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我是闖賊》第二百三十五章 剿匪生財
活躍在甘肅東與寧夏西的周大旺,韓朝宰兩路義軍,不知為何,驟然揮兵西進甘肅中,與甘州鎮城精銳魯家軍大戰,致使此地的流民,驟然猛增。
  像是呼應一般,活躍在甘肅肅州的闖王義軍,也抽了筋似的,突然冒出,縱橫在甘州高台所一帶,與之呼應。
  躲避戰火的流民,攜家帶口,不得不在寒冬臘月逃難,至於逃難的地點,東面寧夏,山西,陝西都不行,寧夏本就荒蕪貧瘠,山西陝西大旱大疫,自己屬地百姓都養不活,逃難到甘肅來。
  只有前往甘肅最西的肅州,聽說那邊有個冠虜鄉堡,乃是世外桃源,上官仁義,百姓富足,正在招攬軍民屯田做工。
  於是,甘州那邊躲避戰火的百姓,像搬遷的螞蟻一樣,沿著官道朝西邊而來。
  沿途,他們發現官道上,許許多多的行商,也似乎目的地與自己一樣,稍一打聽便知,這些行商,也是前往冠虜鄉堡而去。
  冠虜鄉堡下轄的兩山口堡,重開關外商道,允許行商出關與草原異族部落交易,豐厚的利潤,讓這些行商,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不顧天寒地凍,想要大賺一筆。
  聽到行商們談亂冠虜鄉堡的政策,其中偶爾提到安置流民的方法,讓這些前去逃難的百姓,頓時心中有了底。
  冠虜鄉堡需要大量的人,不管去到多少,都能得到安置,采礦,冶煉,工坊,築建墩堡的工地,都需要大量的人。
  只要前去,就能憑雙手養活自己跟妻兒。
  這個消息讓心中忐忑的流民,欣喜若狂,這個世道,能靠雙手獲得食物養活家人,是多麽讓人心動的事情。
  別說下礦或者冶煉,或者工坊的夥計很累,都是苦哈哈的農民,能活著就行,累算什麽。
  況且,除了足夠飽腹的食物,還有錢糧補貼,乾足一定的時間,還能在冠虜鄉堡參與分田落籍,這等好事,這等上官,讓人碰見了做夢都會笑醒。
  等流民們過了高台所,小心翼翼的避開闖王軍與高台所守軍的大戰,再過了討賴河,來到臨水鄉堡的地界。
  他們陡然發現,河對岸的臨水鄉堡處,設立了無數個招攬流民的安置草棚,草棚內熬煮著香濃的米粥。
  草棚上豎起旗幟,上書:冠虜鄉堡流民接待處。
  由臨水鄉堡民兵大隊的民兵們維持持續,讓流民們按持續排隊,等排隊喝了香濃的米粥以後,逃難的百姓終於感到了一絲溫暖,驅散了沿途的風寒。
  再等幾個攢吏們詢問以前從事的職業,如實回答後,每戶都得到了一個‘派遣條’,不過大多都是前往黑山或馬鬃山礦山。
  只有小部分有技藝的流民,如鐵匠,瓦匠,木匠等,會被單獨標識,分到冶煉或建造工地,充任工匠,一來就有錢糧補貼。
  被分派好的流民們,接著就按批乘坐騾車,沿途民兵護送,送到各處。
  從十一月中旬起,到了現在臘月中,每天前來冠虜鄉堡投靠的流民,更加的多了。
  以前每天大概前來的流民,平均幾十戶而已,現在每天足足上百戶,甚至更多。
  對於越來越多的流民,逃難的百姓,李乾心中是又喜又憂。
  喜的是自己一項缺乏人口,兩座巨大的礦山,需要更多的曠工開采礦石,冶煉鐵爐也需要人,以及水泥窯,玻璃窯,建造工地。
  甚至各個兵種的招兵處,也需要新的兵員。
  再多的人也能吞的下,況且隨著他們的前來,無形中增加了巨大的宣傳效果,致使以後會有更多的流民前來。
  冠虜鄉堡專事宣傳政策,招攬流民的孩兒軍,以及暗中的白蓮教教徒,甚至拜托往來的行商,已經初見效果,很長一段時間,都無需擔心因為人口的缺少,而滯育發展。
  但是,隨之而來就是憂愁,增多的人口,消耗大量的糧食,堡內存量不多,歷次繳獲數千石的糧食,按照這個勢頭,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了。
  冠虜鄉堡現在金銀不缺,拜托春曉夫人前往內地發賣的古玩字畫很有市場,換來了很多的錢財。
  但是,由於現在臨近春節,兼之青黃不接,湖廣,江南一帶百姓賣糧的很少。
  春曉夫人鷹隼傳來消息,想要買糧,只能從大糧商哪裡購買,但是價格方面,比往常高上一成。
  李乾恨得牙直癢癢,但也沒有辦法,只能叮囑春曉夫人,將帶去的古玩字畫,全部買成糧食。
  春曉夫人自無不允,但是購置糧食再運回甘肅肅州,需要一個多月之久。
  冠虜鄉堡的存糧要接不上了,支撐不到春曉夫人運糧回來。
  鑒於此,李乾只能重拾老辦法,剿匪生財,督促麾下各軍,按照大婚之日既定計劃,立刻出發剿匪。
  大明天災,各地賊匪多如牛毛,不光是冠虜鄉堡所屬,臨近十營莊鄉堡,洪山鄉堡,金塔寺鄉堡,紅水鄉堡,臨水鄉堡都是賊匪橫行。
  出峽谷關堡向北,向西,大漠草原之中,更是無數的馬匪,沙盜,如蚊蠅一樣多。
  這些賊匪對李乾來說,都是財源之地,不說李乾現在缺糧,縱然不缺糧,也早就打算剿滅他們,以戰養戰,訓練新兵。
  至於大明各個衛所軍堡的守備界限,什麽伸手過境是大忌,不得上峰命令,擅自出兵剿匪等,對李乾來說,算個屁。
  只要不是擅起邊釁這等震動朝堂的大事,李乾都無需理會。
  李乾把握著度,肅州路內,沙河州城一帶,他可以橫趟,上峰縱然知道,也會當做沒看見。
  當天,張成率領火銃兵出冠虜鄉堡向東北而去,以討賴河為界,沿途臨水鄉堡,金塔寺鄉堡兩地的盜匪,全部剿滅。
  陸達帶領的刀盾兵,出冠虜鄉堡向西,剿滅十營莊鄉堡境內的賊匪。
  白旺的長槍兵出冠虜鄉堡向南,將紅水鄉堡與洪山鄉堡境內的賊匪剿滅。
  劉宗敏,田見秀,劉元芳幾人,出峽谷關堡,向北入草原大漠,成一個扇形,扇形以西到合黎山,扇形以東到龍首山,方圓五百裡,務必剿滅所見的馬匪,沙盜。
  一支支軍隊外出,如巢穴中覓食的工蟻,以冠虜鄉堡這個蟻後為中心,開始了浩大的剿匪。
  在東北的金塔寺鄉堡境內,由於靠近邊牆與討賴河,賊匪尤其的多,如田壟的雜草一般。
  大大小小的山上,或者沿河水窪,但凡地勢稍微險要之處,都盤踞著或大或小的土匪。
  他們人數從十幾人到幾十人,最大的也就百十人,時不時出來打家劫舍,綁票行商勒索錢財。
  這些地方都是山區丘陵,最容易窩藏土匪,而且這些土匪人數不多,恰好適合李幹練兵的目的。
  鷹隼往來傳遞消息,冠虜鄉堡上空,不時的有唳唳的尖鳴聲,艾爾肯忙的腳不沾地,將一封封捷報取下來,交給李乾。
  張成率先傳回了消息,剿滅金塔寺鄉堡境內土匪巢穴三處,從巢穴中抄出白銀三百余兩,銅線數十兩,兵器數十把,馬騾十余匹,糧米三百余石,斬獲土匪三十首級,俘獲土匪六十余。
  所得繳獲,錢糧物資送往冠虜鄉堡財務院,俘獲土匪按照慣例,送往黑山,馬鬃山挖礦去了。
  從張成的信中語氣可以看出,他對第一個取得戰果之事,很是自豪,並且讓主公放心,火銃兵縱然不與刀盾兵長槍兵配合,單獨面對土匪之流,也穩操勝券。
  張成繼續向東北而去,李乾與醉娘蹲在防守官廳外,看到運送回來的物資,都是兩眼放光。
  果然,剿匪來錢就是快,這才出去兩天不到,張成就先後剿滅了三股土匪,送回三百余石的糧食,以及錢財武器馬匹,大大緩解了流民增多口糧不夠造成的心中焦慮。
  軍中軍機處登記好功勳,等所有剿匪行動結束,再行論功行賞。
  接著,南面的白旺與西面的陸達,也傳來捷報,兩人各剿滅沙盜,土匪兩股,獲得銀銅兩百余兩,米面三百余石,騾馬,驢子五十多匹,武器百余件。
  兩人捷報傳來的時候,麾下軍隊腳步不停,繼續按照計劃,推進剿匪。
  冠虜鄉堡的剿匪動作, 果然沒有引起臨近鄉堡防守官激烈反對,或者說,他們不敢有激烈反對。
  沙河州城那邊,原操守官常世遠貶官調任臨水鄉堡被殺,現操守官一職空缺,州城事物由僉書官暫領,他得麾下夜不收匯報後,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就當看不見。
  他們的沒有一點反對的平靜,讓李乾嗤之以鼻,鷹隼傳遞消息給各軍主將,命令他們無需隱藏行蹤,盡管亮明身份,大著膽子剿匪。
  得到李乾的命令,各軍主將驟然加快剿匪攻勢,接踵而來的就是一封封報捷信件。
  越來越趨向於財迷的醉娘,每天都在歡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跟相公李乾一起,蹲在防守官廳門口,看著源源不斷送來的繳獲物資,點數著錢糧武器馬匹。
  出峽谷關堡的劉宗敏,田見秀,劉元芳幾人,也終於傳回捷報,捷報上的繳獲物資,頓時讓醉娘笑眯了眼。
  劉宗敏的神霄戰車兵與田見秀的遊騎兵,劉元芳的重騎兵,剿滅了盤踞在威虜衛所城舊址上的馬匪‘遮住天’。
  一戰斬獲馬匪七十余人,俘獲馬匪及其家眷七百余人,繳獲戰馬四百余匹,騾子驢子三百余頭,糧食米面八百余石,黑豆麩皮等馬料四百余石。
  繳獲武器刀槍弓弩三百余把,鐵甲十余具,皮甲百余具,棉甲六十余具。
  繳獲牛一百頭,羊七百頭,牛皮一百余張,羊皮二百余張,另有其他茶鹽醬醋菜油,鐵鍋,帳篷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