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香江大亨時代》第一百七十四章 【黃金實物】
“重生之香江大亨時代 ()”

10月30日。

周一開市,股市終於爆發置地和牛奶的收購戰,這一天,置地股票和牛奶公司股票分外引入矚目;然而,晚報和電台仍保持沉默。

此時,置地尚未在報紙上刊登收購廣告,但顯然很多股票老手和內幕玩家都知道了情況;以至於當天牛奶公司的股票升水了28.8%,以186港幣收盤;置地股票也升水9%,以104港幣收盤。

兩家公司的股票如此異動,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都不選擇停牌,交易所亦無動於衷,仍允許兩家掛牌交易,可見這個時代的金融市場混亂、監管不嚴、證券法例空洞無物。

不僅如此,傳媒均無老練的證券記者,投資者認知水平欠缺;種種原因,給炒股老手、敏感投資者、內幕人士太多的可趁之機。

而林榮亨雖然知道置地收購牛奶公司已經打響,但因為自己投資了大量資金,自然不會多管閑事,讓自己的報社刊登這些消息,從而可以導致改變歷史。

第二天,置地才在報刊上登了全版廣告:置地宣布對牛奶公司進行收購,怡富有限公司和獲多利有限公司(均為置地的財務顧問)現在草擬文件,準備於1972年11月7日分別寄與牛奶冰廠有限公司各股東;文件內將載列——以兩股面值5港幣之置地公司股票,交換一股面值7.5港幣之牛奶公司股票的建議。

本世紀經典收購首役,終於揭開戰幕。

其中以兩股面值5港幣之置地公司股票, 交換一股面值7.5港幣之牛奶公司股票, 意思其實就是以兩股置地股票換一股牛奶公司股票;之所以固定價格,其實就是無視期間兩家公司股票漲多少, 都不影響兩股換一股的意思。

以兩家公司在27號收盤計算,兩股置地的股票價值190港幣,一股牛奶公司股票價值145;那麽兩股置地換一股牛奶公司股票,牛奶公眾股東若通過換股, 就相當於增值45港幣。

這個時候的收購戰, 不像後世需要現金支付,以股票交換股票,以股票交換物業,都是很常見的一種手段。

這些其實都是數字遊戲, 欺負這個時代的人不懂, 比方說置地的股價95港幣,置地公司能擔保他維持不變麽?倘若以牛奶公司的145港幣計算,以一換二, 那麽是不是可以說置地隻值72.5港幣?

所以,林榮亨對這種收購把戲是心知肚明,可惜股民已經完全沉醉在這個數字遊戲裡;股災來臨,置地的股票跌至五分之一;那這些股民恨死置地了,若是用現金收購,那裡虧的了這麽多?

宣戰日當天,牛奶股價突破200港幣大關,林榮亨依然按兵不動。

令人難以捉摸的是, 面對如此驚天動地的變化, 牛奶公司竟然無聲無息。

.......

11月1日,星期三。

《現代日報》刊出一篇新聞:牛奶董事局尚未召開會議, 研究有關收購建議。置地主席亨利·凱瑟克曾於上周末, 拜會牛奶主席周錫年爵士,商談收購事宜。凱瑟克對收購極表誠意, 認為開發牛奶公司剩余地盤, 對雙方股東大有裨益。凱瑟克還大讚周錫年德高望重, 希望成功收購後, 周錫年爵士能繼續留任主席一職,而自己則居副位。但周氏不為所動。

上午開盤, 林榮亨來到銀河證券坐鎮,雖然這個時代沒有互聯網, 但林榮亨依舊可以知道股票的實時情況;信息都是從交易所傳來的,銀河證券的經紀人通過內場電話,

告知銀河證券的職員,然後再在黑板寫下價格。銀河證券也有一個交易大廳,客戶可在這個大廳打聽股票的事情,以及通過電話進行股票買賣。

林榮亨和葉添和來到交易大廳的時候,看到牛奶股票的股價已經漲到210港幣了,置地也有105港幣。

林榮亨盤算起來,按照歷史, 牛奶股票好像可以漲到290港幣每股,不過現在自己已經有9成的利潤了, 是不是可以提前放手了。

萬一後面牛奶股票雖然被炒高,但是別人吃不下這麽多怎麽辦,自己豈不是只能通過換股?

不過, 置地的股票好像最高也是127港幣,自己就算通過換股,也可以獲利比現在多。

所以, 最終林榮亨決定再等等,畢竟牛奶公司還沒有抗拒,置地也還沒有猛攻,自己要將利潤最大化,反正又不會虧本。

“等牛奶公司公告吧!”

“是,老板!”

見交易大廳人逐漸多起來,林榮亨回到辦公室,沉下心來思考。

這次將牛奶公司和置地公司的股票平倉後,差不多可以獲得1.8億港幣的資金;其它幾隻股票差不多也要平倉了,可以獲得3.5億港幣的資金;刨除1億港幣的貸款成本,以及約2000萬港幣利息加傭金,自己在11月份可以獲得4.1億港幣。

這些資金需要立馬投入到購買黃金當中,不能耽擱了,畢竟只有11月份至明年的1月份,這三個月是最佳買點, 價格在65美元每盎司左右;明年的二月份,可就漲到了85美元了。

林榮亨打算以杠杆購買實物黃金,即先購入4億港幣的黃金存放至銀行,然後再從銀行貸款4億港幣又去購買黃金;這樣,就相當於投資放大了一倍,以後的收益也會多一倍。

與此同時,林榮亨還得開始減持恆大地產的股票,當前恆大地產的市值為35億港幣,即每股46.5港幣每股,林榮亨持有4630萬股,總股本為7480萬股。

考慮到市場火熱,恆大地產市值到明年三月至少可以漲到50億港幣,預計平均減持價格在55港幣每股左右,林榮亨打算減持3000萬股,套現16.5億港幣!

而另外兩家上市公司,林榮亨打算每家公司套現2億港幣。

這樣一來,林榮亨要在市場上套現20.5億港幣;從這裡面拿出16億港幣,去投資32億港幣黃金;加上前面的8億港幣黃金,林榮亨一共投資40億港幣的黃金實物(實際支出20億港幣)。

所以,林榮亨打算11月份去英國和瑞士一趟,尋找合作的銀行,讓那些銀行代為購買黃金;這種合作那些大銀行絕對不會拒絕,畢竟他們本來就有這個業務;如此龐大的投資,光是抽傭和利息賺翻天。

40億港幣的黃金,其實也就7億美金的黃金,按照均價66美元一盎司計算,也才不到300噸黃金。

倫敦金和蘇黎世黃金市場,這個時代都是黃金現貨交易,即委托各大銀行開設黃金帳戶,不用提取黃金;當然了,客戶也可以要求通過運輸公司運送方式進行,若要運往國外,一切運費、保險費及進口關稅和有關稅金都要由顧客承擔。

倫敦金和蘇黎世黃金市場,每天的成交額都在上萬筆,總交易額約為90噸左右。

特別是瑞士的蘇伊士,黃金市場異常火爆,南非80%的黃金流入蘇黎世,以及蘇聯的黃金也流向這裡,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

總之,林榮亨的投資雖然大,這兩個市場卻可以輕易消化,也許一個月時間就能完成收購,所以林榮亨不擔心這筆投資泡湯。

更何況,就算黃金漲到85美元每盎司,也是有利可圖的;畢竟到1974年底,黃金的價格將在188美元每盎司之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