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江東,為合肥掣肘。
孫權屢次三番攻打,都沒有效果。
現在張遼不在了,魏國失去了柱石之基。
孫權終於虎狼了一回,把壽春給莽下來了。
或許有魏國國喪的緣故,但這絕對是振奮人心之舉。
為了響應江東,劉備召集群臣商議此桉。
魏黃初七年(226), 曹丕病逝駕崩,魏國朝廷動蕩,處於新舊交替之時。
魏室薄弱!
張飛神色振奮,拍桉而起道:
“大哥,江東拿下了江淮,此乃天賜良機。”
“倘若不能趁此西征, 以後就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張飛聲如洪鍾,震得眾人耳畔嗡嗡作響。
“羽願為先鋒, 為大哥征討魏國。”關羽鏗鏘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 他們的氣力一年不如一年。
倘若無法奠定勝機,他們這代人,將再也看不到天下平定。
“願一戰,平定中原!”
關羽一捋長髯,豪氣萬千,傲氣狂燃。
眾將皆響應。
劉備心潮澎湃,他從未如此激動過。
似乎看到了結束亂世的希望!
他目光沉定,灼灼地望著群臣,朗聲道:
“即刻起,商討西征事宜。”
群臣歡嘯。
此前他們就此事,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還沒有確定作戰的方針。
現在要正式商討,從哪裡出兵,怎麽出兵。
做出戰略規劃!
能有如此遠見的, 都是頂級的謀士。
諸葛亮、法正、徐庶等人,都匯聚一堂。
“唯有拿下潼關,才能保西京。保住西京,我軍便有了西進的根基。”諸葛亮堅定不移道。
按照他的行軍路線, 以長安作為主攻的方向,最合適。
“只是如此一來,河東的魏騎必然出擊,侵擾河西等地,包括漢中前往長安的補給線。”法正眉頭微蹙。
“殿下在三輔之地,多有屯田。糧食足夠供給長安的大軍,可以減少從漢中運糧。”諸葛亮目光如炬。
蜀中不缺糧食。
這可是“天府之國”。
真正的艱難在於,如何將糧食運輸出秦嶺,供給給前線。
入蜀的道路多以棧道為主,其險要之處鬼斧神工,連馬車都難以通行。
再加上運輸糧食需要征召勞役,運輸十車,路上能夠吃掉三車。
倘若大雨降臨,蜀道斷絕,耽擱了一些時間。
辛辛苦苦運輸的糧食,還不夠勞資吃的。
因此,蜀中群臣才對遷都長安,抱有極大地熱情。
蜀中是不適合作為統治中心的,道路的險峻, 讓人望而生畏。
劉禪數次體驗過這樣的險峻,所以決定在前線屯田,自給自足。
當初攻打長安,他在三輔之地開拓了糧田,就是神來之筆。
問題在於。
魏國的騎兵會輕易讓漢軍收割嗎?
種植糧食,需要很長的周期。
倘若漢軍剛種植下來,魏國的騎兵隨時都可能前來破壞農田。
騎兵來去如風,很難攻破。
現在並非戰時,所以三輔之地的屯田能夠保全。
戰爭一起,就不是講道義的時候了。
“三輔之地的屯田,只能做一時之用,從穩定的漢中、蜀中運糧,非常有必要。”
法正據理力爭,沒有絲毫的退讓。
“從南陽進攻,則沒有這樣的顧慮。”法正補充了一句。
從南陽出發,攻下宛城,即可長驅直入,抵達潁川許昌等地。
這些地方,都沒有險要,可以任由漢軍縱橫。
“從南陽進攻道路固然通暢,但魏國的騎兵同樣可以截斷後勤補給。”諸葛亮正色道。
劉備一聽,腦袋嗡嗡。
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騎兵的問題。
當初秦、高祖皇帝出函谷關,中原可沒有這麽多騎兵。
而且中原也不是鐵板一塊,都是分裂的政權。
現在魏國雄據北方,百姓大都受過魏國的恩惠,漢室的威望逐漸衰微。
為何?
因為被屠戮的百姓,根本不會說話。
曹軍屠過很多城池,光是徐州有歷史記載的就屠過三次。
但只要能夠活下去,百姓是沒有記憶的。
“南陽地區,距離江東的戰場也近,可以相互依靠。”法正道。
以漢室目前的國力,的確很難在兩面主攻。
畢竟魏國的軍隊與蜀中、江東相差不大。
作為防守的一方,具有更多的優勢。
兩路侵攻,風險也大,主動出擊,容易露出破綻給敵人。
劉禪思緒翻湧,沉聲道:
“此戰的關鍵在於,如何瓦解魏國的騎兵。”
“不如以西涼為戰場,引誘魏騎深入,將他們分割蠶食。”
漢室在西涼,有一支兩萬人的騎兵精銳,由馬超統帥。
他們共計有三萬匹戰馬,可以支撐起長途奔襲。
“阿鬥,你仔細說說看。”劉備來了興趣。
“魏國五萬騎兵,屯於河東。”
“這些騎兵,並非都是精銳。畢竟曹丕剛剛招募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訓練。”
“倘若我軍在西涼、三輔之地以屯田、物資運輸補給等,引誘他們分兵來襲,或許可以分取。”
劉禪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只要西涼騎兵配備了新的馬具,在單兵作戰上,很容易超過魏國新訓練的騎兵。
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魏國騎兵降低戒心,分兵迎戰。
劉禪的想法,讓劉備心神一動。
此戰直接攻打堅或許很難, 畢竟潼關、宛城的防禦,都是魏國時刻關注的。
倘若針對魏國騎兵設謀呢?
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諸葛亮和法正也是相視一眼,似有意動。
眾人聚在一起商議,該如何完善這個計劃。
只要讓魏國在西涼損兵折將,那麽此戰的優勢,將傾斜向漢室。
劉禪打開了眾人的思緒,各種各樣的謀劃頻出。
最終確定了“保守襄樊、羊攻潼關、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
當然,倘若潼關有機會,拿下自然更好。
劉禪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想法越來越成熟。
諸葛亮和劉備都讚歎不已。
於是,劉備回應了江東所請,承諾出兵攻打潼關,威脅洛陽。
倘若有機會,還會從南陽出兵。
孫權收到消息,大喜過望,決定堅守江淮地區,與魏國過過招。
現在孫權意氣風發,彷佛又找回了赤壁的榮光。
“鞏固江淮,攻下徐州,天下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