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來此界開神道》第290章 3路北伐,吊民伐罪
我來此界開神道第二百九十章 三路北伐,吊民伐罪

信仰版圖兼並蠻國偌大的四州之地,三百萬蠻族信徒,外加四百萬夏人信徒,陳堯頓時就與七百萬信仰質量極高的信徒建立了聯系。

按理說就算加上夏地的四千萬信徒,數量也不足五千萬,但陳堯還有神域,還有地府,還有散落南方大山湖泊中的信徒。

神域的面積隨著規則愈發完善,如今也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獨立小世界,而且由於這是神道規則主宰的世界,其中不僅能容納大量神民,更能承載眾神在位的神庭。

現共有百年居住資格以上的神民五十七萬人,百年資格以下的神民一百三十萬人,神獸、五行之靈、精怪等五十余萬。

神民資格的標準,根據信徒的信仰等級、香火供奉量、特殊貢獻等劃分。

後兩項達標的情況下,那就是至誠信徒一定能被接引到神域,居留的時間不定,幾百年乃至數年都有可能。

這麽漫長的神域歲月,只要他們不想著悠閑享受,是有很大概率能加入神庭體制,再不濟也能考取獲得一個神役之身。

虔誠信徒則是有可能被接引到神域,並且居留神域的時間往往在百年以內,多數不超過一甲子。

至於淺信徒和普通信徒,一般不會被接引到神庭。

除非作出特殊貢獻,或者經地府審判,其身懷有功德氣運,能補益神域,那也能被神庭接引。

這一百八十七萬神民都是昊天信徒,並且比凡間的信徒信仰更為虔誠,居於神國哪能不信仰主神。

另外如今神庭體制,有諸部屬神、神官、神吏、神役超過萬余,有東南西北中五營、殿前軍等神兵十一萬。

地府陰神、陰官、鬼差、陰兵合計三十余萬,各鬼城滯留的鬼民,甚至地獄中接受懲罰的罪鬼,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信仰昊天,這裡又有超過八十萬的真靈之魂。

也就是說神庭體制掌控下的信徒就超過三百多萬,加上戎國四州的七百余萬信徒,更別說還有妖族、水族、大山河湖中的精怪。

如今陳堯完全達到了五千萬真靈信徒的標準,四品晉升的契機已經觸發,神力本質開始蛻變,對於規則掌控也陷入深層次的悟道中。

只是陳堯的晉升必然不會順利……

時光如梭,元衍界的一個月飄然而過,對於神靈來說可能只是一眨眼,可對於楚國和北方諸國的百姓卻是度日如年。

明明是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南北各地都將春耕的大日子。

現在卻是一點春的氣息都沒有,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各國上空,壓抑的氣息讓人沒有笑顏。

不僅是戰爭耽誤春耕,更多的是對未來擔憂,只要戰爭爆發,影響最大的還是底層的黎民百姓。

踏著黔首而興盛,墊著黔首而衰亡。

此之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楚國荊州。

某處村落,一個挽著發髻的年輕婦人,往憨厚的男人懷中塞著烙餅,這是她連夜煎好的。

雖然楚軍早有政策,被征發的從軍夫子無需自帶補給,但歷朝歷代的徭役未有此先例,所以他們往往還是做好萬全準備。

“當家的,小心點,打仗有戰兵,安全回來就有賞賜發下,想想家中的娃!”

“嗯,照顧好虎子,走了。”男人不善言辭,面上的不舍和紅潤的眼眶說明一切。

其實和其它夫子和輔兵一樣,他們嘴上安慰著家人不會冒險,其實心中仍然有著一絲衝動,輔兵也是能立功的。

大楚新立,正是建功之時,黔首也有出頭之日。

沒看天子前幾次封賞的有功之臣,就有輔兵出頭,升官發財,甚至被封國士。

從半空俯瞰,可以看到這鄉村一角的畫面,在楚國各地出現,被征發的夫子和家人告別,然後匯入向北的人潮洪流。

前幾日,各州地方駐軍、以及中央禁軍都已抽掉大半北上,莫非是主動北伐了?

春耕將至,李隆還不至於這麽窮兵黷武,違背天時挑起戰端。

他預想中的北伐,是穩住淮河一線的防禦,再修整積蓄半年一年,最遲神武二年以堂堂正正之師,全面北伐。

可令楚國君臣沒想到的是,北方混戰的諸國,會突然停止互相攻伐,並且達成了戰略同盟。

搶在楚國北伐之前,全面南征,如今的態勢是三路南征。

秦國陳兵十五萬於漢中,攻伐楚國益州;晉軍自魏齊讓開的道路南下,匯合魏國大軍,攻伐楚國前突豫州的南陽郡,這一路有晉軍十萬,魏軍二十萬;齊國早已和楚國在徐州對峙上,如今無鄰國壓力,傾精銳齊軍二十萬南下,意圖先入下邳,再全面跨過淮河南征。

僅僅是動用的主力便有六十五萬,這裡面沒有水份,都是四國賴以起家的核心軍隊。

另外還有地方郡縣兵這種雜兵,合計六十萬,另外征伐的鄉團夫子不計其數。

如此號稱兩百萬大軍南征,有北將甚至叫囂著,要旬月之間覆滅南朝。

李隆本不想這麽快北伐,不過既然要打,他自然也是不懼。

一聲令下,舉國動員,民兵體制的軍事潛力被徹底激發,一國對抗四國又有何懼,我自三路北伐!

三十萬禁軍,四十萬地方守備軍,這是主力,經歷過大戰,是一流戰兵和老兵。

另有百萬輔兵,這一百萬放在北朝可能不堪大用,但在楚國卻是能隨時能派上戰場。

因為這百萬輔兵,都是各州郡抽調的優秀民兵,軍事素質不低,大都參加過戰爭。

要不是供養一線戰兵的錢糧損耗太大,這一百萬輔兵,楚國早就補充進了守備軍序列。

這還沒完,打就徹底打,李隆對楚國這幾年積累的家底很有信心。

最後征發了三十萬民間武夫,以武院弟子和神武軍抽調的骨乾為軍官,作為機動部隊。

甚至如有需要,只需由李隆親自祭祀上稟昊天,南方十萬大山的妖族,也不是不能動用。

只不過以妖族為援軍,可能會失去北地民心,這不是李隆願意做的。

反正楚國上下,從天子李隆到區區一荊州村夫,都沒認為這一戰會失敗。

相比北地諸國的動蕩不安,民心不定,楚國百姓是得了很多恩惠的。

京城的某些讀書人敢誇耀神武盛世,最大的底氣來源就是楚國不缺糧,去歲秋收的大豐是所有楚人共同見證的祥瑞。

畝產六石是標配,家中供奉土地神稍微勤勉一點的就是七石到八石之間,這和以前歷代的兩石到三石形成天壤之別。

並且這只是民間,而朝廷的官田,由於有典農官、祭祀官常以朝廷名義祭祀土地神,畝產甚至達到了誇張的十石。

如此畝產,非神跡而不能為之,然楚國夏秋之收,處處都是神跡。

楚國不僅僅是一個人道帝國,更是諸神顯聖的神佑之國。

整體深紅,甚至有大城顯出黃色體制,這裡面最核心的東西,便是百姓再無饑餓之憂。

倉廩實,則有盛世之基。

不是這樣,李隆沒有底氣動用數十萬大軍和妖國拚國力,也不敢輕易統一南方。

除了荊益揚三內州,其余七大外州,拿下了暫時也是拖累,需要中央不停輸血。

在這種情況下,李隆毅然統一南方,靠得就是無比充盈的倉儲。

各地的常平倉不說,只看京城數十座太倉的存糧,就足夠撐起幾次大規模國戰。

本來和妖國大戰,平定南方乃至後續安置,幾乎耗去了大半存糧,可僅僅只是去年一次秋收就全部補回來。

數不清的糧食被排隊來此的夫子運往前線,以工代賑整修的直道上,一條條後勤長龍組成了前線楚軍的血脈。

如果有北軍能突入楚國腹地,截斷糧道,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剛剛平定南方,佔據“北地”淮南的楚軍,士氣鼎盛,人人都想被天子授勳。

在這種前所未有的動員規模下,如果楚軍是防守方,那”神武大帝”的面都丟完了。

神武元年二月二十日,楚國頒布北伐檄文,布告天下。

檄文中,強調了大楚的正統地位,北方諸國不過是偏安一方的割據軍閥,何以主動犯邊。

全文核心意思,我不打你,是想給你們一個機會主動歸降,免得北地百姓被卷入戰亂。

現在倒好,爾等綽爾小國,挑釁天朝,擅啟邊戰,是故我朝乃是正義之師。

然而又列出了大楚正義之師的證據,對比南北之民的生活狀況,北國之主皆是罪人,是以神武皇帝親征,吊民伐罪。

神武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李隆正式任命三路北伐的統帥,點齊諸軍大將。

西路以呂壁為主帥,統軍十五萬,望其一掃當年漢中之敗的恥辱;中路由於有魏晉兩國聯軍,所以李隆自任主帥,以李彥章為副帥,統軍三十萬;東路以張定安為主帥,加上淮南前線本有十萬軍,共合計四十萬兵馬北伐。

以上都是已經到達前線的主力軍數量,其余民兵、後備軍還在源源不斷向前線匯集,總之哪一路都是重兵壓上。

神武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天子李隆率羽林、龍捷、驍騎諸軍離京。

羽林、龍捷兩軍都是步騎各半,是面面俱到的禁軍精銳。

只有驍騎軍是楚國唯一成建制的大規模騎兵軍團,共有騎兵五萬,都是騎乘的蜀南牧場培育的優良馬種。

其實就是神域的天馬,偷偷給牧場的母馬配了幾次種,導致南朝第一次出現了超過北朝的上品戰馬。

李隆考慮到地形和楚國騎兵的訓練方式,給東西兩路都隻配了零碎的幾都騎兵,騎兵主力還是用在中原戰場。

三月之前,南北雙方大軍雖然都列陣相迎,聯營百裡,但其實都只有小規模的摩擦。

如東路,秦楚雙方都有地利,主動一方很容易陷入劣勢,由是派出前鋒小股軍隊試探對方布防。

其它兩路也是差不多,可能北軍完全沒想到楚國有如此強大的兵力,單任何一路都沒有兵力劣勢。

百萬大軍的交鋒,不可輕舉妄動,一步錯則全盤皆輸。

可小股軍隊鬥著鬥著,北軍發現他們全面劣勢,外圍的斥候被剿殺殆盡,比拚局部鬥將,楚國武夫們不懼任何人。

於是北軍開始加人,從數十人、百人的小股軍隊,再到數百人、千人,一營和一營打,最後演變成萬人大戰。

楚軍反正絕不放出比你更多的人馬,永遠是同人數碾壓,由是,一點點細小的優勢開始累積。

這時,北軍發現局部打不過,可能會被慢慢拖到士氣低迷,而且幾十萬大軍的後勤確實吃力。

那就決戰!

豫州昆陽,魏晉聯軍和楚軍對抗的一線戰場,經歷持續半月的互相試探,雙方都對彼此的實力有了一個了解。

楚軍認為魏晉主力確實是強軍,比他們在南方打的很多國家都要強, 但沒有到超過丹陽兵的那種地步,所以對於接下來的決戰非常有信心。

而魏晉聯軍,在半月的持續試探交戰中,損失慘重,打得頗有些心有余季。

難怪楚國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一統南方,並且能夠以強大的國力建立王朝帝國。

半壁江山而稱王朝,實則就說明了楚國的國運盛極一時。

李隆自身懷有望氣異術,因此登上高台觀望敵軍之氣。

兩條氣運蛟龍在昆陽城上空遨遊,身長數十丈,龍氣旺盛,明顯都是中原大龍脈所應運而生。

氣運蛟龍的出現,代表魏晉兩國的主君和李隆一樣,是禦駕親征。

非如此,又怎能壓製聯軍眾將,又怎能讓兩國大軍合力。

它們時而並駕齊驅,卷動國運大勢,一致對抗楚龍的強壓,時而又因某些小矛盾互相排斥,甚至出現撕咬的場面。

就算聽從背後仙門的指示,合力對抗楚軍,但蛟龍和人主的本性就不可能會真心實意的聯合,很多氣運就在磨合中慢慢消逝。

三十萬魏晉聯軍主力各扎一營,下面的大將調動兵力都要魏王和晉王下達王命。

從軍氣中也可以看出,魏軍的虎形軍煞,就對晉軍大將的調令十分反感,往往會主動滯泄軍氣。

難道北方仙道勢力,就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打敗楚軍,他們其實就沒想著從人道著手。

真正的勝敗還是要看仙、神之戰。

+ 加入書簽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