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
做戲就要做足,英國人懂這個道理。

 既然已經向廣東示好了,就沒必要半途而廢,所以他們一路上根本就沒對沿岸廣東統治區采取什麽不友好的舉動,甚至到了九江後,還明確的表示對北伐的理解。並邀請當地士紳上他們的軍艦參觀。

 英國人之所以在九江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原因也是因為在武漢人民遊行的時候,九江百姓也聲援,也進行了遊行,而英國人在這裡也製造了慘案,打死打傷數人。此時他們來就是為了安撫九江人對英國人的敵視情緒的,不但領事積極活動,迅速對傷者亡者家庭進行了豐厚的賠償。並且對此次事件表示了遺憾,希望此次事件不要影響中英兩國的友誼。

 可是英國人的活動顯然不成功,他們倒是邀請到了參觀者,可是都只是些英國洋行的買辦。這些買辦吃英國飯,自然親英,接到邀請後興高采烈的去參觀了。可是等他們下來後,才發現,原來他們是中國人。在之後的歲月裡,他們家大門被畫上血字,潑上狗血,牆上貼上漢奸的大字報之類的事件頻繁發生,逼得他們不得不移民了事,這是後話了。

 在九江短暫的活動後,他們終於繼續進發,這次再也沒有中途停頓,直接就駛入了聯省控制區內,讓廣東方和聯省方同時送了一口氣。

 英國兩艘巡洋艦護送三艘運兵船,一出九江,其實就基本上算是離開了江西,離開了廣東革命政府控制區了,因為從這裡一路到湖北,都沒什麽太重要的城市了。

 而當英國一離開九江,聯省也就立刻對英艦進行了時刻不停的跟蹤偵查,不但有陸地上的。在空中也一直不間斷的保持監視,直到英國人進入到聯省軍隊的伏擊圈。

 聯省在長江南北兩岸,部署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禦設置在蘄州,第二道設置在黃石,這兩道都是長江沿岸的古城古鎮,如果這兩道陣地都沒有能夠阻擋住英艦,讓他們長驅直入的話,他們將在鄂州和黃岡遇到遇到第三道防禦。鄂州和黃岡都是緊鄰江邊的城市,方便設置炮兵封鎖陣地。兩城距離有不遠分別在長江南北兩岸,就像一道要鎖一樣卡在長江上,這裡將是最堅固的防線。如果連這裡英國人都突破了,那麽聯省就只能在武漢跟英國人進行一場大戰了。從黃岡一直到武漢,聯省都不再設置防禦陣地,因為前三道陣地都攔不住英國人,就足以證明聯省陸軍無法阻擋英國海軍,那就只能放他們的步兵登陸一戰了。

 蘄州作為第一道陣地,這裡自然是很重要的。趙豐、朱玉德兩員大將都在這裡坐鎮,另外還有李家英等參與過獵殺嘉禾號等英艦的將領在這裡參與指揮。趙豐在這裡,是因為趙豐作為總參謀部作戰參謀,負責落實參謀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是他的責任。因此他必須經常性的到前線坐鎮。朱玉德在這裡,則是因為朱玉德在秭歸成功指揮過對英艦的打擊行動。至於李家英這些人為什麽在這裡,則是因為參與獵殺英艦的行動,讓他們開始進入了趙澤勇的視野。考慮到經過這麽長時間,他們的表現也都中規中矩,從來沒有露出過有異心的情況。趙澤勇就接受了他們,將他們編入聯省正規軍炮兵部隊之中來了。

 除了這些人外,更加直接參與到這次戰事的,還有唐宇縱師的炮兵部隊。唐宇縱師也是親自參與了獵殺英艦的行動,並且完成了收官之作。同時他們也是唯一一隻並沒有掉往南方的炮兵部隊,正因為他們有經驗,而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地點就是長江流域。因為這些因素,唐宇縱的第二師才得意留了下來,而原本要調他們去粵西的任務,則有第四師接手。唐宇縱很慶幸,也很感慨自己的運氣。同時也下定決心絕不放過這次機會,雖然上次他趕上獵殺行動的尾聲,可也隻喝到了最後一口湯,很不過癮,這次他要立頭功。

 除了唐宇縱想要立頭功外,另外一個將領也不想放過這次機會。

 晏玉琮,聯省海軍航空部司令,雲南航校第一期畢業,經驗豐富,駕駛技巧嫻熟。但是對自己的航空兵隸屬於海軍的地位一直不滿,他認為海軍航空兵應該跟空軍一樣,是一個單獨的兵種,航母只不過是一個搭載平台,憑什麽航母艦長指揮航空兵呢,這豈不跟飛機場場長指揮空軍一樣荒謬嗎。

 所以晏玉琮也立志拿下這個頭功,要證明海軍航空兵是能夠獨立進行戰鬥的,即使不依靠航母也能完美的完成任務,而航母離了他們則沒有任何用處,所以應該是航空兵指揮航母才對,航空兵讓航母開到哪裡,他們就該開到哪裡,而不是現在這樣,航母開到哪裡,航空兵只能打到哪裡。

 一塊肥肉兩隻狼搶,注定只有一隻狼能夠吃飽,另一隻也就只能啃骨頭。

 一時間海軍航空兵和陸軍主力師,這兩個平時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部隊,此時卻成了眼睛通紅的直接競爭對手,戰爭真奇妙,只有想不到。

 所以從一開始,在情報站開始,唐宇縱就跟晏玉琮飆上了,盡管朱玉德、趙豐組成的臨時指揮部已經決定將追蹤英艦的主要任務交給了晏玉琮的航空兵,可是唐宇縱還是堅持派出了自己的偵察兵,在沿江十幾個地方都設置了觀察哨,因為他不太相信晏玉琮,要是給他提供假情報怎麽辦。

 更重要的是,他要監視晏玉琮,要是這丫提前行動怎麽辦?根據這次的戰鬥計劃,即便是航空兵對英艦的進攻,也必須在蘄州附近進行,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是因為要跟炮兵形成次第打擊效果,當飛機轟炸時候,要是沒有奏效,英艦逃跑後將立刻受到炮兵的打擊,從炮兵的火力覆蓋下如果也逃脫了,那麽將再次受到飛機的尾隨追殺。

 所以聯省攻擊計劃中,開始對英艦的打擊地點選在重炮射程范圍內,就好像空軍轟炸跟重炮打擊形成交叉火力,英艦如同置身於兩挺機關槍的封鎖之中一樣。如果在這麽嚴密的打擊下,英艦還是逃跑了,那說明他們的運氣也太好了。不過也不用急,他們如果逃跑了,那算他們識相,如果他們還試圖向武漢方向,那麽他們還將在後面的黃石、鄂州和黃岡再次遭遇到同樣方式的打擊。

 沒人認為在這麽嚴密的打擊下, 英國人的軍艦還能逃掉,唐宇縱認為在後面設置的防線完全是白費,不過這是朱玉德堅持的,就是因為他在秭歸並沒有將英國艦隊完全留下,他不得不以防萬一,盡管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這次計劃更嚴密,但是朱玉德始終認為戰爭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

 與英艦逃離的顧慮相比,唐宇縱更擔心晏玉琮會先動手,他的炮兵可不能移動著戰鬥,可是飛機那該死的玩意可太活潑了,想在哪裡打就在哪裡打。好在晏玉琮始終堅決執行了上面的戰鬥計劃,始終老實的匯報著英艦一步步接近蘄州,卻沒有進行提前行動。

 蘄州面向長江,背靠東湖,東湖注入長江的水流將江岸衝擊成彎曲狀,所以英艦在這裡必須進行轉彎,甚至還要減速,勢必延長他們經過這裡的時間,所以聯省才千挑萬選的把第一道防禦陣地布置在了這裡。

 當英艦冒著黑煙的身影從轉彎處出現的那一刻,在望遠鏡中觀察到這一切的唐宇縱終於放心了,晏玉琮那小子總算沒有壞了規矩,現在就看大家誰的手段更高明了,可還沒等唐宇縱徹底高興起來了,就看到江面上掀起了一道水柱,他媽的飛機終於投彈了,還是提前了一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