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223節 各方態度
趙澤勇這邊之所以沒有一直盯著元老們,不是看不起元老們,而是因為身處在他這個位子上,盯著自己的人可不僅僅是元老們,元老們不過是跳出來了,那些沒有跳出來的多了去了。蔣價石像一條毒蛇一樣現在肯定是盯著自己,汪精衛則跟怨婦一樣,一定也在算計著自己重新上台的機會有多大,即便是趙澤勇倒台了,還是要跟蔣價石競爭。

 而真正讓趙澤勇關注的,其實還是那些實權派,元老們不可怕,這些人才可怕。蔣價石不用說了,盡管人在日本,可是還是牢牢掌握著黃埔系,而他的黃埔系也跟趙澤勇關系最緊張。尤其現在因為蔣價石不在,黃埔系領袖是何應欽,何應欽更是跟趙澤勇不對付。

 何應欽開始是在蔣價石的黃埔軍校中做事,幫助蔣價石一手打造出了黃埔系,在北伐中,他又是獨領第一軍,出其不意的從福建直接進入了江南,讓黃埔系的核心第一軍迅速發展壯大,可以說在黃埔系的形成過程中,何應欽功不可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何應欽本人卻對聯省印象十分不好,因為何應欽本是貴州軍閥袁祖銘得到手下,聯省軍開進貴州,袁祖銘倒台,劉顯世上台,何應欽才跑到了廣州投奔革命。為聯省的入侵,何應欽才從貴州狼狽逃到廣州的。所以換誰都可以,就是他不可能跟聯省合作。

 而趙澤勇也不相信黃埔系,這些人死抓著軍權。即便自己都不給他們發軍餉,仍舊死撐著。士兵無餉當逃兵開小差。則用嚴厲的軍法來製裁,來壓製,可就是不願意哪怕裁撤一些毫無戰鬥力的部隊。趙澤勇倒是挺不忍的,同時也佩服不已,也就是中央軍嫡系才能有這樣的紀律,其他雜牌部隊,無餉的情況下早崩潰了,或者就是找靠山。江西之所以能夠很快就被聯省佔領。也跟這樣的部隊有關系。

 黃埔系是一個厲害的對手。馮玉祥也不容小覷。

 要說練兵馮玉祥還是有一套的,他的兵源,是專門挑選直、魯、豫三省的壯丁,燕趙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身體素質比南方更好一些,性格也更樸質無華,比較聽話更加易予統馭。兵丁入伍後。每人教以識字兩百,這樣,對馮所下達的粗淺命令或訓話,就能融會貫通,收到實效。另外馮玉祥特重技能訓練,如射擊、大刀、木馬、鐵杠等操作。

 馮玉祥還很注意跟士兵拉近關系。他平時就身穿士兵服,吃士兵飯絕對不搞特殊,晚上還經常巡營堅持做到官兵一體。這種方式也不鮮見,正是古代將軍們常用的法子,美其名曰愛兵如子。可是北方憨直漢子們就吃這一套。明顯是作秀的東西,他們就是願意被感動的一塌糊塗。

 造成的結果是。西北軍是中**隊中最窮困的,但是士兵哪怕是舀不上軍餉,甚至是餓著肚子也願意給馮玉祥衝鋒陷陣的賣命。可謂是窮且彌堅,戰鬥意志相當頑強,可以揮舞著大刀衝擊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這點上就是趙澤勇都不能不顧及,這樣的部隊或許正面無法攻克聯省軍的陣地,可是野戰近戰絕對會給聯省軍帶來巨大的傷亡。

 而且這隻部隊極為忠誠,尤其是老部隊,即便是被包圍起來,馮玉祥都跑到了國外,可他們仍然堅持,實在堅持不下去了,那就突圍跑到西北窮苦之地去等著。結果馮玉祥一回來,大旗一扯西北軍雲集響應,很快就再次叱吒風雲了。按照性質來算,這是中國最後一隻最純粹的封建軍隊了,隻效忠於個人。

 除了馮玉祥,還有閻錫山,晉綏軍論戰鬥意志遠遠比不上西北軍,論軍事紀律也趕不上中央軍,可是閻錫山本人很有一套啊,割據山西幾十年的不倒翁可絕對不能小看的。割據期間,閻錫山不僅僅靠著政治手段,在北洋和革命黨之間遊走,在直系、皖系、奉系的刀劍上跳舞,他還擁有不俗的治理能力。

 山西讓他打造的,成為除過東北外,中國最強大的工業地區。山西區區一個省,擁有不錯的大中小學教育體系,工農業基礎,省內鐵路網絡,外加山西傳統的商業實力,這些才是閻錫山的根本。所以他的軍隊不行,但是武器好啊,太原兵工廠是中國五大兵工廠之一,跟雲南兵工廠,鞏縣兵工廠,東北兵工廠和漢陽兵工廠其名,就這一點上來說,他就比南方那些革命黨強多了。

 正是靠著這些,加上山西表裡河山的有利地形,閻錫山才能割據一方。

 還有東北軍,張作霖是個老胡子不假,論舊學他比不上吳佩孚吳秀才,論新學也趕不上南方的革命黨,但是有一點好處,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他懂得找行的人。治理東北,他全權托付給王永江,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為了這個文官不惜跟自己的老兄弟湯玉麟拔刀相向。

 結果是東北被張胡子搞的有聲有色,有全國除開雲南外最密集的鐵路網,最強大的工業實力,最大的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兵工廠,最龐大的空軍,還購買了坦克,拉起了海軍。所以盡管東北軍打仗也不行,打吳佩孚打一次敗一次,但是耐不住人家底子厚啊,禁得起打,敗一次還能站起來,所以北洋最後的一個大軍閥不是吳佩孚而是人家東北軍。

 說白了,能在軍閥混戰中,存活到現在的大軍閥,沒一個好對付的,沒人都有兩把刷子。趙澤勇要不是開了後門,難講能鬥得過這些家夥。

 但是對這些軍閥,趙澤勇反而並不太擔心,元老們要拉攏讓他們拉攏好了,要是輕易的許諾。空口白話就能說動這些人,那麽這些人也就不值一提了。趙澤勇明白。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被誰說動的,元老們不行,他趙澤勇也不行,因為這些人肯定也在觀望,不過他們的眼光更高,他們觀望的不是趙澤勇和元老舊勢力之間的鬥法,而是在觀望聯省和日本之間的戰鬥,那才是決定性的。

 日本勝了。一切休提,不用元老們拉攏,他們也會起來,不是扶持元老們繼續執政,而是該給自己謀求權力了,中國第一人那個位子誰不想,那意味著一個人走向了他人生可能爬到的最高峰。不管好壞都將留名史冊,有個著名的古人不是說過嗎,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雁過留聲才不枉做一世好男兒。

 而如果聯省勝了呢,也是一切休提。抓緊時間抱大腿吧,既然已經沒有了當皇帝的可能,索性趕緊搶時間從龍吧,黃袍加身的那個人當不得,也要做那個第一個把黃袍送上去的人。當然如果運作的好。做個永鎮某地的藩王也不是不可能,盡管不可能世襲罔蘀下去。可是盡自己這一生,能夠坐鎮一方當一輩子土皇帝也不賴了。

 當然軍閥們的心思是十分複雜的,作為中國人他們自己不敢跟列強打,但是也希望敢打的聯省能贏,可是作為軍閥作為一個權力人物,他們又不願意看到聯省因為一場接一場的勝利而權力膨脹起來。

 但如果放在一個中立位置上,張學良是不認為趙澤勇能打得贏日本的,東北緊鄰日本,他對日本的實力最清楚,那種民心士氣,那種軍國主義,張學良認為是不可戰勝的。聯省軍打敗了英意兩國確實讓人震驚,但是這兩國相比日本都有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地緣,兩國畢竟距離中國太遠了,可是日本不一樣,近在咫尺,英國人派遣十萬軍隊就感到吃力,意大利才四五萬人就無以為繼,可是日本呢,派遣一百萬人大概都沒有什麽大問題。所以張學良不認為中國能打敗日本,這也是他後來敢出手主動挑釁蘇聯,可在日本人打來的時候,不敢抵抗的原因所在。

 馮玉祥的看法就不一樣了,張學良看到的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裝下的軍國主義,可西北軍的作戰作風同樣是很頑強的,在這點上馮玉祥就不太在乎,但是馮玉祥也覺得聯省要打敗日本恐怕不容易,首先日本是一個帝國,而聯省只不過是一個割據勢力,一個國家跟一個割據勢力之間是有天然的優勢的,一個眾志成城,一個則還要擔心其他勢力的侵吞,從而顧慮重重。在這種層面的鬥爭中,這點小小的區別,恐怕會造成稻草壓斷駱駝的背。

 閻錫山盯著小眼睛也在算帳,他算的更細致。他是去過日本的,知道日本人很強大,他沒有去過聯省,但是同樣知道聯省很強大。他認為聯省是有機會打敗日本的,而日本也是有機會打敗聯省的。可是閻錫山不看好聯省,他認為日本敗的起,而聯省敗不起。日本一敗,了不起臥薪嘗膽恢復幾年就又卷土重來了,而聯省一敗他們在國內的地位,佔領的地盤,這些可都要交出來的。聯省是這麽的龐大,一旦被其他人吃下去,恐怕一下子就是第二個聯省。突然間以前還在慶幸跟聯省沒有挨著的閻錫山,有點感覺似乎跟聯省接壤才是優勢啊。

 而實力最強大的黃埔系,則是憋著一股子勁,趙澤勇當了總統,他們的日子著實難過,但是面對趙澤勇跟日本人的爭鬥,他們的感情最為複雜。跟趙澤勇之間是私仇,跟日本人之間可是國恨。黃埔系是革命軍隊,他們之所以能一路勢如破竹的打到南京,靠的是堅定的革命信仰,靠的是一腔強國報國之心,不然憑借他們那破爛的裝備,艱苦的生活,他們憑什麽勝利。可現在不一樣了,當年打江山的時候,他們確實單純,一心就想著北伐,想著打到帝國主義走狗北洋軍閥,但是勝利後要坐江山了才發現,事情原來沒有那麽簡單。不是打贏了就成功了,原來還有那麽多名堂。於是心中的革命熱火被內鬥爭雄所代蘀,再也沒有了雄心萬丈的激情,只有權力的野心。

 平心而論黃埔系是希望趙澤勇勝利的,但是又希望趙澤勇能跟日本人拚個兩敗俱傷,然後他們就可以趁勢徹底滅掉聯省,接著以坐擁半邊江山的力量,進而一統全國,這才是他們最希望的。

 所以聯省軍看似風光,其實此時是極為危險的,一旦失敗,各種勢力立刻就會撲上來,將自己分的骨頭都不剩。所以對日作戰,只能勝不能敗。

 對手,日本人呢,此時並沒有太當一回事。但是同時有小心翼翼的盯著聯省的動作。他們的情緒也是十分

 複雜的。他們不願意承認,不願意表露出來他們把聯省的位置放的很高,很重視。但是他們又無法忘記聯省軍曾經消滅過十萬英軍的事實。這讓日本人不得不做出對聯省軍新的判斷,認定十萬日軍是無法跟聯省軍戰鬥的,所以他們才在北京對聯省軍保持了克制。

 可現在面臨到抉擇了。日本人則開始報僥幸心理。一方面他們也想看到日軍跟中**隊再打一仗,然後將中**隊打的大敗,皇軍再次揚名天下。另一方面他們自己都不願意承認,他們竟然有對失敗的擔憂,擔憂敗給中**隊這讓人很不願意接受。

 在總是擺出一副日軍戰無不勝的表現後,每個日本人都悄悄的考慮過,如果日本失敗了會怎麽樣?跟英國不一樣,日本輸不起啊。英國人輸了,也沒人懷疑英國人世界第一強國,日不落帝國的實力,因此他們可以平和的面對失敗。可日本呢,日本根本就是一個以武立國,以軍事國家形象站在列強國之列的。國小民貧,一旦失敗,世界各國會不會開始懷疑日本是外強中乾的,會不會再來侵略日本啊。危機意識始終是這個島國民族的特性。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也認為自己輸不起。

 時間越是逼近趙澤勇控制下的國民政府給日本設下的撤軍底線,氣氛就越是緊張,日本各大報紙也在高密度的報道著中日兩國的軍事動向。日本增兵山東,以一個主力師團駐扎青島。中**隊尚未有調動跡象,聯省軍依然駐扎長江沿線和沿海地區。

 一切看似平靜,而聯省和日本之間的經濟交往,貿易往來卻越來越頻繁。

 ww.qmshu.

最新章節列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