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閥》第16節 缺錢了
所謂無工不強,無商不富,這道理趙澤勇是懂的。  回到蒙自後,在選地方建廠的同時,趙澤勇邀請蒙自商會的大大小小的商人。

  告訴他們隻要自己在蒙自一日,就不會加派苛捐雜稅,希望各大商人加大在蒙自的投資力度,最好能投身可以解決勞動力的工業領域。

  有不少商人表示了興趣,因為他們也看大了趙澤勇的做派,正在努力建設的蒙自交通道路,不僅讓他們感覺,蒙自今後會有大的商機,更是讓他們看到趙澤勇對蒙自建設的努力。

  在趙澤勇的幫助下,倒是真的有一批小型工廠在蒙自建立起來,不過來勢並不猛烈,很多人都是抱著試水的態度的。

  趙澤勇在蒙自的作為,放到一般人眼裡,絕對是一個好官,一個熱心民生的父母官。可是放在有的人眼裡就不一樣了,唐繼堯開始注意這個大把撒錢的主兒。

  在唐繼堯看來,趙澤勇一些舉動根本就是不涉及個人利益的,比如修路,比如資助學校,商人修路很常見,助學也不稀奇,可是一般都是修修家鄉的路,資助下家鄉的學校而已。趙澤勇倒好,直接開了幾家中小學校,又在蒙自縣內大肆改善交通。

  收買人心!

  這是唐繼堯第一個想到的理由,可是收買人,直接做善事,比如開粥廠接濟窮人不是更好。於是唐繼堯覺得還得在觀察觀察,在決定趙澤勇這個人是不是能用。

  畢竟隻是一個小小的蒙自縣長,還沒在唐繼堯眼裡放。唐繼堯此時忙著在雲南境內安插親信,一心要將雲南打造成一個唐家天下。因此兵是不能裁撤的,盡管因為護國戰爭招募了太多的兵員,比過去幾乎翻了兩倍,可是有兵聲音才打。袁世凱死後,中國名頭最響的是誰,蔡鍔,還不是因為能打仗嗎。

  養兵就需要錢,雲南是個窮省,根本拿不出多余的財政養活太多的兵員。

  於是唐繼堯開始征派,各縣都有指標,蒙自一百萬大洋位居全省之冠。趙澤勇收到這個指示的時候,一點絆子都沒打,立刻派人給唐繼堯的都督府送去了銀元。這讓唐繼堯大為放心,他覺得這是趙澤勇向自己示好呢。又一番打探,發現趙澤勇除了跟何國鈞有些交往外,沒什麽背景,要算的話,也就是跟法國人關系很親密,可他畢竟是一個雲南人(趙澤勇操著昆明口音)。

  於是唐繼堯不在盯著趙澤勇了,而是把目光放到了其他方向,滇軍可不全都是聽他的,蔡鍔帶領的第一軍就不用說了,李烈鈞的第二軍也不是很聽話,唐繼堯必須采取手段,拉攏分化,起碼在雲南的部隊他都要控制在手裡。

  拉攏軍隊也需要錢,可除了蒙自外,其他縣總是找各種借口,訴苦,不肯足額,也不肯即時的上繳賦稅,這讓唐繼堯大為惱火,更顯示出趙澤勇的聽話了,於是一封嘉獎令就發了下去。

  其實是趙澤勇根本就沒看上這些錢,一百萬而已嘛,小意思,咱可是高富帥。

  不過趙澤勇很快就鬱悶了,會計錢益來找自己說資金緊張了。

  資金緊張,這怎麽可能。趙澤勇的製藥廠可是吸金獸,日進鬥金那不是蓋的,現在銷售情況這麽好,怎麽會資金緊張呢。

  錢益一番解釋,全縣范圍內大修道路,花掉了三百萬銀元,各種讚助花掉了將近三百萬,另外學校也有一百萬的消耗,購買武器彈藥花掉了一百萬,還有替蒙自縣上繳賦稅一百萬,另外還有製藥公司的運營費,前前後後各種消耗加起來,用掉了一千多萬銀元。

  而此時青霉素銷售了兩百萬,帳面上有兩億銀元,可是實際上呢,到帳的現銀不過一千五百萬,法國人現在開始完全支付紙幣,暫時存在法蘭西銀行,隻有英國人足額支付黃金,可是黃金運過來也需要時間。

  趙澤勇明白了,錢益跑來不是真的告訴自己沒錢了,而是在警告自己不要這麽大手大腳的花錢而已。

  錢益的職業素養趙澤勇是信服的,這個會計是皮埃爾介紹的,原來是永興洋行的帳房,跟皮埃爾是老相識了,皮埃爾算是挖了永興洋行的牆角。但是就是太小氣了,他的說辭並沒有改變趙澤勇,趙澤勇信奉花出去的錢才是錢,攥在手裡隻是一堆廢紙,於是依然我行我素。

  在趙澤勇不計代價的燒錢下,1916年年底,基本上蒙自縣內條件好的公路是通車了,交通條件大為改善,隻有偏遠的山區還沒辦法通行。同時交通的改善,讓原料的運輸,商品的販賣也更加順利,成本更低廉了,一些蒙自商人投資的小工廠也投產了,盈利倒是不錯。

  學校也建起來了,隻不過招人卻是個問題,招不夠足夠的學生。

  一問情況,原來很多家長不願意自己孩子去學校上學, 孩子在家還能幫自己做事。還是貧窮惹的禍,雲南太窮了,唐繼堯上台後,各種稅又加多了,普通農民的生活確實很苦。

  趙澤勇知道這些,卻很為那些不讓孩子上學的人家不滿,窮不是問題,可是窮了自己,總不能讓孩子也跟這受窮吧,怎麽的也該忍一忍給孩子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啊。

  於是讓縣衙師爺帶著保安隊,在全縣境內展開搜捕,凡是適齡兒童就必須去學校,學校提供食宿,不收學費。

  可是在蒙自西邊一個山村卻幾乎引發了慘案。

  沼澤原來這是一家佃戶,租種地主家五畝地,全家卻有六口人,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加上一對夫妻。夫妻兩人中妻子身體還不好,隻有男人一個人乾活,卻要負擔繁重的稅收,於是不願意放三個兒子去上學,險些跟來抓自己兒子的縣保安隊人員發生了衝突。

  趙澤勇聞訊立刻親自趕到,了解了情況後,表示這家人可以免稅,男人這才同意讓兒子去學校。了解到了農民的顧慮後,趙澤勇宣布,全縣境內所有有上學兒童的家庭,都免去一切賦稅。這才算是真正調動了家長們的熱心,學生招收工作總算不用跟搶人一樣了。

  1917年開始,五家小學全部滿員,一千個小學生擠滿了學校。

  中學也開始招收,不過隻有三十人,一個班而已。

  高中更是隻有五個人,還是蒙自的學生從昆明轉回來的。

  不過趙澤勇相信一切都會好了。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