義上更是手握天下兵馬大權,在這洛陽城中不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也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人物。

  其宅邸若是還與旁人一般尋常普通,那才是真的奇怪……

  在侍從的引領下,陳啟二人穿過了數處廊道,來到了一處寬闊的院落當中。

  中秋賞月當空飲醉,在這院落之中設下宴席自是最好不過。

  眼下正值秋時,院中花草尚有一絲余韻,樹葉微黃隨風搖曳,時不時便會有一片落下徑入泥中。

  看著蔡府庭院的靜雅之景,再看看自己所在的太史書庫,一個花草茂密樹木琳琅,一個只有三瓜倆棗的枯枝,簡直是天壤之別的差距。

  侍從引著二人來到一處,隨後躬身一禮便徑自退去。

  陳啟左右打量了一番,發現此處離著正席偏遠左右不靠,反正是一塊不起眼的小地方。

  想來也是,雖然揣著請柬上門,但他們倆加起來都到不了兩千石,哪有什麽資格做到正席那邊去。

  要知道蔡府設宴規模雖然比之大將軍府上有所不及,但兩府錯開日子這來往的賓客卻相差仿佛。

  洛陽城中說得上名號的大員官吏差不多都會到場,怎麽可能有陳啟他們兩個小透明的多余位置。

  似這種一片竹簡的請帖,照例都是安排在院中下首的角落裡,給你個地方可以入席便已經是很夠意思了,哪還有什麽資格要求更多的。

  荀攸施施然坐下,陳啟見此也沒什麽表示,同樣撣袖落座,二人便在此先行等候著。

  蔡府設宴來往賓客眾多,陳啟二人到的不早不晚卻是剛剛好。

  但總有些人是天生的主角,必須要最後出場,那就只能等著嘍。

  趁著這個空檔,陳啟好奇的打量著四周,看著那些和自己同樣坐在下首偏處的官吏,還有位居前列有資格在正席面前露面的。

  當然,其實他更好奇的還是那些真正有資格坐入正席之中的人。

  那些人要麽是名聞天下的大儒學者,要麽是出身不凡家世渾厚正值一片光明,要麽便是朝中列為高官。

  比兩千石的秩俸在其中都是弟弟,真正能夠暢所欲言把酒而歡的,最起碼也得是兩千石起步才行……

  因為到洛陽的時日尚短,陳啟每日的活動區間有比較固定,如此這社交的范圍自然就小之又小,完全沒法跟荀攸相比。

  故而在一個有意解惑,一個有心問話,陳啟荀攸二人倒是躲在後面悄聲的點評起了已經到場的這些人。

  “這是公車司馬,那是未央廝令,旁邊的是車府丞…………”

  首先便是九卿之下各屬郎官,什麽太常,少府,太仆等等,這些卿官管轄的部門基本囊括了大漢朝整個官僚體制。

  好友荀文若的守宮令,便是專職皇室財政和大部分生活瑣事的少府一部。

  要不陳啟也不會提醒好友小心一些,單反涉及到錢財二字,總會牽扯到一些人的利益,而那些已經被貪欲蒙蔽了雙眼的家夥可不會在乎什麽潁川荀氏,單反敢碰觸這些人的逆鱗,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兩相對比之下,陳啟倒覺得自己所在的太史府就輕松愉快的多了。

  太常是什麽地方,朝廷宗廟禮儀所在,看起來是九卿之首地位崇高,可實際上這年頭天下崩壞宦官當道,各方勢力競相登場,你方唱罷我登台的,禮崩樂壞已是平常。

  太常之下的各級官員也早就看的清楚,

不爭不搶安安心心的混日子便是了。  正巧,太常所屬之下除開太史和博士祭酒之外,剩下的無非是什麽太祝,太宰這些管著迎神祝祭,工鼎器具之類,要麽便是高廟,祖廟和先帝陵園的主官,大體上都是跟先祖鬼神玄之又玄的東西靠的比較近。

  這樣的大工作環境下,也難怪太史令專心修仙想要得到飛升,陳啟到現在都沒說見上一面。

  僅剩下的一個獨苗太樂,也只不過是管著宮中樂師舞女之類。

  不過太樂所在比之太常屬下其他府衙卻還另有不同,畢竟這洛陽城中誰人不知,議郎蔡邕除了文學,數術等外,還對音樂一道十分癡迷,更是一度想要修複已經亡於秦火之中的樂經。

  有蔡議郎的照拂,太樂令倒也在混的不錯,只要不涉及到政事,也沒誰會顯得去找他一個管著舞姬之人的麻煩。

  只不過對於蔡邕想要修複重現樂經一事,幾乎所有人都此都不抱有什麽期待。

  大家夥都忙著爭權奪利呢,你卻在這兒想著音樂,看起來好似是什麽雅事,可在真正的權力紛爭面前,再健全美好的禮樂,落到最後也只剩下一個禮崩樂壞的下場而已。

  再者說了,秦時焚書距今已有數百載,便是真的有些散本流傳,可誰又能夠保證那便是樂經之上的內容呢。

  到時候就算真的讓蔡邕搞出來一個修複的版本, 恐怕也只能算是大漢樂經,而非是那正統的六經之一中《樂經》……

  兩人的腦袋湊到一塊悄聲嘀咕著,陳啟隱秘的向荀攸發問,荀攸則小聲的回答。

  因所在偏僻,倒也沒什麽人關注他們倆這有些不太正常的舉動。

  約是過了小半個時辰,陳啟在荀攸的講解下算是認清楚了在場來客的身份。

  林林總總數十人,小到如他們這般六百石為界限的官員,達到千石的大夫禦史之流。

  陳啟總覽下來最後隻總結出來四個字,一概不識!

  青史留名者古往今來能有幾人,一筆寫下帶上了姓氏都值得慶賀。

  可眼下在陳啟面前的這些人,他還真就一個都沒聽說過。

  這跟陳啟到洛陽的時日尚短有一定的關系,但要說是見識淺薄倒還真算不上。

  畢竟就當下走進來那位,陳啟就見過而且還十分熟悉,其人便是自己的老師,當朝尚書盧植盧子乾。

  老師到場做學生的又豈能坐視不顧。

  荀攸這才剛主動說完盧植何人,便發現陳啟正欲起身,忙是問道:“子庚欲要作甚?”

  陳啟整了整衣衫道:“在下去拜見師長。”

  聽到這話荀攸一愣,還沒等他弄清楚這是怎麽一回事呢,便瞪大了眼睛清楚的看到,陳啟走到盧植的面前躬身一拜,盧植則面帶微笑的點了點頭。

  這一切發生的有些突然,荀攸一時間有些愣住,隨後便想到了陳啟的那句話。

  所謂師長者,莫非盧中郎?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