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我是闖賊》第二百零三章 大發明家韓霖:混鋼法,地坑院,水力鍛錘
不過,灌鋼法與水力鍛造法,還需具體到鐵爐房看看,才能進一步改進,現在軍政會議中,不適合細說。
  李乾揮手讓陶宗旺,唐隆二人回到座位。
  看向韓霖。
  這人是大才,在李乾的記憶中,韓霖此人,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火器專家,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發明家。
  李乾帶著殷切的目光,咳嗽幾聲,終於將韓霖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這邊。
  “梅花不老青山在,功名清絕留蒼艾!!——”
  李乾忽然一句詩吟出,韓霖乃是舉人,自然明白,李乾這是在勸他,莫要急著做舔狗,等有了功名,自然佳人會來。
  韓霖臉色一紅,訕訕而笑。
  “大人,學生對這個議題,有幾個看法,還請大人與諸位斧正。——”
  韓霖知道,該到了自己表現的時候,大人說得對,只要自己表現出才能,獲得大人的青睞,一朝權勢在手,何愁拿不下傷輕君這個奇女子。
  李乾眼睛一亮,期待著這個後世記憶中的火器專家,發明家,能帶給自己什麽樣的驚喜。
  韓霖走到大廳正中,含笑,羅圈一禮,姿態甚是風流。
  “康師兄在前,記名弟子韓霖,見過師兄!——”
  韓霖曾求學於徐光啟,康健身為徐光啟的入室弟子,韓霖理應拜見。
  “原來你就是老師口中的那個天資聰穎,悟性十足的韓師弟?...愚兄魯鈍,被老師時常拿你做榜樣鞭撻。”
  康健回了一禮,想到往昔,一臉鬱悶。
  韓霖眉毛一挑,很是得意,眼角余光瞥向傷輕君,看罷,我很厲害的。
  不料,康健又說道:“韓師弟,你遊歷無蹤,也不去了書信到北平,三師姐可是時常念叨你。”
  “正好今日得見,稍後愚兄書信一封給三師姐,也省的三師姐想念。.......”
  韓霖頓時臉色大變,急的連連擺手:“康師兄切莫如此做,想陷小弟於虎狼之下乎?”
  廳內角落,一聲冷哼適時響起,韓霖頓時滿臉苦澀,康健後知後覺,看看傷輕君,再看看韓霖,方才恍然。
  康健很不好意思的對韓霖憨厚一笑。
  李乾好笑的看著這一切,已經暗中留意,等軍政會議後,就讓康健寫一封書信給他師姐。
  勢要將徐光啟門下,全都誘騙過來。
  韓霖,對不起了,你的修羅場,本官就管不了了。
  “好了,韓霖,你與康健師兄情誼,會後再說,現在,本官可是很期待你的意見?”
  韓霖悶悶應了一聲,有點無精打采。
  “大人,學生第一個意見,乃是為唐隆大匠準備,這個方法,可為唐隆大匠,節省一倍時間,提高一倍的鍛造質量。”
  “此乃謂之灌鋼法。”
  “唐大匠不知此法,乃是因為傳承問題,匠戶世代為匠,很少能接觸外面的知識,所以唐大匠不知也不足為奇,不單唐大匠不知,天下諸多匠戶中,知道的極少。”
  “其實,灌鋼法早在西晉就以出現,隋唐宋元四朝,加以改進,至我大明,則技術已臻完善。”
  “詳細記載了灌鋼法的具體操作,學生求學徐大人的時候,又與老師討論實驗過,發明了更進一步的煉鋼之法。”
  “謂之混鋼法,以熟鐵為料鐵,置於爐中,將生鐵放在爐口,當爐溫升高,生鐵融化,以火鉗夾住,左右移動,翻轉料鐵,使料鐵上均勻滴下生鐵液。”
  “這樣,既能很好的產生滲碳作用,又能使鐵與鐵渣分離,鍛造出更好的鋼材。”
  “大概意思是這樣,無論灌鋼法與混鋼法,學生手裡都有具體的操作圖示,會後,當送與唐大匠。”
  唐隆激動驚喜,猛地站起身來,深深一揖:“唐隆謝過韓先生!——”
  “唐大匠莫急,學生還有一法,謂之水力鍛錘。......”
  唐隆剛起身,又聽聞水力鍛錘之法,頓時身體一個激靈,驚喜喊道:“韓先生連此法都懂?——”
  韓霖自得一笑:“些許小道爾,唐大匠莫急,且聽學生簡述後,稍後一起教於大匠。”
  “其實水力鍛造法聽起來很神秘,其實深究起來,早在漢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明了水硾,與之鍛錘相比,只不過一個用來給谷物脫殼,磨粉,一個用來鍛造。”
  “祖先都能想到,將水硾用在谷物上磨粉,難道漫長的歲月過去,我們這些後背子孫,就想不到將水硾用在鍛造鋼鐵上面?”
  唐隆聞言,頓時面色一紅,很是難為情。
  “只需尋找河水有落差之地,建造水輪,水輪有轉軸,轉軸連接大錘,大錘下有砧板,砧板放置鐵料。”
  “河水衝擊水輪,水輪帶動大錘,大錘鍛打鐵料,既可節省人工,又可得到精鐵,鋼材!”
  韓霖說吧,一攤雙手,很是無奈,滿滿都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唐隆身為鍛造大匠,經韓霖一解釋,腦海裡瞬間有了畫面,仿佛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就這麽簡單?
  即使會後韓霖不將具體構造圖紙交與他,他也能憑著經驗,自己摸索製造出來。
  唐隆懊惱,羞愧不已,這麽簡單,卻實用的方法,怎麽自己以前想不到呢?
  李乾心中喜不自禁,剛才還想到灌鋼法與水力鍛錘之事,自己以前對些相關的記憶,不是很多,還在犯愁。
  沒想到這個難題,只是片刻,就被韓霖解決了,不但解決了,還提出了更先進的混鋼法。
  韓霖有理論,有知識,有圖紙,唐隆有經驗,動手能力強,二人相加,冠虜鄉堡的鍛造水平,直線提高到當世一流。
  要是混鋼法有韓霖說得那麽好以後,冠虜鄉堡,豈不是能鍛造出中等鋼,上等鋼?
  哪怕合金鋼,也不是沒有可能!
  好的剛才,意味著最好的兵器甲胄,乃至精良的火器。
  等取下四川,雲貴,獲得銅礦,鋼鐵與銅的結合,將碰撞出這個時代,最犀利的大炮!
  單憑這一點,韓霖已經是足以與康健相比的大才!
  可還沒完,韓霖接過唐隆遞來的茶水,喝了一口,潤潤嗓子,又開始了他的表演。
  明末清初著名的火器專家,發明家,豈能僅僅只會灌鋼法,混鋼法,水力鍛錘?
  李乾很期待。
  “學生下面所講,乃是獻給大人您與諸位駐守一方的主官的。”
  宋獻策,劉宗敏,陳漢升,劉登,許兵,張鋒,黃松幾人,全都面色一喜,凝神細聽。
  “學生酷愛遊歷,曾出山西,過潼關,入河南,轉直隸,遍遊大半個大明,對各地民居建築,甚感興趣。”
  “閩南的筒子樓,河南的天井院,關中的地坑院,這些讓學生大開眼界之外,曾思索考慮,這些建築到底有何妙處?”
  “筒子樓匯聚一堂,天井院地闊天方,地坑院防風避震。......”
  “學生想到,這些各地的特色民居建築,可否異地而建?”
  “直到學生來到甘肅,先入慶陽,再到肅州,冠虜鄉堡,發現咱們的地窩子,筒子樓,頓時恍然。”
  “我們可以在肅州,在咱冠虜鄉堡,建造地坑院,作為民居。......”
  “一來,肅州位於最西,風大沙大,又偶有地龍翻身,建造地坑院,既能防風沙,又能避震。”
  “二來,地坑院冬暖夏涼,逢陰雨天,還可挖掘土井蓄水,如若仿北直隸在地坑內建造火炕,更可防甘肅嚴寒。”
  “還有更大的妙處,肅州處於邊疆,關外異族時常犯境,又有馬匪,盜賊襲擾。
  如果我們建造地坑院,可有效的躲避賊人的襲擾,效果不差於煙墩關堡。”
  宋獻策皺眉發問:“地坑院如何防水?”
  劉宗敏也疑惑說道:“若是馬匪,異族襲擾,從地坑院向下投煙火,豈不自陷火窯?”
  韓霖輕輕一笑:“二位大人,地坑院自有土井躲避夏日雨水,如若雨水過大,還可修建滲坑,不過,甘肅這邊,常年少雨。”
  “若是馬匪,異族襲擾,從地坑院上面射箭,或者投擲煙火,則無需擔心。
  可在地坑院內,修築地道,民居聚群,各家均地道相連,構築網絡,往來呼應,躲避箭矢煙火,當無憂爾!”
  劉宗敏難得的失態,大叫說道:“好,此法甚妙,以地道勾連所有地坑院,不但可以躲避賊人襲擾,還可以將地道延伸到地面隱秘處,防守反擊!——”
  劉宗敏不愧是武官,瞬間發現地坑院的軍事價值。
  李乾張大了嘴巴,心中感歎震撼,這不就是後世的地道戰麽?
  “劉宗敏,你再往深處想一想,你駐守的黑山鄉堡,還有,若是以後,我們攻打草原異族,搶了他們的草場,該如何駐守?”
  李乾念頭閃過,瞬間想到草原,並將問題拋給劉宗敏,誘發他的思維。
  劉宗敏眼睛瞪大,哈哈大笑,瞬間領悟了妙處,心中暗道:“是啊,妙極!駐守草原,建造墩堡警鋪耗費磚石木料,且草原沒有,需要外運。
  如果建造地坑院,則就沒有了這般巨大的耗費,只需向下挖土即可,哈哈,哈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