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升和朱由檢想要的是讓整個歐羅巴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而不是某個或者某兩個國家快速地實現對其它國家的征服。
奧斯曼帝國和英格蘭王國在獲得了大量新式火槍之後,戰鬥力肯定會暴漲,很可能直接消滅某個歐羅巴國家,這樣並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大明帝國需要的是通過戰爭消耗這些國家的國力,讓其變得貧窮,充滿饑餓,這樣他們就會渴求一個救世主的出現,他們就會渴望一個沒有戰爭的伊甸園。
而這樣的地方是存在的,那就是大明帝國。
現在這種程度遠遠不足以讓大部分的歐羅巴人陷入戰亂的流離失所和恐慌之中,而奧斯曼帝國和英格蘭王國在獲得強大的武器之後,肯定也會快速地去建立秩序。
這不符合大明帝國的利益。
在明面上,也就是官方渠道,大明帝國不能去幫助那些和“協議國”對抗的“同盟國”,但是在私下民間的商業活動之中,掌握大量被之前的大明軍隊淘汰的前膛燧發槍的煌夏商會,奉行的可是價高者得。
這一點,無論是英格蘭王國還是奧斯曼帝國在得知消息後也不能說什麽。
畢竟商人是什麽德行作為歐羅巴人他們最為清楚了,最出名的還要說荷蘭七省共和國,荷屬東印度公司一度把控整個國家。
為了利益,一些無底線的商人可以出賣一切。
煌夏商會通過中美洲的分會,將二手的前膛燧發槍賣到了荷蘭與西班牙,又通過亞細亞陸上商路,把火槍賣到波蘭立陶宛大公國。
盡管是二手的火槍,價格卻是比大明帝國官方售賣的全新火槍還要高,足足要四十枚銀元。
畢竟是冒著“與國家戰略”相衝突的風險帶出來的“私貨”,價格貴那麽一丟丟很合理吧?
如果覺得不合理可以不買,反正有其他的國家認可我們的道路。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國家的高層都在咒罵煌夏商會的無恥,甚至還想著通過大明帝國其它的商業組織來獲得一些價格低廉的武器,但很可惜,大明帝國煌夏商會一家獨大,如今的勢力和規模不比所謂的東印度公司要小,甚至在實際掌握的軍事武力和經濟體量上,還要遠比東印度公司要多
如果不與煌夏商會合作。不要說武器,其他的來自於大明帝國的商品,也根本不要再想獲得、
那些國家的人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沒辦法,短時間之內,他們根本無法研製出性能相似的燧發槍,就算是有一些設想或者做出了實物,也是無法做到量產供應,這一款前膛燧發槍在工藝上幾乎達到了工業革命之前的最優水平,在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的情況下,生產出性能相似的火槍就是癡心妄想。
而為了在戰爭之中不至於因為武器裝備的差距而吃大虧,他們不得不買下昂貴的武器。
荷蘭采購了八千支,西班牙采購了一萬五千支,波蘭立陶宛大公國采購了六千支,當然,這只是第一批成交的訂單,陸續地,還有更多的訂單運送到這些國家。
因為煌夏商會在貿易之中隻認可煌夏銀鈔或者大明銀元,這些國家又不得不以廉價賣給商會礦產或者毛皮等貨物,以換取到購買武器的外匯。
這一來一回大明帝國賺取的財富就是很多倍。
於是,在崇禎四年,雖然大明帝國四處征戰耗費了大量的軍費,但是更多的收入卻是如同洪水一般洶湧而來,擋都擋不住的那種。
更多的財富湧入,讓大明帝國的基建事業快速的發展,原本只是一條鐵路乾線,乾巴巴地杵在大地上,現在逐漸擴充支線,建設鐵路網。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力圖將各火車通往各個大明帝國各個角落。
當然,在此過程中,水泥公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建設任務。
鋼鐵與煤炭,火槍與輪船,這就是大明帝國日益強盛的象征。
在這一年的十月份,大明帝國對各大戰區又進行了重新劃分。
除京師錦衣衛以及京師勇衛營三萬人不在戰區管轄范圍之內,其他所有的軍隊都要劃分到各個戰區之中。
其中東北戰區,下轄登萊水師艦隊十萬人,遼東兵團六萬人,遼西兵團五萬人,東江兵團三萬人,合計陸軍十四萬,水軍十萬。
草原戰區,下轄草原兵團三萬人,薊州兵團四萬人,大同兵團兩萬人,合計陸軍九萬人。
西北戰區,下轄秦軍四萬人,西北軍四萬人,合計陸軍八萬人。
東南戰區,下轄南海水師艦隊八萬人,黃河鎮撫營五萬人,南京兵團兩萬人,共計陸軍七萬人,水軍八萬人。
西南戰區,下轄海南水師艦隊兩萬人,川蜀兵團五萬人,雲南兵團五萬人,中南兵團四萬人,合計陸軍十四萬人,水師兩萬人。
僅僅是大明帝國本土兵團,總計陸軍五十二萬人,水軍二十萬人。
而在東南亞群島上,呂宋島,爪哇島等島嶼上合計有南洋戰區陸軍四萬人,水軍兩萬人。
在中美洲,美洲戰區,有陸軍三萬人,水軍一萬人。
也就是說,大明帝國的職業軍人數量達到了八十二萬人以上。
以平均每個月四枚銀元的軍餉來計算,不算軍備武器和食物等消耗,每個月就要燒掉三百二十萬枚銀元,一年就是將近四千萬銀元,足足四千萬兩白銀!
這要是換作之前的天啟朝,四千萬這個數字能把滿朝文武給嚇傻了。
但是這個數字對於現在的大明帝國來說,只不過是一筆數額算是比較大的開銷而已。
隨著商貿逐漸繁榮起來,來自於美洲和南洋的貴金屬等財富都湧入大明帝國,每個月光是大明皇家銀行的收入就有五百萬兩以上。
更不要說還有海關,東南道海運市舶司等等各個方面的收入了。
根據戶部尚書畢自嚴在八月份提供的,對崇禎五年的財政預算的報告之中,分析得出,按照現在的財富增長趨勢,也就是國家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崇禎五年,大明帝國可以直接獲得的財富將不少於八億兩白銀。
這個數字並非是誇大其詞,畢竟現在的大明帝國在各個地區都擁有很多銀礦,金礦之類的礦產,僅僅是每個月運送到大明帝國的貴金屬價值就有幾百萬甚至上千枚白銀。
現在很多技術,從各個方面,衣,食,住,行,大明帝國的行業對其他國家來說都有著絕對的壟斷地位。
各個國家都需要從大明帝國獲得商品,而他們的財富都會湧入大明帝國,這就相當於從全世界獲得營養來補充到一個國家之中,當然會讓這個國家茁壯的成長。
在歐羅巴的國家們陷入混戰之中的時候,大明帝國正在快速的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變得更加強大。
這裡每一個大明帝國的人,只要是稍微有一點腦子,就可以趁著這一股國家崛起的時機,借著一股風狠狠的撈上一筆。
商業的繁榮不可避免的,會對農業造成一定的衝擊。
但是,從一開始大明帝國就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在這一方面不僅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而且還培養專門的人才來學習和研究。
根據實際研究,大明崇禎元年土地面積大概有六億畝以上,只不過因為很多士大夫和官僚集團隱匿耕地,導致在冊的土地數量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
而在崇禎三年的時候,大明帝國的耕地總面積已經達到了九億畝以上,這個數字是不計算剛征服的土地的。
到崇禎四年,算上已經征服國家和地區的土地,加上大量新開墾的土地,大明帝國在冊耕地面積總數達到了十五億畝!
龐大的耕地面積,使得即使是在如今的小冰河時期,大明帝國的糧食總產量依舊是十分的充足,只要交通方面可以沒有阻礙,基本上就不會有人餓死。
而且大明帝國還努力地發展畜牧業,因為獲得了北部草原以及其他的一些地區,使得牛羊畜牧業等得到快速地發展。
帝國各處也是建立起大型的養豬場和養雞場等,到崇禎四年,各家各戶,普通人家,每天吃上一個雞蛋,半個月吃上一隻雞,一條魚還是可以滿足的。
以前也就是每逢過年才能吃上一點魚肉,而且還要是那種情況比較好的人家,而現在只要不是過於懶惰,各家各戶基本上每個月都可以吃上個兩三次。
這對那些普通老百姓來說,就和過年一樣。
華夏古代的百姓是最為淳樸的,他們懂得感恩,知道誰對他們好。
甚至要比某些學得滿腹經綸的書生們還要懂得道德禮儀。
如今的種種變化都是在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上位之後才出現的,他們當然將這一切的功勞都歸咎到了這位皇帝身上。
甚至有不少人將朱由檢的牌位供在了神桌之上,每天供奉,這當然不是對他的詛咒,而是對他的一種祝福,真的將他當做是神明一樣打心裡去虔誠的信服。
都說華夏的百姓是沒有信仰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他們只是不去信仰那些虛無縹緲的神,而是信仰那些給他們披荊斬棘,帶來幸福的偉人。
縱觀華夏的歷史,有很多的神明都是由人神話而出現的,其實這都是百姓們對他們的一種信仰的表現。
后羿射日,誇父逐日等神話也是對人定勝天這樣的一種人文情懷的神化現象而已。
在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同時,大明帝國也非常重視對環境的保護。
別看現在雖然出現了很多的煤礦以及大量的煉鐵廠等冒著黑煙的作坊。
但是大明帝國對於林業的保護也非常的周到,就現在這點塵埃和二氧化碳,大明帝國的森林完全可以將其消化掉。
除了對森林的保護,對河水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黃河鎮撫營已經很久沒有進行過戰爭了。
他們實際上隻進行過一次對天道軍的圍剿戰爭,而且還是對一股叛軍的圍剿。
之後就是參加到了對黃河治理的工作之中,成為了一支建設性的兵團。
洪承疇調任離開之後,徐光啟的弟子馬恩格就基本上主導了黃河水利的建設工作。
之後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加入到了對黃河水的治理之中,他們不僅僅治理水患,而且還利用黃河的水力作為動力進行一些工業生產。
用徐光啟對他們的一句評價來說,這些人並不是在治理黃河,而是在馴服黃河。
大明帝國的強大是表現在方方面面的,因為從一開始大明帝國的發展戰略就是多方面一起發展,而不是單一的發展某個方面去弱化某個方面。
要有現代資源技術支持,大明帝國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而現在他真的做到了。
在各個城市之中,一座座高層標志性建築,正在新新的設計師手中展現出來。
他們就象征著大明帝國的各個行業,每一個都在努力的向上發展著。
而蕭升最為關心的方面還是文化建設方面。
想要用武力征服一個國家對現在的大明帝國來說並不是很困難,然而想要真正的征服一個民族,需要的就是用文化去同化他們。
就比如現在的扶桑和高麗,這兩個地方的治理還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然而,這還是建立在這兩個國家對大明帝國的文化認同度比較高的情況下。
而如果換作是一個西方國家,僅僅是普及漢語教育,恐怕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盡管現在大明帝國已經有了漢語拚音。
所以,必須要先讓文化提前滲透進入其它的國家之中,在大明帝國開始對其征服之前,讓其國內先學好漢語,至少作為一種實用性語言去普及。
那麽,等到大明帝國對其征服之後,那些學會漢語的人,就可以作為幫手來治理被征服的國家,並且快速地普及漢語教育。
這是非常重要的。
鄭芝龍到了威尼斯,首先就是建立了印刷廠和書店,目的就是為了配合大明帝國的“文化入侵”戰略計劃。
包括在雅典建立起來的大明帝國商貿特區,也是為了宣揚大明帝國的文化做的一個鋪墊。
真正屬於大明帝國的時代,很快就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