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閥》第114節 局勢
雲南早已經被打造成了一部精密的儀器,趙澤勇命令一下,立刻就迅速的運轉起來。張澈第一時間做飛機回到了昆明,而王崇陽也讓空軍遠赴襄樊接了回來,此時的襄樊已經被唐宇縱佔領,因為看到北伐軍打到武漢,覺得北洋已經到了末路,這裡的守軍痛快的收了王崇陽的錢後,把城市讓給了唐宇縱。

 除了雲南的大員外,貴州的劉顯世,四川的熊克武,還有廣西的岑春煊,都親自到了昆明省府,聯省成立以來,高層第一次齊聚一堂。

 面對趙澤勇激進的反擊態度,其余人物反而不怎麽認同,都以沉默應對。趙澤勇知道,岑春煊是老成持重,本身就是滿清的老官僚,處理洋務有些老觀念不足為奇,但是趙澤勇也不認為此人是一個懦夫,畢竟當年八國聯軍來的時候,他帶兵擒王時,可沒考慮過打不打得贏,這是一個到了最後關頭挺靠譜的人。劉顯世沉默不語這也正常,這個人從來就不會主動說些什麽,在聯省混官場混的很低調,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很懂。但是熊克武,你一個國黨元老,一個自認革命的黨派大員,怎麽也沉默不語,這就說不過去了吧。

 “老熊,你的意思呢?”

 趙澤勇說完自己的計劃,決定將肇事的英艦擊沉在長江,同時以強硬的態度,收回聯省控制區內的英國人特權,包括海關、租界,以及治外法權等特權。可是大家都不表態,索性直接點名問熊克武的意思。

 “要我說,現在不是跟英國人衝突的時候,大業為重的話我就不說了,說了你可能也不愛聽,你現在正在氣頭上。我不想勸你。”

 趙澤勇聽完自然不高興,又是什麽狗屁大業為重,不就是為自己畏縮開脫嗎。

 見趙澤勇面色不對,岑春煊咳嗽兩聲,防止他發飆。

 “老夫說幾句吧,也不怕你不愛聽。作為一個官員,尤其是高級官員,你手掌一方大權,要做什麽不是老夫能干涉的。不過老夫想告誡你一句,主不因怒興兵。你在盛怒下做的決定,未必是高明的決定。我希望那你考慮清楚,只要你說你考慮清楚了,到時候要打要和,老夫這把老骨頭還能動,就幫你挺到底。”

 果然不愧是見過世面的老骨頭,經歷的大風大浪多了,榮華富貴也有過,起起落落也經過。改朝換代都是設身處地,到底是有骨氣的。

 考慮清楚,差點趙澤勇就要說出這幾個字來,可是自己真的考慮清楚了嗎。此時趙澤勇心中也迷茫起來。被人欺負到頭上,而且又打不過別人,到底該是拚著性命不顧一切代價爭一口氣,還是卑躬屈膝忍辱負重打落門牙往肚子裡吞呢。說白了。也就是,在面對尊嚴和生命的時候,是該拚命贏得尊嚴。還是該屈辱苟活於世呢。

 趙澤勇覺得自己此時真的是有些亂了。討論下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於是索性宣布散會。

 連夜王崇陽就趕回來了,和先一步到的張澈,一起求見趙澤勇。

 此時趙澤勇正在跟胡萬等交換意見,朱玉德是主張強硬的,他始終認為這些帝國主義都應該打倒,應該采取武力解決,否則他們是不會老老實實的交出手中的權力的,對打仗朱玉德很有信心,他認為聯省人口有一億,不可能抵抗不住英國人。朱玉德的想法自然是願意跟英國人在中國打一場反侵略的戰爭的。但是他的想法,趙澤勇不太認同,趙澤勇可不僅僅是想跟英國人打一場陸戰,因為那根本就沒有意義。在中國打一場仗,贏了又如何,英國人不傷筋不動骨的。老實說跟英國人一旦開戰,聯省天然就落了下乘,因為人家可以來打你,你只能抵抗,而你不可能把陸軍開到英倫三島去,這仗打的得有多憋屈,人家天然已經處在了不敗之地。得有一個辦法,讓英國人受到不可承受的代價。

 胡萬也是個不怕打仗的主,他的想法比朱玉德要稍微周全點,他建議把戰事局限在長江流域,以免波及到聯省地區,對聯省地區的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害。建議將主力部隊調回,在聯省可能受到英國人打擊的地區駐防,同時在長江流域駐扎重兵,迎接英國人的進攻。

 張澈是想通過談判解決的,他甚至認為,此次事件中,誤會的成份很大。總認為現代國際爭端最好的解決途徑是通過談判協商,武力解決是最後一個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王崇陽看著這些人始終一言不發,知識在觀察。

 趙澤勇知道,他肯定有話要說,但是卻不方便說。

 於是隨後就留下了他。

 “現在可以說說你的想法了。”

 當眾人都走了後,趙澤勇單獨跟王崇陽說道。

 王崇陽轉了轉眼珠子,咽了口唾沫道:“趙督你真的想打英國人?”

 趙澤勇歎道:“不是我想打,是英國人起上了門了。我隻想給他們一個教訓,一個深刻的教訓。”

 王崇陽認真的點點頭:“那麽讓英帝國分裂如何?”

 趙澤勇一愣:“你又有什麽歪主意了。”

 王崇陽道:“緬甸的事情督軍你知道多少?”

 緬甸,自從趙澤勇當年無意挑起了民族獨立的暴動後,英國人堅決的鎮壓,可是損兵折將始終沒能徹底平定。因為在叢林中作戰太困難了。而緬甸人又得到了聯省的暗中支持,即便是現在,也沒有停止軍火的出售行為。盡管最後英國人增兵到了十萬,並且長期保持這個數量的軍隊在緬甸作戰,可是始終沒能徹底擊潰撣邦和克欽邦的軍隊,這兩地目前幾乎是完全獨立狀態。

 而英國國內已經對這場戰爭絕望了,自由黨和保守黨政府相繼倒台,導致讓英國中產階級一直恐懼的工黨上台。英國人在一戰後,尤其是蘇聯建立後,他們的上層階層就對工黨這個組織一直很恐懼,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很無厘頭的擔心,他們擔心工黨上台後。會把所有東西都公有化,包括英國的婦女。

 結果工黨上台後,當然沒有公有化婦女了,只不過采取了一系列保證工人利益的政策,包括縮短勞動時間,增加勞動保障,並且跟蘇聯建立外交關系,並且壓迫法國接受了有利於德國的道威斯計劃,並且動議從緬甸撤軍。

 可是工黨政府是個弱勢政府,又因為與蘇聯關系上被對手抓住把柄。被保守黨和自由黨聯合攻擊,宣稱工黨政府已經被蘇共滲透,導致工黨僅僅執政半年多就倒台。

 經濟不穩,政局動蕩,再次上台的自由黨、保守黨聯合政府再也沒能力繼續支持戰爭了。但是舍棄緬甸這塊殖民地是不可能的,放任緬甸這個大英殖民大帝國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斷裂的話,可能會造成整條鏈條的崩潰。

 緬甸如果獨立了,印度效仿怎麽辦,印度獨立了。非洲的殖民地也要求獨立怎麽辦,非洲獨立了,大英帝國還剩下什麽,好容易打贏了一戰。得到的這些領地,顯然允許他們獨立了,那麽打一戰的意義在哪裡。幾十萬士兵的犧牲,上百億英鎊軍費的支出。數千萬民眾苦熬幾年的意義在哪裡。

 可打也實在是無力打了,如果維系這個殖民統治,會讓帝國徹底破產的話。還不如任由其崩潰好呢。不能打,那就只有談了。英國人找緬甸人談判,對象是還有戰鬥力的克欽人和撣邦人,至於緬族人,哼哼,不好意思誰叫你們當年強大,擁有的地方比克欽人和撣邦人要好,現在這塊好地方給更強大的英帝國佔領了,而克欽人和撣人卻能依靠自己貧瘠艱險的土地來保護自己。

 英國人或許已經覺得自己夠屈辱了,堂堂大英帝國竟然要到了和殖民地土人談判的地步,但是克欽人和撣邦人也不滿足,因為英國人的出價太低了。撣邦和克欽邦的要求無非是獨立而已,可是英國人可能答應嗎。

 答應讓克欽人和撣人獨立了,緬人怎麽辦,他們的獨立熱情勢必再次燃起,好容易鎮壓下去的叛亂可能很快又要在緬人的土地上複燃。所以說,不是英國人不肯答應克欽人和撣邦人的要求,而是不敢也不能答應。

 英國人已經窮困至此,他們能出的價格是什麽呢,別說允許獨立了,自治都不行。英帝國治下有各種體系,有獨立的自治領,有純粹的殖民地,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南非就是獨立的自治領地。而像印度、緬甸這種則是純粹的殖民地。能夠給緬甸自治權力嗎,顯然不可能的,不然英國也不需要跟印度糾纏那麽長時間了,要知道此時緬甸不過是英屬印度的一個省,緬甸獨立了,勢必牽扯到印度問題。在英國人的眼裡,可能印度和緬甸這種地方,他們根本就不配想要自治,他們是低等的,根本就沒有能力治理自己的種族。

 所以他們能夠給予同為白種人,甚至是以英裔佔多數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南非自治, 卻絕對不能允許緬甸自治。可是緬甸人卻不這麽想,既然加拿大等英國殖民地能獨立自治,憑什麽我們緬甸人就不能,這就是矛盾所在。

 當然了緬甸始終是弱勢,就是談判能力也比不上英國這個殖民老流氓,連哄帶騙的,讓克欽人和撣邦人答應了不少條件,可是談判始終無法完全達成,原因無他,英國人能出讓的東西實在太少了,最後他們只能答應,讓兩個邦建立自己民族官員佔一般數量的政府,而這個條件兩個邦也答應了,但是他沒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英國人從這兩個地方撤軍。

 僅此而已,倆個邦的要求就這麽一點,英國撤軍。英國只要答應了撤軍,就能收獲和平。從始至終他們都沒有付出任何東西,可就是這一點他們也不肯答應。這談判還真就沒什麽意義了。如果英國人不撤軍,在克欽人和撣邦人看來,這就不是什麽和平談判,僅僅是停火談判罷了。

 這就是緬甸如今的現狀,趙澤勇思索了一下,頗為疑惑的詢問王崇陽道:“你的意思是想阻礙英國人和緬甸人的談判?”

 如果能讓兩國人的談判徹底破裂,戰爭重開的話,或許真的能打擊到英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