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70節 胡萬整軍
熊克武宴請的對象不多,就只有五個人,第一師師長萬保邦、第二師師長李修身、第三師師長朱玉德和第四師師長趙豐,而不屬於駐川軍序列的還有一個人,胡萬。

 自從跟趙澤勇上次會面過後,胡萬回復了自己的軍銜,一個中將,跟朱玉德平級,這是繼承的唐繼堯時代的軍銜制度,與袁世凱建立的北洋制度一脈相承,此時趙澤勇軍中,除了趙澤勇以最高軍銜上將任職最高軍職督軍外,只有朱玉德以中將軍銜擔任師長,其他師長則統一都是少將。

 胡萬回復了軍銜,但是暫時卻沒有軍職,只是組建了一個名為‘後備軍對與軍事動員委員會’的部門,然後在軍校中截留了近百名本來要回到原來部隊的軍官。這些軍官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通通都有一定的教育深度,而且大多是蒙自地區子弟,還有就是全都有軍隊任職經驗,不是純粹的學生士官生。

 胡萬給趙澤勇仔細將結果這個部門的職能,也提交了詳細的報告。胡萬希望借助這個部門,他組建一隻預備役部隊,以及制定一整套動員制度。可是這困難不小,趙澤勇不是沒想過要建立全民動員體制,後來張澈在趙澤勇的要求下也進行過嘗試。可是在民國時期的中國,你想要招募士兵不難,甚至有的地區只要管飯就能大把的拉來士兵。可是你要組建全面的義務兵役制度,那可就不太容易了。原因是,老百姓很不配合政府的人口普查,沒有詳細真實的的人口資料,建立兵役制度就無從講起。

 加上張澈對於改正政府最上心,對兵役不太感興趣,而且並不是真心認同趙澤勇要求的義務兵和全民動員體制,他更傾向於美國式的征募製和一個小規模的防禦性軍隊。所以在張澈時期。兵役制度一直就沒有正規化,別說整個聯省了,就連雲南也沒建成,甚至蒙自地區都沒覆蓋,而是僅僅在蒙自縣成功的建立了完善的人口資料,有條件進行義務兵役。

 對此胡萬仔細調查了一番,發現老百姓對於政府的人口調查抵製的原因很簡單,擔心政府是借口征稅,不但是小老百姓抵製,大戶地主大宗族同樣在抵製。形成了一個從上到下的抵製鏈條。如果換做別的地區,軍閥如果想的話,完全可以強行執行,可是這在聯省地區不現實,這不是趙澤勇的執政理念。所以胡萬只能另辟蹊徑,還是他的宗族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胡萬小時候因為父親的早亡,他跟哥哥被族人侵吞了財產,不得不開始流浪。現在他們發達了,尤其是這次胡萬回國。再次得到了趙澤勇的賞識後。他們的族人坐不住了,低三下氣的來求胡萬,以前他們求胡全的時候,無一例外都被打出門去。族人求胡萬的內容是。希望胡家兄弟重回宗族,要把他們的名次列進族譜之中。

 族譜、家譜,這可是中國傳統的玩意,詳細程度遠超政府的民冊。而對建立家譜。老百姓可不像對於政府清查那麽抵觸,相反還很熱衷,這是傳統文化沒有什麽道理好講。胡萬決定利用這點。開始在報紙上宣傳,表示政府將資助困難老百姓修家譜,不但提供財力還提供人力支持。

 修家譜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僅是把族人的名字填進去而已,而是要進行規模浩大的祭祀儀式,花費相當高昂。就連孔子家族都沒能力每年都修繕家譜,甚至一些落魄異地族人後代因為無力趕往家族祠堂,名字最後都進不了族譜,更何況普通百姓家了。因此一聽說政府會資助,那些這幾年剛剛吃上了飽飯,渴望獲得更高的身份地位甚至自我認同的老百姓相當的感興趣。要知道修家譜這種事,過去可只有地主家,或者書香門第的縉紳家族才有能力和條件。現在咱也修家譜了,這可是給祖宗長臉了。

 在加上這些年的穩定,社會的發展,還有政府各種先進技術等等,整個社會都在進步,誰家沒幾個有本身的人物出現呢。這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嗷嗷叫了,那家的掌櫃做生意賺了大錢了,這家的兒子當了軍官了等等等等。更有一種現象,中國人以族群分部情況很常見,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宗族勢力強大。但是清末的摧殘讓很多大家族覆滅調令,小家族更是苟延殘喘,家譜正是待修的。也有不少乘著社會發展的東風突然興起的宗族,這一類宗族數量龐大,過去他們只有人,現在也有了財力了,因為人一多總有一個兩個的成功人士。這樣的成功人士是渴望主導修家譜的,因為他們毫無疑問的名留族譜,為後世子孫世代供奉。

 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不少人開始嘗試取得政府給的補助,從來沒有家譜的新修家譜,曾經有的,就修繕家譜,把這些年流落在外的族人登記起來。一時間雲南各地各種祭祀祖先的活動很密集的進行起來,各種老學究又風光了一把,因為他們懂得各種禮儀制度。普通百姓都修建家譜了,中等家族也不甘示弱,可是這花費對他們也是相當沉重的,於是也來找政府資助。中等家庭得到了資助。那些大家族也不甘心,這便宜不佔白不佔,於是也去要資助。

 政府資助不難,但是政府提供的那些幫忙修建家譜的秉筆人,卻不是普通人,他們都負有另外的任務,那就是幫助政府收集資料。這並不是秘密進行,而是光明正大的拓印,並且表示政府要保留這些資料。不同意的,就得不到政府的資助。開始時候,確實讓百姓有些擔憂,可是總有忍不住修繕家譜光宗耀祖誘惑的人家,有一家開了頭,其他人就跟風。等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所有人就不擔憂了,他們看到了所有人都這麽做的時候,鬼還擔心了,反正倒霉也不是咱一個,再說了法不責眾不是,這就是群體性思維,是人類抱團取暖的一種本能,只有跟別人都不同的時候,個人才會擔心,哪怕他這種不同是因為比所有人都帥,比所有人都聰明也會擔心。

 收集了資料後,胡萬還考慮到,日後的更新。公開宣稱,日後沒增加新丁的時候,也必須報告政府登記在冊,否則政府將不承認這些人口為有籍貫的丁口,他們將無法進入學校學習,無法考科舉,無法享受各種政府服務。而對於報告的家庭則給予一筆獎勵,作為他們維持族譜的積累資金。另外,由政府幫助修建,在政府有備案的族譜,會蓋上政府的官印,這可也是一種殊榮。在古代,只有孔孟這樣的世家的族譜,才可能得到官府的認可。孔家族人的排名字號,可都是有皇帝認可的,都蓋過皇帝玉璽的。顯然政府認可也是一種榮譽,也更鼓勵了老百姓跟政府配合。

 但是人口普查可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後世技術科技那麽發達的情況下,人口普查都不是那麽容易的,更何況現在呢。要動員大量的人力資源,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但是工作量雖然大,可工作內容並不是很有難度,只是需要細致和認真罷了。在招收了大量的學生、軍官,自己列出了工作流程後,並不需要胡萬親自督戰,於是他又開始進行另外的工作。

 胡萬這次回來可不僅僅想要搞一個後備兵役而已,而是要全面的改組現有的軍製。也就是說,現役軍隊也是他的工作計劃,甚至是工作重點。

 胡萬的第一站選擇了四川, 選擇駐扎在這裡的幾萬主力軍。

 二、三、四,四個師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軍官,胡萬是計劃要調走的。不僅僅是因為這些軍官在軍中時間太長了,有太多的裙帶關系,擁有小軍閥土壤。而且也是胡萬改組軍製的需要,因為在胡萬看來,現在的聯省軍,盡管戰鬥力已經堪稱冠絕中國,但是仍然不是一個現代軍隊。

 胡萬需要組建新的指揮機構,這就需要大量的軍官。胡萬要按照西方的制度,組建一個高級指揮中心,叫做總參謀部也好,叫做總司令部也罷,只要是以趙澤勇為核心的,胡萬都無所謂。但是這個指揮機構總是需要有軍官,需要高級,有豐富經驗的軍官的。

 而胡萬的手裡,現在有著趙澤勇給的可以任意調人的尚方寶劍,名義上他是可以隨意調動軍中軍官的,但是胡萬沒那麽魯莽,他明白現在的聯省軍隊,盡管在趙澤勇強大的威望下,和每個軍官帶兵數量都不多的情況下,造反還不至於,但是也不能大意。要是真天真到自己可以借著趙澤勇的令箭就隨意折騰這些軍官,那他就不是胡萬了。

 所以胡萬來四川打的名義只是來四川考察軍務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