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之香江大亨時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海外的強勢】
5月3日,星期一。

星島報社。

胡仙從海外載譽而歸,頂著‘國際新聞協會’主席的稱號,回到了自己的大本營——香江銅鑼灣新聞大廈;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榮譽稱號,她不僅是亞洲第一人獲得這個榮譽,還是以一介女流獲得了這個稱號。

國際新聞協會之所以把這個榮譽給她,很大的原因是《星島日報》在海外華人區的實力。

胡仙坐在辦公室,正準備接受手下們的慶賀,一名高層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講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老板,《現代日報》在三藩市、紐約、多倫多、溫哥華、倫敦、悉尼同步發行,六個華人區的版本各不相同,而且銷量好像很好的樣子,在當地華人圈裡掀起了一股風潮!”

胡仙的臉上笑容漸漸失去,然後嚴肅的問道:“什麽時候發行的?你怎麽知道銷量很好?”

高管說道:“前天周六發行的,是那邊的記者反饋回來的信息,說《現代日報》招募了當地一批留學生勤工儉學,由《現代日報》提供免費的報紙,讓那些留學生去向華人推銷。據說銷量都在一萬以上,具體多少現代報社還沒有公布!”

胡仙眉頭緊皺,《現代日報》在香江崛起,本身就已經影響了《星島日報》,但影響不算大,《星島日報》這一年的銷量也略有增長,畢竟香江的消費水平開始提高。

但海外那六個城市,是《星島日報》花了好幾年才有如今的成績,而《現代日報》來勢洶洶,兩家報紙必定是競爭激烈。

“真是陰魂不散!按照現代報社的這種布局,他們很明顯就是沿著我們的腳步,再走一次;看來,他們早就在調查我們《星島日報》在海外的情況。”

高層說道:“那我們該怎麽辦?”

胡仙沉思片刻,不甘心的說道:“隨他去吧,總不能把他們趕走!但是,我們也要重視起來,《現代日報》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取得如此成就,他們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召開一次高層會議,我們來討論一下,該如何和《現代日報》競爭?”

“是!我馬上去通知大家!”

.......

星期一,林榮亨首先來到現代報社,聽取海外六個城市的發行情況。

雖然,前面三天的銷量並不真實,但至少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羅兆佑坐在沙發上,面露喜色,讓林榮亨心裡放下起來,肯定是個不錯的消息!

果然,羅兆佑剛坐下就說道:“老板,溫哥華的《現代日報》銷量分別是2.1萬份、2.3萬份......”

六個城市,兩天的銷量都在2萬份以上,確實是個好消息;就算後面不再‘免費’,銷量應該也是1萬份以上。

倘若能保持內容的水準,銷量將還會持續上升!

林榮亨聽完,笑著說道:“說起來,海外發行《現代日報》,我的初衷並不是賺錢,你知道我是為了什麽嗎?”

林榮亨此時,就好像前世某人說:“我對錢不敢興趣一樣!”

但作為下屬,羅兆佑自然不會將林榮亨想的太差,所以,稍微思考了一下,認真的說道:“服務當地的華人,讓全世界的華人緊密的連在一起,團結在一起!”

要不這麽說,羅兆佑能深得林榮亨信任呢,講話還是有水平的,還是了解林榮亨的。

林榮亨認真的說道:“對!服務當地華人,才是我辦報的初衷,‘重服務,輕政治’是海外辦報的核心。其中,

政治並不是不談,而是不下結論;我們只是媒體,不是法院,沒有任何資格去給某一件政治事件下決定。”羅兆佑點點頭,非常讚同老板的觀點,在香江左右派報紙很多,但卻沒有一個成功的;金庸的《明報》重政治,但......

林榮亨接著說道:“重服務,就是重視當地華人的需求,我們當地的報社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在當地建立善款基金,幫助一些有需要的困難華人;比如舉辦一些體育賽事,像跑步啊之類的.....不僅如此,因為我們是媒體,也可以幫助一些人傳遞尋親信息;還可以幫助一些當地人打聽香港的物業價格.....總之,要和當地人建立一種親近的關系,那我們自然就是成功的!”

羅兆佑此時在紙上瘋狂的記錄著老板的話,內心不由得對老板佩服的五體投地,老板的生意之道,自己能聆聽簡直是自己的福氣,學到了太多了。

海外的事情談完之後,林榮亨把話題又放在了《經濟日報》上。

此時,海外已經順利發行,報社的重點又回到了《經濟日報》和《現代周刊》上面了;其中《現代周刊》是一份娛樂消費雜志,籌備無需花太多精力,而且是投資小、賺錢多,和《明報周刊》差不多。

但《經濟日報》卻是一份專業的報紙,沒有實力去辦的話,相信很快就可能出現嚴重虧損,而不得不停刊。

林榮亨不允許失敗,所以想到了一個主意:“羅社長,我想來想去,關於《經濟日報》需要一個強力的主編,你覺得林山木怎麽樣?”

羅兆佑問道:“是《明報晚報》的副總編輯,主管經濟板塊的林山木?”

林榮亨點點頭!

羅兆佑說道:“怕是很難挖過來吧!據說林山木當年去英國深造,金庸出力不少,再加上明報雖然薪資少,但出名卻是個好渠道,所以他們報社的人最難挖!”

林榮亨說道:“金庸雖然有恩林山木,但林山木也為他打工了兩三年,難道還能捆綁一輩子!所以,我打算以現代報社的名義和林山木共同辦《經濟日報》,我們佔股80%,他佔股20%,實行財務單獨核算,算是成立一個子公司。”

按照歷史,林山木在兩年後也會脫離金庸老爺子,自己辦報;再加上他後來有‘香江第一健筆’之稱,所以林榮亨打算試試看。

當然了,成不成功都無妨。

辦了單獨的《經濟日報》並不代表《現代日報》沒有經濟板塊,只是林榮亨想辦一份更專業的經濟報紙而已。

羅兆佑說道:“倒是可以試試,其實我們也就是投資一筆錢而已,成不成功我們都沒有多大的損失!”

現代報社的管理層,對於這份‘不賺錢’的《經濟日報》,確實不怎麽看中。

當然了,林山木這種‘有野心’的人未必會老老實實的,以後也有可能再次創業,林榮亨卻是不擔心,只要報紙籌備好了,完全也可以‘卸磨殺驢’。

不管怎麽說,能用幾年是幾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