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142節 大戰爆發
面對馮玉祥的崛起,趙澤勇接受了這個結果,沒想到有自己的強勢出現,馮玉祥這個絲還是打出來了。原本看到北伐初期的順利勢頭,覺得可能馮玉祥沒什麽機會從西北溜出來了,可結果英國人橫插一杠子,到底還是讓馮玉祥找到了機會。

 馮玉祥的重新崛起,勢必影響到中國未來的局勢,很可能將來的中國仍舊是四大新軍閥主宰,北方是馮玉祥和閻錫山,南方是蔣價石和趙澤勇自己。與原本的歷史相比,不過是趙澤勇取代了桂系而已。不過現在的趙澤勇可比桂系強大多了,當年的桂系不過有一個廣西是核心地盤,工業實力幾乎為零,而趙澤勇呢,雲南毫無疑問是自己的核心地盤,廣西的掌握也十分的穩固,四川也是民心所向,貴州也沒什麽反對勢力,可以說穩定的地盤有四個省,比奉系軍閥的穩定地盤還要多,湖南和湖北倒是不穩定,可是一個唐生智不安定因素能撼動聯省這個巨鱷嗎。

 相比北洋時期軍閥混戰的情況,趙澤勇覺得四大新軍閥主宰中國的情況,還是有進步的。起碼在北洋時期,大軍閥控制不住小軍閥,大的方面中國被分割成幾個派系控制,小的方面幾乎一個師一個旅就佔有一塊地盤當土皇帝。而四大新軍閥的軍紀則好多了,他們打敗北洋軍靠的不是武器裝備,正是靠的嚴明的軍紀,對自己軍隊的掌控力新軍閥可比舊軍閥強太多了。像馮玉祥那樣,軍隊幾乎被打殘後,自己孤身回國後,還能一呼百應立刻重組部隊的情況,在北洋軍中是不可想象的。

 盡管由於吸收了大量的俘虜,內部也良莠不齊起來,可是新軍閥的控制力仍然十分的高。如果趙澤勇沒有十足的控制力,對手更強大對自己並不利。可是如果有強悍的實力做後盾,敵人則是越少越好了。起碼過去自己可能要面對成百上千的對手,而現在只需要面對三四個。過去的敵人跟土匪差不多,他打不過你就跑了,到處流竄,現在的敵人則是龐大的對手,有人馬有地盤,你打敗了他,就徹底打敗了他,不用擔心他會流竄的到處都是。而且軍紀的良好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被打敗收編的時候,都可能是成建制的。

 所以在注意力都集中在英國人身上分身乏術的時候,趙澤勇也可以接受廣東革命政府任命馮玉祥的決定,但是對於馮玉祥向自己的求援卻拒絕了。馮玉祥希望趙澤勇提供給他十萬隻步槍以及相應的子彈,趙澤勇自己都缺乏武器彈藥此時怎麽可能還提供給別人。可最後廣東方面出面,希望趙澤勇將原本要移交給廣東革命軍的一批武器裝備讓給馮玉祥,那些裝備已經付過款了,理論上已經是廣東革命軍的財產了。

 只要不動自己的新產量,至於已經賣出去的軍火是給廣東人還是給陝西人。趙澤勇倒不太在意。不過很疑惑,怎麽蔣價石如此大度,馮玉祥是趕上了一個好機會,可以讓他在北方重新崛起。趙澤勇可以接受,怎麽蔣價石也沒有任何意見。即便沒有意見,可是他不會看不到,當北伐成功後。馮玉祥必然在北方尾大不掉。在這樣的情況下,蔣價石竟然能答應,將給他的武器裝備交給馮玉祥。這很不像蔣價石啊。

 難道蔣價石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一點私心都沒有,後來的獨裁形象都是政治對手的抹黑,或者說,蔣價石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革命者,尚沒有蛻變成一個黑心的獨裁者和權謀家,此時純潔的如同劉胡蘭一樣?

 想象趙澤勇自己就覺得不可能,覺得其中肯定有蹊蹺,到底是什麽原因,讓蔣價石做出這樣詭異的決定,用自己的武器給自己培植一個強大的對手呢。

 不管具體有什麽內幕,但是毫無疑問馮玉祥重新崛起了,崛起之速讓人瞠目。馮玉祥的西北軍老底子是很雄厚的,當年聯合了西北的陝西軍和河南軍後組建的國民軍,人數達到二十萬之多,經過被奉系和直系軍閥的圍攻後,大浪淘沙,最後從北京撤退到西北的軍隊,無疑不管是忠心還是戰鬥力,都是值得信任的,起碼對上北洋軍的部隊,是有優勢的。

 穩定了西北地盤,又得到了從蘇聯帶回來的一批武器裝備,加上趙澤勇這邊給予的武器,以西北軍老底子為基礎,馮玉祥的部隊再次擴充到了二十萬,這個基礎十分的恐怖,想當初蔣價石北伐起兵的時候,也不過七萬軍隊,而馮玉祥還沒有開始北伐呢,就已經擁有了二十萬部隊,這個起步可謂奢侈。

 有人,有槍,地盤穩固,可是馮玉祥卻耐得住性子,並沒有立刻出潼關如河南,反而繼續練兵,靜觀時局變化。同時派出說客,積極遊說河南的部隊,要知道馮玉祥跟河南的部隊是非常有淵源的,他的軍隊雖然叫做西北軍,但是在他做河南督軍的時候,部隊成員一度是以河南人為主力的。就是現在,自己的部隊裡仍然有大批的河南籍士兵,以及跟河南軍隊勢力很有淵源的大批軍官。跟河南的淵源,讓馮玉祥相信自己可以拉攏到大批的河南地方部隊的支持。

 而河南的情況越來越遭,面對北伐軍的壓力,馮玉祥西北軍重新崛起的壓力,張作霖終於派兵進入河南了,吳佩孚壓製住自己的部隊,沒有組織奉系進入河南。可是靳雲鶚不願意河南被奉系佔據,聯合了其他不滿的部隊,決心對奉系動手。

 為此靳雲鶚不惜跟吳佩孚緩和關系,親自去見吳佩孚,對吳佩孚說:“大帥,我願遵從你的命令,可是我的部下已忍無可忍了!我們現在只能打一面,如果向武漢打去,可是我們背後卻受到自稱朋友的敵人攻擊,我們怎樣打法?我保證南軍現在不會不出武勝關一步,我們應權衡輕重,打退了胡匪再說。”

 吳佩孚是個軍閥不假,搜刮民脂民膏不假,但是這個人卻十分的有性格,比如向來不肯跟洋人合作,認為那是出賣祖宗,也不願意做出背棄朋友的事情,因此吳佩孚手下才能聚集一大批的精兵強將,像名聲顯赫的蔣百裡就願意給他做參謀。

 而此時吳佩孚與張作霖兩人已經拜了把兄弟,因此他抱著寧人負我,毋我負人的態度,認為奉張不夠朋友是另外一個問題,但他吳子玉要夠朋友。於是告訴靳雲鶚別人可以打奉系,獨獨他吳佩孚不能打奉系。言外之意是告訴靳雲鶚你要打自己去打,別肩著我的招牌!

 靳雲鶚也是個倔貨,堅定的說說:“打奉系我是打定了,大帥不叫我打,我自動去打,不用大帥名義,就用保豫軍名義。”

 靳雲鶚回頭就組建了保豫軍,積極準備對南下的奉系軍閥進行打擊。

 見到河南如此混亂的局勢,馮玉祥終於行動了,兵進河南,連打帶拉,打的是死心塌地跟著直系乾的部隊,拉的是對奉系不滿,又恐懼於北伐軍威勢的部隊,準備充分,自身實力夠強,前期又做了大量的工作,能打硬仗,又懂得權變,馮玉祥很快就拿下了大半個河南,只有洛陽、鄭州等大城市以東還在北洋手裡掌控著。

 廣東方面終於耐不住性子,強渡長江北上蘇北和皖北,與孫傳芳、張宗昌軍隊激戰起來。

 聯省穩固了長江防線,修建了幾十座機場,調配了五百架飛機。陸軍調動也已經完成,三十萬現役部隊中,除了三個主力師六萬人外,四川一個師兩萬人,其余部隊大多數約有二十萬人都集中在長江沿線,要與英國干涉軍來一場決戰。

 英國人也終於完成調動,他們的計劃也終於公開了,英國人不但調動了五萬緬甸部隊,而且在印度又編練了五萬印度籍軍隊,由英官訓練和指揮,與英軍緬甸部隊一起組成了一隻十萬人的軍團,集結開赴中國。

 一時間,大戰在中國大地上集中爆發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