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64節 全民習武
但是問題隨即就來了,去哪裡找那麽多合格的體育教師呢?

 別說民國了,就是21世紀中國都很長時間沒培養出足夠的體育人才,許多小學中的體育老師都是其他老師兼任的,不用說體育課起不到什麽作用,頂多就是跑跑步之類的。甚至有的優秀學校更是將體育課的時間都擠佔了,用作其他課程之用,目的呢自然是為了保證升學率。可是造成的結果呢,大部分孩子眼睛上戴著厚厚的酒瓶底,一個個身體孱弱或者過度肥胖,經常性的生病等等。

 應試制度下的教育,不是一個健康的教育,誠然培養出了一大堆中規中矩的學生,為改開後發展提供了大量低廉的智力資源,可是整個民族付出的代價是不健康。

 趙澤勇當然不可能不考慮到這個問題,因為當年他學習的鄉村學校體育老師就是這樣的,是由語文老師來兼任的,好在他們不是什麽重點實驗小學,不用擠佔體育課,體育課上還能跑跑步,滾滾鐵環,但是每周也僅有一節體育課,根本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更枉論培養鍛煉習慣和體育精神了。

 所謂集思才能廣益,趙澤勇索性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教育部商議。

 教育部也很頭疼,又下發到各個學校征集意見。

 最後還真的給出了不少答案。

 當匯總上來的可行性方案放到趙澤勇桌子上的時候,趙澤勇才恍然大悟,體育運動可不緊緊是長短跑,高低杠,鐵餅鉛球,乒羽,足藍排啊。

 民國目前就可以進行教學的體育項目也有不少,比如游泳。大概沒有哪個國家會少懂游泳的人吧,哪怕是內陸國家也不例外。雲南雖然是高原,但是位於南方大小河流眾多,河邊的居民懂游泳的當然很多了。

 當然了也不是懂游泳就能當游泳老師的,要知道學游泳可跟教游泳不一樣,鄉下的孩子學游泳,很多都是自己跳進水裡,等喝夠了水,喝著喝著也就會狗刨了。所以招募一批水性好的年輕人,還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培訓。然後他們才能勝任。

 除了游泳大概就只有所謂的長短跑比較容易招募到老師了,別以為教跑步是件簡單的教學,雖然說是個人只要有腿就能跑,可是是個人就能跑的過劉翔嗎,嗯,奧運會上的劉翔不算。跑步可是很科學的,怎麽練習,長跑和短跑中的呼吸怎麽調整,什麽樣的肌肉適合什麽樣的跑步運動等等都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的。

 也只能是招募一批能跑的家夥。然後聘請外國專家對他們進行培訓了。

 另外還有爬山,雲南地形山地眾多,爬山好手一抓一大把,山民們爬山都爬成了本能。同樣需要有專業的訓練。不是任何人都能向山民那樣攀爬的,普通人還是需要借助工具的。

 除了跑步、游泳和爬山這三項運動,其他的運動項目肯定也要搞,田徑、球類、摔跤、舉重等一個都不能少。只是要立刻就開辦這些項目根本就不現實。強行推行的結果只能是形式主義,空有課程而無內容,就像後世的體育課一樣。可能課程有排,但是學生都被派去背單詞了。

 但是立刻開展的也不僅僅只是這三項,會澤縣一個老師提出的建議讓趙澤勇大為欣賞,那老師雖然是一個語文老師,但是自幼就習武,他們是武術世家,自然而然的這老師認為合理的體育項目是武術。

 武術,中國的國粹,把武術加到學校課程中,充當體育課的想法,讓趙澤勇不但很讚賞,而且想想就覺得很給力,試想一下,當一個精瘦的中國漢子,碰到了一個高大的白人,三拳兩腳把他撂翻在地,人人都跟李小龍一樣,確實很酷。

 跟游泳、爬山一樣,武術人才中國不缺少,不但是不缺少,簡直就是盛產,而且是唯一盛產,中國可是武術的故鄉,在故鄉找一些武師還不是手到擒來。於是武術就成了第一個小學標準體育課程,根據後世一些教育家的觀點,體育運動是最應該每天都進行的教學項目,在審視了自己打造的基礎教育的弊端後,趙澤勇從善如流的接受了這個觀點,要求從小學到高中再次修改教學大綱,務必要保證每天至少有一節體育課。

 於是一時間,雲南大小學校都開始四處尋找武林高手了,過去失業的那些走鏢的,跑馬幫的,江湖賣藝的,一時間都成了香餑餑,各個學校搶著要,工資還不低,起碼不比一些寒窗十載的小學教師低。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派系分支不勝枚舉,各個學校招聘到的老師不同,所以每個學校學習的武術類比都不同,搞的不同的學校都像小說中一個個門派一般。但是這好像也不錯,這不就是西方倡導的差異化教學嗎,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不過是指導思想,根本就約束不了各個學校,最終每個學校教導出來的學生個性鮮明,充滿了差異,這才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趙澤勇也是這麽認為的,因此開始是對這樣的武術教學鼎力支持的,可是很快就發現問題了。很多學校都出現了家長和學校的糾紛,因為不少學生因為習武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傷了。盡管雲南的家長送孩子上學的時候,都交代了老師說,孩子頑皮不行就打,打死不怪學校,可真因為學校的原因導致孩子受傷了,你試試看,他們管不管。

 練武術能把人練受傷?

 趙澤勇不懂這個,跟幾個傷了學生的武師交流了一番。

 武師表示自己是按照故老相傳的方式來教學生的,當年自己的師傅就是這樣教自己的,至於為什麽會受傷,武師認為是學生的體質原因。一般的師傅收徒都是要親自挑選的,不是什麽人都收的,所謂的看根骨就是這個意思,師傅都喜歡那些體質更好的,資質優秀的弟子。而現在進行的武術教學完全就是大規模的。批量化的,跟工業生產一般,同樣的教育模式放在體質好的人身上沒問題,放在天生弱的就要受傷了。

 還是沒有一定的教育標準的原因啊。

 趙澤勇想著,心理堅定的認為體育教授武術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教育的方式,可是讓這些武夫們去調整教育方法,他們可沒這個能力。制定教育計劃還是要有專門的人來,這樣的人民國沒有,可是未必現代就沒有啊。

 走訪了十幾所體校、武校。最後在京城某體育大學找到了幾個研究武術的老教授。跟老教授說自己是一所私立小學的校長,自己的學校進行武術結合普通學科教學,可是武術教學中出現了受傷的情況,希望老教授們能給與一些意見。

 這幾個老教授研究了半輩子的武術,也研究了半輩子的教育,對於武術和教育都很關心,因此對這個課題很感興趣,在趙澤勇保證提供經費後,他們願意嘗試對此進行研究。

 趙澤勇沒有太富裕的時間。最後幾個教授琢磨出使用電腦模擬的方式,電腦模擬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然後按照教授們制定出來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科學的教育,然後通過模擬效果看看。五年後對人體的影響如何,十年後的結果又如何?

 最後教授們認定,中國的武術教育都不科學,包括絕大部分的武校也不科學。尤其是教授們極力反對讓十歲以下的孩童站樁。說模擬研究表明,在孩提長身體時期,就進行中國傳統的馬步站樁訓練。會對骨骼的發育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教授還舉例,很多有名的武術名家個子都不高就是這個原因,比如成龍還有李連傑。

 趙澤勇邀請教授們制定新的武術教學方法。

 經過一陣的反覆論證研究。幾個教授聯手制定出來一整套武術教學的教材,這套教材結合了科學的鍛煉方法,在十歲一下的學生中隻進行那些對關節有好處的武術運動,比如少林長拳、太極拳之類的武術,而在十歲以上的學生中,也隻對那些體質好的人進行高強度馬步3站樁訓練。

 老實說這套教材已經把中國傳統的武術傳習面目全非了,靠這套教材趙澤勇是不用想著能把自己的子弟都教育成為武林高手了。但是對比一下,把自己的子弟都教育成矮子的後果,趙澤勇還是選擇了這套起碼經過電腦模擬過的教材。

 於是雲南的中小學生每天的課程中都加了體育課, 而體育課的內容必有武術教學,一般情況是經過短時間的跑步熱身過後,學生就跟著老師做起各種武術動作。最後一個個做的都有模有樣,可是都是花拳繡腿,完全是好看不實用,強身健體或許可以,但是要練出名堂那可就不成了。因為這些學生都沒經過嚴格的基本功練習。傳統的扎馬站樁不是沒有道理的,盡管有各種弊端不適合推廣到全民,可是不可否認要練出真功夫就要進行這種後果嚴重幾乎是自殘身體的基本功訓練。

 趙澤勇期待的中國人都成為李小龍的情況不可能發生了,不過他還是把全民習武教育模式堅持了下來,在他的強勢推動下,這成了教育部最新的教學要求,體育佔據了升學中兩成的加權分數,沒有學校敢自這上面大意,而武術則是體育分數中的重頭戲。

 接下來要進一步做細化就只剩下體育考試內容了,長短跑、爬山、游泳自然不用說了,計時就可以了,而武術則是對動作標準程度進行規定,必考科目中只有兩種,少林長拳和太極拳個選一種。

 無疑,習武盡管不能做武林高手了,但是做一個身強體健,心理健康勇敢的好男兒是不成問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