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家後門能到明末》第135章:崇禎的豐功偉績
,最快更新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最新章節!

 明末的官員大多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

 凡是不辦事的人,大部分都很能說。

 陳新甲就是這樣一個人,一人懟的吳襄和祖大壽連連敗退,臉色大變。

 尤其當陳新甲把大凌河之戰的老黃歷翻出來時,祖大壽整個人瞬間就變了。

 “你說什麽?你這是什麽意思?”祖大壽胸口不斷的起伏,怒視著陳新甲,處在暴走的邊緣。

 如果這裡不是暖閣,崇禎沒在面前,誰也不知道祖大壽會不會把陳新甲暴揍一頓。

 “我說的難道不對嗎?大凌河一戰,你本來已經被皇太極俘虜了,怎麽又回來了呢?”

 陳新甲的語氣又開始譏諷。

 語不驚人死不休。

 “你這個窮酸舉人!”

 祖大壽忍不可忍,指著陳新甲的鼻子,破口大罵。

 陳新甲翻他的老底,那他就翻陳新甲的老底。

 陳新甲舉人出身,如果沒有楊嗣昌的話,怎麽可能做到兵部二把手?

 讀書人很重視功名,陳新甲更是如此。

 因為沒有進士出身,所以對這方面非常敏感。

 陳新甲微微一愣,他沒想到祖大壽會這樣說。

 身子開始抖動,這是因為太過憤怒。

 本想再次厲聲喝罵,可被楊嗣昌拽了拽衣角,用眼神製止。

 陳新甲氣未消,湊到楊嗣昌耳邊,低聲問道:“大人,您這是為何?!”

 楊嗣昌朝著崇禎方向努努嘴,示意陳新甲看看。

 陳新甲看向崇禎,看到了優哉遊哉的崇禎。

 他左手杵在下巴上,胳膊肘支著桌子,右手緩緩且有節奏的拍打著桌子,腦袋還在不斷的清點,嘴裡不知道在念叨著什麽樣的唱詞,這幅優哉遊哉的模樣,

讓陳新甲有些茫然。

 “陛下可能是故意的,咱們吵得越厲害,陛下就越開心。

 現在不是吵架的問題,是先把對孫傑的賞賜談妥當。

 孫傑的賞賜不談妥當,咱們的功勞就名不正言不順。”

 楊嗣昌小聲的解釋著。

 盡管陳新甲對祖大壽剛才那番話異常憤怒,但也無可奈何。

 事實就是如此,楊嗣昌說的很對。

 陳新甲心中不服氣的瞪了一眼祖大壽,旋即偃旗息鼓,不再言語。

 祖大壽本來還等著陳新甲的反擊,可見到他已經偃旗息鼓了,也沒再說什麽了。

 暖閣一下子平靜下來,崇禎看向眾人,有些意外的道:“怎麽了?怎麽不說了?商議的怎麽樣了,有沒有拿出什麽章程?”

 陳新甲朝著崇禎行了一禮,說道:“陛下,孫將軍與京營的勝利,是從萬歷三大征之後,朝廷最大的一場勝仗,蕩清我大明幾十年來的疲敝,此乃大勝,更是天下大治、大明中興之預兆,臣以為,當重賞!”

 必須要重賞,只有重賞孫傑,他們這些人的功勞才能跟著水漲船高。

 楊嗣昌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緊隨陳新甲其後:“陛下,臣以為,陳大人所言極是,當重賞!”

 張之極這些勳貴,也紛紛表態。

 崇禎並未當下同意,看向了周延儒:“周愛卿,你以為如何?”

 周延儒滑如泥鰍,怎麽可能會把自己混進去?

 他行了一禮,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臣不知兵事,但將軍打了勝仗,就應該獎賞,這是千古的規矩。可吳、祖兩位將軍所言亦有道理。

 其中各事,臣以為陛下心中已有決斷!”

 說了一句萬金油的廢話,誰也不得罪。

 崇禎也沒計較周延儒,目光從眾人的身上一一劃過。

 道:“諸位愛卿言之有理,不過,有功勞就應該賞賜,這是千古以來不變的道理。

 若是這次不封賞,那以後遼東兵馬要是立下功勞了,是不是也可如同今日這般?

 如果兩位愛卿覺得可以,那朕就會撤銷對孫傑的封賞!”

 一句話,把吳、祖兩人的後路說的死死的。

 封賞肯定是要封賞的,功勞這麽大要是不封賞,以後誰還會為朝廷立功?

 和孫傑站在一起的還有京營,以及三個國公。

 不封賞孫傑,怎麽封賞他們?!

 這些人要是鬧起來,可不好收場。

 “此事就這麽定了,遼東兵馬不遠萬裡而來,一路上風餐露宿,這次就先在京城附近歇息幾天吧!”

 崇禎輕飄飄的說道。

 吳襄連忙道:“陛下,這次大軍開拔,花費不小……”

 意思很明顯,就是要錢。

 遼東兵馬幾乎每次出兵,都會向朝廷索要一筆錢財。

 以前的時候,哪怕遼東兵馬未立寸功,崇禎也不得不給。

 可這次,崇禎腰杆子硬了許多。

 輕飄飄的看向吳襄和祖大壽,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兩位愛卿,遼東兵馬可立功勞了?!”

 吳襄和祖大壽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來無奈和失望。

 崇禎又道:“朝廷有功必賞,有錯必罰。遼東兵馬未立功勞,要是隨意賞賜,豈不讓天下覺得朝廷有失公允?!”

 雲淡風輕的模樣讓吳襄和祖大壽徹底死心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能怎麽辦?

 硬要?孫傑剛剛打了勝仗,再加上京營。

 風頭盡在朝廷這邊,他們還能怎麽辦?

 要是硬要,不僅沒有任何好處,反而適得其反。

 兩人朝著崇禎行了一禮,悻悻的離開。

 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楊嗣昌臉上滿是譏諷。

 “此事,就交給你們兵部商議吧,兩天之內,拿出來一個賞賜章程,且先退下吧!”

 崇禎朝著楊嗣昌他們擺擺手。

 沒什麽事,幾人行了一禮一一告退。

 崇禎看著正準備離去的周延儒,忽然想到了什麽。

 語氣一轉,忙道:

 “周愛卿,且先留下!”

 周延儒正準備走,聽到這話後,連忙止住腳步。

 只是不清楚崇禎為什麽讓他留下。

 等到眾人離開後,崇禎站了起來,走到周延儒面前。

 語氣平緩,說道:“馬上就是年關,今年江南之地的秋稅似乎並未押送朝廷?

 還有漕糧,今年比往年少了三成。”

 看著周延儒,目不轉睛。

 何止是今年的秋稅,歷年的秋稅就沒足額過。

 不是拖欠就是缺額。

 想把江南的稅收上來,開什麽大玩笑!

 千算萬算,周延儒沒算到崇禎會說這話。

 本來以為,只是讓自己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萬萬沒想到,竟然還有這一茬。

 想想也能明白,崇禎最缺的就是錢。

 自他登基之後,就沒寬裕過,到處用兵,朝廷用度捉襟見肘。

 之前的戶部尚書畢自嚴有幾分能力,節流的手段冠絕朝廷,可沒有開源,再怎麽節流都無濟於事。

 這麽多年以來,稅收大部分都壓在了北方,江南之地的稅收,根本收不上來。

 崇禎的本事沒有他的祖宗朱元璋厲害,可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也能明白很多事。

 北方災害不斷,兵荒馬亂,要是再行攤派,只會適得其反。

 這個道理他很早就明白了。

 明白有什麽用?江南大儒們不交,帶頭抗稅,他能有什麽辦法?

 天啟皇帝派人去江南收稅,結果引得蘇州百姓暴動,打死稅官,燒毀衙署,這才過去了幾年?

 就這,還被張溥寫了墓碑記》,指著他老哥的鼻子罵,最後也只是不了了之。

 朝廷的退讓,以及邊事層層敗退,威信盡失,更加重了南方士紳抗稅的聲勢,時不時還用漕糧作為威脅。

 崇禎二年的乙巳之變後,朝廷威信盡失,很難從江南士紳手中收上錢來。

 這次孫傑打了勝仗,一掃朝廷頹勢,日月重開青天,崇禎那顆已經沉寂的心,再次被喚醒。

 錢,得要!

 周延儒心中毫不慌亂,這麽多年收不上稅,都成定局了,早就有一套固定的搪塞話術。

 他不急不緩,說道:“陛下,今年夏四月,揚州府海水倒灌,淹死人畜無數,七月,淮安府洪澤湖泛濫,大堤坍塌,兩岸人畜盡失……”

 巴拉巴拉一大堆,各種羅列。

 這些說辭,崇禎聽的都不想聽了。

 “莫要饒舌,朕問你,這漕糧,何時能補齊?稅款,何時能解押京城?!”崇禎臉色冷了起來。

 周延儒搖了搖頭,一副為難模樣,“陛下,朝廷事大,臣竊以為,應當及時納稅,可天下災禍不斷,實難繳納啊!”

 “那天下疲弊至此,該如何?!”崇禎逼問。

 周延儒卻道:“陛下,如今北方漸平,流賊與建奴皆敗退三千裡,若是能招攬流民,於陝西、山西以及直隸屯地,可解朝廷燃眉之急。

 天下戰事漸平,北方百姓可安居樂業,糧食產量亦可上升,臣竊以為,可以向北方百姓每畝田地加征一厘稅金,加上屯田所得,定然可以解決朝廷之難!”

 無恥,無恥之尤,無恥之極!

 崇禎雙手死死的緊握,牙齒咬的嘎吱響,恨不得把眼前這個平時“頗為順服”的首輔當場打死。

 這說的哪裡是人話?簡直滿嘴噴糞!

 合著整個天下,只有你江南是大明百姓?北方人就是天生的奴隸?

 崇禎失望的搖了搖頭。

 這次把他從家裡撈出來,為的就是替自己排憂解難,可結果呢?

 諷刺,諷刺啊!!!

 崇禎硬生生的忍下了這口氣,朝著周延儒擺擺手,道:“愛卿下去吧,此事,朕已經有了打算!”

 周延儒連稱告退,飛一般的溜了出去。

 走出暖閣,長出一口氣,旋即喜上眉梢,為自己的機智感到高興。

 可崇禎,會聽周延儒的話嗎?

 那是否定的!

 崇禎轉過身子,看向身後的曹化淳,道:“剛才周延儒的話,你可聽見了?!”

 盡管不知道崇禎葫蘆裡賣的什麽藥,但曹化淳還是連連稱是。

 “回皇爺,聽明見了!”曹化淳回道。

 “你想辦法把他剛才說的那些話,往陝西、山西以及直隸附近傳,記住,傳的越狠越好,越快越好!”崇禎胸口起伏,聲音粗了幾分。

 一股火氣在他的胸口中竄起,發盡上指冠。

 從他爺爺開始,江南大儒便是這般作態。

 事到如今,不僅一成未變,還愈演愈烈。

 萬歷時期,自張居正死後,江南稅收連年走低。

 有一年,整個江南茶稅,僅僅只收了二十六兩銀子。

 荒唐,簡直荒唐!

 曹化淳倒吸一口冷氣,萬萬沒想到崇禎竟然會這麽做。

 “皇爺,這樣做,會不會,會不會造成南北割裂?重現南北榜舊事?!”曹化淳一臉擔心。

 崇禎臉色徹底的陰冷了下來,“南北割裂?!南北榜舊事?!呵呵,若是朕有太祖高皇帝之權威,定殺的江南人頭滾滾。

 萬歷、天啟乃至崇禎,江南大儒,可把北地百姓當人看?東林做大,秦晉之人何在?

 當初朕以為,東林盡正人君子,可後果呢?!

 且看如今朝中,有幾人是北方戶籍?!之前,朕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可如今……”

 崇禎心裡也恨,當初他年幼,被東林哄著玩。

 連翻失利的現實狠狠抽了他幾個大嘴巴子,他也明白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崇禎說到這裡,閉上了嘴。

 看向陝西方向。

 用孫傑的軍功,來震懾朝臣。

 亦或者,用孫傑,來震懾江南。

 類似的事,歷史上的崇禎還真的乾過。

 崇禎十四年的時候,他讓鎮遠侯顧肇跡南下金陵,領金陵右軍都督府,提督操江,編練兵馬。

 編練兵馬事假,震懾江南為真。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金陵,幾乎是魏國公一脈的後花園。

 他家不交稅,甚至還會庇護江南抗稅士紳。

 魏國公一脈掌金陵兵權,金都督府,幾乎是他家的一言堂。

 天啟年間的蘇州暴動,和他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讓顧肇跡南下領右軍都督府,提督操江,就是為了解除魏國公一脈的軍權。

 只可惜,顧肇跡剛上手沒多久,便被江南士紳給攆回去了,再不久,京城被滅。

 京城遍地腥膻,金陵歌舞升平。

 北方的災難,和江南繁華,又有什麽關系呢?!

 顧肇跡不行,那換做現在的孫傑呢?

 崇禎並不知道孫傑的真實實力以及兵馬狀況,只知道他手中有兵,而且還很厲害。

 加上曹化淳和楊嗣昌拿人手短,不斷的在崇禎身邊說好話,渲染孫傑的忠心。

 這讓崇禎那顆沉寂的心,再次活了過來。

 “陝西總兵,領右軍都督府,提督操江,南下金陵,整備軍務……”

 一個又一個短句,從崇禎的口中說出。

 只是,曹化淳已經出去了,這話只有他能聽到。

 崇禎畢竟是皇帝,世上最敏銳的權利生物。

 孫傑既然能震懾遼東,為何不能震懾江南呢?

 遼東建奴和流賊現在大殘,正是趁機收稅的大好時機了。

 這次終於騰出手來,崇禎如何會手軟?

 把孫傑扔到江南,崇禎也可以趁機往陝西安插眼目。

 即便現在用不上,以後也能用的上。

 讓孫傑沉冗在江南瑣事中,讓他無法經營陝西。

 倘若邊事有變,再行調回也不差。

 心裡想的倒是挺美,若是真的把孫傑調到江南去,那可真如了孫傑意。

 正愁沒有出海口,不知道怎麽發展海貿,崇禎就送上門來了。

 崇禎胸口的怒火漸漸平息。

 不過,事要一步一步的做。

 如今建奴和流賊已經漸漸平穩,不著急,慢慢來。

 崇禎又回到了龍椅上,想著中興大明的豐功偉績將從自己手中實現,一抹笑容從稀稀疏疏的胡子下面滑出。

 以孫傑震懾遼東、震懾江南,再以遼東和江南反挾孫傑。

 從江南搞出錢糧,再行練兵……

 他看到了自己中興大明的那一天,看到了萬國來貢的場面……

為您提供大神數沙人的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一百三十五章:崇禎的豐功偉績免費閱讀.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