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家後門能到明末》第119章:迷茫的多爾袞
熱門推薦:
  從北邊吹來的風吹過京觀,那腥臭的氣味撲面而來。
  崇禎壓根不在乎這腥臭的味道。
  張之極他們這些人站在崇禎的身後,笑得就像是菊花一樣。
  自從建奴興起之後,幾乎沒有過這樣的戰績。
  別說是從建奴興起了,從萬歷開始,就很少見到這種戰果了。
  “陣斬兩千余,如此大勝,世所罕見!”
  崇禎一臉興奮的從這些人頭當中拿起一個,仔細端詳。
  按照剛才楊嗣昌說的那些,認認真真的看著這些人頭。
  壓根沒有在乎人頭上面的那些肮髒汙垢。
  楊嗣昌站在他的旁邊,不停的介紹著這些人頭來歷。
  甚至還在一旁吹噓自己這些人在戰場上有多麽的英勇神武,吹噓自己這些人有多厲害。
  身後的張之極時不時出言“提醒”,以證明京營人馬不差。
  崇禎哪裡還能聽進去他們所說的這些話?
  心思全放在了眼前的人頭上,滿腦子都是光宗耀祖,中興大明。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對這兩個詞語無動於衷,尤其是崇禎。
  尤其是大明兵馬疲弊這麽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勝利。
  將手中的那顆人頭扔下,崇禎拍著楊嗣昌的肩膀,興奮的道:“你們的捷報,朕已經看了,很好。
  這一仗打出了朝廷的威風,打出了大明的厲害!你作為兵部尚書,這幾天趕緊制定封賞條例吧!
  制定完之後,拿給朕看!”
  說完話之後,崇禎又圍繞著京觀不停轉悠。
  這還不過癮,甚至還讓人把那些大纛旗拿了過來。
  這些旗幟可都是敵軍將領象征,奪旗之功,僅次於陣斬敵軍將領。
  整整一整天,崇禎都處在興奮之中。
  他甚至還讓人帶著這些建奴人頭人,在京城街道上轉悠。
  他想要讓京城當中的那些百姓,都知道他的豐功偉績。
  和京城的熱鬧不同,孫傑這裡平靜很多。
  派出去的夜不收,也及時將建奴行蹤稟報回去。
  如今,皇太極領著兵馬往西跑了,沒有和孫傑交手的意思,速度很快,態度很果決。
  皇太極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正藍旗失敗之後,他並沒有急著為正藍旗報仇。
  皇太極沒有和孫傑親自交手過,但豪格的戰損情況擺在那裡。
  沒有親眼見到戰場,可損失是實打實的。
  尤其是那些潰兵說,連孫傑兵馬都沒有碰上,這就更讓人難以接受。
  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沒有把孫傑放在眼中。
  在他的眼裡,孫傑和普通的明軍沒有什麽區別。
  可豪格的那場戰事,卻讓他徹底的變了心思。
  四千人在面對六千精銳時,不僅沒有落得下風,反而還能將他們這些人壓著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說明了他們的實力。
  結果已經知道了,沒有必要再派人過去試探。
  既然他是一個硬骨頭,那就避開他,避免和他正面交鋒。
  這次帶來的兵馬數量很多不假,可一場遭遇戰,就損失了四千人和兩員大將。
  要是再不管不顧,恐怕損失會更多。
  建奴人口數量很少,要是死得多了,恐怕就會從內部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他還給多爾袞送了一道軍令。
  讓他停止進攻通州,率領軍隊直接南下,前往山東等地,同時說明了一下孫傑兵馬情況。
  建奴這次入關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劫掠百姓劫掠物資。
  眼瞅著就要過冬,如果不能多搶一些物資回去,恐怕今年不好過。
  為了傳達這個消息,皇太極也耗費了不少精力。
  皇太極和多爾袞一方在北,一方在東,中間還隔著一個孫傑,所以必須要繞過他。
  等他的令兵繞了一大截道路後,多爾袞距離通州已經不遠了。
  孫傑沒有貿然讓軍隊前進追擊皇太極,他收到了多爾袞從青山口關破關而入,正往通州而來的消息。
  甚至已經知道了多爾袞到了哪裡。
  多爾袞攻破京城之後,一直往京城這邊而來,如今距離通州不遠了。
  這可是一個大好時機,皇太極跑了,那就去打多爾袞。
  ……
  太陽高升,多爾袞騎著戰馬,走在去京城的路上。
  這一路,他非常的輕松和愜意。
  攻破薊遼重鎮之後,他俘虜了差不多兩萬百姓,將薊遼重鎮當中囤積的那些糧食全部繳獲。
  有了糧食,之前的那些擔心全部煙消雲散。
  他可以騰出手來,將注意力放在攻打京城的事上。
  他的身後是三河縣,前幾天,他攻破了這個縣城。
  手段和皇太極差不多,縣城當中的那些老弱,全部死在了他的手中。
  青壯被他全部裹挾,連帶著城中的富戶,也全都被他搶劫一空。
  雖說治理天下和這些士紳脫不了關系,可目前這些建奴怎麽可能會想到這些事呢?
  在他們眼中,這些士紳富戶不過是一頭又一頭的肥羊罷了。
  三河縣之前鬧過災,裡面的百姓沒有多少。
  青壯和壯婦,如今也只有一萬來人。
  手中現在有三萬多精壯百姓,隊伍略顯臃腫。
  太陽光照射在他的棉布甲上,胸口上的護心鏡閃閃發光。
  三河縣在通州東邊,兩者之間沒多少距離。
  如果全速前進,兩天之內,便能兵臨京城城下。
  如今隊伍當中多了這些百姓,速度可能會慢一些。
  “三萬青壯,有了這些人,咱們大清,可要舒服很多啊!”
  騎在戰馬上的多爾袞向前方眺望,一臉喜色。
  他的弟弟多鐸跟在他的身後,一臉笑容。
  “這些百姓全部都是咱們兩白旗搶的,回去之後要想辦法留在咱們兩白旗,不能讓皇太極搶走!”
  一說到皇太極,多鐸便謹慎許多。
  這不是皇太極第一次乾這種事了,之前那幾次入寇,在出發前,皇太極總會說,你們搶到的那些人口全部都歸到你們麾下,可等到了遼東,卻根本不是那麽一回事兒。
  人口當中的那些青壯以及壯婦,全部會被皇太極抽走,只剩下一些良莠不齊的貨色。
  多爾袞他們這些人心裡當然不爽,卻無可奈何。
  皇太極手中的兵馬強盛,實力強大,他們除了遵從,還能有什麽辦法?
  說著說著,多鐸就開始破口大罵。
  周圍全部都是他們的親信,自然也不用害怕這話傳到皇太極的耳朵中。
  遠處傳來的馬蹄聲,只見幾個穿著明黃色鎧甲的士兵朝著這邊而來。
  一眼就認出了他們的來歷。
  黃色的鎧甲,除了正黃旗的士兵之外,還能是誰呢?
  多爾袞停下了隊伍,靜靜的在那裡等待著。
  驗查身份之後,這個傳令兵被帶到了多爾袞身前,從懷中取出了皇太極發下的令旨。
  接過來一看,多爾袞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我已經知曉,你們趕緊回去複命吧!”
  多爾袞朝眼前這幾個人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可以離開了。
  甚至都不願意讓他們留下來喝一杯熱水。
  這幾個傳令士兵雖然心有不滿,可也不敢說什麽,調轉方向,打馬離去。
  “你看看,你看看這上面寫的是什麽!”
  多爾袞把手中的軍令交給了多鐸,臉色一下子就陰了下來。
  皇太極的令旨很簡單,就是說明了一下孫傑的情況,以及正藍旗的傷亡情況,順便讓多爾袞避開孫傑,南下山東。
  “讓咱們去山東,好端端的憑什麽讓咱們去山東?!
  上面還說,正藍旗士兵和孫傑兵馬相抗,損失四千人,這不是扯淡的嗎?”
  多爾袞一點也不相信。
  從來沒見過這事,一下子損失四千人,就跟鬧著玩一樣。
  他非常清楚豪格的實力,也非常清楚正藍旗的實力。
  因為正藍旗以及兩黃旗當中有很多牛錄,都是從他麾下分出去的。
  “太扯了,我看,事情永遠沒有那麽簡單!
  先不說皇太極讓咱們去山東的真實目的是什麽,光是後面這個戰損情況,就無法讓人信服。”
  多鐸拿著手中的軍報,臉色也非常差。
  “那咱們到底該如何,是聽他的命令南下去山東,還是接著攻打京城?”多鐸看向多爾袞。
  多爾袞看向京城方向,皺眉沉思。
  他這個人也有幾分本事,歷史上的建奴能夠入關入主中原,他的功勞很大。
  沒有他,可能建奴就沒有辦法坐穩江山。
  他的大腦飛速運轉,在想皇太極這份軍報的真實目的。
  良久之後,他說道:“這封軍報有問題,有很大的問題。”
  “怎麽說?”多鐸急忙詢問。
  多爾袞解釋道:“如果明軍的兵馬真的有他說的那麽厲害,那咱們當務之急不應該是南下山東,而是向東或者向北。
  如果咱們南下山東,這支兵馬直接橫在咱們的頭頂上,咱們該如何?哪怕這支兵馬什麽也不做,甚至都不用主動攻擊咱們,咱們也受不了。
  封住咱們後退必經之路,徹底把咱們困死在偽明內部,等到各地勤王的兵馬一來,咱們就徹底敗了!”
  多鐸悚然而驚,他倒是沒有想到這個結果。
  “那咱們該怎麽辦?”多鐸急了。
  多爾袞接著說道:“皇太極他帶著兵馬往西邊去了,西邊是什麽?西邊是宣府,西邊是大同。
  這兩個地方早已經被晉商上上下下掏的差不多了,如果他被孫傑的兵馬追擊,有晉商這些人幫助,再加上距離草原很近,他們可以隨時出關,科爾沁也可以隨時接應。
  可咱們呢?咱們該怎麽辦?去了山東之後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
  先不說孫傑兵馬有沒有這麽強悍,根據皇太極發的這封令旨上的內容來看,咱們萬不可這樣做!
  要是真如皇太極所言,孫傑兵馬著實厲害,那咱們就不應該南下去山東。
  若是沒有皇太極說的那般厲害,他又為什麽給咱們發這樣一封令旨?!”
  多爾袞愁容滿面,一時之間竟然不知所措。
  不管怎麽看,這封令旨在他眼中都有問題。
  皇太極的這封令旨在皇太極的立場上,確實沒有什麽問題。
  孫傑以四千余人的兵力,硬撼建奴六千兵馬,立於不敗之地,甚至還造成了四千人的損失。
  這時多爾袞如果碰上,結果不會比正藍旗好到哪裡去。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避開,南下山東,劫掠山東等地。
  皇太極領著兵馬遊弋在京城附近,吸引大明朝廷注意。
  在皇太極看來,孫傑畢竟是朝廷兵馬,有自己在這邊吸引,以崇禎的性格,肯定會讓孫傑留在這裡,從而抽不出工夫去其他地方。
  憑借著多爾袞的實力,其他明軍哪裡敢出城?到時候,縱橫山東如出入無人之境,大肆劫掠。
  等搶的差不多了,再想辦法出關。
  皇太極想的很好,可沒在令旨上寫明白。
  原因很簡單。
  孫傑現在橫在他和多爾袞之間,要是寫的太詳細,被孫傑截獲,那這個辦法就會失效。
  有時候,軍令就是短小精悍,以傳達目的為主。至於原由,抱歉,不需要。
  皇太極原本以為,多爾袞領兵打仗這麽多年,能想明白這些問題,可萬萬沒想到,多爾袞不僅沒按照他想的那樣來,甚至還朝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
  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那個“正藍旗損失四千余”上。
  這個離譜的戰績,從建奴造反開始就沒見到過幾次,崇禎登基之後,一次都沒見過,多爾袞如何會相信?!
  “咱們怎麽辦?咱們都過了三河了,馬上就到通州了!”
  多鐸很明顯沒有穩住心態,一臉焦急。
  多爾袞也有些迷茫。
  去通州吧,萬一皇太極說的是真的,那豈不是往火坑裡跳。
  要是不去通州吧,誰知道以後會變成什麽樣子。
  出發時制定的計劃,不是這樣的!
  “這個皇太極,壓根沒憋好屁!誰知道他心裡想的什麽!去山東,他為什麽不去山東?!
  還損失四千人,要是損失四千人,他早就跑了,還去什麽西邊!”
  多鐸不停的抱怨著。
  “當年,阿瑪給咱們留下來的這些兵馬,被他皇太極弄走了多少?
  要是這次咱們去山東失利,萬一他把這個責任扣在咱們腦袋上?咱們手中的兵馬還能剩下?!
  要知道,他令旨上的內容,和出發前的計劃無關啊!”chaptere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