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閥》第58節 技術大剽竊
放手讓錢臣去經營後,趙澤勇也沒有干涉錢臣跟福特的合作,同時此時的趙澤勇也不是過去的趙澤勇了,氣度、胸懷都有長進的他,也能夠容忍福特曾經的冒犯,在利益面前保持所謂的自尊不是經營之道。

 除了購買福特生產線和一系列相關技術外,錢臣還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過購買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和生產工藝,以及相關的一些必要設備。比如英國的水冷飛機發動機技術,法國的小農機技術,德國的煤化工技術等等。

 這些行為倒是出乎趙澤勇的預料了,因為有穿梭們在手的趙澤勇是絕對不願意去國外采購技術的,因為他更願意到現在找更為先進的技術,好在錢臣花的錢不多,總共只花費了三百萬美元。

 花費這點錢主要還是因為,錢臣購買的那些設備並不是民國時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而是最成熟的技術,最為流行的產品的技術,這麽做是因為錢臣需要的是生產最為暢銷的產品。而這種成熟的技術,要麽很多是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成為全人類知識財富的技術,要麽就是很多公司都掌握的技術,所以才能用較為低廉的價格買到。而最先進的技術,和不夠成熟因此產品不夠穩定,反而不受到錢臣的喜歡,結果避免了花費巨資,來給這些昂貴的技術買單。

 但是這次也算是給趙澤勇敲響了一個警鍾,自己必須長期的,有計劃的不停息的給自己公司送去先進的技術,不然怕是錢臣以後還會花錢在這方面,那可就太冤了。

 但是需要什麽技術以前趙澤勇心裡還真是不太有底,幾乎是想到什麽了就回現代找什麽技術,比如汽車,比如青霉素。沒有什麽規劃。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錢臣的技術采購清單可不就是很好的規劃嗎,錢臣之所以采購這些技術,那是因為商業的需要,是因為這些產品在中國有市場,是興華集團所需要的技術。

 比如福特公司的皮卡和輕卡,就很適合公路在中國最密集,公路運輸最發達的雲南。德國的化工產品,一直以來都是興華集團製藥公司,還有尼龍公司最大的進口產品。建立自己的商品供應渠道是錢臣不能放棄的,他的一個經營宗旨就是,能自己掙的錢,就一分都不放過,除非賺這些錢的成本要大於利潤,或者風險要大於收益。

 此外錢臣還購買了一大批他認為有利可圖的技術,比如一些工程車輛。

 這絕不是錢臣無的放矢,自以為是,而是建立在詳細的商業調查上面的。錢臣組建了專門的團隊做這些事情,專門給他提供各種參考的數據。比如錢臣發現,中國地區,起碼在聯省地區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風潮。而現在的工程幾乎都是靠著人力來做,使用機器的話價格太高,但是如果這些機器由自己來生產,以中國低廉的價格。興華公司強大的生產能力,價格可以降低到很多,到一個可以被施工方接受的程度。因此這些也是有利可圖的。

 同樣的道理。還有醫療器械,橡膠製品,電子產品等等。

 而正是靠著錢臣這份采購清單,趙澤勇打算從現代帶去一大批技術,這些技術在現代絕對是落後的,甚至是已經淘汰的產品,但是放在民國去那可能就是世界尖端技術。

 但是想法很好,但是操作起來並不那麽容易。

 就像在網上找一些過時的飛機圖紙容易,可是找發動機圖紙就困難,而生產工藝更是基本上找不到。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找不到,一大批技術性資料還是有的。比如趙澤勇找到了一些化學產品的反應式,那些化學反應放在民國時期,或許是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放在現代可能只是中學生實驗室中的一個簡單的實驗科目而已。而只要找到這些反應式,回到民國後,就能讓自己的技術人員以此發展出產品來。

 先後找到了先進的合成氨技術,侯得榜的聯合製鹼法,尿素、鉀肥等的合成方式,還有幾種塑料、合成纖維等人工材料的合成原理,但是可惜大都是石化產品,而石油中國只有東北產量最大,而那裡不是趙澤勇勢力能觸及到的,暫時考慮進口一批小批量成產,培養工人外加培育市場。

 錢臣購買了法國幾種農機技術,因為法國農場普遍沒有美國那麽大,所以法國跟中國一樣,也是中小農業為主,因此錢臣認為法國技術在中國可以找到市場,而這幾年勞動力價格持續高漲,讓農村中的勞動力大批往城市流動,農機在農村是有需求的,跟工程機械同樣的考慮,如果自己來生產一定可以把價格降到最低,降到足以吸引中國農民和地主的程度。

 找農機趙澤勇倒是沒怎麽費事,中國有不少這樣的小工廠,甚至很多六七十年代就建立的小農機廠都還存在,不過這些工廠往往都在偏遠地區,是屬於國家搞五小工業時期搞起來的,到了現在這些工廠普遍經營艱苦,很多都徘徊在破產的邊緣,不是有一些老工人要養,怕是早都倒閉了。

 趙澤勇直接找上幾家小工廠,付出一筆不算高昂的費用,就直接將他們的生產工藝和全套圖紙都采購過來,名義是以自己要向亞非一些落後國家出口這些技術,但是機器設備趙澤勇卻沒有要,原因嗎,第一是設備不容易帶,第二嗎,趙澤勇現在已經開始盡量避免直接將機器設備運往民國了,已經有一個摩托車原廠搬過去了,搬遷太多的跨時代機器設備不容易解釋,尤其現在是錢臣主持興華集團,他可是行家了,世界上跑了一圈,到時候自己帶去這些比美國最先進技術還先進的設備,如何解釋?

 當然了,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自己打造的興華集團的實力,興華集團有能力緊緊在自己帶去生產工藝和技術的情況下,就能設計製造出設備來。這點趙澤勇還是很得意的。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自己必須把所有的機器設備都帶過去,才可以生產摩托。生產飛機的時候趙澤勇帶回去一架原型機。當生產汽車的時候,隻帶去了一些發動機模具,然後陶經緯他們就弄出了全套的生產線。而現在,趙澤勇有理由相信,自己只要帶回去一些技術原理,自己的興華集團就能夠製造出設備來。

 通過跟一些小農機廠的交易,趙澤勇獲得了手扶拖拉機的技術,幾種型號的拖拉機技術。小型聯合收割機技術,水稻插秧機技術,幾種播種機技術,甚至連割草機都捎帶手弄了來。

 工程機械技術則遇到了點困難,世界上工程機械大發展是二戰後,而技術發展很快,幾十年間就發展到了極為成熟的階段,現在的工程機械技術,幾乎在20世紀70年代在發達國際就已經定型了。之後所有的設備幾乎都是小改進而沒有突破性的發展了。

 而中國在這方面處於落後地位,起步晚發展慢,真正的發展還要算是改開以後,而且就是之前能生產的公司也都是大型國有企業。盡管有過困難時期,可是到了現代,到了中國以吊車為國鳥的時代,這些企業本來就厚實的底子終於勃發出了生計。要麽跟西方企業合作,要麽自主突破,反正發展都非常不錯。顯然不會為了一點小錢就出賣一些老技術的。

 不能購買,趙澤勇有另外的方法,一些小型的落後設備他們還在製造生產,盡管這些產品落後了,但是在農村地區,或者小型建築工地還能找到市場,比如小型的挖掘機,10噸一下的吊車,鏟車,壓路車等等,乾脆趙澤勇就購買了這些設備,打算找人幫忙分解繪製出全套的圖紙來。

 另外還有紡織機械設備,這個從錢臣的采購清單中可以看出,他是很重視的,因為他采購了數種紡織設備。

 由於世界工業革命,不管是英國,還是德國法國美國,基本上都是從紡織業開始的,因此紡織機器的發展最為成熟,在民國時代幾乎就已經把所有的創新都弄出來了,之後的產品不過是不停的改進,更加的精細化罷了。

 這點上趙澤勇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采用更先進的設備了,在舊設備交易網站上,趙澤勇相中了一家紡織企業出售的舊設備,這是一家浙江國企,不過已經經過改製成為了私營企業,這家企業有幾套舊設備需要出售,其中一套設備是70年代西德生產的產品,之所以選中這家企業,是因為企業宣稱附帶全套結構圖紙。

 跟老板接觸了一下,老板對這套老設備情有獨鍾,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承包這家國企,跟自己的外婆那輩開始就在這家企業上班有關,他母親也是企業職工,他幾乎是在這家工廠長大的。說起那套西德產品,老板感慨萬千,說公司裡有兩套西方設備,一套是這套西德產品,還有一套是羅馬尼亞產品,西德的產品是八十年代國家花費了大量外匯買來的,而羅馬尼亞的產品呢,則是兄弟國家援助,兩套產品當時都是公司的驕傲,可是幾十年過去了,西德的產品幾乎沒出現過大問題,而羅馬尼亞產品前幾年只能當作破爛賣掉了。老板說,要不是自己打算上一套自動化設備,根本就不想賣這套西德仿製機器。

 趙澤勇不關心設備,他隻關心圖紙,對於這種民國時期就很成熟的設備, 只要有全套圖紙,就能夠輕松仿製出來。而之所以附帶圖紙,據說是為了方便維修,當然當時國家的目的是不是這樣一目了然,花費大量寶貴的外匯采購而來,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是想仿製的。而德國人肯交付圖紙,卻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這些技術本來就不是什麽獨門技術,甚至大部分是公共技術了,連專利都沒有,之所以西德的產品比羅馬尼亞的產品好,不是因為設計上更先進,而是因為生產工藝更先進。同樣的東西,德國人總是能比其他國家的工人做的更出色,質量更優良,甚至很多德國人提供零件,中國工廠來組裝的設備,中國製造的品質都比不上德國人,真是讓人汗顏。據老板說,國家後來確實仿製了這套設備,但是始終不能製造出來能跟西德產品媲美的產品出來,頗為遺憾。

 趙澤勇弄來圖紙後,把機器設備先裝箱,等興華集團先搞出了產品後,在拿回去對比一下,到底有那些差距,那時候也更容易解釋了,因為完全可以說是自己委托德國人生產的產品,用來做對比測試用,也好激發激發自己的技術工人。

 弄來這些設備和技術後,趙澤勇算是暫時完成了任務,而時間也差不多到了,該會民國去了。

 ps:三更完,求票,什麽票都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