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閥》第32節 桂林師
AK步槍是幾年前趙澤勇從紅軍那裡買來的,數量不多,一直以來隻裝備著自己的警衛旅中的部分人,但是這種步槍被李宗仁看中了。  這其中自然有一定的淵源,還得從幾年前趙澤勇派人進入緬甸說起。

  那時候派武剛進入緬甸給中國農民出氣,之後很快趙澤勇又做出了派正規軍官進入緬甸,暗中幫助緬甸人組建武裝的決定。

  於是李宗仁等入緬,同時因為武剛他們先期進入緬甸的原因,就讓他們暫時給李宗仁等做向導還有跟緬人溝通的橋梁。結果武剛他們使用的AK步槍就被李宗仁看到了,之後的戰鬥中,李宗仁對這種火力猛,威力大的武器漸漸的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

  叢林之中,由於視線不好,短兵相接的情況非常多,因此經常會爆發突然的戰鬥,而那時候能在短時間內噴湧出密集子彈的AK就成了一種死亡利器。經常性的緬甸武裝跟英軍突如其來,在叢林中相遇,這時候武剛他們就會帶人猛打猛衝,在AK火力下,往往英軍會很快潰散哪怕兵力比緬甸武裝多一倍都不例外。

  李宗仁通過不斷的觀察,不斷的研究和提出新的作戰方法,最後總結出了一套叢林山地作戰的戰術。當他做了桂林師之後,很快就向趙澤勇提交了報告,希望能裝備一隻AK步槍旅,這隻旅將以山地作戰為主。後來李宗仁又見到了防彈衣,聯想到雖然裝備AK的武剛等人,在作戰中能收到奇效,可是短兵相接危險性確實非常大,他們也經常受傷,於是又請求給他的山地旅裝備防彈衣。

  這就出現了趙澤勇調陶經緯去仿製這兩種裝備的情況。

  趙澤勇的AK步槍,是中國仿製蘇聯的56式,製造工藝簡單,多是衝壓成型,輔助以焊接,這種生產方式在趙澤勇的汽車廠和兵工廠已經很普及了,陶經緯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因此仿製AK步槍難度並不大,在跟鋼廠合作研究出合適的鋼材後,很快就進入生產階段,設計了模具,總裝線後,年產量達到一萬隻不成問題。

  防彈衣就有點困難了,趙澤勇采購的那批防彈衣在現代只是工藝最簡單,價格最低廉的一種,就是采用特種鋼片,外面粘合陶瓷片,最後安裝在背心上。鋼片陶經緯倒是沒怎麽費力就搞出來了,使用的材料就是船用裝甲鋼,然後經過大壓力鍛機反覆鍛壓到兩毫米厚,剪切成合適的規格就行。但是陶瓷卻不好解決。防彈衣上的陶瓷,使用的是一種防彈陶瓷,遠離除了陶瓷本身的硬度和物理性外,最主要的是,陶瓷在被子彈擊中後,碎裂過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能量,如此一來當子彈即便擊碎了陶瓷,剩余的能量也不足以穿透陶瓷後面的裝甲。其實這種防彈技術,在現代不僅用在防子彈上了,一些坦克裝甲也采用這種技術。

  但是困難就困難在,陶瓷不是普通的陶瓷,這種防彈陶瓷,雖然有多種,但是都對密度、硬度、斷裂韌性、機械強度等有很高的要求,趙澤勇那些防彈衣上的陶瓷更是一種金屬陶瓷,中國此時根本就沒能力生產。

  陶經緯經過反覆的實驗,最後還是失敗了,不僅雲南沒這種技術生產,就是景德鎮的陶瓷技術也達不到要求,盡管中國是陶瓷的故鄉,但是在現代陶瓷工藝上已經遠遠落後了,最後陶經緯只能講究的采用其他陶瓷代替,但是效果並不好,厚著臉皮來求問趙澤勇製造工藝,盡管陶經緯很奇怪趙澤勇在哪裡買到的這些東西,但是趙澤勇一句話‘秘密’就把他打發了,不能多解釋,越解釋越麻煩。

  但是趙澤勇還是回了一趟現代,經紅軍牽頭,在一家軍用大型陶瓷廠花大價錢買來了生產技術,但是設備就只能讓陶經緯自己想辦法去了。

  至於跟防彈衣一同弄來的火箭筒,李宗仁倒是不太感興趣,他認為迫擊炮更合適山地作戰。但是趙澤勇卻很喜歡這種肩扛式武器,一面送給軍中幾門讓去研究如何使用,如何和其他武器搭配,一方面堅決的讓陶經緯順便研究仿製工藝。

  防彈衣一時間還做不出來,趙澤勇最後只能把準備給自己的警衛旅準備的防彈衣先調撥給李宗仁,因為李宗仁率領的桂林師很快就會有任務,這次攻擊鄧本殷的戰鬥,趙澤勇決定就由桂林師來負責。

  之所以選擇李宗仁,第一是因為他是廣西人,當年主要活動在玉林地區,而玉林地區跟鄧本殷的地盤接壤,這次就是要從玉林翻越雲開山脈殺入廉州地區,所以地形上李宗仁熟悉,第二呢,鄧本殷盤踞的粵南地區山地眾多,雲開大山、雲霧山都在這個地區,所以要進攻這裡,就必須進行山地作戰,而李宗仁正是這方面的行家。

  李宗仁本來在廣西就善於鑽山,後來在緬甸又跟英國人耗了好幾年,有跟真正的列強軍隊作戰的經驗,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指揮能力,最重要的是,李宗仁顯示出了對山地作戰的豐富經驗和悟性,從他請示組建山地師的報告來看,他現在大概是自治軍中山地叢林戰最拿手的軍官了,不選他還能選誰。

  不過李宗仁指揮的桂林師倒不是什麽主力師,現在聯省十個師,除了自治軍第一二三四師建軍最早,是絕對的主力外,其他以地名命名的師,像蒙自師、昆明師、南寧師、成都師、貴陽師還有桂林師都算不上主力。現在主力師跟非主力師的主要區別在於,主力師的火力配備更加強大,有一個直屬的炮兵團,而蒙自、桂林等師最多擁有一個獨立的炮兵營。非主力師炮兵營有三個炮兵連,一個連火炮數量一般為6門,火炮口徑均小於100mm。主力師炮兵團則裝備有三十門105口徑榴彈炮和十二門門150以上口徑火炮,兩者間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

  李宗仁對桂林師的訓練倒是抓的很緊,也非常嚴格, 完全按照從軍校中學到的德國步兵訓練大綱來訓練士兵,這其實不符合趙澤勇的建軍思想,趙澤勇認為軍隊指揮官的任務是指揮作戰,而訓練士兵則應該交給訓練營來完成。可是一切都是草創,目前各隻軍隊都存在指揮軍官把相當多的精力放在訓練士兵身上的事情,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訓練營還沒正規化呢,大概當年華盛頓遇到的情況也是這樣吧,他大概也需要面對把美國農民訓練成合格士兵的困難吧。

  如果按照民國時期的觀念,桂林師就是李宗仁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以後飛黃騰達的根基,對此重視也無可厚非,所以桂林師的訓練做的是相當不錯的,就連參觀過桂林師的德國教官也認為,若論兵員素質桂林師跟主力師差距已經不大的,所缺的不過是有經驗的老兵和優秀的中低層軍官而已。

  這樣的部隊兌付廣東一隻地方軍閥部隊,而且聽說還是一隻一手煙槍一手步槍的雙槍隊,趙澤勇還是比較放心的,但是考慮到此次聯省只派出桂林師一個師,而鄧本殷則拚命擴充了八個師的關系,趙澤勇不但優先將一批防彈衣交付李宗仁,而且還從其他部隊給李宗仁借調了三個炮兵營,並且臨時從兵工廠倉庫中送去了一大批火炮,讓李宗仁總共擁有了一百門75步兵炮,另外還有兩百多門迫擊炮。在用火力彌補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還將南寧師調往邊境,作為桂林師的後備隊,若情況需要,南寧師也需要開進廣東進行作戰。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