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家在月牙河》寫在前面:從歷史流淌而來的河
  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是有歷史的,河流是有故事的。

  接下來要講的故事,就與一條河流有關。河流的名字很詩意、很美麗,叫作“月牙河”。當然,這只能算作是“小名”吧,因為“月牙河”是整條大河“寶茵河”中的一小段兒,且狀如新月而得名。“寶茵”是蒙古語的音譯,漢語意思就是“福氣”“幸福”。故事的主人公大都生活在寶茵河畔,從上遊到下遊,而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大體算是中遊部分吧——臨月牙河而居的“月牙河村”。

  月牙河村,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鬱的城郊小村莊,是一個蒙古族、漢族等多民族雜居的小村莊,是一個傍山依水而靈秀和美的小村莊,是一個演繹著溫情故事的小村莊,是一個自強不息、勇於挑戰、善於創新的小村莊,是一個淳樸與善良為主流、狡黠與惡意參雜的小村莊,是一個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小村莊……

  生生不息、汩汩奔流的寶茵河,仿佛從歷史深處湧出,載著“幸福”穿越時空,又奔向遙遠的未來,見證著時光的流轉、歲月的變遷,以及河畔發生的一切。四十年來,三代人以月牙河村為中心,在黨的富民政策光輝照耀下,在基層黨組織的傾心帶領下,接續奮鬥、持續拚搏。為了戰勝貧窮、體面生活,便發生了一串又一串的故事,有苦有甜、有怨有恩、有哭有笑……

  這其中有以安七十七、包巴音、鮑石頭為代表的“老輩人”苦熬苦盼,有以袁振富、包牧仁、鮑青山為代表的“中年團”艱苦打拚,有以袁月亮、袁野、阿爾斯楞為代表的“少壯派”開拓創新。跨入新世紀、走進新時代,“90後”的袁野、孟靜等人以及“00後”的阿木古郎、韓思河等人逐漸走進故事的中心,揮灑才智與青春,書寫屬於新一代的新篇章。

  流水皆有源,萬木均有根。新一代的打拚同樣有歷史的積澱和骨子裡的基因。

  上世紀80、90年代——

  1983年1月,北方冬天“凍掉耳朵”的季節,當時的月牙河大隊,人們生活極其艱苦。安七十七、包巴音兩家在屯子裡算是勤快人、腦瓜兒靈活的人,日子還是緊緊巴巴的,安家小兒子阿來夫都七八歲了,還沒有褲衩子穿,一條用姐姐其其格舊衣服改的褲子,裡面直接就是“掛空擋”。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包家差點兒上演“換親”的大戲,親雖然沒有“換”成,卻硬生生拆散了一對苦命鴛鴦——女兒包代小和遠在孔雀屏草原的鮑青山。

  為了改變現狀,月牙河人都在絞盡腦汁、吃盡辛苦……

  後來,包家的包牧仁終於迎娶回孔雀屏草原的鮑家的姑娘烏蘭圖雅。小夫妻生下一女阿茹娜後,因生活所迫,烏蘭圖雅懷孕期間外出尋找遭遇暴風雪的包牧仁導致意外流產,從此不能生育。孔雀屏草原的鮑家因牧業經營不慎又遇白災,鮑青山妻子生下小兒子阿爾斯楞後無法養育,只能過繼過包家,由“鮑”改姓“包”。再後來,政策鼓勵大搞養殖之後,包家搞“草原細毛羊”品種改良,發了一筆小財,日子稍稍得到改善。

  安家的女兒其其格人如其名,長的如花似玉,遭遇村中“二流子”的強勢“單戀”,被她強硬回絕。父母雙亡的袁振富被安排到月牙河小學當代課老師,緣分使然與其其格相遇,幾經波折終成眷屬。生下女兒袁月亮、兒子袁野。袁月亮小時候,舅舅阿來夫帶她看演出,因為偶遇女同學聊得火熱,不稱職的“淘氣”舅舅竟然把小外甥女弄丟了。

恰巧紅樓市區孟家帶著女兒孟靜也去看演出,意外“撿”到袁月亮並送回,從此袁、孟兩家成為最好的朋友。  袁振富代課的身份始終沒有轉正,後來有個機會他還高風亮節地讓給了最需要的年輕人。政策越來越好了,其其格除了種些地,還能養殖奶牛貼補家用。

  每一個時代,都會給人們留下屬於那個時代的印痕,並激勵人們繼續前行、風雨無懼。生活逐漸好起來,孩子們也都長大了。他們,是未來、是希望……

  新世紀、新時代——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然而,追求幸福之夢的路上卻有著繞不開的絆腳石——貧困。需要不斷激發“老鄉”的內生動力,需要各級黨組織的組織發動、黨員領導幹部率先垂范,更需要典型人物的開拓與引領。寶茵河尤其是月牙河畔“農、牧、城”三地、三代人、四十年接續奮鬥,立志戰勝貧窮,改變家鄉的面貌,讓生活更有滋味,讓日子更有煙火氣息。

  月牙河村相當於是故事的中心吧。袁家姐弟袁月亮、袁野等一批跨入新世紀、走進新時代的“少壯派”,緊握前兩代人傳承的接力棒,開始成長、開始創業、開始奔跑……

  由於當時家裡生活拮據,淘氣且不安分的袁野從小就有一個發財夢想,為此而苦苦追尋。在父輩的影響下,他和姐姐袁月亮共有一個願望,靠知識改變命運。初中和高中有城裡孟靜一家的幫助而勉強度過,考上大學才知道真正的困難才剛剛來到——高昂的費用怎麽解決?

  尤其是袁月亮還“捅了大婁子”——她與阿爾斯楞可謂是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可惜的是高考時阿爾斯楞卻落了榜,為了等心上人同行,已經考上大學的袁月亮竟然選擇複讀。為此,其其格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開始記恨起阿爾斯楞來。雪上加霜的是,阿爾斯楞的“第二戰”還是名落孫山,不得不頂著重重壓力選擇外出打拚。於是,其其格堅決反對女兒與阿爾斯楞繼續交往,並揮棒打“鴛鴦”。母女從此產生矛盾,導致大學畢業後袁月亮沒有回家鄉謀職,直接在外地應聘到一家旅遊公司工作。

  阿爾斯楞打工生涯從不順利到風生水起,攢下人生的“第一桶金”,選擇回鄉創業,立志改變月牙河村的貧窮面貌。他大手筆運作,買下已經破敗的學校舊址辦起絨毛收購場,由於流動資金缺口較大陷入困境,村支書特木爾主動幫忙跑貸款。旅遊公司領導宣布要開發新的旅遊項目,向員工征集可行性建議,袁月亮暗地裡較勁兒,沒想到勞動果實卻被最要好的同事“竊取”。傷心的她選擇離開原有公司,應聘到青河市環投集團。

  脫貧攻堅戰開始了,環投集團承擔社會責任,對口幫扶的貧困村恰巧就是月牙河村。袁月亮想起了自己曾經策劃的鄉村旅遊項目,進行充分調研和重新包裝,向集團領導匯報。紅樓市政府為了支持月牙河村發展產業,協調環投集團投資“頤養中心”項目,卻相中了阿爾斯楞現在的場子想要收購,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衝突,最終鬼使神差地還是由阿爾斯楞負責了頤養中心的日常管理。

  袁野大學畢業閑在家裡,同樣為改變月牙河村的現狀冥思苦想。孟靜一直暗戀著他,袁野對她並無感覺。一場又一場的風波過後,孟靜變得安靜了,經檢查竟然患有抑鬱症的前兆。袁野終於明白了最愛自己的人是誰,開始關心孟靜。

  在月牙河村“兩委”的支持下,袁野放棄“闖蕩江湖”的想法決定留下,來帶領村民成立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在孟靜的助力下,把月牙河大米做成了品牌並銷往大城市,帶動更多的種植戶致富。袁月亮的旅遊項目得到了投資集團高管層的認可,借助月牙河村獨特的優勢發展鄉村近郊遊。與此同時,同飲一河水的孔雀屏草原上鮑家兄弟搭上月牙河的“快車”,把草原風光遊也做了起來。

  這期間,以“童氏三魔”為代表的“反面人物”,以吳仁青、王守會為代表的因懶、因賭、因病致貧的人從中作梗、渾水摸魚,使壞招兒、下絆子,最終都受到了懲罰或被感化。通過籌備“月牙河之夜民俗文藝晚會”,月牙河村黨支部把村民的心緊緊凝聚在了一起。

  天道酬勤。袁月亮和阿爾斯楞不但事業有成,而且有情人終成眷屬,袁野和孟靜牽手成功……

  為了實現心中的夢,一代又一代人,以大地為紙、蘸河流之墨,書寫著奮鬥的故事、開拓的故事、充滿煙火氣的故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歲月的河流奔騰不息。“90後”“00後”迅速崛起,成為創業一線的奮鬥主角。

  母親河水靜靜流淌,月牙河畔無限風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