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來此界開神道》第241章 處處烽煙,毒儒陽謀
吳王下令即刻處死在舒縣的唐英哲家人,誰料全家離奇失蹤,其實這是被楚軍提前滲透的暗探給救走了,當然這也是唐英哲投降的條件。

隨後,唐英哲充當勸降先鋒,楚軍在廬江郡一路勢如破竹,僅僅半月就拿下了整個廬江東部。

楚軍水師也是跟著陸上大軍的進度,護佑長江糧道通暢,時不時派精銳上岸,騷擾吳國腹地。

這讓長江兩岸的吳國各郡縣無不戒嚴,民生經濟受到了極大影響,處處告急,處處有楚軍窺伺,導致吳國中樞根本弄不清楚軍的虛實。

依靠長江而立國,卻打崩了製霸長江的水師,這就導致吳軍主場作戰卻沒有主動權。

楚國水師獲得吳國水師被俘獲的戰船後,實力大增,甚至在李隆的指示下,派出一支艦隊順流東下直驅金陵。

這下可把吳國君臣嚇得不清,本來好不容易收攏的二十萬大軍,也不敢再派往廬江郡和楚軍決死一戰了,而是陳兵金陵城外,防備楚軍直接從京畿登陸。

楚軍水師整編,不用修理立即就能上戰場的家底如下,共有樓船十八艘,主力鬥艦一百五十三艘,艨艟遊艇等小艦二百七十艘,合各類戰船四百余艘,水卒精兵三萬五千人。

這船和人是越打越多,能作出的戰略選擇也越多,李隆趁此機會對水師改製。

水師分割為三支艦隊,升水師都督鮑元思為水師提督,戰時負責指揮三支艦隊,平時親領第一艦隊。

第一艦隊下轄水卒兩萬人,樓船九艘,鬥艦八十一艘,各類小艦一百二十艘。

目前協同岸上楚軍主力作戰,負責控扼長江水道安全,攻打各支流附近的城市,如桐城、樅陽就是水師立功。

第二艦隊由鄒良材任都督,下轄水卒一萬人,樓船七艘,主力鬥艦七十艘,各類小艦一百艘。

他們目前就負責騷擾吳國腹地,當然最重要的任務是直下金陵,威懾吳國,使其不敢輕動。

如果有機會,也可視情況攻打,為此李隆還特地額外配置了一萬精兵,有機會就上岸打一打,沒機會就停在金陵城外的江面上不走了。

第三艦隊就是撿的兩支作戰艦隊的邊角料,現在只有五千人,樓船兩艘,鬥艦和各類小艦加起來也才數十艘。

不過還有很多艦船受損,只要修好了就能補充進這支艦隊,日後新造成的艦船也會優先由第三艦隊挑選。

眼下第三艦隊的任務,就是往返吳楚兩地,把楚國的後續兵馬和後備官員運來,二十萬人可能打吳國夠了,但拿不下整個揚州。

十一月初,楚國水師第二艦隊出現在金陵城外,一時江南水鄉處處烽煙。

當然吳國也不是吃素的,京畿之地不容有失,短短半月被打廢的吳國水師又重建了起來。

吳國把全國各地的戰船,以及船廠中還未上漆的新船,都拉到了金陵外的長江上,一時倒也有幾分氣象。

樓船三艘,鬥艦五十余,各種小艦鋪滿江面。

只是水軍精銳已經損失殆盡,如今吳國水師大概率就是個樣子貨,能操船水戰的水卒估計不會過萬。

因此,面對第二艦隊的數次邀戰和咄咄逼人的態勢,吳國水師也只能避而不戰,只是拉開距離遠遠盯著,就像是跟屁蟲。

岸上,吳國以二十萬大軍布防兩岸,也讓鄒良材無機可乘。

只是每天對著岸上轟上幾砲,另外再派小船去靠近喊話,可吳軍也不是吃素的,面對勸降侮辱之詞痛罵回擊,最後互相“問候”儼然成了金陵城外的日常節目。

“你們水師就是個癟犢子,

只知道看戲,敢不敢過上幾招?”“你們厲害,有本事上岸,不敢就別放屁了!”

……

“說起來我都替你們吳王可憐,吳郡和會稽郡都在越國手上,還敢稱吳王,三吳之地在哪呢?”

“你們楚王也可憐,是不是小時候缺愛,不然怎麽喜好成熟婦人,我聽說芙蓉夫人被養在楚宮?”

雙方罵戰越來越離譜,最後傳到上面貴人耳朵中,這才讓下面的大頭兵停歇一點。

也因為被揭短,李隆有些惱怒,痛罵了鄒良材一頓,吩咐給吳國一個教訓。

十一月十三日夜,第二艦隊沿江投放數千精兵,他們化整為零,深入吳國腹地作戰。

第二天,江南水鄉的處處烽火倒確實成真了,不是楚軍之前來逛一逛就跑。

同時有十幾處縣城受到攻擊,三座縣城被騙開城門,糧食軍械被焚毀一空,亟需物資。

不過最狠的還是王天武,他帶著五百精兵,從江北登陸,千裡奔襲巢縣糧倉,焚毀了剛準備運去前線的一批軍糧。

雖說揚州地產豐富,不缺糧,但那是不動兵的情況下,一旦動兵,多少糧食也不夠吃的。

特別是最重要的長江水道被斷,陸上運糧速度大大減緩,前線對於後方軍糧的補充更為迫切。

這一戰雙方傷亡都沒超過百人,但卻影響了一座重鎮的歸屬。

……

廬江郡,舒縣,作為郡治所在,存糧本該夠本地軍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可誰叫新增了駐防的十萬吳兵。

加上廬江郡本來的三萬兵馬,十三萬正兒八經的青壯戰卒,人吃馬嚼,半年的存糧能撐多久呢。

統帥府,一個面容憔悴,發須皆白的老人闖進後院,看衛兵的動作,居然不敢有太多的阻攔。

因為這個老人是吳國有名的大儒,濮沽,也是眼下廬江郡的郡守,其名望之高,就算是吳王也要尊重他。

東來抵抗楚軍的統帥徐安國,一看是濮沽,有些頭疼,只能揮手讓周邊侍從退下。

“我的徐大帥,你再不控制軍中將士糧草之用,最多七天我們就要斷糧了。”濮沽見到徐安國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眼下最關鍵的問題。

“什麽?廬江會缺糧?我記得今歲廬江並未遭受水旱之災,秋收也是大豐吧。”徐安國有些驚訝,疑惑地問道。

這段時間他一直躲著濮沽,是因為剛進城時,濮沽老是勸說他不要隨意放棄城池,王上創業不易如何如何。

但濮沽也不想想,要不是他帶兵撤得快,哪裡還能全師退到舒縣。

外行指點內行,徐安國非常厭惡,只是迫於大儒的名聲不敢如何,可他還需要濮沽這個郡守幫他守城。

舒縣不是軍事要塞,內裡有民近百萬,他一個只知道打仗的,可不會安民。

“唐英哲這個狗賊去守安慶時,帶走了一半糧食,沒想到他居然敢投降叛國,眼下那些糧食都是楚軍的。”說道這裡濮沽怒發衝冠,大聲痛罵。

“楚軍圍而不攻,分兵去攻取廬江其他縣城,現在只能等朝廷支援軍糧,不過按理來說現在也該到了才對。”徐安國有些納悶,軍糧他自然不需要濮沽來提醒,因為數日前軍需官已經報告過,並且向金陵發去了缺糧求援。

“我軍水師大敗,是不是陸上運糧出現了問題?”

“不可能,金陵有二十萬大軍,護住糧道不成問題……”聽到一個外行的質問,徐安國下意識反駁,誰料越說越沒信心。

運送軍糧是重中之重,如有任何延誤那都是貽誤軍機,所以軍糧還沒到大概率是出了問題。

“我聽聞楚王愛民,不如放百姓出城,這樣我們也能多守一段時間。”濮沽歎息一聲,建議道。

他人老但不傻,一看徐安國的樣子,就知道可能真出事了。

如果不供應百萬民眾的糧食,也許他們還能多堅持一個月以上,並且這是陽謀。

明面上對百姓還可以說,給他們一條生路,城外的楚王會養你們。

你李隆願意舒城之民出來,保證他們不餓死,這才能得吳地民心,如果不願意,那就可以借此機會大肆宣揚李隆的暴君本性,他不是吳人的國君。

名聲在這個時代可是很重要的,李隆從起事開始就沒有過屠城、殘民之事,所作所為皆是明君之像。

所以現在楚王的名聲在天下國君中也是最好,關中、豫州甚至南方交州都有逃人到楚國求生。

好名聲塑造起來難,但壞名聲卻非常容易得到,就如眼下濮沽的陽謀。

很快,被圍已經半月的舒城派出使節拜訪李隆,商談接受難民之事。

經過多方考慮,李隆同意舒城放百姓出城一事,並且答應不趁機進攻。

十一月十五日,舒城開始逐步放民,每天幾萬人,拖家帶口,隻給一頓乾糧。

不過徐安國和濮沽想看到楚軍驅逐吳人的場面卻沒有發生,接受吳人的場面井然有序,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慌亂。

有楚國佔領區親戚可以投靠的,楚軍會給你路上的乾糧,讓你離開。

沒有親戚可以投靠的舒縣本地人,就在楚軍設立的難民區暫時住下,帳篷、木屋的材料楚軍會提供。

不是白養你,是以工代賑,第一份工作就是修建難民區,之後再去修路,修水渠,直到舒城被攻下。

很快,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舒城放出了近八十萬人,而在舒城到桐城這一百多裡,布滿了難民區的臨時住所。

當然很多有錢人都去“借宿”了,只要經過楚軍甄別都能離開,沒有任何約束。

整個廬江郡都開啟了各大工程,首先就是一條官方直道,通往九江郡。

楚軍有這麽多糧食,去養突然多出來的幾十萬人嗎?

答桉是有,第一第三艦隊的十一艘樓船正在日夜不息的從楚國本土轉運糧食,有陳堯庇護,楚國什麽也不多,糧食夠多。

荊州每年產的糧食能養兩千萬人,但卻荊州本土卻只有六百萬人,去看看,哪一戶糧倉不是滿的,那都是官府失職,土地瀆職。

快到十二月,天氣愈發寒冷,舒城十三萬吳軍的身心也都如墜冰窟。

軍糧一天比一天少,要不是滿城百姓留下不少衣物隨意取用,可能他們要活活凍死,揚州的冬天他們吳人最懂。

而李隆也得到了鄒良材的奏報,燒毀了一座轉運糧台,並且他們數千精兵斷了幾次陸上糧道。

縱使在暴跳如雷的吳軍圍攻下,深入敵境的楚軍損失不輕,有的小分隊被成建制殲滅,但攪亂吳國,使前線無糧的戰略目的是達到了。

也因此,李隆悠哉悠哉派人攻佔廬江全境,只剩舒縣孤城。

興平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舒城吳軍吃了一頓飽飯,發起第一次突圍。

除開廬江各縣的鎮守軍卒,此時,城外的楚軍已經達到了二十五萬,其中包括戰力最強的十五萬禁軍。

如此實力,李隆能讓你輕易突圍嗎?

走西城而出的五萬吳軍僅僅一個時辰,便被打回了城中,這也讓徐安國認清了現實。

吳國能有今天,作為徐聞親族的徐安國居功甚偉,不然徐聞也不會放心他帶十萬兵支援安慶。

他是知兵之人,雖然沒讀過幾本兵書,但自吳王徐聞起事開始,就跟在身邊南征北戰,軍事素養不用多說。

徐安國從攻打被李虎佔據的皖縣開始,就認識到了楚軍的戰力,這也是他固守舒縣而不亂戰的原因,只是眼下的突圍更讓他無奈罷了。

“楚軍日夜隻以砲轟,連護城河都不填,顯然就是想活活餓死我們,李隆是一點代價都不想付啊。”第一次突圍失敗,徐安國有些沮喪,只能找濮沽商量對策。

三萬人守的安慶,和十三萬人守的舒城不一樣,舒城守軍充足能夠輪換,不怕兌子。

再說就算轟垮了這座郡城,十三萬人守城牆,打巷戰也不知道楚軍要填多少人進去,李隆很明白這點。

“剩下那二十萬百姓,就算每天都隻供一頓稀的,我們也只能撐三天,再不走,真沒力氣突圍了。”濮沽總管錢糧後勤,給徐安國算的很清楚。

“我不明白你一直要留二十萬百姓在城內幹什麽?”徐安國有些惱火,糧食本就不夠。

“你能打出去,我會想著用他們?無非是突圍!”濮沽苦笑不已,被百姓尊崇一輩子的大儒居然想出這麽惡毒的計策。

國和民,我選擇國罷了。

十二月一日,徐安國裹挾二十萬百姓,率全軍突圍,並留三萬郡兵殿後。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小說,免費暢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