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嬴城認真的聽取著眾多朝臣的議論。
整體來說。
就如李斯提出來的一樣。
嚴查,嚴查,嚴查!
但這!
真要到權力失控的時候,根本查不過來。
因為。
在權力失控之中,也包括嚴查之人權力的失控。
明朝東西廠的存在,便是最好的證明。
那句‘東廠不敢殺的人我殺。東廠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話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東廠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就是西廠,夠不夠清楚。’
並不是一句什麽值得宣揚與稱讚的事情,更談不上什麽霸氣。
只不過是權力失控之下的產物罷了。
其真正的意義在於,在明朝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已經不足以威懾和解決權力失控的問題,需要皇權特許以新的部門來解決權力失控的問題。
而皇權特許卻又很快成為尾大不掉的問題。
也因此。
監察之舉措。
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從長遠來看,其弊大於利。
因為這樣的制度。
就和官民關系一樣,以百分之一的官員管理百姓。
同樣。
在官員群體中,監察之製也是以百分之一的監察官員管理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尤其是,這樣的比例並不會隨著監察官員的增多而增加。
嬴城見眾多官員說的差不多了,
沒有什麽太好的主意,便道:
“監察只是輔助之工具,不能來指望監察來令官員自律。”
隨著嬴城開始指正,眾多朝臣紛紛安靜了下來,猶如聆聽教誨般開始興致勃勃的聆聽。
而嬴城,並未有多少停頓,道:“製衡以權,其法有三,一監察,二約德,三製官。”
“監察之策,便如李公所言,以法監法,避免權力的失控。”
李斯點了點頭,對嬴城還是非常認可的。
以法監法是最好的製衡權力方式。
但他很感興趣的是,約德與製官。
他並不反對任何有利的,實用的,新的策略。
嬴城並未有停頓,緩緩道:
“約德之策,自是約束官員的品行德行,定期展開官員正德正法大會,以此糾正官員之中不合理的想法。”
聽到嬴城約德之策,下方的李斯不由眉頭一皺。
儒家的一套?
而且還是子張之儒的一套?
儒家追求君子以自律,孫氏之儒則繼承治學置儒,自荀子開創儒法,早先他輾轉稷下學宮之時,學的便是荀子的儒法,但儒法也是偏向於君子自律一套。
而現在嬴城的約德之策,更偏向於子張之儒的君子以自律,標榜德行,高德位高。
就是說,要讓官員自己通過明辨理的學習,來糾正自己的思想。
這,無異於天方夜譚。
不過。
李斯並沒有立刻發表自己的意見。
安靜的等著嬴城說完。
嬴城也並沒有任何的停頓,繼續道:
“製官之策,自是從官製之度的本身來解決權力之失控。”
“其內,有三。”
“同職異地調任製,製權交接輪崗製,官員福利製。”
“其中,同職異地輪崗製,可為恆守官,以五年為期進行三個一同一個不同,同一職位官員在同一職權范圍內進行同權調任,官員調任之時必須為不同地調任。”
“製權交接輪崗製,在官員調動中,同一府衙內官員,以相互製衡之權,進行依次調任,在五年內完成一輪調任,而在調任前後交接之中,即為交責,在官員履任上不追查前任之責,隻問責其位,五年任期內,第一年為接責,三年為執政,第五年為交責。”
“官員福利製,提升官員俸祿,以月俸為準,每月一日朝廷提前發放本月官員俸祿,
各處府衙均設內食肆,按府衙級別及一地經濟恆定內食肆標準,此食肆由各地府庫負擔,
在調任期間,朝廷負責車馬人調任供應,在調任後,朝廷負責府邸供應並以官員級別置辦府邸,此為流動府邸,任期入駐,調任即離,即以在朝廷調任中官員不必操勞於任何生活之瑣碎事。”
安靜。
隨著嬴城話音落地。
整個朝堂變得一片的寂靜了下來。
所有朝臣都在沉思。
死寂一般的在沉思。
仿佛此時摸摩挲腳步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沒有人關注監察。
監察之事早已有之。
沒有人關注約德。
約德之事以人性而定。
但是。
製官。
這是真正的製官之策。
“難不成,一旦一個官員成為廷尉官員,這一輩子就只能成為廷尉官員,再無調任到其他職位的可能?”
“這,那豈不是前任官員若留下一攤子破爛事,後任官員變成了冤枉鬼了。”
“不過這官員福利製倒是,非常好啊,這極大的解決了上任後,官員自己出錢購置府邸,這對官員來說,也是一筆價值不菲的支出啊。”
“可是,官員一大家子人呢,要是都跟著過去,這要如何生存,沒有田地……嘶,集體化農業之後,再無私田,即便是調任官員一大家子人全過去,那,也是加入集體化農業之中,而官員的親族,享受官員次等待遇,這!”
“而異地調任,那這!”
有人有句話說了一半,卻又話到嘴邊沒有說出來。
官員在歷任期間置辦房產田地以維持生活。
可是。
朝廷近乎大包大攬官員全部用度了。
尤其是提前發放俸祿,根本不用愁,且官員根本不用擔心溫飽之問題,內食肆完全就等同於一個可以官員隨時吃飯的地方。
而這。
官員要是還在歷任期間置辦房產田地。
那監察司就算是再蠢,閉著眼睛查也能查出來有問題。
“半查之製?”
李斯驚疑不定的盯著嬴城,倒吸了一口涼氣。
現在。
他終於明白嬴城究竟是什麽意思了。
當初確立三司的時候,廷尉司,監察司,大律府三司負責審判監法定法之時,嬴城並沒有提及任何官員權力失衡的問題。
原來。
竟是早有考慮。
在他看來。
所謂的製官之策。
完全就圍繞著一個核心點,半查之製。
官員在頻繁的調任之中,前後交接才是真正的關鍵。
前任官員在一年內將交接於後一任官員,他不認為後任官員成為冤枉鬼,替前任官員收拾爛攤子。
恰恰相反的是。
這完全就是半查制度,在官場,有句話叫人走茶涼。
當前任官員離開任職之地前往別處任職,接任官員在一年內便是徹查前任所存在的所有問題。
因為一旦過了一年。
前任官員所遺留的所有問題,就會變成自己的責任,就算是出了事,也與前任無關。
而為了保證自己離開後不被查,在任期間哪裡敢胡作非為。
設身處地,他要是去接任,要是不把前任十八代祖宗都查出來,那他絕不敢輕易的接手。
而這。
如果再配合上官員升遷製。
“也就是說,在每個官員任職一年後,需要如實上報所查實情,以此將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說清楚?”李斯心底漸漸驚喜的問道。
嬴城瞅著李斯,對李斯這個外公,他是真的佩服。
當即道:“沒錯,在每一個官員任職一年後,均需要上呈並留存據實錄,這,便是任職官員唯一保命的呈報,經上級核定準允之後,據實錄內若存問題,也與所任職官員無關,若據實錄內核定之後發現問題,緝拿前任官員便可。”
“而在數量繁瑣龐大的調動中,在府衙內任何一個職位官員,在交接之時,便是查舉之時。”
“李公稱之為半查之策,也不為過,但真正意義上來說,這是全查之策,莫不是忘記了,前任官員也需要調任往其他地方。”
“所有官員,都必須要屢清楚前任官員究竟在歷任期間做了什麽。”
聞言。
李斯爽朗的笑了笑,大笑道:“沒錯,全查之策。”
“老臣附議大律令所說之三官法,誰還有意見,提出來,若無人有意見,便按照三官法執行。”
“不知大律令以為這三三官法,在何時推行合適,老臣覺得在春耕結束之後,即進行大面積的調任,”
面對李斯一口的應允。
馮去疾終於聽不下去了,忍不住的道:“大律令,李公,莫不是忘記了,若是同職調任,誓必造成另一個後果,各同職官員勾結問題,進而形成同黨問題,這會導致各職官員各行其事,互不相通的問題。”
面對這好壞參半的制度,下方的朝臣也是相繼附和馮去疾的質疑。
也在急劇轉動腦子,找出三官法的問題。
要是再不反對,今日三官法就要落地了。
卻是嬴城,輕聲的笑了笑,問道:“不知馮公可聽過一句話。”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馮去疾疑問道:“此話何解?”
嬴城道:“意思就是,營房是固定的,而每年都有老兵走,新兵來,就像流水一樣。”
“在行政之中, 所有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官員無法全權代表府衙的權力,官員只是在使用府衙的權力,府衙的權力是律法規定的,是朝廷權衡的,歸結於陛下。”
“官員只是在入駐府衙之後,令府衙可以使用,任何一個官員並不能決定府衙能辦什麽事,行使什麽樣的權力。”
“如果身為民想要從事商業,因為官員而無法在商業司辦理相關文書,這是官員的失職,但府商業司本身存在的意義,便是辦理商業相關文書。”
“至於造成同職官員勾結的問題,這是相對的,比起一地官吏沆瀣一氣而言,同職調動更好一點。”
“即便是形成同黨問題,那在我看來,沒什麽大錯,與其形成一個兩個同黨,不如形成上百上千個同黨,有何不可呢?”
“我們真正要關注的問題是,要制定穩定合理的官員制度來製衡權力失控的問題,用一個人來製衡一萬人,要麽被同化,要麽被沉沒,能於萬人中冒頭的,又有幾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