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再造大明:崇禎有個時空門》第54章:大明周刊
  朱由檢也並不是對著作司和印書局完全不在乎,京城之內的中央著作司和中央印書局都是要起作用的,否則他也不會選取黃道周和范景文兩人。

  雖然明末的漢奸很多,名頭很大,但忠臣義士也不有不少,不願意做清廷走狗的文臣武將大有人在。

  黃道周是四朝元老袁可立的學生,頗有其師剛正不阿的氣度,他不僅僅是明末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更是抗清主戰派將領,官至南明隆武首輔,最後壯烈殉國。

  范景文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十七年,崇禎吊死煤山之後,范景文留下遺書曰:“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余恨。”後赴雙塔寺旁的古井自殺。

  這兩人都是有才能也有民族氣節的臣子,可以直接調用。

  而且,他們也都是進士,直接啟用也不會受到文人集團的反對,這樣他們做事也可以方便一些。

  如果這兩人在這兩個崗位上表現良好,朱由檢就會調他們進入內閣。

  現在內閣和朝堂還是被閹黨把控,雖然這樣可以壓製東林黨官僚集團的發展,但讓一群屍位素餐的家夥當政,那也不是長久之計,遲早要把他們換下去。

  十月三日,朱由檢召見了這兩人,先詢問考核了一下,而後把這兩份新工作和他們聊了聊,糾正了他們一些想法上的偏駁之後,就讓他們去上任了。

  凡是被列為“科舉考試參考書籍”的書目,都視為“教材”,不允許私人書坊印刷。

  所有書店,都要到印書局登記,所有印刷書籍,都要申請書號。

  一個月之後,所有書店之內若是還有不帶書號的書籍售賣,一律沒收。

  錦衣衛配合印書局和著作司進行司法活動。

  一時間,京城之內,變得非常熱鬧。

  而正當有人散布謠言,準備搞事情的時候,十月十日,報務處宣布了《大明周刊》的發行,首日免費發行報紙一萬份。

  免費的東西大家都會搶著要,尤其還是朝廷直接分發的東西。

  朱由檢早就安排好的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拿著報紙開始大聲朗讀。

  第一版的《大明周刊》紙張是A0那麽大,雖然是雙面印刷,但因為字體不能達到像現代那樣的大小,所以能夠記載的東西並不多。

  所謂安排好,也不過是花了幾角銀子,讓一個窮秀才去誦讀而已。

  現如今這世道,底層的士子生活更加窘迫,畢竟無論是哪個時候,學習的花費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只是念誦一個時辰,便可以得到幾錢銀子,那已經是非常高額的報酬了。

  幾百兩銀子,便足以讓整個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是誦讀報紙內容的聲音。

  “十月二日,朝廷設立著作司,保護寫書之人的權利,凡是個人所著之書,在著作司申請書號之後,任何人不經本人同意不可刊印販賣,違者按所獲銀錢數額處以監禁一年以上不等的刑罰;

  著書之人可憑借書號給予某個書坊印刷販賣其書籍內容的權利,可酌情收取不高於其銷售利潤三成的分紅,是為著作所得。

  著作所得每月十兩以下不收取稅款,所獲每月十兩以上,十兩以上部分需繳納一成作為著作稅;所獲每月二百兩以上的部分,需繳納三成作為著作稅。”

  “十月十日,大明周刊正式發行。確定每隔七日為一周,天啟七年十月十日為周一,下一版大明周刊將於下周一,即十月七日發行。

大明周刊的定價為每份三文錢。”  此時明朝時空的紙張,一兩銀子可以買到一千張,次一點的買到兩千張,當然,紙張的大小肯定不是報紙這般大。

  但是采用優化的造紙術製作出來的這種報紙用紙,其成本單張大概為半文錢,而采用新式手搖印刷機制作報紙的人工成本費用在報紙用量達到十萬份的量之後,可以將成本壓到單張半文錢。

  綜合來講,一張報紙的成本費就是一文錢,售價三文錢,是考慮到之後的運輸成本和售賣不出去的情況。

  但這些其實都是小錢,相比於掌控輿論來說,就算是完全地白送,朱由檢也會去做這件事。

  在現代“網絡衝浪”這麽久,他可是深知輿論這種東西的威力,這樣的武器,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至少京城之內,不能放手。

  報紙的前兩條內容就是把著作司和報社成立的事情和大家講一講。

  接下來的內容,才是真正的報社今後的主流內容。

  “天啟七年,陝西大旱,蝗災起,糧食絕收,民不聊生。陝西巡撫賑災不利,去職。七月,有災民王二者不滿士紳欺壓,揭竿而起,與種光道等率數百人起義反抗。

  九月,王二改名王飽,整合災民號天道軍,發出口號稱:替天行道,天下為公;均田免賦,人人如龍。

  十月,天道軍席卷澄城縣,白水縣,韓城縣,宜君縣四縣之地。”

  這個消息,真的就是一則消息,沒有作任何評價,完全地把這件事講了出來, 講給了這些原本或許並不知道這件事的普通百姓聽。

  念誦出這段內容的那個秀才都覺得不可思議,有那個王朝會把叛亂如此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而不去評說。

  甚至這段話之中,都沒有用到“反賊”這樣的字眼,而且還用到了“揭竿而起”和“起義反抗”的字眼,這都有著讚同的意思在裡面了。

  朝廷自己罵自己?

  再看下一條消息。

  “天啟七年八月三十日,西虜犯寧夏鎮塑堡洪廣營,總兵吳盡忠拒卻之。帝嘉之。”

  這算是一條好消息了。然而接下來一連五條消息,都是記載的某地的災害和叛亂。

  沒有任何評論色彩的文字,聽到那些百姓的心中,卻是非常的震撼。

  因為從來沒有哪個朝廷會讓他們這些老百姓知道這些,知道他們的國家,正在經歷著種種的災難,天災人禍,國家承受著這一切。

  聽著聽著,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流出眼淚。

  或許是自己與那受災的百姓或者受到欺壓而不得不站起來反抗的百姓感同身受,也或許是因為國朝遭受這些苦難而心中悲戚。

  古代的百姓,就是知道的太少了,他們不知道國家經歷的事情,當然不可能去上升到國家的層面去看待自己所處的位置。

  朱由檢很明白,把這些消息傳播到京城之內,有可能會造成慌亂,不過如今京城的底層商鋪和雇工都是煌夏商會的人,他不擔心會出現亂子,而想要做到和百姓站到一起,那就要讓他們知道這些事情,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