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錦衣狀元》第708章 內3關總督
西北軍情日漸緊張,朱四將楊廷和、蔣冕二人,連同兵部尚書彭澤和戶部尚書孫交,傳召至乾清宮議事。

  朱四很直白,一上來就把西北軍情簡單分析給了幾人聽。

  「……朕聽說,白羊口失陷後,到如今關口都還缺損,雖然當時韃靼騎兵從關口撤走,但過去幾月,白羊口也沒修複,甚至都還沒開始維修,從白羊口到宣府北的張家口等地,一直都有韃靼人襲擾,本來韃靼人只是威脅我們的外關口,但九月後,韃靼人騎兵從白羊口長驅直入,在我大明宣大一線如入無人之境,連內三關都接連遭到韃靼人襲擾,警訊頻出……」

  西北軍情說緊張吧,當然也很緊張,但有一點好,那就是韃靼人幾乎沒有攻破任何一座堡壘。

  大明軍隊龜縮在城塞內,看著韃靼人在城外肆無忌憚搶掠,可以說內三關倒馬關、紫荊關和居庸關,一直到外關這片區域,成了韃靼人縱橫馳騁的「牧場」,韃靼人騎兵在如此廣闊的天地內撒歡,最要命的就要數生活在其間的百姓,所以無奈之下,百姓早早就遷居到城塞或者是進入內關關口以南避禍。

  蔣冕道:「陛下,如今除了白羊口被毀外,其余城塞,並無失陷之警訊。」

  朱四歎息道:「現在沒失陷,等失陷的時候就晚了吧?朕想問問,難道先皇在的時候,韃靼人也這麽無禮嗎?」

  一個問題,讓在場的四名頂級文臣沉默下來。

  朱厚照再怎麽無能,再怎麽被人抨擊,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朱厚照在位時,西北大致還算平靜,韃靼人哪敢這麽肆無忌憚到大明關口內撒野?

  更別說那時草原還是達延汗統治下,而朱厚照更是跟達延汗親率人馬有過正面交鋒,並沒有吃虧,從那之後有五年時間韃靼人沒敢大規模犯境。

  現在被朝臣公認為「昏君」的朱厚照死了,換上一個「明君」,朝野上下正在歡呼要撥開雲霧見月明了,結果韃靼人可不管你那套,我們韃靼人怕的就是前面那個怎怎呼呼的正德帝,什麽嘉靖帝,不過是旁支上來的小屁孩,不值一提,這時候我們不出來撒歡,要等什麽時候?

  朱四道:「朕是不是連先皇都不如?」

  這話好似在自嘲。

  楊廷和見朱四灰頭土臉的樣子,不由出面安慰道:「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如今西北局勢,全因先皇時亂政叢生而起,女乾佞當道,以至西北軍備松弛,法紀不存,才令外夷有機可趁。」

  「話是這麽說……」

  朱四道:「可朕心裡總覺得,朕做得不夠好,朕雖然想做一個守成之君,但若韃靼人都侵犯到我內三關,朕還無動於衷的話,那下一步,韃靼人是否就要寇破內關,長驅直入,殺奔我京師而來?」

  這點朱四還真不是妄自菲薄,嘉靖時西北軍政一天比一天松弛,這也鑄成了後來「庚戍之變」中韃靼兵馬劫掠京師的大變亂。

  楊廷和面對自怨自艾的小皇帝,不知該說點什麽好。

  畢竟皇帝有危機意識,對大臣來說不算什麽壞事。

  朱四道:「朕想派京營人馬,緊急馳援宣大,以防止戰局進一步惡化。」

  「陛下……」

  楊廷和大概猜到朱四先前的那些話是在做鋪墊,等當聽到朱四最後一番話,立即便要出言反對。

  朱四打量楊廷和:「楊閣老,莫非你有更好的意見?或者你覺得,現在西北局勢,不需要增派人馬協同守備?若是內三關被襲擾,或是韃靼人的散兵遊勇突然集結成大軍,殺奔一處,我大明內關關口一定能守得住?」

  本來楊廷和想好好跟小皇帝論一論,但聽到這兒,頓時覺得小皇帝態度有異。

  換了朱四剛登基那會兒,楊廷和會毫不

  猶豫繼續反對,直到朱四放棄決定,但現在……楊廷和跟朱四直接打交道有一年半時間了,對小皇帝的脾性有所了解,或許這是小皇帝專門為他挖的一個坑,等著他往裡邊跳呢?

  朱四道:「先前朝堂上,諸位卿家不是也議過,以京營人馬出鎮西北,乃當前最好策略?朕思來想去,不能因為朕在京師,就放棄西北萬千百姓,西北不安,京城危矣,若是西北安寧,那京城就算只有一座空城,也是萬無一失。」

  此話一出,讓幾名文臣刮目相看。

  你這天子守國門的態度還挺偉光正,不貪生怕死,孺子可教也。

  可問題是……

  你不怕死,我們怕啊!

憑啥從京師抽調兵馬去宣府,三邊不是已經調了嗎?另外你從遼東等處調兵,也挺好的啊。

  楊廷和心裡有些著惱,他現在已經總結出經驗,但凡朱四把他們叫來乾清宮來說事,必定沒什麽好事,現在小皇帝又想自作主張,雖然從大勢上來說,從京營調兵往西北馳援,保證居庸關、倒馬關和紫荊關等內三關安穩,是正確選擇。

  但楊廷和還是不能讓小皇帝形成一種跳過朝堂議事,自作主張,完了再通知文官一聲的壞習慣。

  應該是我們商議出策略,來通知你,你照著執行就行了……現在陛下你是本末倒置啊!

  皇帝應該受文官的挾製,而不是我們要為你一人左右!

  這其實也是朱四登基後,君臣間最大的矛盾點所在。

  朱浩一直幫朱四崇揚君權按,而楊廷和則想把君權關進籠子裡……本身楊廷和沒錯,朱浩清楚,君王權力不能太大,否則就會胡作非為,好像朱厚照一樣幾乎不受限制。

  但朱浩不得不出面幫朱四,因為二人利益完全一致,再加上哪有皇帝真的願意把自己的權力交給大臣的?朱浩出手相助,讓朱四感覺心裡有底,應付文官咄咄逼人的攻勢毫不落下風,才把朱浩當成肱股之臣。

  「幾位卿家,朕想派以為臨時督撫,出鎮倒馬、紫荊、居庸三關,統轄京師周邊禦敵事宜,不知諸位有何好推薦?」

  朱四也不藏掖,直接把自己的意圖說出來。

  楊廷和面色陰沉,他也料到皇帝鋪墊這麽久,應該就有這方面的意思,但現在話直接說出來,其實反對起來並不太難。

  但出頭之事,不能由他來做,於是瞥了彭澤一眼。

  彭澤作為大明兵部尚書,自他上任後,被人詬病已非常多,就在於他跟王瓊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話說正德時為何西北一直平安無事,一方面是朱厚照對於軍政很上心,再便是大臣中有王瓊這樣的奇才,能鎮得住西北那群妖魔鬼怪。

  彭澤跟王瓊的鬥爭,不論對錯,甚至可以說彭澤還得到文官集團的支持,以及站在了道德製高點上,畢竟王瓊跟佞臣走得近,這就讓彭澤成為「正」,而王瓊成為「邪」。

  但回到最基本的能力問題上,彭澤怕是拍馬也比不上王瓊,要現在兵部尚書時王瓊的話,估計韃靼人都不敢來襲,來了也讓你有來無回,什麽三邊、宣大內部矛盾,有王瓊在,誰敢亂說話?

  到時王瓊隨便把自己派系的一個人挑出來塞去西北,那都是能以一人震懾全局的,就像被他隨便派到江南的王伯安,輕輕松松就把寧王之亂平息,誰敢跟王瓊對著乾?

  彭澤頓時感覺壓力山大。

  彭澤道:「陛下,若是再派人出製內三關防務,要是內關跟外關間出了戰事,那……那……以何人軍令為先?如此等於是令西北軍政混亂,請陛下三思……」

  這明顯是被趕鴨子上架後說的話,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所以論點站不住。

  大明督撫都是臨時設置,派

  出去的目的都很明確,既然委派的是內三關總督,那在軍務調度級別上,自然要比宣大、倒馬等外關總督要低,但問題也在這裡,若是韃靼人目標仍舊只是外關,內三關總督不用做什麽事,現在皇帝設置了前提,為防止韃靼人進攻內關,才設立了這麽個職位。

  你是耳朵不好使,還是腦子不好使?

  這還用得著問嗎?

  朱四冷冷道:「彭尚書,朕之意,以要員鎮守內三關,這一片本受宣大總督協調,但如今宣大總督人在大同,怕是傳譯車馬都達不到內三關,而內三關與京師間卻暢通無阻,朕為何要讓宣大總督來對內三關下令?出了事,彭尚書你能承擔嗎?」

  彭澤無言以對。

  朱四繼續道:「朕便這麽說吧,朕中意之人,乃王府出身的唐卿家,也就是唐伯虎,他在安陸州時,就曾以數百王府親兵,全殲了幾千盜寇,以他的能力,應付韃靼人應該不難,朕信任他。」

  此話一出,連孫交都暗自皺眉。

  平盜臨時頭領,能跟手握大權的西北督撫相比?陛下,您真是舉賢不避親啊,臣等還以為你會再拐彎抹角一番,推薦一堆人,最後不行,才把唐寅給推出來,結果你上來就直接推唐寅?

  再說了,別人不知道安陸那一戰的情況,俺老孫還不知道嗎?什麽幾百滅幾千,你騙鬼呢?

  你鬼都騙不了,還想蒙住楊廷和,你這是豬油蒙了心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