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再造大明:崇禎有個時空門》第二百六十一章:高麗特別布政司
熱門推薦:崇禎四年發動的戰爭,大部分都在這一年的上半年結束,下半年都進入了穩定建設時期。

唯有東部的戰爭除外。

東部,也就是朝鮮和扶桑兩個地方。

李朝受大明帝國恩賜很久,但是卻沒有像琉球王國那樣的主動要求內附的覺悟。

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工業化的進行,相對而言,李朝之內的經濟和生產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各個方面都有一些進步。

尤其是文化方面,本就對大明帝國文化了解的他們,在大明的儒家主動傳授學問的時候,非常積極地學習,漢字逐漸成為了一種潮流。

李朝之內,貴族和官員都是以能夠熟練地書寫和閱讀漢字為榮。

如果誰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那絕對就是上流人士!

道教文化也是非常的盛行,僅僅崇禎三年一年的時間裡,李朝之內就多了一百二十二個道觀,很多李朝百姓主動學習道教文化,尊奉三清祖師。

蕭升所希望看到的文化潮流現象已經出現了。

如今李朝的年輕人無不向往加入大明帝國,成為大明帝國的合法公民。

然而現在一個外國人想要成為大明帝國真正的合法公民,需要破除的阻礙有很多。

最簡單的一種,就是到大明帝國留學,留學一年之後,通過漢語六級考試,然後再繼續上學兩年或者工作兩年,就可以申請居民身份。

獲得居民身份之後,在大明帝國境內連續居住兩年以上,才可以獲得真正的公民身份。

這還是最簡單的方式。

沒辦法,如今大明帝國征服了太多的地區,有很多雖然已經成為大明帝國的領土,但其中的居民仍然不屬於大明帝國真正公民的人。

這些人也想要享受到作為大明帝國公民平等的權力,都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取。

和他們相比,外國居民就更加難以加入進來。

留學是最簡單也是最安全和穩妥的方式,卻還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崇禎三年,大明帝國對李朝留學人數規定是一千人。

一千人,杯水車薪。

這遠遠無法滿足李朝人對加入大明帝國的需求,盡管每個人一年的留學費用高達四百枚銀元,那些李朝貴族們仍然趨之若鶩。

一千人就可以帶給大明帝國四十萬銀元的教育經費。

李朝這邊已經算好了,扶桑那邊更是只有一百人的名額,真的是限制死了。

不過漢語學院卻是在那邊建了不少。

一年的時間,李朝已經有了明顯的“崇華”現象,很多人開始摒棄李朝的文化和制度,嫌棄他們的建築和飲食,轉而對文明而強大的大明帝國心生崇拜和向往。

對於這種現象或許李朝的高官們已經有了察覺,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很多人也是其中的一員,尋找各種方式成為大明帝國的公民。

其實最容易加入大明帝國的就是女人,一個李朝的女人如果嫁給了一個大明帝國的百姓,那麽她就可以直接獲得大明帝國之內的永久居住權,當然,房子要自己買。

而只需要生下一個孩子並且在大明帝國生活一年,就可以獲得正式的公民身份了。

一個大明帝國的公民身份非常的重要。

比如在坐火車的時候,買票公民優先,而外國人只能等著排隊,或者用高價從其他人那裡買二手的票。

再比如醫療方面。

現在大明帝國各地都在開辦直屬醫院,而對這種高級醫院,只有大明帝國的公民才有資格接受治療,其它低一等身份的人,

只能接受普通醫館的治療,在藥材方面,價格要更加昂貴。教育方面就更不用說了。

父母雙方都不是大明帝國的公民,孩子就沒有在大明帝國上學的權利。

教育資源本來就是非常緊缺的,當然不可能偏向外國人。

在商品貿易方面,外國商人只能從對外貿易的大明商人購買高價的出口產品,而同樣的產品,在大明帝國普通公民購買,僅僅需要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

李朝現在的經濟發展完全依賴於大明帝國,而那些商人們也處處感覺到了一種沒有大明帝國普通公民身份的難處。

於是,李朝整個國家,很多人都開始嫌棄自己現在的身份,一塊優質的發展土壤就形成了。

但,其國王李倧還沒有主動歸附的覺悟,這就是他的不對了。

違背人們的意願注定是要被推翻的。

盡管現在李朝還是大明帝國的屬國,但距離大明帝都如此之近的一個國家,對大明帝國來說是一個很大威脅。

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它真正成為大明帝國的一份子。

既然李倧沒有那麽高的覺悟,就只能讓一些積極的人士來幫一幫他。

崇禎四年七月份,李朝一個大貴族兼大商人金恩聖帶領數千工人衝擊李朝的王宮。

這些工人手裡拿著前膛燧發槍,從樣式和款式來看,都是之前大明帝國淘汰的那一批。

他們打著旗號,列數了李朝宗室的各種禽獸行徑,稱要反抗“暴君”的壓迫,要打倒國王李倧,推翻李氏的統治。

暴亂發生不久,李倧就很合理地被那些叛亂份子殺掉了。

一眾李氏宗室,沒有任何活口。

這些人,都是被歷史淘汰的人,或許其中一些人根本沒有做錯過什麽,但也是必須要死在這一場暴亂之中。

金恩聖推翻了李朝宗室,就像是一個玩笑一樣的快速和簡單,很多李朝的官員大將都還沒有反應過來。

再次得到消息的時候,得來的就是李氏全部被殺掉的消息。

而且,金恩聖那些人更是忽然逃離了,幾乎就沒有了蹤跡,這讓他們甚至都找不到發泄的對象。

沒有攻擊目標,而自己本國的國王還死掉了,連繼承人都找不到,一時間這些李朝的高層們,都陷入了迷茫之中。

其中當然是。有一些有野心的存在,但他們此時也不敢站出來當那個出頭鳥,畢竟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是被群起而攻之的對象。

正當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一種言論忽然冒出了出來。

“請宗主國大明帝國派一位有能力的人來管理李朝!”

這股言論是從那些學生的嘴裡傳出來的,不知道是從哪個人那裡傳出,但最後在學生之間擴散開來。

並逐漸擴散到那些工人之中。

緊接著,各個社會層面的人都得知了這個言論,傳播速度之快讓人忍不住去懷疑是不是有人在背後推動。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現在就是要這麽做。

於是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他們推薦出崔鳴吉來做這件事。

作為一個和大明帝國談判的老使者,崔鳴吉對這件事其實有所猜測。

然而,就是因為有些猜想,他才不得不答應了這一次的情願。

崇禎四年八月份,他帶著請願書來到了大明帝國的帝都之中。

上面是千名學子,商人,官員的名字,他們請求大明帝國能夠派出一些專業的人來管理朝鮮。

對這樣的要求,一開始,朱由檢當然是表現的非常的為難。

不過最後“在特使的百般祈求之下“,“無奈”答應了這一請求。

很快,大明帝國這邊宣布了對李朝的安排。

設立大明帝國“高麗特別布政司”,分為五個部分設立分司,進行管理。

朝廷這邊派出了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官員,來到李朝構成了總布政司和分司的主乾,而後由那些會大明帝國官方語言的官員們填充這些部門。

一套完整的領導班子就建立起來了。

李朝原本的官員體系部分得到了保留,但相當一部分人都被調離了。

這些人其中當然不全都是自願的,但那三十名大明帝國的官員可是由一支五千人的勇衛營士兵護送過來的。

面對大明帝國的軍隊,任何人都不敢放肆。

李朝的管理和加入大明帝國的流程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

主要是之前就建設有平安道西道租界,那裡很多的願意主動幫忙促進李朝融入大明帝國人一起努力。

在宣布李朝成為大明帝國的一部分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激動得熱淚盈眶,甚至還有直接去慶祝的。

他們可是對大明帝國公民的生活向往已久,他們覺得王國和王室死得真是太有意義了。

在李朝內戰的時候,旁邊的鄰國扶桑也在進行內部鬥爭,甚至他們的方式和手段更加殘忍,戰況也更加激烈一些。

尾田次郎在蝦夷島建立北海國與德川幕府對峙,早在崇禎二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產生了摩擦進行了戰爭,戰爭一直沒有停止,持續到現在已經過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在這兩年之中,大明帝國分別向兩方售賣武器,獲得了大量的白銀。

尾田次郎一直把自己當做是一個大明帝國的將軍李衛,而他現在所做的就是要削弱扶桑。

對這件事他做的可以說是兢兢業業,非常用心的了。

甚至於在崇禎三年的時候,朱由檢還給他頒發過一枚獎章,以表彰他在扶桑國秘密進行行動的功績。

這枚獎章雖然是由他人之手,傳達到了尾田次郎的手中,卻依舊被他無比的珍視,甚至讓家裡人供奉起來。

然後他更加賣力地為大明帝國盡忠了。

自從有了電報服務之後,尾田次郎每個月都會向大明帝國軍機總參匯報一次情況,讓大明帝國看到他的努力。

尾田次郎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現在北海國和德川幕府之間來回拉扯,不分勝負,只是空耗國力而已。

而這就是大明帝國想要的。

扶桑的人口太多了,大明帝國想要將這塊地方進行管制,要規劃出很多的人來完成這件事。

並不是說隨便亂一個人就可以,自己要多方策劃各種評比。

戰爭使得的一部分人口減少,這樣就可以減少大面積高管制,資金上的壓力。

之後,大明帝國要接手這裡,人一多就容易產生亂子,對於接受過程非常的不好。

兩年時間的消耗,扶桑已經死掉了相當多的人口,而且因為戰爭,其無法抽出精力來發展經濟和其他方面。

這就給了大明帝國機會。

商人們湧入這個國家,開礦,開辦工廠,直接控制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生計。

如果這些大明帝國的商人同一時間撤離,扶桑的經濟就會在短時間之內破產。

同時,袁可立還讓人在佔領區之內建造了福利院照顧那些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小孩。

幫助大量丈夫戰死的不幸扶桑寡婦找到大明帝國的良人出嫁。

建立學校,免費教授那些小孩兒,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向他們灌輸學習中華文化,力爭做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大明帝國合法公民。

雖然在扶桑境內還無法做到和在李朝境內那樣的程度,但也是產生了一股非常利於大明帝國接管的風氣。

這種對大明帝國,對華夏天朝文化向往和崇敬的心態,正是戰略之中所要求的。

德川幕府實行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壓式的等級制度。

在擁有絕對的武力和金錢的支撐之下,這樣的制度有利於權力的集中和管理。

但扶桑先後被大明帝國和北海國侵佔,喪失了大量的礦產,尤其是大明帝國佔領的地區,更是直接分走了扶桑將近三分之二的白銀產量。

於是扶桑的發展出現了資金缺少的情況。

而為了可以和北海國戰爭,就只能從其它的地方想辦法。

貿易方面,大明帝國是有商人進行管理的,但扶桑無法從中獲取多麽大的利益,畢竟大明在扶桑有著大片的土地可以安排。

沒有這條渠道,唯一的方式就是增加稅收。

隨著戰爭的推進,資金消耗越來越大,德川幕府也不得不加大稅收額度。

以至於到了崇禎四年,稅收額度比崇禎二年幾乎多了一倍。

扶桑本來就地狹人多,沒有那沒多的耕地,現在要麽就是等著,要麽就是把其他人的土地分出來一些。

底層的百姓們苦不堪言,也是有很多的人自發地前往大明帝國佔領區,進而謀求一個大明帝國合法公民的身份。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扶桑的下層人已經對德川幕府的統治感覺到了非常的厭惡。

一場顛覆性的風暴就在扶桑的江戶醞釀著,隨時都會爆發出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