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家後門能到明末》第212章:第1個5年計劃
,最快更新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最新章節!

 中華元年七月弘光元年七月原崇禎十四年七月朱聿鍵終於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南陽。

 和他一起回去的,還有那個陸振飛。

 在路振飛的幫助下,朱聿鍵迅速整合了唐王府。

 依靠著路振飛帶來的人手,勢力開始擴散到整個南陽。

 南陽的官員倒是有幾個忠心耿耿的,可大勢之下,骨頭再硬也是白搭。

 臣服,活;反抗,死。

 朱聿鍵雖有仁德,但隻對自己人仁。

 在鳳陽大牢這些年裡,已經讓他退去了以前的青澀和幼稚。

 大部分官員和當地衛所軍官,幾乎直接跪倒在地。

 他們也要為自己的前途考慮。

 南明朝廷眼看著分崩離析,不抱緊一個大腿,以後還怎麽混世道?

 天下局勢發展至今,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來,天下要變了。

 這是從宋朝之後,最巨大的變化。

 明朝的士紳還有官員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手中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他們在地位以及職權上,遠遠沒有辦法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相比,甚至也沒有辦法和隋唐之時的世家相提並論。

 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想成為那樣的存在,換句話說,他們做夢都想變成世家門閥。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沒有人會嫌棄自己手中的權力太大。

 這次周延儒做的那些事,讓他們成為門閥世家,多了一些可能。

 總要搏一搏,萬一成了呢?

 尤其是沿海的那些士紳,他們可要比內陸的那些地主士紳興奮很多。

 對於他們來講,他們身後還有一條最大的退路——退到海外。

 如果在內地討不到好,憑借著手中的兵力,也可以在東南亞附近稱王稱霸。

 並不是沒有先例,

大明初年盤踞在東南亞的陳祖義便是如此。

 鄭芝龍沒有投降朝廷之前,基本上也是如此。

 一時之間,中原、湖廣、山東、南直隸,群雄並起,猶如東漢末年一般。

 尤其是那些地主,他們手中的個戶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士兵。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倒也促進了地方的“繁榮”。

 雖然這些士紳沒有打過仗,但或多或少家中都會存有一些兵書,也知道當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章的那九字真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些地方,各種各樣的小型城堡拔地而起,建築材料價格水漲船高。

 尤其是在南方的那些佛朗機人或者紅夷人,趁著這個機會,大肆拋售武器。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孫傑站在富平堡的城牆上,看向南邊。

 很久沒來過這裡了,最近孫傑手中也沒有什麽事,所以就過來看看。

 正值夏季,馬上便是夏收。

 今年的小麥長勢喜人,眼看著又是一個豐收年。

 田間地頭,大量百姓帶著草帽在裡面勞作,為夏收做最後的準備。

 明末氣溫較冷,夏收時間也比現代推遲一些。

 孫傑走在這泛著金色光澤的田地裡,陣陣微風吹來,翻滾著道道金色麥浪。

 這是孫傑從現代弄來的高產種子,比這個時代的種子好上很多。

 王筆走在他的身後,當年的一個帳房,現在也變成了位高權重的戶部尚書。

 他說道:“去年一年,陝西境內,百姓人數較往年多了三人,其中有二十八萬人是新生兒。

 隨著農事漸漸平穩,以及陛下的政策落實,人口會越來越多。”

 不得不說,生孩子是這個族群的天賦,只要有太平日子,以及足夠的糧食,人口將會呈指數增長。

 更別說孫傑還制定了非常誘人的生育獎勵。

 這是一個好事,對於現在的孫傑來講,人口數量越多越好。

 他接著說道:“各地的學校也修建的差不多,社學也已經普及了十之六七,縣學和府學基本上已經普及完畢。

 前朝時,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的縣學和府學,不需要額外修建校舍,直接派遣老師過去就行!”

 “大秦大學籌辦的如何了?”孫傑拔了一根小麥,看了看麥穗情況,隨口問道。

 大秦大學是孫傑很久之前就定下來的計劃。

 在此之前,孫傑設立過西安府府學,但面積小,人數少,應付一時還可以,應付不了一世。

 隨著手中的地盤越來越大,以及人口數量越來越多,西安府學已經不行了。

 孫傑不想搞科舉制度,這種制度雖然也有先進之處,但對於現在來說,已經落後了。

 必須要分科培養人才,該乾哪一行,就乾哪一行。

 不能稀裡湖塗一把抓,培養一些,碌碌無為,只會說聖人訓的廢物出來。

 同時,孫傑打算用高考來取代科舉。

 教育部尚書楊和急忙前進一步,恭敬的道:“回陛下,大秦大學的校舍已經修建完畢,於京兆府長安城東,佔地四千余畝。

 下轄政務學院,工科學院,理科學院,文科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師范學院以及歷史學院。”

 楊和雖然也是陝西人,但追隨孫傑的時間不如楊臨他們。

 做到如今這個地位,基本上考的就是勤勞刻苦。

 他的本事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刻苦的。

 四千余畝看起來很大,但也僅僅只是目前夠用。

 等以後佔領全國,四千畝就不夠了。

 大秦大學下面的這些二級學院,沒有高低之分,全部屬於平級。

 政務學院,以培養官員為主。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畢業之後就能直接當官,這也僅僅代表他們有當官的資格。

 畢業之後,他們會參加公務員聯考,只有考上的人,才能當官。

 而且,必須從基層做起,不管成績優劣,都是如此。

 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起於州部。

 孫傑可不想以後的朝廷中樞,都是一些碌碌無為的廢物。

 剩下的工科學院、理科學院等,職責基本上和他們的名字一樣。

 這些學院的學生在畢業之後,會給安排工作。

 基本上都是一些官辦工廠、地方官學、各地醫院以及各個研究所和研究院。

 在不遠的將來,孫傑肯定會成立研究所和研究院。

 在研究所和研究院之上,設立大秦翰林院。

 那些有突出貢獻和發明的人,可被選為院士,享受國家俸祿,以及相應的地位。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孫傑問道。

 楊和回道:“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就是相應的老師和學生還沒有到位。

 老師目前很缺,政務學院、文學院、歷史學院、醫學院、農學院和師范學院沒什麽問題,工科學院和理科學院老師奇缺。

 陛下的那些書籍,能看懂的人實在不多,更別說教授學生了。

 還有學生,陛下設立的那些學校,目前還沒有畢業生。”

 政務、醫、文、歷史、師范以及農學院,這些學院不怎麽缺老師。

 這個時代的官員又或者出眾的文人都能擔任,郎中也不缺,多的是。

 農學院的老師也好解決,三條腿的人不好找,會種地的人多的是。

 在明末這個環境下,有的是會種地的文化人。

 雖然明末跟拉胯,但社會風氣還比較開放。

 喜歡雜學的讀書人不少,有寫《天工開物》的宋應星,有寫《物理小識》的方以智,也有寫《農政全書》的徐光啟。

 找一些會種地的讀書人,可要比找三條腿的蛤蟆簡單多了。

 事實上,孫傑剛來明末後,就開始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陳德,如今就是一個種地大老。孫傑給了他不少從現代帶來的農書,他也已經爛熟於心,同時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這些年帶出來的學生也不少,農學院的老師壓根不用擔心。

 工科學院和理科學院就不同了,這兩個學院教授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孫傑從現代帶過來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甚至還有大學期間的數、物、化,以及機械、鍛造、模具等大量工業書籍。

 這些書本,沒有專業知識別說學習了,看都不一定能看懂。

 盡管孫傑將裡面複雜的內容進行了刪減,但想要掌握,也沒有那麽容易。

 “臣帶著教育部的官員研讀過陛下的工、理兩科的書籍,幾乎看不懂。

 上面的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楊和一臉慚愧。

 這事也不能怪他,這玩意,別說是楊和了,哪怕是孫傑,在第一次看到這些書的時候,也是相當懵逼。

 “這樣吧,前一陣子,我不是從北平府那邊弄回來了一些洋鬼子嘛,你們把他們用上,他們或許能幫上忙。

 對了,到時候要嚴格監視他們,不能讓他們隨意走出長安城,更不允許他們走出京兆府。”孫傑說道。

 倒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湯若望這些家夥掌握的工、理科知識,確實要厲害很多。

 有基礎的知識,看懂孫傑的那些書籍,問題不大。

 太過高深的可能夠嗆,但入門的那些,應該差不太多。

 這也是孫傑留著湯若望這些人的原因。

 以後,要是遇上洋鬼子,能臣服的,就讓他們當老師去。

 只要保證他們逃不出去,就沒什麽大問題。

 ……

 當孫傑走進富平堡的城牆後,太陽終於落下了西山。

 參將府還是那樣的整潔,幾乎一塵不染。

 這裡每日都有人打掃,因為這是龍興之地。

 孫傑坐在書房中,靠著椅子靠背。

 面前的桌子上,一盞台風散發著明亮的光。

 風吹過簷鐸(屋簷下的風鈴),清脆悅耳。

 孫傑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的燈光。

 “雖然玻璃鏡子還有市場,但也應該把玻璃製造工藝拿出來,同時修建玻璃工廠。

 到時候招募工人,提供就業,促進發展。”

 孫傑一字一句的說著計劃。

 目前的孫傑當然能從現代往這裡搬運玻璃鏡子,但他不想一直這樣下去。

 起步階段,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積累原始資金。

 畢竟一本萬利。

 當實力達到一定程度後,這種方式就不太行了。

 必須要讓百姓參與進來,提供就業的同時,為朝廷帶來稅務收入,推動經濟的發展。

 “還有鋼鐵廠、布廠、水泥廠,這些廠子都必須開建。這可是重工企業,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北邊的科爾沁,也應該發展畜牧業,用養殖畜牧業把他們困在一處,在附近適合耕種的地方耕種青儲玉米。

 蒸汽機車頭可以在現代生產,那東西生產起來也不困難。

 但鋼軌不行,這東西需求量太大了,為了一些鐵軌頻繁的使用金門不劃算。

 這東西也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想辦法讓其在這個時代生產,還能提供就業,推動經濟。

 又不是跑高鐵的鐵軌,生產一些跑蒸汽機車的鐵軌,應該沒啥問題。

 清朝都能生產的東西,沒道理我不行!

 對了,還有發電廠!”

 孫傑睜開了眼睛。

 目前,孫傑麾下的地盤,使用的燈具或者其他器械,基本上都是太陽能的。

 太陽能能用一時,用不了一世。

 想要點亮整個京兆府的夜空,就必須把發電廠搞出來。

 在這個時代搞發電廠,難度可不小。

 沒有專業的人才,就算背靠現代有足夠的材料,也沒什麽大用。

 “或許,我應該在現代先修建一座小型發電廠,然後再把這些發電廠直接用金門吸過來?

 以前只是搬運貨物,這次直接搞一座建築,從來沒這樣搞過。

 根據之前的情況來看,理論上應該是可以的。

 不過,弄過來之後,維護人員從哪裡來?還有城中的線路布置?”

 孫傑站了起來,推開書房的房門,走進了黑夜中。

 簷鐸在風中起舞,奏響了夜歌。

 孫傑在夜中漫步,思索著未來。

 “或許,我應該建造一個簡單的電廠,類似於上個世紀的老電廠!”

 “對,就應該這樣。目前,對電力沒什麽需求,傳統老式電廠就行!”

 “效率低一些無所謂,機械結構多一些也無所謂!”

 “最好沒有智能系統,那東西在這個時代,幾乎沒有可靠性!”

 “老式電廠好啊,維護簡單,人員培養也簡單,不需要掌握太多電學知識!”

 將所有考慮的事情都考慮到之後,孫傑回了書房。

 取來一張宣紙,平鋪在桌子上。

 七個大字位列其上:“第一計劃”!

為您提供大神數沙人的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兩百一十二章:第一個五年計劃免費閱讀.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